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淘汰賽!一半品牌将“關停并轉”,歡迎閲讀。
日前,乘聯會公布《2023 年 4 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深度分析報告》顯示,2020 年到 2023 年一季度,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從 35.8% 漲至 49.7%,主流合資從 51.1% 跌至 35.1%,豪華品牌則穩步攀升,從 13.1% 穩步上升至 15.2%。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 2022 年業績溝通會表示,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洗牌,機遇與挑戰并存。他指出,過去 3 年,已關停并轉的汽車品牌達 75 個,未來 2 到 3 年,保守預計有 60% 至 70% 的品牌将面臨關停并轉。他認為,只有產品好、技術強、規模大、產出快的頭部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生存和發展。
在他看來,這主要因為中國品牌研發能力提升、頭部企業已基本擁有完全自主開發能力;中國品牌質量控制水平已達到甚至部分超越合資品牌;中國品牌新能源車銷量規模大,去年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市占率達到了 80%。
70% 的中國燃油車品牌 " 關停并轉 "?這也并不是沒有道理,當前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以野蠻式爆發性增長,以比亞迪、特斯拉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公司開始蠶食傳統燃油車市場,蔚來、理想、極氪等高端電動車品牌也開始挑戰傳統豪華品牌,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影響寶馬、奔馳、奧迪的市場發展,這些品牌也開始加快電動車轉型布局,與中國電動車制造商分庭抗禮。此外,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包括小米、富士康、索尼等入局造車,也為中國汽車市場競争添加了幾分不确定性。
2022 年 4 月,讴歌宣布終止國内生產,廣汽本田将不再生產及銷售廣汽 Acura 品牌的現有產品;而後,廣汽菲克也宣布終止國產,并在股東授權下申請破產,旗下 Jeep 品牌将專注于進口;作為德系車企的一員,北京寶沃于 2022 年 11 月宣布破產;據起亞汽車年報顯示,江蘇悦達起亞負債率達 119.0%,明顯資不抵債……
進入 2023 年,越來越多的新勢力品牌出現危機。由于資金鏈斷裂,威馬工廠早已停工狀态,終端零售門店大面積關門歇業,多數經銷商則選擇退網撤店。除了威馬外,天際汽車停工停產,員工将按照最低工資标準發放生活費;愛馳汽車已經連續兩月未發放工資;雷丁汽車申請破產審查……
2017 年前後,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筍紛紛版出現。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曾表示,2017 年中國有 300 家新造車企業,但幾年後拜騰、遊俠等新勢力車企最終倒在量產之前,成為 "PPT 造車 "。
2020 年後,盡管新能源汽車市場飛速增長,雖然部分新勢力實現了量產交付,但伴随資本市場遇冷,融資困難,最終倒下。時至今日,在新勢力品牌銷量榜中,略有存在感的也僅有理想、蔚來、小鵬、零跑、哪吒,但如今這些企業的發展也開始出現壓力,特别是小鵬。業内人士普遍認為,由 2023 年為始點,中國車市将迎來新一波車企淘汰潮,部分當前的頭部造車新勢力車企亦可能成為被淘汰的對象。
朱華榮援引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汽車市場現存 148 個品牌,其中中國品牌有 114 個,外資品牌有 34 個,而 20% 的頭部企業占據着超 90% 的市場份額,市場競争格局正從原來歐美日德韓中 " 六分天下 " 向中國品牌獨占鳌頭轉變。
2023 年開始,包括吉利、長安、長城等傳統自主頭部車企,通過組織架構調整、規劃新的新能源序列等,加速向新能源汽車轉型;比亞迪、上汽通用等傳統車企打破過去定價體系,實現了 " 油電同價 ",增強產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争力;大眾、豐田等全球汽車巨頭也在加快推動電動化,推出更适合中國市場的新能源產品。
朱華榮認為,長遠來看,汽車產業仍然存在 "1+3" 的發展機會,其中 "1" 是總體大盤仍将持續增長,"3" 是汽車行業存在新能源、智能化、國際化三大發展機遇。中國已經成為最大規模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銷國,中國汽車公司 " 大航海時代 " 已經開啓。預計到 2030 年,中國汽車公司全球市占率有望達到 30% 以上。未來十年,全球一定會誕生世界級中國品牌。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