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多模态大模型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網域熱力地圖,歡迎閲讀。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阿裏巴巴 ( 09988.HK,BABA.US ) ; 百度 ( 09888.HK,BIDU.US ) ; 騰訊 ( 00700.HK, TCEHY ) ;科大訊飛 ( 002230.SZ ) ;萬興科技 ( 300624.SZ ) ;三六零 ( 601360.SH ) ;昆侖萬維 ( 300418.SZ ) ; 雲從科技 ( 688327.SH ) ;拓爾思 ( 300229.SZ ) 等
本文核心數據:多模态大模型產業鏈 ; 多模态大模型產業全景圖譜
多模态大模型產業鏈全景梳理
多模态大模型產業鏈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涵蓋了從硬體設施到軟體開發的各個環節,主要包括基礎層、模型層和應用層。其中,基礎層主要包括硬體和基礎軟體,模型層主要是多模态大模型的種類,包括 CLIP、BLIP、BLIP-2、dreamLLM、LLaMA、LLaVA、flamingo、mini-GPT4 等,應用層則是指大模型結合行業的進一步更新應用形成的行業大模型,主要包括生產制造領網域、生活娛樂領網域和公共服務領網域等。
中國大模型產業鏈上遊基礎層硬體環節參與者有英特爾、英偉達等,基礎軟體環節參與者有華為、騰訊、紫光同創 ; 中遊模型層參與者有 OpenAI、Meta、Google、阿裏、華為、百度、360、科大訊飛等 ; 下遊應用層參與企業有用友網絡、京東、阿裏巴巴、金山辦公和科大訊飛等。
多模态大模型產業鏈區網域熱力地圖
全國多模态大模型產業鏈主要聚集在少數幾個城市,分别為北京、上海、蘇州、杭州以及深圳。上遊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深圳兩地,這兩個地區 AI 伺服器、AI 芯片以及下遊應用領網域廣,產業聚集效應較強。北京上遊企業有寒武紀、聯想、浪潮信息,中遊有月之暗面 ( Kimi ) 、百川智能、MiniMax 等企業。深圳上遊有紫光同創、海思、銀雁科技、中興科技、廣和通; 中遊有華為盤古大模型、騰訊混元大模型、海豚智能等。此外杭州上遊有新華三,中遊有 DeepSeek。
多模态大模型產品收入情況
中國多模态大模型收入占比呈現 " 頭部集中、垂直滲透 " 的格局,頭部企業通過技術迭代與生态整合加速商業化,而中小廠商則聚焦垂類場景實現差異化突圍。阿裏雲、百度雲、騰訊雲等頭部雲服務商的大模型收入主要通過雲服務 API 調用、行業解決方案及硬體搭載實現。其中阿裏雲收入最高,超過 1100 億元,占集團比重 15% 左右。其次是華為雲,收入 688 億元,占華為收入 5%,騰訊雲業務收入 636 億元,占集團收入 5-7% 左右。百度雲業務暫未單獨披露,屬于非在線營銷收入板塊,大約占百度收入的 12%。
雲收入相對較小的企業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科技人工智能軟硬體企業,科大訊飛的星火大模型、昆侖萬維的天工大模型以及網易的丹青大模型通過多種硬體硬體例如 AI 學習機、辦公本等實現收入轉化,占比較低,為 5-7%,但多數中小廠商大模型收入占比不足 5%,主要是依賴政府項目與定制化服務 ; 另一類是新興的以大模型為主要業務收入來源的,Kimi 所在的月之暗面,以及 DeepSeek 的深度求索公司。這些企業收入來自企業級 API 和定制方案,收入占比 100%。未來,随着行業模型深化與智能體普及,大模型收入占比将進一步提升,但算力成本與倫理監管仍需突破。
注:上市公司暫未公布多模态大模型的具體收入,上圖為根據具體產品類别進行初步統計,具體以公司官網發布為準
多模态大模型產品成本情況
當前國内主流大模型的訓練成本普遍在數千萬至數億美元級别,其中百度文心、阿裏通義、騰訊混元等大廠模型投入最高,基本超 2 億美元 ; 而創業公司如 Kimi、DeepSeek 等通過技術優化降低訓練成本,目前在 3000-6000 萬美元之間。雲托管成本受模型規模影響顯著,大廠通常依托自有雲平台,降低成本,如阿裏雲 PAI、華為雲等。而初創公司依賴多雲彈性部署。多模态大模型產品的成本情況如下: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及中國多模态大模型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 咨詢 / 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 APP】,還可以與 500+ 經濟學家 / 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 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