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國產片罵起自己人,一點情面不留啊,歡迎閲讀。
一部電影開機前,導演突然對劇本失去了興趣,怎麼辦?
臨時起意,推翻重寫。
結果,在一輪極限操作下,他們花了 7 天完成定稿劇本,十幾天之後,便以全新的故事和陣容開始了拍攝。
它罵影評人。
罵編劇、導演、制片人,罵遍了所有人。
最終,2021 年,平遙國際影展,它一舉奪得最佳導演殊榮,并在同年,入圍戛納,受到了影迷的一致好評,豆瓣開分 8.3(如今 7.5)。
但票房呢?
上映 5 天,僅僅 242 萬,如今排片也只剩下了 0.8%,身處下線邊緣——
永安鎮故事集
導演魏書鈞,最讓人期待華語新導演之一,至今每一部作品都入圍戛納。
主演楊子姗、黃米依,以及,本片的編劇,康春雷(沒錯,他演自己)。
海報裏打出了試圖拉攏所有影迷和觀眾的口号:" 為華語電影提一杯 "," 好笑得不像文藝片 "。
看起來是老少鹹宜?
但。
Sir 看完後卻覺得。
這樣的電影,遇到這樣的口碑與票房落差。
似乎,也是無可奈何。
01
生活在圍城
簡單來説,《永安鎮故事集》就是一部關于 " 拍電影 " 的電影,講述一個劇組來到一個叫做永安鎮的小鎮上拍電影,所遇到的人和事。
影片分為三段。
而第一段,Sir 覺得,大概就是魏書鈞改的原劇本裏的故事:一個飯館老板娘忍受不了一成不變的生活,想要逃。
只是不同的是。
讓她出逃的理由,是因為劇組的到來。
老板娘叫小顧(黃米依 飾)。
她的生活,由這些 " 一成不變 " 構成:小孩沒有盡頭的哭聲,不停漲奶的胸部,每天都在洗刷的吸奶器。
但是,她始終有個跳出現狀的夢。
這段故事一開始,就有這樣一個鏡頭,當她抱着孩子去菜市場,一簇鮮豔的紅氣球,漂移在菜市場的頂端。
那像是和藝術有關的夢,在遠離生活的中空,被天花板抵着,又被地面牽着,怎麼都飛不出去。
于是上一個場景裏,小顧還努力讓自己生活的顏色不那麼單調,她去做指甲。
但下一場景。
公婆就催她過來剁魚,指責她,搞那個指甲還怎麼幹活。
直到,她遇到了一個聲稱 " 為華語電影 " 的劇組。
電影真的能改變人的生活嗎?
小顧覺得,有可能。
她被推薦在攝影棚擺出種種演員的姿勢,于是全力以赴。
——即便只是一個服裝的替身。
她對着鏡子搬出 " 大明星 " 的模樣,墨鏡,紅唇,大波浪。
——即便還是 80 年代的審美。
突然的現實打斷了她的幻想,一聲嬰兒啼哭,一次漲奶痛感,時時刻刻地提醒着她,其實,她不屬于那個愛麗絲的 " 仙境 "。
理所當然。
她的夢還是破滅了。
大明星真女主陳晨(楊子姗 飾)來了,小顧被先前獻殷勤的攝影師狠狠推到一邊,所有人都在看着她,讓她給大明星示範怎麼剁魚。
公婆讓她做的事,電影夢也讓她做,原來,他們都沒有兩樣。
她只能帶着所有的情緒,一刀、一刀剁着魚。
對于很多人來説,這可能是這部電影最觸目驚心的場景,它其實是在告訴我們,電影解決不了任何現實問題,困境中的人也無法真的逃離。
所以永安鎮本身。
其實就是生活困境的外化。
在這個叫做《獨自等待》的篇章裏,它是那間必定會接手的小飯館。
在幾十年不變的桌桌椅椅間,鬧騰的孩子、焦頭爛額的中青年、曬太陽的老人。
三代人走着圈兒,就這樣走完了一生。
02
受困的眾人
當然,如果按照這個路子拍下去,《永安鎮故事集》大概率會拍成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
但同時,也會更少人關注。
魏書鈞的聰明之處在于,他随即調轉鏡頭,把目光放在大明星陳晨身上,拍攝了第二段故事,《看上去很美》,并問:出走是不是可以解決問題?
這變成了第一個故事的倒影。
明星返鄉,在很多人眼裏可謂風光無限,但陳晨呢?
一個詞:" 受困 "。
她出場就在豪華的封閉的汽車裏,一進酒店,就被旋轉門困住了。
去見老同學。
結果老同學變成了大老板,一次私人宴席,全程都在聽着不切實際的東湖旅遊區大餅。
去見親戚。
不但要求她用他的房子拍攝,還非要讓她内推自己的小侄子上戲。
去見初戀。
最終也圖窮匕見:讓她把自己的兒子塞進劇組。
就像影片的一個鏡頭。
歡迎回鄉的舞龍舞獅場景,陳晨心裏不接受,敲鑼打鼓的聲音先出,鏡頭在她臉上停了好一會兒,才反打到舞獅的隊伍上。
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不理解,互相隔絕,才是造成 " 受困 " 的根源。
但僅僅是諷刺所謂的 " 大眾 " 嗎?
還有 " 精英 "。
于是第三段故事,魏書鈞把鏡頭又轉向了劇組,拍了段《冥王星時刻》。
眼見着就要開機,劇本改不出來,怎麼辦?
導演和編劇——
在每個實地布景中遊走,但是他們又是最不接生活氣的人,張口閉口都是 " 改造世界,宣教太重,情感表達 "。
像兩只鬥角的公羊,你罵我太 " 爛俗 ",我罵你太 " 矯情 "。
制片人——
莫名其妙 all in 被抬到了懸崖上。
流量明星——
已經開始去聾啞學校體驗生活給自己打造人設了。
而影評人——
滿口就是 " 性别意識,影史留名,社會議題 "。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影迷覺得這部電影 " 過瘾 " 的原因,魏書鈞用大量的台詞、大量的文科黑話,大量的所謂藝術,諷刺了一整個電影圈。
讓許多影迷發出了爆笑。
沒錯。
在這一段故事裏我們确實看到大量的導演個人觀察,而且相比于前兩段來説,這一部分的内容更激烈,很容易調動起影迷的情緒。
但,這樣 " 僅限影迷 " 的設計。
究竟是 " 天才 " 的靈感,還是某種 " 畫地為牢 "?
03
藝術?一腳飛踹
毫無疑問,對于一個對電影圈沒什麼興趣的觀眾來説,《永安鎮故事集》的觀感是一路向下的。
第一段裏,我們看到了現實,心驚肉跳。
第二段裏,我們看到了倒影,略顯文藝。
第三段裏,我們卻聽兩個人全程在争論到底什麼是電影,試想,普通觀眾誰會在意這些?
也難怪。
電影推出,在大眾範圍裏毫無水花。
就像影片的結尾," 導演 " 和 " 編劇 " 争不下去了,忽然因為一句 " 馬拉多納死了 " 而拉回了現實,達成了和解,這種 " 形而上 " 的矛盾處理方式,必然不會被多數人接受。
但。
作為一個影迷,Sir 卻覺得,最終落點落在了 " 電影 " 上面,卻有一種很珍貴的表達。
我們讨論 " 電影反映現實 " 太久了。
可又曾想過,也許,那些口口聲聲過度追求藝術反映的人,反而損害了生活的真實?
比如第一段故事中。
明明最适合的女主角就在身邊,卻被攝影師一手推開給離生活最遠的大明星讓位。
第二段,導演拉着陳晨去堪景,殘破的爛尾樓光線四竄,井中是一灘髒污的死水,那面眺望遠處新區的觀景牆,只是復刻了《風櫃來的人》的 " 寬銀幕電影 "。
枯燥、靜止和老套,所謂的好電影不過也是在重復。
到了第三個故事,編劇要 " 真實 ",導演要 " 飛踹 ",但真實的飯店完全卻被塑料布包裹了起來,他們的确是離生活越來越遠了。
藝術?
現實?
最近的地方,我們往往視而不見。
于是最終,電影的最後一幕,三個故事匯于一處。
鞭炮轟鳴,春雷一臉生不如死,陳晨和蠟像一起擺出贊,老板娘在側邊入境。
《永安鎮故事集》開拍了。
但他們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他們只是為了拍而拍。
是的。
對于現實來説,電影其實是無力的。
就像在《永安鎮故事集》的路演上,賈樟柯導演曾經説過這麼一段話:
電影工作者是非常無能的、軟弱的,但是又掙扎着用表達來表達尊嚴的一群人,我們解決不了任何現實的問題,我們存在的價值跟我們存在的證明就只有拍電影。
你説悲觀也好,喪氣也罷。
現實的情況就是,換成任何一個真正想創作藝術的電影劇組過來,都無法改變這個小鎮,改變老板娘的命運,更無法改變更大的現實困境。
" 永安鎮裏什麼都不會發生 "。
我們為什麼還需要藝術?需要做夢?需要出走?
因為藝術可以對抗生活的枯燥,但同樣,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過度追求藝術終究一場空。
但它是創作者時刻敲響的警鍾,也是創作者的必經之路。
所以。
即便在大眾範圍裏不會帶來什麼樣的反響,但 Sir 依然想把這部電影推薦給大家。
不是籠統的 " 為了華語電影 "。
而是對影迷來説。
只有這樣的電影越來越多地拍下去,我們才能等到屬于自己 " 電影時刻 " 到來的那一天。
是私心。
也是願景。
就像影片開頭提出的那個問題:困在小鎮裏的老板娘出走,是為了錢?還是因為女性意識的覺醒?
都不是。
或許,她只是為了走而走。
畢竟繼續走下去,才是我們擺脱生活困境的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