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中年賣房後,他們重回出租屋,歡迎閲讀。
文 | 呂煦宬
編輯 | 毛翊君
虧本爬出來
大件家具留在屋裏,鑰匙交給賣房中介,去年 3 月,徐敏靜離開成都龍泉驿區的家,搬進出租屋。她沒有和房子留下一張合影," 只想趕緊走。" 有一年半的時間,小區房價從每平方米 1.8 萬的高位點下滑到 1.4 萬,她坐不住了,在 2022 年年底把房子挂牌上架。
當時,同小區、同户型的二手房基本都報價 130 萬。徐敏靜判斷,大部分的賣房者還是希望能從中獲利。她對房價走勢沒有信心,怕拖久了虧得多,直接降到 120 萬——覆蓋房款和三年來的房貸支出。中介跟她説,這算是 " 良心價 "。
挂牌 20 多天裏,只來了五波人,依然往下砍," 一刀就是十萬。" 接着趕上春節假期,人越來越少。徐敏靜急了,聯系中介又降 2 萬。終于來了個買家,壓到 116 萬,徐敏靜咬牙接受了。但籤合同時,對方貸款資質出了纰漏,交易被迫中止。
按這個價格挂了半年,房子才出售。算上還貸的利息,徐敏靜賣房虧了大約 10 萬。63 歲的母親不理解這番折騰:房子就是根,就算房價下跌,也沒必要賣了再去漂泊。而徐敏靜着急的是,要把房產變現,從坑裏出來。從買房到賣房,用她的話説," 被房子綁架 " 了 4 年。
徐敏靜最初也有投資的考慮。2017 年 3 月,成都推行限購政策後,房價一路高漲。徐敏靜觀望了兩年,決心 " 上車 "。她看中龍泉驿區是 2023 年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核心場館的所在地,升值空間大。
二十出頭時,她笃定 " 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自己就算一輩子租房,也沒什麼問題 "。但進入地產媒體行業後,她看到有片區的房價直接翻番,獲取的信息裏總充斥着 " 量價齊漲 "" 地價天花板 " 等字眼。某個周一,她得知,工位旁邊的兩個年輕同事都在周末看了房。還聽説有人在搖到購房資格當天,向同事們借錢湊首付," 當時大家都覺得,搖到就是賺到,會很積極地借錢。"
她盤算,等過了政策規定的三年出售期,就轉手這套房子。按當時房價飛漲的趨勢,徐敏靜預估三年後至少能收回 40 萬,能置換更好的房子。她把下一步的目标鎖定在高新區,在她眼裏那是成都最好的區網域,房價近 3 萬一平。
為了這筆投資,她在 2019 年背上了每月 4000 塊房貸,比原本的房租貴了 3000。如今回憶起來,徐敏靜覺得這并非一個謹慎的決策——房貸超過月收入的 30%," 不符合财經專家所説的安全範圍 "。但當時,她确信,這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那時,她轉型到大廠地產口媒體,月收入一萬多,比當年成都平均月工資高出四千多。她身邊有不少前輩能靠接私活、做項目提高收入。徐敏靜打算在這裏 " 熬下去 ",收入指定一年比一年好。
以前她從不把心思放在省錢上,買房後,工資一到賬就先繳房貸,寬慰自己當作存錢了。打車次數越來越少,點外賣也學會領優惠券下單,她萌生出一種責任感," 感覺自己長大了。" 但壓力漸漸超過了阈值,她發現,在爆雷和疫情的雙重影響下,她的行業在經歷轉型,人員不斷發生變動。這幾年,她換了 4 份工作,都做不長久,中間甚至有接近一年沒班上。
待業期間,她靠提公積金維持貸款,最拮據的時候倒騰過信用卡。買房一年多,徐敏靜還了十幾萬,後來才發現,這些錢大部分都是利息。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包裹她," 這十幾萬,幹什麼不好?" 母親來和她一起住的時候,她不能在家發泄情緒,就跑去天台砸碎玻璃汽水瓶。
●資料圖。源自東方 ic
北方一線城市的互聯網人覃逸也在買房後,才發現還貸是在給銀行打工。他和徐敏靜在同一年買房,每月房貸一萬三左右。他 " 不敢花錢 ",喝的咖啡從 40 多元降到 10 元,最後索性自己煮。四年來,他還了近 40 萬利息,本金只有 20 萬。
去年 7 月,公司砍掉了覃逸所在的產品線。身為部門總負責人,他也沒有逃過被裁員的命運。這一年他 34 歲,認為這個年紀沒法在互聯網再找到更好的工作,決定回老家威海。至于這套房產,他想過出租,但這不現實——按市場價,最多帶來每月 6500 元租金,遠不能覆蓋房貸。
他沒有户口,即便擠進了這座大城市的東五環,房產也不能成為孩子上學的資本。賣房成了最優解。覃逸想以 445 萬成交這套 45 平的一室一廳,避免成為 " 房損一代 "。但他在中介平台上看到,同小區、同户型的房子基本都挂的是 420 萬。
賣房的 80 多天裏,他每天都會接待一批看房者,但幾乎沒有人主動出價。為了盡快脱手,他三次降價,最終以 415 萬成交,比預期低了 30 萬。房子被一位中年買家全款買走。閒聊中,覃逸得知對方住着價值千萬的房子,買下這套房只為給海歸的孩子落户。
這兩年,不斷有人靠折價賣房止損。有鄭州的房產中介對媒體稱,由于二手房較 2017、2018 年降價了百分之二三十,有家裏遭遇變故的業主無法支撐高額月供選擇 " 免費送房 " ——只要買方願接過房貸,房子就直接過户。
社交平台上,也出現不少寧願虧本也要 " 從坑裏爬出來 " 的購房者。湖南一對 80 後夫妻在 2018 年 " 上車 " 預售屋,4 年後小區附近的設施沒有如期完善,房價每平米也降了好幾百,為了避免損失,夫妻倆提前還清 20 多萬貸款,在 2022 年年底賣房,虧了 30 多萬。有留言甚至説,把 " 賣房換租 " 看作是一種 " 反向置換 " 的辦法。
心理綁定
徐敏靜記得,搬新家那天,家裏來了許多親戚。有人拿來象征 " 節節高 " 的甘蔗、帶有好兆頭的發糕和橙子,搞了一場熱鬧的 " 進門儀式 "。長輩們把買房當作一件大喜事,在他們眼中,這和成功的人生緊密挂鈎。
2019 年過完年,徐敏靜在家裏支持下買的龍泉驿區這套二手房。76 平的三室一廳,單價每平不到 1.4 萬。父母很高興,認為女兒是在成都落定了,即便沒有結婚,也算有了一個家。母親常拿她和同齡人做比較,説她能獨立還貸,稱得上優秀。
徐敏靜清楚,自己是被裹挾 " 上車 " 的。2015 年下半年,在重慶工作的她考慮換城市發展,當時母親勸她回家進體制,還説如果答應就給她買房、買車。但從小到大,徐敏靜都盼着逃離母親的視線。
家鄉是四川一座小城,徐敏靜總覺得,人和人之間沒有秘密。高中一次下晚自習的途中,她給母親打電話,還沒等她開口,母親就説:有人看到你在某某路口上,你在幹嘛呢?徐敏靜心裏發毛,形容自己像活在一張無形的網裏,長大後不想再回去。
後來,徐敏靜在成都定居,母親仍試圖幹預,催她買房、結婚。當時她還忙着打拼,想等有婚育需求再買,況且每月 1000 多已經能租房住,她不着急。但同齡人陸陸續續都在買房,表哥大學一畢業,父母就給他安家置業,小一歲的表弟則在長輩們眼中 " 最好的年紀 " 結婚成家,搬進新房。
●資料圖。源自東方 ic
在這些觀念裏,買房和考上名牌大學、找到體面工作一樣,是世俗定義的模板人生中的一個标的。985 名校碩士,27 歲結婚買房,30 歲前年薪百萬,康怡集這些标籤于一身,就會是很多人眼中的 " 人生赢家 "。
畢業後,她和男友留在一線城市的金融圈打拼,婚後雙方父母不斷在提:" 安家,就是要有自己的房子。"2019 年 3 月,在樓市交易的小陽春,小夫妻買下了東三環邊上一套二手兩居室。康怡請來設計師,按照自己的喜好,裝了開放式廚房和衣帽間。
解決了 " 人生大事 ",困境沒有消失。一萬七左右的房貸給康怡帶來的更多是 " 心理上的綁定 "," 因為它的存在,你需要維持一份還不錯的收入。" 隐性的負擔讓她不敢輕易辭職休息,即便早已不堪重負。
生活一直被工作填滿,她每天加班到十點,周末也常常上班。手機從不關機,甚至婚禮前一天,她都在待命。在新家安裝的浴缸,她一天都沒有用過。然而,賣房、辭職,這些 " 偏軌 " 的時刻她從未想過。
康怡一直是 " 别人家的孩子 ",外界的高期待也讓她始終對自己保持高要求," 擔心成長速度不夠快,沒有競争力。" 長期高壓下,焦慮像一鍋沸水快要衝破閥門。直到 2022 年 11 月底,她忽然接到爺爺病重的消息,連夜趕回西安。兩周後爺爺去世了,她才在想,自己究竟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是在軌道上度過成功但緊繃的一生,還是跳脱出外界制定的遊戲規則,找到自己的節奏?——最後,她冒出賣房的念頭,想從這件事開始,一點點掙脱世俗的目光,覺得只有先擺脱房貸,才有勇氣辭掉工作,琢磨未來的方向。
出于投資的角度,從事金融的丈夫贊同賣房。夫妻倆觀察到,近年來很多小區三居室的單價面積都高于兩居室,加上屋齡已有十多年,再拖幾年,賣價不容樂觀。2022 年九月,房子最終以 700 多萬賣給一對年輕夫婦。康怡説,籤約當天從對方眼神裏讀出了憧憬。而現在的她心裏輕松多于不舍," 無貸一身輕,我們可以去任何地方開啓新的生活。"
●康怡賣掉的房子。講述者供圖
枷鎖與安全感
賣房後,康怡幾乎把所有家具留給了新主人,和丈夫重新開始租房。租到完全滿意的房子不容易。第一個在郊區,環境好,但房租超過了原先的房貸,通勤也不便利,沒住上一年,夫妻倆決定再換一個。康怡希望小區環境宜居,物業靠譜,最重要的是能有親手布置的餘地。看了 50 多套房之後,他們才定下來。
卸下房貸壓力後,她裸辭自立門户,接待自己的客户,也嘗試自媒體。擺脱了高強度的職場生活,單幹的收入不如上班的待遇高,也不穩定。偶爾焦慮冒出頭時,丈夫的支持暫時給康怡吃下一顆定心丸。她現在發現,内心是否安定不是一套房能解決的,歸屬感或許來自穩定的親密關系,或許根植于謀生能力," 可能要用一輩子去争取。"
某種程度上," 賣房換租 " 後會讓一些人有了能周轉的資金,嘗到這樣相對的自由。去年上半年,一位單親媽媽賣掉一套在一線城市五環内的房產,拿回 115 萬房款,租到郊區新小區的小高層,三居室坐北朝南。客廳落地窗外是一片綠地,她常和孩子在那兒散步,寬敞的客廳也讓家人之間有互不打擾的空間。
她原先的家是一套單層面積 25 平的 Loft,空氣不流通,待久了容易憋悶。房子在商圈附近,熱鬧擁堵,她覺得不适合孩子成長。賣房後,她拿出 30 萬存做定期,當作孩子未來三年上幼兒園的學費。有這筆錢兜底,她在下半年辭掉了穩定的工作,開始創業。
像打開了一個枷鎖,一開始總會看見解脱的幸運,但之後的限制會換種方式接踵而來。賣掉大城市的房產,手握百萬存款回老家生活,覃逸本來也期待自由的生活,但離家十多年再回到父母身邊,35 歲的他感覺重新變回一個孩子。
上個月,父母信不過覃逸找的租房中介,非要找熟人幫他看房。租房預算也受限。最初,覃逸想花 3000 元租在海邊,享受海景。父母説,1000 塊錢的房子也能住,何必再多花這麼多錢。看在老人操心的份上,覃逸只好尊重了他們的意見,租下一套兩年多前精裝交付的三居室。
●資料圖。源自東方 ic
徐敏靜在上半年重新租房後,也繼續陷入跟長輩觀念的拉扯中。還是在龍泉驿區,她租下一套總面積 40 多平的 Loft,月租 2200 元。搬家那天,行李塞了滿滿三四輛小型面包車,紙箱堆在客廳,沒處下腳。母親來幫忙,收拾出租屋的衣櫃時,看了一眼地上堆積的衣物,對着逼仄的空間滿臉發愁。當初買房後,母親從老家搬去,跟她一人用一個卧室。母親很滿意那個家,幾乎把老家自用的東西都安放進去,還新添了電器,布置上花瓶和花。換租後這一年,母親只來短住過三次,時常抱怨。徐敏靜選擇沉默,她一直是個順從的女兒,以前定志願、選專業全是母親在安排。
決定賣房,算得上她的一次叛逆。那天她們在電話裏起了争執,母親又拿她和同齡人做比較,壓力累積到極點,徐敏靜脱口喊到:" 你所想的這個我,是我展示給你的,真實的我你知道嗎?你不知道!"
去年 6 月,徐敏靜待了兩年的地產口報道站點關停,她又一次遭遇裁員。沒有房貸壓力,又有賠償金兜底,失業後的她想按下暫停鍵,思考日後去向。她開始研究短視頻,考慮放下這些年的沉沒成本去轉型。
買房四年來,她沒有告訴過父母自己在工作中遭遇的變動,待業時也獨自扛下房貸。如今,表弟生了二胎,長輩又不停催促她成家。她厭倦母親用這些價值去衡量自己,可她做不到不受家人影響," 不能太自我,説白了還是要給他們一個交代。"
(為保護隐私,文中人物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内容著作權歸屬極晝工作室,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聲明除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