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張衞健高空墜地,事故現場曝光,網友:有必要嗎,歡迎閲讀。
你參加過的演唱會,是什麼類型的?
是嗨翻全場的萬人大合唱,還是全開麥的傾情演出?
是伴随着炫彩的燈光和躍動的節拍盡情扭動身姿,還是一曲綿柔的老歌,喚醒你最深切的回憶?
随着時代發展,演唱會的形式也愈發花哨,除了必要的燈光舞美之外,各種花樣繁出的演出設備和儀器,也成了必不可少的 " 調味品 "。
但當 " 調味劑 " 取代 " 正餐 " 時,難免出現問題。
畢竟觀眾是來聽歌的,不是單純看特效炫技的。
更何況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曝出 " 演唱會現場設備掉落 " 的新聞,讓人揪心。
比如前幾天,在張衞健演唱會彩排現場,就出現了這樣驚險的一幕:
為了籌備出道 40 周年的演唱會,他們别出心裁的設計了一個懸空彈鋼琴的節目,張衞健吊着威亞,在旋轉狀态下演奏樂曲。
對于粉絲來説,這個演出現場絕對炸裂;但從安全系數的角度來看," 懸浮鋼琴 " 充滿了隐患。
果不其然,1 月 25 号的彩排現場,就發生了意外。
當時,一身休閒打扮的張衞健與一架白色鋼琴共同 " 懸浮 " 在半空中,上一秒他還忘情投入,邊彈邊唱;
在轉了幾個圈後,下一秒,就連人帶琴一起摔在地上,從現場的視頻來看,下墜的同時,鋼琴狠狠砸到了他的身上。
這不僅吓壞了旁邊的工作人員,也讓粉絲捏了一把汗。
萬幸,晚些時候,張衞健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視頻向觀眾道平安:
" 請大家放一萬個心,我沒事,精神得很!"
同時還路透:
" 這次的澳門演唱會還有更超前的舞台,彩排一切安全,大年初三澳門見!"
粉絲懸着的心總算放下,有人在評論區裏暖心叮囑他應該将健康放在首位:
" 你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普普通通的唱歌,我們也很開心。"
有人質疑這種表演形式,其實與演唱會本身并無關系,畢竟 " 我們是來聽音樂的,不是來看音樂的。"
也有人覺得,演唱會,應以音樂欣賞為主,不應該将花裏胡哨的舞台表演放在首位,稍有不慎,便會引發安全事故。
雖然這次的彩排風險沒有釀成更為嚴重的後果,但沒人能确保下一次意外再度發生時,當事人能像張衞健這般幸運。
其實,對于歌手和演出人員來説,舞台事故難以避免,就像運動員的體育生涯注定與傷病挂鈎,有些事情,無奈卻只能接受。
每一次節目現場,除了掌聲和音樂以外,還充斥着未知風險。
即便台下經歷過一百次 0 風險的彩排,但台上的演出,依然充滿了未知。
比如 2015 年時,張靓穎在演唱會上縱情投入,不料一腳踩空,跌落到 2 米高的升降機中,摔傷了尾骨;
同樣摔進過升降機裏的還有古巨基,好在他只是肌肉拉傷,在休整了十分鍾後重新站回了舞台中央;
但林子祥就沒這麼幸運了,當年 58 歲的他在演唱會現場因意外跌落升降台導致當場昏迷,被緊急送往醫院,事故不僅造成他腦震蕩,還出現了右耳失聰。
除了明星之外,同樣要承擔風險的,還有同台演出的舞者們。
即便星辰的微光難以與日月同輝,但這個舞台,同樣是他們追逐夢想的聖殿。
但一次的疏忽,便能葬送他們全部的憧憬和希翼。
比如 2022 年 7 月,著名男團組合 MIRROR 的香港紅館演唱會現場,就發生了嚴重的舞台事故。
演出過程中,舞台上方由兩根鋼索吊着的螢幕摔落,兩名舞蹈演員被懸挂半空的巨型螢幕擊中。
從現場視頻來看,大螢幕掉下的瞬間,一名舞者被當場砸暈,演出随即終止。
根據後續報道,事故中受傷最嚴重的舞蹈演員第四節頸椎爆裂,脊髓神經受損,很可能下半身永久癱瘓 ……
在經歷 2 次大手術後,雖然脱離了生命危險,但想再重回舞台,已經不可能了。
一個月後,調查小組公布的結果顯示,當晚下墜的大螢幕鋼索斷裂,是由于 " 金屬疲勞 " 所導致。
這場慘劇本可避免,因為早在事故發生當天,升降機就已經出現問題;
但演出方在明知存在隐患的前提下,依舊抱有僥幸心理安排演出,才釀成慘劇。
對于利益集團來説,只要演出成功,便可收獲巨額利潤,而安全隐患,是排在金錢之後的選項。
但他們卻忘記了,在天平另一側,是舞台演員的生命健康。
那些炫酷的燈光舞美,那些激昂躍動的旋律背後,不僅是明星們縱享掌聲的秀場,還是無數舞者們奮鬥終生的夢想。
或許他們只能站在明星的背影之後享受片刻掌聲,但這段為夢想所傾注的汗水,值得欽佩。
當一次疏忽所導致的意外将他們的未來腰斬後,當血淋淋的現實擺在眾人面前時,才會再度敲響警鍾。
演唱會,讓我們交織了音樂與夢想,但這一切都必須基于安全的前提。
追求震撼的舞台效果的同時,安全問題絕對不能忽視。
不要拿他們的未來當賭注,在生命健康面前,任何事情都顯得無足輕重;
不要讓舞台上的刹那繁華,變為哀嘆生命健康的悲歌。
将視線拉回演出本身,誠然,對于表演者來説,能為觀眾們貢獻一場視聽盛宴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但演唱會的本質應該落在 " 唱 ",而非 " 看 "。
炫酷的舞美和燈光縱然能讓觀眾們熱血沸騰,但真正吸引我們的,還是歌手的實力;
真正讓我們留戀的,是旋律背後所流淌的青春;
真正喚起聽眾共鳴的,是那些年記憶中青澀的愛戀,以及未宣之于口的遺憾。
音樂,是跨越時間的符号,更是貯存美好記憶的容器。
我們在短短 2 個小時的演唱會上放聲歌唱,肆意舞蹈,正是為了能在這焦躁忙碌的生活中,偷得一絲喘息。
誠然,舞台應當與時俱進,但不應該刻意地追求繁瑣與花哨,當 " 儀式感 " 超越了音樂本身,才是本末倒置。
演唱會的意義不是貢獻科幻電影般的視覺盛宴,而是用音樂打破時間的桎梏,當熟悉的旋律響起時,我們會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
那些覆蓋了歲月滄桑的皺紋,在舞台燈光的閃耀下也泛起微光,堆疊在心頭的回憶被一首首老歌喚醒。
輕輕拭去表面的塵埃,他們在舞台上反復吟唱的,不僅是百聽不厭的感動,更是我們最為懷念的純真歲月。
站在過去和未來的交匯點上,我們可以接納時代的變遷,但音樂帶給我們的初心和感動,不應該被其他事物所過度浸墨。
音樂沒有标準的形式,舞台表演也沒有唯一的規範模板。
當旋律扣響,帶給我們最初的感動和獨屬于那個時代的記憶,才是無可媲美的珍品。
- END -
* 作者:涼風,愛自由愛幻想,喜歡閲讀和美食。來源:讀嶼(ID:zazhiz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