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手機拍照傳感器天梯:百款CMOS排名速查(23.6.8),歡迎閲讀。
又到 CMOS 傳感器盤點更新的時候。半年來,發布了索尼 1 英寸的 IMX989、IMX800/866、三星 HP3、HM6 等若幹 CMOS,iPhone 14 系列也帶着新傳感器出來了,故連帶舊 iPhone 的傳感器一并更新。
相機是手機的核心賣點,像是 IMX766、IIM586/598、GN1/GN2/GN5、OV64B/OV48C/08A10 等,都是經常出現的傳感器型号。但因索尼和三星命名體系混亂,很容易搞混。
這次盤點2022 年常見的主攝 CMOS、簡單規格和主要搭載機型,以尺寸為主要依據,從大到小排名。遇到不知名 CMOS,根據尺寸即可大致了解其水平。
PS:善用桌面浏覽器的Ctrl+F和手機浏覽器的頁面搜索功能。iPhone 的 CMOS 帶斜體标注。
更新記錄
23-0608 年度更新
看傳感器,要關心什麼?
相機傳感器 CMOS,核心廠商是索尼、三星、OV 豪威三家,CMOS 要關注的指标:
CMOS 尺寸,直接确定其定位。2022 年旗艦主流是 1/1.5 英寸到 1/1.3 英寸級,中端主流是 1/2 英寸到 1/1.7 英寸。因尺寸以倒數形式表示,分母數值越小,CMOS 越大;
随後是部門像素尺寸,現在中端 0.6 μ m 到 0.8 μ m,旗艦 1 μ m 起步,往上有 1.2 μ m、1.6 μ m、2.4 μ m 等規格;
OIS 光學防抖和光圈也很重要,但這些由鏡頭模組決定。同一個 CMOS,一般只有幾種鏡頭模組規格。
使用部門像素尺寸來計算傳感器面積↑
類似 "1/1.56 英寸 " 的部門不直觀,例如:
在 1/2.3 英寸上下," 每英寸 " 分别對應 16mm 和 18mm,然後會發現:1/2 英寸只比 1/2.3 英寸大 5%;
同樣是 1/2.3 英寸,不同 CMOS 間有 14% 的面積差異;同樣是 1 英寸,不同型号間也有 12% 的差别;
2022 年旗艦主流的 IMX766(1/1.56 英寸),面積是 2014 年 IMX214 的 3 倍,卻只有 GN2(1/1.12 英寸)的一半大 ……
使用部門像素尺寸來計算傳感器面積
注意:
傳感器領網域使用的 " 英寸 ",并非 1 英寸 =2.54 厘米。
類似 "1/1.56 英寸 " 的部門不直觀,且從 1/2 英寸開始," 每英寸 " 從 18mm 變成 16mm,就讓人更懵圈了。
上圖使用部門像素尺寸來計算傳感器面積,以此進行直觀對比。
然後會發現:1/2 英寸只比 1/2.3 英寸大 5%;2022 年旗艦主流的 IMX766,面積是 2014 年 IMX214 的 3 倍,卻只有 GN2 的一半大 ……
非常規級
索尼 IMX989,1 英寸,5000 萬像素,部門像素 1.6 μ m,Octa-PD 對焦(當今最強移動 CMOS,實際面積比之前的 1 英寸還大 12%。小米 12S Ultra 首發,明年會是各大廠影像旗艦标配)
夏普 AQUOS R6 和它的換殼馬甲 " 徕卡 LEITZ 1"搭載的不知名 1 英寸 CMOS。1 英寸,2020 萬像素,部門像素約 2.4 μ m(它們是極為罕見的單攝旗艦,一顆主攝用數碼裁切包辦等效 19mm 到 152mm 焦段)
索尼 1 英寸 Exmor RS 傳感器。1 英寸,2010 萬像素,部門像素 2.4 μ m(由索尼 Xperia PRO-I 搭載,CMOS 源自索尼黑卡 RX100 VII,但只截取了中央 60% 區網域,約 1/1.3 英寸,可用像素 1200W)
三星 GN2 ( S5KGN2 ) ,1/1.12 英寸,5000 萬像素,部門像素 1.4 μ m。4 合 1 成 2.8 μ m 1250 萬像素,首發 Dual Pixel Pro 全像素全向 8 核對焦(小米 11 Ultra 和小米 11 Pro 首發,小米配了 8P 的 OIS 鏡頭,F1.95 光圈)
榮耀 Magic4 至臻版的不知名 CMOS,同樣 1/1.12 英寸,5000 萬像素,1.4 μ m。該 CMOS 暫無确切型号和規格信息,但能确認有全向 8 核對焦,畢竟後蓋印着 OCTA-PD(榮耀配了更強的 8P、F1.6、OIS 鏡頭)
2014 年的松下 Lumix DMC-CM1,1 英寸,2010 萬像素,約 2.4 μ m(給面子年輕 CMOS,放下面一點)
2012 年的諾基亞 808 PureView,1/1.2 英寸,4130 萬像素,1.4 μ m。拍照時 4:3 3820 萬像素,視頻時 16:9 3360 萬像素(10 年前的影像怪物,時隔越多年,越覺得不可思議)
2013 年的諾基亞 Lumia 1020,1/1.5 英寸,4130 萬像素,1.12 μ m。拍照時 4:3 3820 萬像素,視頻時 16:9 3360 萬像素(今天看來已經是常見尺寸,但這是 9 年前的手機)
旗艦級
三星 HP1 ( S5KHP1 ) , 1/1.22 英寸,2 億像素,0.64 μ m。16 合 1 成 1250 萬像素 2.56 μ m,或 4 合 1 成 5000 萬像素 1.28 μ m(部門像素太小,實際表現遠不如下面的同級產品,國内的 moto X30 Pro、國外的小米 12T Pro 在用)
索尼 IMX700,1/1.28 英寸,RYYB,5000 萬像素,1.22 μ m。4 合 1 成 2.44 μ m 1250 萬像素,全像素八核對焦(超大底 +RYYB,進光量巨大,但白平衡難調。由華為 P40 系列、Mate 40 系列、榮耀 30 Pro+ 搭載)
索尼 IMX707,1/1.28 英寸,5000 萬像素,1.22 μ m。4 合 1 成 2.44 μ m 1250 萬像素,全像素八核對焦,濾鏡是常見的 RGGB,8K24 幀視頻錄制(現在只有小米 12 Pro 搭載)
豪威 OVB0B,1/1.28 英寸,2 億像素,0.61 μ m。16 合 1 成 2.44 μ m 1250 萬像素,QPD 四相位對焦 + 三重曝光 HDR,8K30 幀視頻錄制(22 年初的最小像素紀錄保持者," 方向錯了 " 的新代表。22 年 1 月發布,未有量產機搭載)
索尼 IMX803,約 1/1.3 英寸,4800 萬像素,1.22 μ m,4in1 成 2.44 μ m(iPhone 14 Pro/14 Pro Max 主攝,蘋果堆料之最)
三星 GN1/GNV,1/1.31 英寸,5000 萬像素,1.2 μ m。4 合 1 成 2.4 μ m 1250 萬像素,全像素雙核對焦,8K30 幀視頻錄制(GNV 是濾色片定制版,ISOCELL 3.0,vivo X80 Pro 獨占。GN1 機型則有 vivo X50/X60/X70 Pro+ 和 iQOO 5/5 Pro 的主攝,魅族 18 Pro/18s Pro、Google 太子 Pixel 6/7 系列)
豪威 OV48C,1/1.32 英寸,4800 萬像素,1.2 μ m。4 合 1 成 2.4 μ m 1200 萬像素,雙原生 ISO,12bit 視頻(OV 之光,讓小米 10 Ultra 能吊打早期的小米 11 Ultra,至今不虛,但可惜只用了一代)
豪威 OV64A,1/1.32 英寸,6400 萬像素,1 μ m(見于聯想拯救者電競手機 2 Pro,傳聞榮耀 V40、nova9 Pro 等機型将其截幅成 5000W 并加入 RYYB 使用)
三星 HM3 ( S5KHM3 ) ,1/1.33 英寸,1.08 億像素,0.8 μ m。9 合 1 成 2.4 μ m 1200 萬像素,在 HM1 基礎上多了 Super PD Plus,對焦速度提升 50%,多了智能 ISO Pro(由三星 Galaxy S21 Ultra 和 S22 Ultra 搭載)
三星 HM1 ( S5KHM1 ) ,1/1.33 英寸,1.08 億像素,0.8 μ m。9 合 1 成 2.4 μ m 1200 萬像素(HMX 的 9 合 1 版本,由三星 Galaxy S20 Ultra 和 Note20 Ultra 搭載)
三星 HMX ( S5KHMX ) ,1/1.33 英寸,1.08 億像素,0.8 μ m。4 合 1 成 1.6 μ m 2700 萬像素(最早被調侃 " 方向錯了 " 的 CMOS,但日用 2700W,是現在直出像素最高的手機 CMOS,數毛能力至今未有對手。小米 CC9 Pro、小米 10/10 Pro/10S、小米 11 等搭載)
索尼 IMX789,1/1.35 英寸,4800 萬像素,1.12 µ m。原生 16:11,拍視頻時 16:9,拍照時 4:3,等效 1/1.43 英寸,全像素全向對焦,多了 8K30 幀視頻錄制(暫時只有一加 9Pro、一加 10 Pro 兩台量產機使用)
索尼 IMX689,1/1.35 英寸,4800 萬像素,1.12 µ m。原生 16:11,拍視頻時 16:9,拍照時 4:3,等效 1/1.43 英寸,全像素全向對焦(和 IMX789 差在數據速度,OPPO Find X2 Pro、一加 8 Pro 和一加 9 都用過)
三星 HP3,1/1.4 英寸,2 億像素,0.56 μ m(新紀錄的超小部門像素尺寸,表現不容樂觀,暫無量產機型搭載)
IMX866,1/1.49 英寸,5400 萬像素,1 μ m,RGBW(只有 vivo X80 搭載,像濾鏡更新版的 IMX800,實際輸出 5000 萬)
IMX800,1/1.49 英寸,5400 萬像素,1 μ m(IMX766 的畫幅拓展版,由榮耀 70 系列搭載)
索尼 IMX766/766V,1/1.56 英寸,5000 萬像素,1 μ m(極為均衡,海量機型搭載。見于華為 P50/Mate 50(RYYB 濾鏡版,暗光更強但白平衡和高光細節吃虧)、OPPO Find X5/X3 系列 /Find N、真我大師探索版 /GT2/GT2 Pro/GT Noe3、iQOO 8 系列、小米 12/12X、榮耀 Magic3/3 Pro、Magic4/4 Pro 等)
三星 GN5/GN3,1/1.57 英寸,5000 萬像素,1 μ m(三星版的 IMX766,GN5 都是 vivo 的機器在用,如 iQOO 9 系列、vivo X Fold/Fold+ 等。GN3 在三星由三星 S22/S22+、Z Fold4 上)
豪威 OV50A,1/1.55 英寸,5000 萬像素,1 μ m(豪威版的 IMX766,見于 moto edge X30、Reno8 主攝)
三星 HM2,1/1.52 英寸,1.08 億像素,0.7 μ m(部門像素太小,原 1 億像素之恥,空有大底,實力極為普通,還赢不了發揮較好的 IMX598。數不清的搭載機型:Redmi K50 Pro、Note 9 Pro/Note 11 Pro、K40 Pro+、小米 MIX FOLD、榮耀 50/60 系列、vivo S12 系列、moto edge S30 等)
主流級 1/1.7 英寸
索尼 IMX703,1/1.67 到 1/1.65 英寸之間,1200 萬像素,1.9 μ m(iPhone 13 Pro 系列與 iPhone 14/14 Plus 主攝)
三星 HM6,1/1.67 英寸,1.08 億像素,0.64 μ m(" 超越 "HM2 的最新 1 億像素之恥,國内只有 Redmi K50 至尊版在用)
豪威 OV40A,1/1.7 英寸,4000 萬像素,1 μ m(可理解為是豪威的 IMX600,規格極為相近,但搭載它的機器一般不會标明型号)
索尼 IMX787,1/1.7 英寸,6400W,0.7 μ m(努比亞 Z40 Pro、中興 Axon 40 Ultra 等用等效 35mm 鏡頭的機型主攝)
索尼 IMX686,1/1.72 英寸,6400 萬像素,0.8 μ m(日常輸出 1600W,辨析力天生有優勢,但弱光會比同尺寸 CMOS 弱。搭載機型很多:Redmi K30 Pro、魅族 17 系列、K50 電競版、vivo X30 系列等)
索尼 IMX682,1/1.72 英寸,6400 萬像素,0.8 μ m。視頻規格弱化版的 IMX686,少了 4K60 幀和 8K 視頻錄制(拍照效果基本沒差,搭載機型更多:Redmi K30S/K30 Ultra、真我 GT Neo、魅族 18 以及三星 Galaxy A52/M31s/M51 等)
三星 GW2 ( S5KGW2 ) ,1/1.72 英寸,6400 萬像素,0.8 μ m(GW1 小改,非常有趣地用在三星 Galaxy S20/S20+、S21/S21+、Note20 的 27mm" 長焦 " 上)
三星 GW1 ( S5KGW1 ) ,1/1.72 英寸,6400 萬像素,0.8 μ m(三星版的 IMX686,但表現偏弱。搭載機型:LG V60、OPPO Reno3 Pro、真我 X2/X3/X50 系列、Redmi Note 8 Pro/Note 9 Pro、vivo S7、NEX 3/3S、moto edge 等)
IMX600y,1/1.74 英寸,4000 萬像素,1.01 μ m,RYYB 濾鏡(IMX600 的濾鏡修改版,雖尺寸比上面幾個小,但部門像素尺寸甜點,帶 RYYB 加持,實際更強。由華為 P30/P30 Pro、Mate 30/30 Pro、榮耀 V30 Pro 等搭載)
IMX600,1/1.74 英寸,4000 萬像素,1.01 μ m(2018 年一代名 CMOS,夜視儀世紀的開端,因華為 P20 Pro、Mate 20 Pro、Mate 20X、榮耀 V30、"nova 脊梁 "nova 6 等機型搭載而存世量較大)
IMX555,1220W,1/1.76 英寸,1.8 μ m(三星 Galaxy S20/S20+/S20 FE、S21/S21+/S21 FE 主攝)
IMX557,1220W,1/1.76 英寸,1.8 μ m(索尼 Xperia 1 II/5 II、Xperia 1 III/5 III 主攝)
IMX603,1/1.88 英寸,1200 萬像素,1.7 μ m(iPhone 13/13 mini、iPhone 12 Pro Max 主攝)
基礎級 1/2 英寸
IMX598,1/2 英寸,4800 萬像素,0.8 μ m(和 IMX586 分别不大,基本都是 vivo 在用,見于 vivo X50/X50 Pro、X60/X60 Pro、X70 Pro+ 超廣角、iQOO Neo5/iQOO 7/8/8 Pro 等 )
IMX586,1/2 英寸,4800 萬像素,0.8 μ m(主攝 + 超長焦 + 長焦三栖的真 · 常青樹 CMOS。搭載機型不計其數:榮耀 20 系列、nova 4、魅族 16s 系列、小米 9 系列、小米 CC9、Redmi K20 Pro/Note7 Pro、Find X2、一加 7/ 一加 8 系列、vivo X27 系列等。一加 8 Pro/Find X2 Pro/ 小米 11 Ultra 超廣角、三星 S20 Ultra/ 小米 10U/11U 的 5 倍長焦都是它)
IMX582,1/2 英寸,4800 萬像素,0.8 μ m。視頻規格縮減版,拍照和 IMX586 分别不大(Redmi K20、Redmi Note 10、iQOO Pro 等大量中端機型使用)
OV48B,1/2 英寸,4800 萬像素,0.8 μ m(線下機愛用,OPPO A74/A92s、小米 10 青春版、部分榮耀 Play4t Pro 等)
三星 GM2/GM1,1/2 英寸,4800 萬像素,0.8 μ m(高仿 IMX586,GM1 當年開創假 4800W 先例,表現弱,海量中端機使用)
OV64B,1/2 英寸,6400 萬像素,0.7 μ m(中興 Axon 40 Ultra 的潛望長焦,Redmi K40 遊戲增強版 /Redmi Note 10 Pro 主攝、OPPO Reno7/6/5 主攝、榮耀 60 Pro 超廣角)
三星 GW3,1/1.97 英寸,6400 萬像素,0.7 μ m(比上面幾顆還大,但表現一般。遊戲手機很愛用,黑鲨 4/5 系列、紅魔 6/6S/7/7S 系列、小米 Civi 1/1S、iQOO Z3/Z5)
超廣角 / 長焦 / 前置級(太多太雜,大概列舉)
長焦
IMX350,1/2.78 英寸,2000W,1.0 µ m(2016 年的長壽 CMOS,當年一加 5、魅族 15/16/16s 系列、華為 P10 系列、Mate 9 系列、榮耀 9。小米 10 Pro/10 Ultra 超廣角、華為 P30 Pro 超廣角等)
IMX663,1/2.93 英寸,1200W,1.22 μ m(Pixel 6 Pro 的前攝,也被 Xperia 1 III、Xperia 5 III、 Xperia PRO-I 和 vivo X70 Pro+/X80 系列的 2 倍長焦。常被搞混成蘋果那顆 1.4 μ m 的 IMX633)
S5K3M5,1/3.4 英寸,1300W,1 μ m(Find X3/X5 系列的 2 倍長焦)
IMX713,1/3.4 英寸,1220W,1 μ m(iPhone 13 Pro 和 14 Pro 系列的 3 倍長焦)
IMX613,1/3.6 英寸,1220W,1 μ m(iPhone 12 Pro 系列的 2.5 倍長焦)
超廣角
IMX633,1/2.55 英寸,1200W,1.4 μ m(iPhone 14 Pro/14 Pro Max 超廣角,良心得不像蘋果)
IMX563,1/2.55 英寸,1200W,1.4 μ m(Galaxy S21/21U/S22/S22 U 超廣角)
OV13B10,1/3.06 英寸,1300W,1.12 μ m(K30 Pro、小米 10S/11/11Pro、小米 MIX4 超廣角)
IMX772,1/3.4 英寸,1220W,1 μ m(iPhone 13 系列全系的超廣角)
IMX372,1/3.4 英寸,1220W,1 μ m(iPhone 11 和 iPhone 12 系列全系的超廣角)
OV8856,1/4 英寸,800W,1.12 μ m(常用的湊數超廣角,K50 電競版和 iQOO Neo5 活力版超廣角都是它)
S5K4H7,1/4 英寸,800W,1.12 μ m(K50 系列、Note 11 Pro+ 的超廣角)
IMX355,1/4 英寸,800W,1.12 μ m(K40 系列幾乎全系的超廣角)
OV08A10,1/4.4 英寸,800W,1 µ m(一加很愛用的 3.3 倍長焦,vivo X50/60/70 Pro+ 也喜歡把它用在 5 倍潛望長焦上)
前攝
OV60A,1/2.61 英寸,6000 萬像素,0.612 μ m(榮耀 60 Pro 和 moto edge X30 前置、榮耀 Magic4 Pro 超廣角裁成 5000W 用)
三星 GH1,1/2.65 英寸,4400 萬像素,0.7 μ m(Reno3 Pro、三星 Galaxy S20U/S20U、vivo S7/S9 等的前攝,也有奇怪的廠商把它用在主攝上)
IMX709,1/2.74 英寸,3200 萬像素,0.8 μ m,已經不多見的 RGBW 排列(OPPO Reno7/Reno8、Find X5 Pro 的前置)
三星 JN1,1/2.76 英寸,5000 萬像素,0.64 μ m(2022 年超廣角新寵,優點是數字唬人,部分千元機還會用它做主攝。見于 iQOO 9 Pro/ 一加 10 Pro/ 真我 GT2 Pro/ 小米 12 Pro 等機型的超廣角或長焦)
三星 GD1,1/2.8 英寸,3200 萬像素,0.8 μ m(vivo 喜歡把它用在兩倍人像長焦上,見于 X50/X60 Pro+)
三星 S5K3P9,1/3.1 英寸,1600 萬像素,1 μ m(從三星 S10 系列開始,作為前置在 vivo/OPPO/ 真我機型大量使用,也被 iQOO 9 Pro 和 10 Pro 用作長焦)
IMX596,2000 萬像素,0.8 μ m(Redmi K50 全系都在用)
1/2.3 英寸級:高齡旗艦
和 888/865/855/845/835/820/801/800/8064 一樣,僅僅把它們的數字亮出來就是回憶,是刻進機圈 DNA 的神秘字元串:IMX135/214/298/386/362/363/586/686/600/700
IMX503/IMX403,1/2.55 英寸,1200 萬像素,1.4 μ m(2020 年的 iPhone 12/12 Pro/12 mini、2019 年的 iPhone 11 系列是 IMX503,2018 年的 iPhone XS/XS Max/XR 是 IMX403)
IMX377,1/2.3 英寸,1220 萬像素,1.55 μ m(原先是設計給無人機的 CMOS,被用在 2016 年的 HTC 10、末代 Nexus 5X/6P 的主攝)
IMX378,1/2.3 英寸,1230 萬像素,1.55 μ m(2016 年的暗夜之眼,見于小米 5s、Google Pixel 和 Pixel XL)
IMX380,1/2.3 英寸,1230 萬像素,1.55 μ m(見于魅族 15/15 Plus、16th/16th Plus/16X、華為 P20/Mate 20。它的同級 CMOS 被大量用在 GoPro 等運動相機上)
IMX220,1/2.3 英寸,2070 萬像素,1.2 μ m(2013 年的 CMOS,極為長壽,但技術老舊,成像效果不盡如人意。索尼 Xperia Z1/Z2/Z3 系列、魅族 MX4/MX4 Pro/MX5)
海量 1/2.55 英寸級
頭尾摻幾個接近級别的:
三星 GM5(S5KGM5),1/2.55 英寸,4800 萬像素,0.7 μ m(新 CMOS,但太小,别抱太高期待。截止到 22 年 10 月 13 日,都沒确認機型搭載,有可能是 Google Pixel 7 Pro 的 5 倍長焦)
IMX230,1/2.4 英寸,2100 萬像素,1.12 μ m(2015 年時高像素的唯二選擇,魅族 PRO 5/PRO 6 系列、索尼 Xperia XA Ultra、HTC One M9+、聯想絕唱樂檬 X3)
IMX363,1/2.55 英寸,1220 萬像素,1.4 μ m(雙核對焦普及者,在 2018 大放異彩,不少機型的表現比 IMX586 都強。小米 8 系列 /MIX 2S/MIX 3、Google Pixel 3/4/5 系列、LG G8/V40/V50/V50S 主攝、Xperia 1/5 II 和 Xperia 1/5 III 超廣角)
IMX362,1/2.55 英寸,1220 萬像素,1.4 μ m(2016 年發布的老 CMOS,Google Pixel 2 系列、HTC U11、vivo Xplay 6、魅族 M15/E3、魅族 16T/17 都有在用)
三星 S5K2L4,1/2.55 英寸,1220 萬像素,1.4 μ m(三星 Galaxy S10 系列、Z Flip/Z Flip3)
三星 SAK2L3,1/2.6 英寸,1220 萬像素,1.4 μ m(三星 Galaxy Note9)
IMX345/ 三星 S5K2L3,1/2.55 英寸,1220 萬像素,1.4 μ m(三星 S9/S9+)
IMX333/ 三星 S5K2L2,1/2.55 英寸,1220 萬像素,1.4 μ m(三星 S8/S8+、Note8 主攝、Note20U 超廣角)
IMX260/ 三星 S5K2L1,1/2.55 英寸,1220 萬像素,1.4 μ m(三星 Galaxy S7/S7 edge 與 Note7)
三星 S5K2L9,1/2.55 英寸,1220 萬像素,1.4 μ m(中端外賣版,見于 vivo X20/X21 系列)
三星 S5K2L7,1/2.56 英寸,1220 萬像素,1.4 μ m(低端外賣版,見于 Redmi Note 5、Nokia 8 Sirocco、夏普 Aquos S2 等)
IMX240,1/2.6 英寸,1600 萬像素,1.22 μ m(2015 年,三星專用,從 Galaxy S5 LTE-A、Note4、Note edge,一直用到傳奇的 Galaxy S6 系列和 Galaxy Note5 用的都是它)
IMX234,1/2.6 英寸,1600 萬像素,1.22 μ m(2015 年,見證着LG 短暫的拍照輝煌。見于 LG G4/G5/V10、努比亞 Z9 系列)
中古時代回憶殺
iPhone 6s/7/8/X 系列,1/3 英寸,1200 萬像素,1.22 μ m(2015 年到 2017 年,幾乎每代都宣稱有索尼小改)
iPhone 5s/iPhone 6 系列,1/3 英寸,800 萬像素,1.5 μ m(2013 和 2014 年)
iPhone 4s/5/5C,1/3.2 英寸,800 萬像素,1.4 μ m(2011 到 2013 年)
iPhone 4,1/3.2 英寸,500 萬像素,1.75 μ m(2010 年)
索尼 IMX398,1/2.8 英寸,1600 萬像素,1.12 μ m(綠系小改版,一加 5/5T、OPPO R9s 系列)
索尼 IMX298,1/2.8 英寸,1600 萬像素,1.12 μ m(2016 年國產旗艦标配,華為 Mate 8、小米 5、一加 3/3T、LG V20、vivo Xplay5、OPPO R9 Plus、努比亞 Z11 等)
索尼 IMX386,1/2.9 英寸,1200 萬像素,1.25 μ m(2017 年,小米 6/ 小米 MIX 2、華為 Mate 10 Pro、魅族 MX6/PRO6 Plus/PRO 6S 等)
索尼 IMX286,1/2.9 英寸,1200 萬像素,1.25 μ m(華為 P9 系列、榮耀 8/V8 等)
索尼 IMX278,1/3.06 英寸,1300 萬像素,1.12 μ m,RGBW(2015 年,華為 P8/Mate S、OPPO R7 Plus、索尼 Xperia XZ1/XZ2/XZ3 前置等)
索尼 IMX258,1/3.06 英寸,1300 萬像素,1.12 μ m(2015 年,索尼 Xperia XA、小米 5s Plus、紅米 Note 4/4X、諾基亞 8、努比亞 Z17 mini 等)
索尼 IMX214,1/3.06 英寸,1351 萬像素,1.12 μ m(2014 年經典,HTC One M8/A9/Butterfly 2、太子 Nexus 6、小米 4、一加 1 代、OPPO Find 7、一代缺貨的國產拍照巅峰 vivo Xshot、華為 Mate 7/G7/P7、榮耀 6/5X/4C、努比亞 Z7 系列)
索尼 IMX135,1/3.06 英寸,1342 萬像素,1.12 μ m(公眾視野中首個旗艦御用 CMOS,三星 Galaxy S4/note3、LG G2/G3/G Flex、索尼 Xperia Z、傳奇初代 Moto X、小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