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直播電商“豹變”:從“低價刺激需求”到“供給創造需求”,歡迎閲讀。
文 | 互聯網江湖 作者 | 劉致呈
4 月 2 日,中辦、國辦聯合發文規範市場價格行為,要求強化事前引導預防和事中事後監管,維護市場價格秩序。
反内卷這事兒,擺到了台面上。
其實,之前各家電商平台已經有了不少動作。
3 月 31 日,淘寶直播宣布,2025 年全面加碼品質直播,新增 110 億投入。
最近,抖音方面,最近也推出九大商家扶持政策,助力商家降本增效。
而京東方面則宣布,針對多類目繼續實施返傭降扣政策。
4 月 3 日,拼多多 " 商保會 " 宣布,未來三年内拟投入資金、流量等資源超過 1000 億元人民币,加碼高質量電商生态建設,扶持商家。
以前大家是搶奪用户,今年商家地位顯然更重要了。
平台看重商家,一是為上半年的 618 準備。年初給 618 做準備是常态,每年這個時間節點各平台都要出一些扶持商家的動作,今年不一樣的是,平台投入力度更大了。
二是,電商要反内卷,低價刺激需求邏輯就改變了。
當内卷成為歷史,供給重振需求的價值就顯現了出來。由此,整個電商行業,從低價刺激需求到供給創造需求的動力轉換,勢在必行。
直播電商,供給為王
潘亂説,短視頻是互聯網的白話文運動。
這個總結很精辟。
如果把這個總結在電商的語境裏,那就應該説 "直播就是一場電商的十月革命 "。
商品是死的,内容是活的。主播在直播間裏嬉笑怒罵,與粉絲親密互動,然後用精致的表演告訴你,就買它!
然後呢,賣貨的邏輯徹底變了。
1.0 版本裏,賣貨的本質是賣注意力。
李佳琦、小楊哥、羅永浩、董宇輝,哪個主播剛開始做直播,不是先從搞大流量池開始的?那個時候,直播還有流量紅利,而價格是重要的增長工具。
低價帶來流量,帶來注意力。
用户湧進直播間,也大多為低價買單。
于是,低價的商品不是商品,而是被異化成了流量的工具。借此,抖音、快手憑借自身巨大的流量池,迅速完成電商化。
2.0 的版本裏,賣貨的本質是賣情緒。
頭部主播崛起之後,直播間裏的交易,復購比例上升。這個時候,用户與主播之間建立了信任鏈接,到直播間裏買東西,成為一種習慣。
這個時候直播間裏,賣貨的本質是賣情緒。
用户有了信任基礎,只要直播間裏氛圍感塑造足了,貨就能賣得出去。直播間的衝動消費也變得更多了。
作為主播,誰能把情緒凝聚起來誰就能帶貨,這也是辛巴、小楊哥崛起的内核邏輯之一。
今天,直播電商迭代到了 3.0 版本,賣貨的本質就是賣貨,電商返璞歸真。
頭部主播復購上升,以及各類翻車事件,倒逼直播供應側更新。李佳琦搭建供應團隊,辛巴開始做嚴選,主播都在打造自己的選品體系的時候,直播電商,其實就已經走到了拼供應的階段。拼供應就這件事兒,淘寶、京東是有優勢的。
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是,2024 年抖音電商貨架場景和店播在 GMV 大盤占比合計超過 70%。直播電商平台,貨架對 GMV 的貢獻比重在上升,店播對于平台 GMV 的影響比重也在增加。
這種結構性變化,則要求供給端的質量進一步提升。
特别是反内卷、規範價格競争這事兒擺在台面上之後,靠價格刺激需求的路子已經走不通了,能不能通過深挖供給來找一條新路子?
這是所有電商玩家們都要掂量掂量的問題。
薩伊理論講:供給決定需求。幫助商家做好供給端這件事兒,是能帶來增量的。
拿汽車行業來説,2018 年開始,行業就進入了存量市場,產銷總量都在下滑。但直到 2024 年,小米 su7 當初新發布,10 萬輛的產能就已經賣完了。事後統計數據發現,買小米 su7 的車主,有 25% 是增購。
這説明什麼?説明好的產品是能帶動需求的。
電影行業也能證明這一點。這些年電影業的多麼慘,大家有目共睹,光線傳媒股價一度跌到 8 塊多。
這麼慘一個行業,還不是出現了《哪吒 2》這樣的精品?而且票房還創造了新歷史。
天眼查 APP 顯示:《哪吒 2》由光線傳媒(300251)主投,其他出品方包括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成都自在境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彩條屋科技有限公司。光線傳媒也靠着優質的内容供給,扳回一局。
小米 su7、《哪吒 2》都是現象級的爆款,都是能拉動需求的好供給。
説白了,要想帶來增量,那麼你的供給要做到極致。
對于電商行業來説,不僅要有極致好的商品,也要用最低的成本,完成整個交易鏈條。成本才是這個行業裏最大的差異化競争力。
淘寶加碼品質直播,就是這個底層邏輯。
做了這麼多年電商,阿裏一手搭建了行業的供給、流通的基礎設施,在供應鏈的積累深不見底。阿裏生态體系内 活躍買家數有 10 億,淘寶不缺買家,做電商這麼多年,也不缺供給。
問題是,怎麼好的供給挖掘出來?
也因此,淘寶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尋找一種更高效的機制,做到更高效的供需匹配。品質直播,就是那個新機制。
供需匹配,效率就是增量。
這裏面不僅要靠優化算法,也靠商家。淘寶新投入百億來做品質直播,其實就是要做一件最核心的事:增強商家創造内容的能力。
從達播到店播,從 " 卷商家 " 到扶持商家,電商平台的這些動作,本質上是在把創造流量的能力分散給商家,把挖掘增量的能力給到商家。
這就好比 " 土改 " 之後,土地的產出能力才能提升,才能慢慢積累财富,才能促進工業發展和經濟繁榮。平台花資源幫助商家的本質,就好比發鐮刀鐵鍬。其實是在分散生產資料,提升整體的生產力。
直播這個 " 生產力工具 " 只有分散到品牌商家手裏,真正能被商家用好,用出效果,那麼品質直播促進交易的概率就能更高,賣貨的價值才能最大化。
説到底,還是那句話:" 直播電商,供給為王。"
殊途同歸的 " 增量 " 方法論
電商市場格局的變化,往往是需求的流動和供給的調整。
2019 年消費更新崛起,國潮成為最大的消費紅利,于是一種國潮品牌崛起,2020 — 2023 年,低價成為新增量,于是,行業越來越卷。
拼多多掐準了時代脈搏,吃下了電商行業最大的那一塊兒增量蛋糕,順利衝進五環。抖音快手也憑借内容優勢,走上了各自的電商化之路。而如今,直播電商返璞歸真,電商行業兜兜轉轉,挖掘增長的方法,反倒是回歸了賣好貨的本質。
流量和商品,是打赢電商戰争的兩大核心要素。
前者要求的是平台内容分發的能力,後者要求的是對于商業要素組織的能力。
抖音、快手做電商是不缺流量的,算法分發是緊握在手裏的武器。
也因此,電商之于快抖,本來就是一個變現業務,核心的目的不僅在于服務好多少用户,更在于能夠提升多少貨币化率。
但要提升貨币化率,就得找到好的商品,商品是流量價值的承載物。
抖快做電商,是圍繞貨币化率這個指标去做優化,扶持商家的目的,還是為了盡可能多地找到那個流量價值的承載。
好商品多了,能持續變現了,那麼 KPI 就完成了 80%,這也是其深挖供給增量的要義所在。
淘寶和京東雖然不掌握内容分發要素,但商業要素的組織能力卻很強。比如供應鏈,比如物流。
京東最強的點在于物流,核心就一個字 " 快 "。
快的極致是什麼?其實就是即時零售。這也是未來京東業務的增量方向之一。你看,京東 APP 首頁之後,就是秒送,即時零售業務是當下京東戰略的一大核心。
電商業務這塊兒,京東有成熟的壁壘、場子穩得住,重點在于把交易頻次提上來。這是京東做供給的一個重要方向。
挖掘好的商品,能進一步提升平台的交易頻次。京東跟美團打得火熱,需要進一步提升交易頻次。
交易頻次上來了,一方面能降低流量成本、提升 GMV 和轉化率。另一方面,好的產品是天然就有流量的,也能反哺内容端,直播的價值也能被更多地挖掘出來。
淘寶強,強在自帶流量池,強在供給側足夠豐富,同時也有挖掘增量的能力,是整體實力的強。
淘寶加碼品質直播目标是成交和用户規模兩年翻番。在我看來這個目标實現并不難。原因之一在于,直播把電商這個消耗流量的商業,變成了能生產流量的商業。
直播是個放大器,能把好商品的流量價值放大。
你看,淘寶 APP 加入了直播,視頻入口放在一級菜單之後,日活、轉化數據是不是提升了不少?用户端,有了豐富的視頻内容之後,刷淘寶的時長是不是更長了?
也就是説,只要淘寶永遠有好商品,那麼直播生產流量就永不枯竭。
實際上,直播對于貨架電商的 " 流量激活 " 還可以更充分,滲透率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這本身就意味着增量。而對商家端來説,只要把淘寶現有的生态做好,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論就很容易找到增量。
我一個同學,做淘寶電商十多年了,我問他為什麼不去試試其他平台,他給的理由很充分,有經營的方法論,而且也有增量。
他説,只要打磨一下運營細節,适應一下新的平台規則,就能穩健地找到增量,遠比去其他平台投入要容易得多。
這就是商業要素強帶來的好處。
商家想要增量,但對成本投入諱莫如深。這個時候,往往就需要平台用資源注入來推一把。
淘寶做品質直播,新增 110 億元投入,目的也是繼續打磨貨盤運營,扶持更多的商家主播,幫助更多的品牌商家,打磨方法論,進而找到增量。
有方法論就有增長的确定性,有确定性增量就會源源不斷。
不管是掌握分發,還是掌握商業要素,放眼整個電商行業看,直播融合貨架是正在發生的一個大趨勢。可以确定的是,内容場景和貨架場景的深度融合,需要一套新的增長方法論。
從供給出發尋找這套方法論,各家平台殊途同歸。
尋找增量之路,道阻且長,誰能赢得下一城?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