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不健康的OPPO IoT,如何用“健康”自救?,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科技新知
最近的 OPPO 很受傷。除了小屏折疊 Find N3 Flip 被華為 Mate 60" 誤傷 " 外," 附屬產品 "OPPO Watch 4 Pro 更是沒啥聲響。
不過從發布會中的細節可以發現,在經歷多次重大變革後,岌岌可危的 OPPO IoT 業務似乎找到了新方向。
對于 OPPO Watch 4 Pro,除了外觀上的簡單介紹,核心賣點幾乎全部是圍繞智慧健康展開。在這之前 OPPO 也曾多次召開 Watch 系列溝通會,且多次将智慧健康作為重點,OPPO 健康實驗室負責人曾子敬也頻頻站台。
更早之前,OPPO 發布了 OHealth H1 家庭智能健康檢測儀,在各種醫療、健康行業大會上露面,還喊出 " 把健康當做一輩子的事業 " 的口号。
相反,OPPO IoT 裏的其他業務,電視、智能攝像頭、智能貓砂盆、智能門鎖等等,基本都是報憂不報喜,甚至 IoT 事業群負責人李開新也在近期離職。
本來就慢人一步的 OPPO IoT,如今更是少了往日生機。好在 " 健康中國 " 的大趨勢下,居民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且 OPPO 有龐大的用户基礎,可以發揮其流量優勢,以智能手表為基本盤,逐漸擴散布局。
但健康從來不是一個低門檻、低投資、低風險的行業,OPPO 以此切入 IoT 生态建設,作好了哪些準備?
傳統 IoT 日落西山
OPPO 進入 IoT 領網域始于 2018 年,與華為、小米相比算是後來者。在這一年的開發者大會上,OPPO 宣布了基于 5G+ 萬物互融時代的新戰略。
口号很快轉化為行動。2019 年 1 月,OPPO 成立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布局 5G+ 及 IoT 平台,同年 9 月推出首款 IoT 設備,無線降噪耳機 OPPO Enco Q1;此後按照 3 個月一發新品的快節奏,陸續推出 TWS(真無線耳機)Enco Free 以及 OPPO Watch。
經過一年有餘的試水,2020 年 10 月,OPPO 在發布會上亮相了兩款智能電視 S1 和 R1,宣布正式将業務延伸至彩色電視機領網域。而這一系列動作,被外界視為其在 IoT 生态上加速布局的信号。
不過經過兩年的高投入和快發展,IoT 業務并沒有給 OPPO 帶來正向回報。據悉,OPPO 的 IoT 業務板塊一直處于虧損狀态,金額高達數億。
意識到危機的 OPPO 在 2021 年将 IoT 事業部更新為 IoT 事業群,同時将組織架構一分為三,分别成立了穿戴(手表、手環)、智能顯示(電視)和音頻(耳機)三個事業部,獨立發展、自負盈虧。也是自此,不同業務線之間的差距很快凸顯。
根據奧維雲網數據,OPPO 電視在 2022 年市占率不到 0.3%,也有内部員工直言," 感覺自己公司就是最大的客户,以前一棟樓會議室都是用的公司(做的)電視 "。
進入 2023 年,裁撤電視業務的小道消息頻出,但 OPPO 始終堅稱電視業務目前運營正常。然而事實是,最新的產品系列還是早在 2022 年 4 月就推出的。這顯然跟整個電視行業推新的節奏不符,給人一種清庫存的感覺。
OPPO 電視業務的現狀,似乎驗證了當年段永平的判斷," 不太懂為什麼 OPPO 會出電視機 "。
依靠龐大的手機用户,OPPO 耳機和可穿戴設備業務還算穩定。據 Canalys 數據顯示,OPPO 的 TWS 耳機已經進入中國區前五。可穿戴設備也是目前手機廠商必備的 SKU,單價高,是做生态不能缺少的一環。
只是要做大 IoT 生态,只靠 TWS 耳機肯定不夠。并且手機廠商的 TWS 銷量一般和手機產品互相拉動,而随着全球手機出貨量收縮,TWS 和可穿戴設備的增量或許也很難有太高增長。
遲遲打不開 IoT 局面的 OPPO 也嘗試過其他方向,2022 年 8 月推出一款和優必選旗下品牌 AIRROBO 空氣蘿卜聯名的智能貓砂盆。此外,OPPO 還發布過首款智能全自動門鎖,不過這幾款產品在市場上都沒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爆款。
在「科技新知」看來,OPPO 五年的 IoT 歷程,除了必備 SKU 外,很長一段時間處于摸索狀态,一直在尋找與小米、華為等同行的差異點,但始終沒能突破淪落至此。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兩年,或是智能手表積累了一定用户基礎,OPPO 的 IoT 業務找到新的主線,逐漸向智慧健康方向靠攏。
換個方向找生機
OPPO 的 " 求醫問藥 " 之路可以追溯到 2021 年初,也就是在拆分 IoT 事業部之前。當時的相關團隊名為 "OPPO 健康實驗室 ",負責人曾子敬曾在蘋果主導管理過 Apple Watch 傳感器健康方向的產品設計和相關服務。根據官方的消息,健康實驗室主要還是為支持 OPPO 硬體、軟體、健康產品和相關服務的開發。
從正面看,OPPO 健康業務的思路應該是由硬體載體和軟體應用作為轉化路徑,可以理解為多服務與硬體搭配增加賣點。但随着 IoT 業務的時乖運舛,當下 OPPO 對健康業務的重視頗有反超之勢。
一個明顯的對比就是,健康業務團隊規模大概在 500 人左右,而整個 IoT 事業群的員工人數不過 600 人左右,并且還陷入裁員風波。更直觀的體現是,IoT 事業部的主力產品 OPPO Watch,也是頻頻由曾子敬帶着幾個產品總監出面站台官宣。
通過近幾款產品的宣傳方向調整也能看出,前幾代的還是以智能、通信為主,到了 OPPO Watch 4Pro 基本都與智慧健康有關。例如 OPPO Watch 3Pro 的六大賣點只有一個與健康相關,而選擇 OPPO Watch 4Pro 的十個理由,有六個都是健康方向的。
就連 OPPO 的主陣營手機產品,也有走健康之路的意思。例如 OPPO Find X6 Pro,引入了心率監測和睡眠監測等功能。
當然 OPPO 官方也表示,因為可穿戴設備可以提供連續的用户數據,所以是最重要的硬體,但是也不會僅僅只局限于可穿戴設備,所以也在做更多的嘗試創新。比如去年底推出了家庭健康設備 OHealth H1。
在軟體方面,OPPO 開發了 Health Research Kit 工具套件,主要針對的客户群體是健康行業的從業者,可以幫助健康科研人員和醫療機構提供數據支持和組織管理。
去年 9 月,彼時的 IoT 負責人李開新便談到,OPPO 的目标是做到與大健康未來的智慧協同,包括将穿戴設備、體脂稱、血壓儀、跑步機等運動與監測設備接入 OPPO 的生态之中,再通過 OPPO 的軟體算法在多終端設備間進行數據檢測、分析,以給出相應的指導意見,并與健康運動垂直企業和專業醫療機構達成合作,實現從監測到治療的全鏈路智慧健康。
通過種種迹象來看,在電視、貓砂盆、門鎖等多點突破未果後,智慧健康和家用醫療器械很有可能會成為 OPPO 在 IoT 生态方面的下一個發力點。
長線投資 " 藥 " 不能停
不同企業布局醫療健康賽道的側重點和風格完全不同,這和企業自身特點和定位有很大的關系。相比于傳統醫療、醫藥企業,OPPO 這種互聯網智能硬體企業在健康領網域的優劣要來得更加明顯。
雖然 OPPO 布局醫療健康幾乎是從零開始,但正如上文所説其有着龐大的用户基礎,以及健全的線下體驗店渠道,這些在發展健康業務時均能夠提供客户資源、技術研發、品牌影響力、資金等多方面的支持。
另外,OPPO 在健康領網域的打法是通過軟硬體兩個基點,來完善自身健康生态,相比單一軟硬體見長的企業,更有利于形成完成閉環。
不過也必須認清的現實是,無論是心率測量,還是睡眠監測、又或者血氧監測等技術,都屬于成熟技術開發難度不高。更專業的醫療產品、服務對技術與标準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語,需要進行嚴格準入評審。這會加大研發難度與周期,OPPO 當前更擅長的是将預防性技術與硬體設備結合,缺少更專業的醫療器械研發和認證經驗。
事實上,小米和華為等同行也早盯上了這塊蛋糕。OPPO 在 2022 年才通過心電算法獲得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比小米和華為晚了近兩年。另外,目前 OPPO 還缺少醫療器械研發和認證,進程明顯要落後于其他同行。曾子敬也表示,在短期内不會進入院内器械或三類醫療器械領網域,似乎也證明了 OPPO 短期無法打破行業壁壘。
商業化層面,醫療健康是需要長期投入的。即便不與西門子、飛利浦這種傳統龍頭比,OPPO 在自己同行面前也只能算初級玩家,還處于大量資金投入、產品研發的階段,更需要找到最适合的細分領網域,并且投入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并且保持業務線的靈活度和自主性。
否則,OPPO 的 ZEKU 可能就會是前車之鑑。成立于 2019 年的 ZEKU 在前不久突然解散,一個主要原因被解讀為,芯片的研發長期處于大量資金投入的狀态,看不到回報。而醫療健康業務一般也都是處于長期虧損狀态,這或許會消耗 OPPO 的現金流和精力,而 OPPO 又保持多少耐心,仍是未知。
縱觀 OPPO 在 IoT 方面的布局,不止是智慧健康,借助潘塔納爾智慧跨端系統和旗下各種終端設備,覆蓋了文娛、生產、學習等方方面面。這種場景分割的思路看似各自為戰又能形成合力,可目前只停留在願景階段,讓其照進現實還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不免又是一個知易行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