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周處》開路,批片亢奮,歡迎閲讀。
作者 | 魏妮卡
編輯 | 李春晖
沉寂已久的批片圈,因為《周處除三害》徹底沸騰了。在流出盜版資源的情況下,這部電影不僅賣了将近 5 個億票房,還一定程度上攔截了好萊塢大片《沙丘 2》。
《周處除三害》在内地大賣,港台那邊的輿論也炸開了鍋。去年,《周處除三害》在港台先後上映,但連成本都沒賺回來。延遲大半年登上内地銀幕,卻賺了十倍回來。
只不過,關于到底是誰賺了錢,仍然眾説紛纭。一方面,有媒體稱星光聯盟是一口價買斷了《周處除三害》的内地版權,台灣公司分不到一分錢。另一方面,台灣制片人李烈又出面否認,稱籤訂了保底分賬協定,但不方便透露具體細則。
總而言之,經此一役,批片圈瞬間抖擻精神,宣發動作比往常積極了許多。眼下,奧斯卡剛落幕,獲獎影片《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墜落的審判》已相繼發布新物料,宣布國内定檔。
過去四年間,國内頭部電影公司的產量鋭減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國產片的逃檔、撤檔現象越來越普遍,對大檔期的依賴也越來越重。所以好萊塢引進片、批片、文藝片,就成為了冷檔期的填檔片。只不過,除了日本批片外,其他批片幾乎都充當着炮灰角色。
現在,一部香港制、台灣產的批片突然大賣,是否意味着批片生意真正好起來了?
永遠有 " 尺度 " 紅利
我們先明确一下批片的概念。每年,由中影、華夏引進的分賬大片名額是 35 部,大多是給到好萊塢五大電影公司,其他上映的引進片,多為批片。批片又名買斷片,通常是由一家國内公司一口價買斷版權,此後國内票房不需要再跟國外片方抽成。
但随着批片生意紅火,批片也逐漸流行起了 " 保底發行 " 的分賬協定,走起了類似好萊塢大片的分賬模式。只不過,好萊塢大片的分賬是跟咱官方機構分,分賬比例公開透明。批片的分賬是跟各自的買方公司分,比例只有各家公司自己知道。
《周處除三害》票房的最大受益者,其實不難猜。該片在中國台灣、中國香港都不賣座的情況下,根本沒有籌碼跟内地買家談抽成。内地買家星光聯盟應該就是最大受益者。
而《周處除三害》之所以能在内地賣座,是因為它精準拿捏了 " 尺度 " 的财機。上映前,網上就不斷流出關于該片 " 尺度 " 的讨論,定調這是一部難能可貴的 " 大尺度 " 過審影片。再配合正式上映前替換片源的新聞炒作,《周處除三害》正式打響了 " 大尺度 " 的名聲。
國内的情況咱都清楚,再見多識廣的觀眾,面對正式上映的大尺度鏡頭都可能驚呼 " 這也能播?"故而只要拿尺度作文章,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實現 " 一傳十,十傳百 " 的傳播效應。批片史上最賺錢的《生化危機》系列,正是打着尺度的旗号吸引觀眾,最高一部票房達到了 11 億。去年國產片《涉過憤怒的海》同樣是營銷了尺度的噱頭,賣了 5.4 億票房,成為曹保平導演史上最賣座的作品。
而相對來説,冒險引進一部大尺度影片,當然比冒險拍攝一部大尺度影片的風險要小很多。
首先,買批片的費用自然是比拍一部片便宜很多。《周處除三害》的内地版權才賣了 20 萬美金,約 140 萬人民币。拍一部《涉過憤怒的海》,則至少需要 1 億左右。
其次,批片還有規避風險的可能。一位做批片生意的朋友向硬糖君透露,國内的批片商大多會跟國外的片方談審查風險條例,如果沒過審,可以把片子退回去,不用承擔買斷後的全款風險。甚至有一些批片商借此投機取巧,先在網上放出引進消息,如果輿論反響不好,便會以審查原因退貨。
不過,《周處除三害》僅用一點點暴力尺度就撬動了 5 億票房,也從側面印證了内地市場對突破尺度電影的極度渴求。在國產片中逐漸衰落的恐怖片、驚悚片,一直都是引進的類型大户,能夠填補國内的類型缺口。只不過能過審的仍然是少數,《梅根》《隐形人》《忌日快樂》等是近些年的引進恐怖片案例。
因為審查的存在,永遠有尺度的紅利,但這也是冒險者的遊戲。傳聞《周處除三害》就曾被頭部公司拒收,認為這種尺度沒可能過審,即使修改過審也會失去賣點。但最終,冒險者星光聯盟賭赢了。
除日片外,誰還有機會?
好萊塢大片式微的年代,日本批片的票房卻逆流而上,成為撐起外國片票房的中流砥柱。2023 年,日片票房占去引進片總票房的近 25%。《鈴芽之旅》《灌籃高手》包攬了引進片的第二三名,票房超過了一眾好萊塢分賬大片,僅次于《速度與激情 10》。
但日片賽道也不是誰都能進來,片源基本已被成熟玩家把控,市場早被瓜分殆盡。自 2016 年《你的名字。》大賣 5.7 億後,日片是一直批片市場的搶手貨,影視行業的頭部公司光線、博納、貓眼、華策等都曾入局日本批片。
現在的日本批片領網域,則是路畫一家獨大。路畫原本是歐洲三大電影節的買片常客,曾一手操盤戛納電影節獲獎影片《何以為家》的引進。近年路畫将重心轉移到日片領網域,去年通過《鈴芽之旅》《灌籃高手》兩部爆款,連連抬高日片票房天花板。
不難看出,路畫是舍得砸錢在宣發上的,去年這兩部電影的營銷動作都很大。路畫之所以營銷肯下血本,是因為他們也是花了大價錢拿下影片。這些年日本批片的價格水漲船高,不亞于一部好萊塢批片。日片的入局門檻高于其他國别批片,只有舍得砸錢,才有盈利可能。
至于近期博回一些輿論關注的奧斯卡影片,曾經也是搶手的批片生意。2019 年 3 月,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綠皮書》通過阿裏影業操盤與宣發,趁熱打鐵賣了 4.7 億。
但這幾年,奧斯卡能提供給咱們的選擇也并不多。去年高調宣布拿下《瞬息全宇宙》版權的華誼,始終沒有辦法讓這部影片上映。2020 年的獲獎影片《寄生蟲》是韓國影片,而當時韓國片還未在國内解禁。
今年蹭奧斯卡頒獎季熱度的引進片《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墜落的審判》,其實并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奧斯卡批片。前者是宮崎駿的新片,不需要奧斯卡的加冕也能撬動國内票房。貓眼、光線每年都能靠重映宮崎駿舊作獲利,從《龍貓》《天空之城》《紅豬》到今年的《哈爾的移動城堡》。
《墜落的審判》更大的宣傳噱頭是金棕榈獲獎影片。時隔 6 年,戛納電影節終于有一部能在國内上映的影片了。上一部還是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在國内斬獲了近億票房。
總的來説,從藝術性獎項裏找到叙事手法偏商業、具有一定賣相的影片,是可遇不可求的。既需要批片買家有懂内容的眼光,又需要有一定的運氣。
政策與輿論,仍存在大風險
官方對每年批片的數量并沒有明确規定,但從數量上看,現在市場還未恢復到 2019 年的水平。2023 年只有 41 部批片上映,而 2019 年則有 86 部。
批片生意受政策和輿論影響是非常直接的。比如長達 6 年的限韓令,原本以為在 2021 年就已解除,以韓國批片《哦!文姬》的引進為标志。但随後三年,國内并沒有再上映過其他韓國電影。
綜合各方面因素看,也可能是迫于民間輿論壓力。頻頻試水讓韓國藝人上綜藝的長視頻平台,就曾不斷遭到網友的輿論攻擊,韓國藝人鄭容和、Rain 參與的國内綜藝錄制相繼被叫停。去年,我國駐韓大使還曾回應這一現象,稱并不存在官方限制,但兩方展開文化交流離不開良好的民意氛圍,需要逐步恢復。
可見,韓國批片在國内恢復,可能還需一個緩慢過程。而日片所遭遇的輿論壓力,其實并不亞于韓片。别看日片生意紅火,實際上每年砸手裏的日片也很多。2018 年中日建交 40 周年的時候,日本批片指标大放開,當年引進 15 部,隔年引進 24 部。但其後又開始縮減,去年只有 14 部。
而且日本片主要以動畫電影為主,真人電影很難在國内賣座。有趣的是,日本動畫電影在國内就像有免死金牌,總能躲過一些輿論風險。天天叫嚣着 " 小日子 " 的人們,還是會為《灌籃高手》而落淚。
出人意料的是,除了日本片,這兩年國内引進最多的竟然是法國片。但法國片的市場能見度卻很低,這兩年最賣座的純法國片是《狗神》,以呂克 · 貝松在中國的如雷貫耳,去年僅收一千多萬票房。
票房如此低迷,給的引進名額卻如此多,自然是因為咱跟法國的關系好,今年還是中法建交 60 周年。
相對來説,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的批片是不受指标影響的,畢竟都是一家人。但港台電影能選擇的空間卻不大,純港片基本是英皇、安樂的囊中之物。安樂去年靠着黃子華主演的批片《還是覺得你最好》《毒舌律師》,在内地市場小賺一筆。
台灣這邊的商業類型片,主攻恐怖、驚悚類型。以 " 台灣陳思誠 " 程偉豪導演作品為代表,比如《紅衣小女孩》系列、《關于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程偉豪曾試圖以科幻元素規避恐怖片的審查風險,與内地合拍了一部《緝魂》,僅收 1 億票房,效果并不理想。
台灣的愛情片倒是引進的常客,偶爾也能出一兩個黑馬,比如《當男人戀愛時》。但咱們内地市場的愛情片已處于飽和狀态,觀眾對愛情類型也處于倦怠期。
内地觀眾更需要一些新類型的刺激。該説不説,台灣電影都能根據《世説新語》衍生創作出好看的犯罪故事,而且還能過審上映,咱們有什麼理由天天怨天尤人?不能全怪創作環境,還得從自己身上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