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走進預制菜工廠,揭開廚房小白秒變大廚的秘密,歡迎閲讀。
操作起來方便、快捷,口味還在線,廚房小白也能變身大廚 …… 近年來,預制菜備受歡迎,逐漸成為廚房新寵。從政策方面來看,預制菜也收獲了更多的關注。今年,預制菜被寫入中央一号檔案,不少地方也出台相關政策,規範產業發展。正在引領 " 新食尚 " 的預制菜是怎麼生產出來的?近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江蘇徐州新沂,走訪了預制菜工廠,揭開廚房小白變身大廚背後的秘密。
廠家給你 " 打下手 ",消費者只管 " 下鍋 "
在新沂窯灣鎮五墩村,有一家預制菜公司,初夏時節,在加工車間裏,工人們正有序地進行預制菜生產。淨菜、調制、滾揉、加工 …… 數十種預制菜產品正在新鮮 " 出爐 "。這些經過加工處理後的菜品,不久後将進入冷鏈,端上全國各地的餐桌。
預制菜在近些年很火,快節奏的生活,讓不少都市青年都愛上了這種方便快捷的產品。在這家公司,有一種罐頭制品原料來自廣西,成品銷往廣州等地,名叫雪芽。" 你看,這裏面水都是清的,白色的玉米粒顆顆分明,這個可以和芹菜、蝦仁一起炒,清爽可口,還可以燒湯,同樣美味。" 這款徐州本地人不怎麼吃的玉米,在徐州加工售賣到各地,公司負責人姚順良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雪芽是他們的熱賣產品,公司剛剛又進了一萬四千斤的雪芽原料用于生產。
晶瑩剔透的白色玉米," 雪芽 " 這個名字确實很恰當,姚順良表示,做預制菜就要讓消費者感覺就像從家裏廚房剛端出來的一樣,這對生產技術有很高的要求。" 首先灌裝抽真空,然後再高温殺菌,最重要的就是殺菌這個環節。温度高了玉米就會爆開,影響口感和賣相,温度低了殺菌就不徹底,所以對温度的把控要很精準,123 攝氏度剛好。"
隔壁車間又是另外一個場景,這裏整齊堆放着各種水產,有毛刀魚,也有花白鲢。窯灣靠着運河、沂河,各種水產豐富,口感也很鮮美,公司裏的招牌水產預制菜,基本是當地水系產出的魚類。處理魚類的工序比較繁瑣,去内髒、漂洗、定型、切條、滾揉入味、挂糠、速凍等等,這些步驟把廚房裏 " 打下手 " 的工作都完成了,消費者只需要下鍋就可以端出一份美味。" 預制菜就是通過現代标準化流水作業,對菜品原料進行前期準備和制作,再進行科學封裝。有的能開袋即食,有的需要通過簡單加熱或烹饪,為消費者省去了洗、切等步驟。" 姚順良説。據了解,在窯灣鎮,從事水產品預制菜的企業有 20 餘家,從事蔬菜預制菜的企業也有二三十家,現在當地正在把燒烤必點菜——鮮食毛豆打造成特色品牌。
△工人正在給魚去内髒
△機器切條
預制菜如何兼具色香味形?研發很重要
中國菜講究色香味形,預制菜如何攻克這個難題?研發是關鍵。王大清是徐州當地接觸預制菜比較早的一批企業老板之一,已經從業 15 年。香脆雞胗、深海貝皇脆、拆骨蹄塊、兔耳絲 …… 他生產的預制菜種類多樣,在他看來,預制菜要想向前發展,最主要的就是靠研發。
" 比如一只烏雞,大家都知道很滋補,但是它的味道比較腥,不是每個老百姓都有大廚的水準,拿到家裏可能無從下手。" 王大清所説的研發指的就是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不同的食材需要不同的處理方法。滾揉漿制,可以把肉變嫩;排酸,可以把腥味去掉;再加入中藥材等材料,可以更加滋補;腌制好抽出真空,可以鎖味保鮮 …… 就拿烏雞來説,工廠處理好,消費者買來後,拆開包裝放進鍋裏,只需要加水、點火就可以煮出一份鮮美的雞湯。
更新設備、研究配方、去除農殘、機械化運作 ……" 預制菜走進了更多人的生活中,在網絡上相關話題也很火,這對整個行業的發展來説是一件好事。" 王大清説,研發過程需要和名廚合作,雞鴨魚肉都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只有不斷研發,才能不斷端出美味。
△挂上糠的魚柳
預制菜市場持續升温,多地出台相關标準
随着 " 懶人經濟 " 興起,烹饪小白們讓消費市場發生了很大改變,預制菜產業迎風崛起。而預制菜作為農產品食品化的有效載體,一頭連着種植業和養殖業,另一頭連着餐飲業和消費者。
如今,國内預制菜賽道在持續升温。有數據指出,2022 年,市場規模已達 4196 億元,全國相關企業從 2018 年的 8000 家增至近 7 萬家。預計未來 3 年至 5 年,預制菜產業每年增速将達 20% 至 40%,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萬億元級。
随着市場不斷擴大,預制菜品的安全、健康成為關注焦點,已有多地就預制菜制作出台相關标準。2022 年,江蘇省消保委發布《長三角預制菜點質量及服務評價規範》團體标準,對預制菜的 " 還原度 ",即色澤、氣味、口感、形态、質感、雜質 6 個方面進行了規範。另外,廣東還推出了粵菜預制菜的地方标準。
在新沂,也有越來越多的預制菜企業入駐。有企業投資 6500 萬元建設年產 1200 噸預制菜生產項目,上馬預制菜生產線 4 套,瞄準網紅小吃領網域生產無骨雞爪、夫妻肺片等預制菜。也有企業依托當地優質淡水資源就地取材,将沂河、沭河刀魚、小黃魚等通過專業加工,制作成水產品預制菜,送到全國各地老百姓的餐桌上。
通訊員 戴子松 實習生 張雙琳 現代快報 + 記者 張曉培 馬壯壯 / 文 鄭陽 / 攝
(編輯 陳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