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再度失速,“中部外貿一哥”又被超了?,歡迎閲讀。
連續 12 年穩坐 " 中部外貿第一省 " 的河南,眼下正面臨被趕超的危機。
據鄭州海關統計,今年前 2 個月,河南外貿進出口 1066.5 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 30.9%,低于同期全國增速(8.7%)39.6 個百分點。其中,出口 652 億元,下降 36.3%;進口 414.5 億元,下降 20.2%。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安徽前 2 個月進出口總值創歷史同期新高,達 1225.1 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12.8%。由此,安徽的外貿規模升至全國第九、中部第一;被昔日 " 小弟 " 安徽反超的河南,則跌出全國前十,退居中部第二位。
這一局面并非首次出現。就在去年前 11 個月,安徽憑借 26.2 億元的優勢領先河南,進出口總值位列中部第一。盡管河南最終在全年數據上穩住局面,但二者差距不斷縮小已是不争的事實。
與此同時,鄭州也被武漢、合肥等中部城市緊追,向其 " 中部外貿第一城 " 的地位發起挑戰。
近年來,随着產能轉移、市場收縮等壓力加劇,作為河南、鄭州外貿關鍵支撐的富士康進出口規模大幅縮減。盡快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成為這個中部大省擺脱眼前危機的必然選擇。
依靠富士康單核驅動的時代過去,下一個 " 富士康 " 又在哪裏?
跌出前十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 2 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 6.61 萬億元,同比增長 8.7%,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全國 31 省份中,同期共有 20 個省份進出口總值實現正增長,其中 15 省份增速達到兩位數。外貿整體回暖趨勢下,也有少數例外。
其中,外貿大省河南以 -30.9% 的進出口增速,與湖南并列全國倒數第二。
從全國看,河南進出口總值從去年同期的 1541 億元縮減為 1066.5 億元,排位從全國第八下滑至第十三。
在中部,河南以近 160 億元的差距被安徽超越,不僅從中部第一退居第二,與第三名湖北也僅相差 40 多億元。
占據河南全省外貿半壁江山的鄭州也面臨相似處境。今年前 2 個月,鄭州進出口總值 665 億元,增速為 -41.2%、居中部 6 個省會城市倒數第一。
同期,武漢進出口總值 557.6 億元、增長 20.6%,合肥 513.9 億元,增長 17.3%,兩地外貿規模與鄭州的差距從去年同期 600 多億元縮至僅 100 多億元。
具體來看,河南、鄭州外貿失速的症結何在?
數據顯示,今年前 2 個月,作為河南省外貿中流砥柱的富士康進出口 429.9 億元,下降 53.1%,占同期全省外貿總值的 40.3%,占比減少 19.1 個百分點,拉低外貿增速 31.5 個百分點。其中,出口 224.7 億元,下降 63.7%;進口 205.2 億元,下降 31.2%。
自 2010 年進入鄭州以來,富士康就成為河南開放路上繞不開的關鍵詞。深居不沿邊、不靠海的内陸腹地,河南、鄭州得以連續 10 餘年穩居中部外貿第一,顯然離不開 " 全球最大蘋果手機生產基地 " 的突出貢獻。
然而,随着近年來產能轉移風險和市場收縮壓力加劇,高度依賴背後潛藏的危機逐步顯現。
早在 2019 年發布的《河南經濟藍皮書》就指出,河南全省外貿進出口對富士康依賴程度高,一旦其進出口出現波動對全省外貿影響顯著。目前,富士康項目對外貿貢獻率逐年縮小,全省外貿支柱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抵御外貿波動風險的能力較弱。
眼下,富士康外貿體量進一步大幅縮水,已為當地守住外貿存量帶來極大挑戰。有觀點直指,若這一趨勢持續,河南、鄭州丢掉 " 中部外貿一哥 " 的席位不無可能。
破局機遇
對于河南來説,擺脱 " 富士康依賴症 " 必将經歷結構調整的 " 陣痛 "。而減輕 " 陣痛 " 的關鍵,無疑是盡快找到新的外貿增長點。
那麼,新的機會在哪裏?
從全國來看,增勢迅猛的汽車出口顯然是近年外貿市場的最大亮點。數據顯示,2021 年、2022 年,我國汽車出口量連續邁上 200 萬輛、300 萬輛台階,相繼超越韓國、德國。
2023 年,我國汽車出口量跨越兩個百萬級台階,達 522.1 萬輛、同比增加 57.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 177.3 萬輛、同比增加 67.1%。這也标志着,以新能源汽車為重要引擎,中國汽車出口首次超過日本躍居世界首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汽車出口延續良好表現,1 至 2 月份汽車出口 82.2 萬輛,同比增長 30.5%。
放眼地方,不少外貿表現亮眼的省份和城市均得益于汽車出口的強勁增勢。
以此番成功 " 上位 " 的安徽為例。2023 年,安徽全省出口汽車 72.92 萬輛,增長 89.8%,位列全國第二;貨值 714.6 億元,增長 118.3%。其中出口新能源汽車 2.59 萬輛,增長 70.8%。
也是在這一年,安徽外貿規模突破 8000 億元," 擠掉 " 天津、首次跻身全國前十強,進出口增速高居長三角、中部第一。
今年前 2 個月,汽車出口的帶動力持續凸顯——安徽出口機電產品 578.4 億元,增長 24%,占出口總值的 71%。其中,汽車(包含底盤)及汽車零配件出口 116.4 億元,增速高達 60.4%。
盡管河南汽車出口也迎來快速增長,但相比安徽等先發省份仍然基數尚小。
據統計,2023 年,河南汽車出口貨值 258.3 億元,同比增長 106.6%;今年前兩個月出口貨值 55 億元,同比增長超六成,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貨值近 18 億元。
從貨值規模來看,目前河南尚不及安徽的一半。而在核心城市支撐上,鄭州去年汽車出口超 200 億元,占據安徽汽車出口絕對優勢的蕪湖僅前 11 個月就達 530.2 億元,差距依然明顯。
" 押注 " 巨頭
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汽車出海紅利來臨,亟待破解外貿增長困境的河南也在努力抓住這個新風口。
近年來,全國各地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展開激烈競逐,作為這一新賽道上的後來者,河南的 " 超車 " 雄心卻絲毫不遜色。
早在 2022 年,河南就發文明确目标: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 150 萬輛、占全省汽車產量的比例超過 40%,努力建成 3000 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力争推動全省汽車整車產值達到 5000 億元、零部件及配套產值達到 5000 億元、銷售及增值服務營業收入達到 5000 億元。
瞄準 " 全國新能源第一城 " 的鄭州則提出到 2025 年,力争全市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能超過 100 萬輛。
就在當地發起衝刺的關鍵時刻,新能源車企龍頭比亞迪的入局帶來重磅利好。
2021 年 9 月,河南省人民政府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定。2023 年,比亞迪產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車生產基地在鄭州航空港正式投產,鄭州比亞迪板塊當年完成產值 334.7 億元,生產整車超 20 萬輛。根據規劃,比亞迪鄭州基地未來產能有望達到百萬量級。
而相比 " 慢半拍 " 的產業布局,河南、鄭州的更大優勢在于積澱已久的交通樞紐優勢。
公開報道顯示,自 2022 年 10 月河南首發新能源汽車出口專列以來,豫籍汽車加速駛向全球。在海關、鐵路、口岸等各方合力下,當地打造出一條 " 中歐班列 + 海鐵聯運 " 汽車出口 " 綠色通道 ",從政策幫扶到引導企業綜合應用各項便利化措施,幫助企業實現物流、裝卸、監管無縫銜接,推動汽車出口通關時長整體縮短 50% 以上。
在此背景下,上汽、宇通、華駿等 " 河南造 " 國產品牌汽車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
這無疑也将為意欲加快出海步伐的比亞迪打開新空間。
據統計,2023 年,比亞迪海外銷量創新高,新能源汽車銷量達 24.28 萬輛,成為 2023 年新能源汽車出口最多的中國品牌。今年 3 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海外銷量達 3.8 萬輛,比去年同期(1.3 萬輛)大幅增長。
在生產端,目前比亞迪已進入全球 78 個國家和地區,并在巴西、匈牙利、泰國等海外地區投資建廠,加速布局海外生產基地。
新一輪汽車出海 " 大戰 " 開啓,坐擁車企巨頭與出海通道優勢的 " 中部外貿一哥 ",能否再次創造逆襲奇迹?
記者|程曉玲
編輯|段煉 楊歡 易啓江
校對 |劉思琦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