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印度突然限制進口筆記型電腦,怎麼回事?,歡迎閲讀。
印度突然給進口電子產品當頭一棒。
當地時間 8 月 3 日,印度政府宣布,限制包括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在内的個人電腦的進口,以提振本土電子產品制造業。
在當天發布的一份通知中,印度商務部下屬的外貿總局(DGFT)表示,從即日起,企業将需要獲得有效許可證,才能将此類設備運往印度。
" 這不是輕推,而是強推。我們要進一步推動印度制造業。" 對此,印度電子行業協會 MAIT 的前總幹事賈夫裏説。
在印度發布限制措施後,蘋果、三星電子和惠普等巨頭紛紛停止向印度出口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
消息人士表示,這一通知讓整個行業措手不及。目前,各家科技公司都在與印度政府商讨,如何才能最迅速地獲得許可證。
同時,印度品牌正躍躍欲試搶奪本土市場。7 月 31 日,信實集團子公司 Jio 發布了一款最新的廉價筆記型電腦 Jio Book,亞馬遜定價 16499 盧比,僅為人民币 1431 元左右。
看得出來,印度對振興電子產品制造是非常着急了,那麼實際成效又會怎樣?
市場基本靠進口
印度出台限制政策的背後,是多年來進口產品獨霸市場,而本土制造始終起不來。
在印度,筆記本和平板電腦市場全部被進口品牌包圍了。
以今年上半年為例,筆記型電腦市場份額排名前五,分别是惠普、戴爾、聯想、宏碁和華碩;平板電腦排名前五則是三星、蘋果、聯想、Realme 和宏碁。
這些銷售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從亞洲其他國家進口大部分產品或零部件。
印度移動與電子協會的聯合報告也承認,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的全球制造中心僅限于少數幾個國家。在這當中,中國是全球主要供應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報告指出,印度銷售的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中,分别有 80% 和 2/3 從中國進口,而且這個數據還在不斷增長。
路透社的數據顯示,2023 年 4-6 月,包括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和個人電腦在内,印度電子產品進口額為 197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415 億元),同比增長 6.25%。
面對這種局面,印度只好放出限制進口這一大招。
截至目前,蘋果和三星等制造商還未就印度限制一事做出回應,但各方分析認為,印度此舉會給他們後續生產和銷售帶來壓力。
新規定生效後,這些企業如果想要繼續在印度銷售這些進口產品,需要獲得特别許可證。業内人士表示,以印度一貫的官僚程度和辦事效率,這意味着每款產品進入印度市場的等待時間将會延長,且需要提前申請,這大大影響了商家們的銷售。
印度方面顯然是在向這些廠商施壓,希望倒逼他們将生產基地轉向印度,讓更多的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能夠在印度本土化生產。
畢竟,印度是全球第一大人口國,市場的誘惑力太大了。
其實在此之前,蘋果已經在印度建廠,不過生產的只是手機,目前還沒有涉及平板電腦和筆記型電腦的生產。
但印度方面覺得遠遠不夠,蘋果們的努力不足以真正提振印度制造。
二、一直在打壓
2014 年 9 月,印度總理莫迪提出 " 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 倡議。
印度政府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改革組合拳輔之以積極的經濟外交吸引投資,實現制造業大幅增長并在全球市場進一步擴張,最終将印度打造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
然而,多年來,印度本土制造業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
為此,印度政府不斷修正促進制造業發展的政策,包括提高進口關税,限制進口產品對國内產業的衝擊等,從而保護國内產業發展。
早在 2018 年,莫迪就曾大規模提升進口產品的關税,從平均 13% 提高到 20%。此舉,讓當時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批評印度是 " 關税之王 "。
到了 2023 年印度新财年預算案出爐之時,印度繼續表示,将采取一系列關税和非關税措施,以削減非必需消費品和電子產品的進口。
此外,印度政府還推出一些激勵政策,鼓勵本國生產。
就在 2021 年,印度啓動了一項價值約合 9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64 億元)的計劃,以提高當地制造業,并建立起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和個人電腦等 IT 產品的出口。
不過,這一政策被認為補貼數額太小,不夠吸引力。
媒體透露稱,當時蘋果公司拒絕了這項提議,認為這個政策不足以補貼在印度生產 iPad 的成本。
今年 5 月,據彭博社報道,印度政府提高了激勵的數額,又公布了一項價值約合 20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44 億元)财政激勵計劃,以吸引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和其他電子設備硬體制造商轉移至該國生產。
根據印度政府的公開資料,該計劃為每家制造商提供最高 5.49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40 億元)的補貼資金。當然,需要這些外國企業 5 年内都在印度投資一定金額,用以生產筆記本和平板電腦。
不知對于蘋果三星們來説,這一次印度 " 打個巴掌給個棗 " 的方式,誘惑力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