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拿下中國綠卡後,700萬網友圍觀UP主測評,歡迎閲讀。
這位拿下中國綠卡的 UP 主,竟然比我還地道
如果不看 UP 主@愛喝茶的老路的面孔,你很難會猜出他是法國人。
他講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車上還放着彌勒佛擺件,就連他養的柴犬,也有着一個純中式的名字——小博。
而這樣一位完全 " 本土化 " 的老外,在去年,卻迎來了他在中國的歷史性時刻——老路申請的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俗稱綠卡),審核通過了。
在領卡這天,老路不僅額外打扮了一番,一路上,年近半百又見慣了大風大浪的老路,還是按捺不住地興奮。
到了公安局大廳後,看到旁邊排隊等候的 " 老外 ",老路還傲嬌地説道," 估計沒幾個是為了綠卡來的 "。
而當工作人員将綠卡遞給老路時,老路一邊雙手接過綠卡,一邊還在反復念叨着," 觸電了觸電了觸電了 "。
拿到綠卡後,老路還給大家展示了綠卡上的細節,而綠卡上登記的姓名,也正是老路的中文名——路明。
" 現在我的中文名,真的是正式的了。"
而此時,距離老路第一次來中國,已經過去了 30 多年。
老路的這條 " 秀綠卡 " 視頻,在去年一經發布,便登上了 B 站的熱門,到現在,已經累計有了 747 萬的播放量。
一年來,在彈幕裏,網友層層疊疊的祝福語,已經把背景畫面中的老路,完全遮住。
而老路之所以這麼興奮,很大的一個原因是,持有綠卡後,生活的便利性,将大大提高。
" 以前很多不能做的事,現在都可以做了。"
這對愛旅遊、愛到處探索的老路來説,顯然有着重大意義。
拿到綠卡後,老路很快就嘗試了綠卡的各種新奇用法。
老路試過在酒店直接登記入住、也試過用綠卡在網吧上網。後來,在粉絲的提議下,老路還下載了幾款遊戲,試了試綠卡能不能通過遊戲的防沉迷系統。
可惜的是,遊戲目前還不支持綠卡輸入
一年後,老路又集合了自己一年間的綠卡使用體驗,直接發布了一條—— " 史上首個中國綠卡測評 "。
根據老路的 " 測評 ",擁有綠卡,不僅解決了他的籤證問題,讓他可以不必每年都重新辦理籤證。
在日常的出行中,老路也可以直接使用綠卡在 12306 買火車票,再用綠卡刷卡進站。
" 跟中國人一樣。"
後來,老路在和另一位 " 綠卡區 "UP 主@李格 Greg線下見面時,還不忘趕快向對方安利,用綠卡乘坐高鐵的絲滑體驗。
" 我倆的共同點——都有綠卡 "
而除了出行上的便利性,對老路來説,綠卡還帶來了一個好處——就是老路的自我認同感。
老路第一次來中國,是在 1991 年。
因為喜歡漢語和中國文化,6 年後,找到工作的老路,就在中國正式定居了。
而現在的老路,日常生活就駐扎在杭州,妻子是江西萍鄉人,兩個人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嘟嘟。
老路和妻子去爬山
2022 年的年初,老路開通了 B 站賬号,講述了自己在 90 年代初,第一次踏上中國大地時的傳奇見聞。
在那個很多老路的觀眾都不曾親歷過的年代,老路卻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也就是在那時,老路開始了自己,和中國 30 多年的命運羁絆。
在簡介裏,也不忘聲明自己是 " 中國綠卡持有者 " 的老路
第一次來中國的老路,因為過于亢奮,在法國到上海的 11 小時飛行中,連一分鍾都沒睡着過。
而抵達上海後,上海壯觀的城市面貌,又再次給老路帶來了不小的震撼和衝擊。
在換乘火車去南京的路上,老路遇到過宰客的出租車司機,也碰上了熱心跟他交流的乘客。
但彼時語言還不夠流利的老路,也只能跟着人潮,迷迷糊糊地進站、找座位、下火車。
好在,在旅途的終點南京,接應他的,是他在法國時認識的中國好朋友——嘉磊的爸爸媽媽。
從左到右依次是:嘉磊的爸爸、老路
結束了在中國的留學生涯後,老路回到歐洲,又在柏林生活了一段時間。
直到 1995 年初,老路看到一家德國旅行社,招聘去中國帶團的導遊,在廣西和西藏進行探險旅行。
渴望再次回到中國的老路,立刻報名,并通過了面試和培訓。
1995 年帶團去廣西、1996 年去西藏,而直到現在,很多經典的旅遊景點,老路還是記得清清楚楚。
做了兩年導遊之後,在 1997 年,老路就開始了在中國的正式定居。
後面的老路,又經歷了一段波瀾壯闊的人生,甚至曾經當過兩家工廠的廠長。
而在中國生活了 30 多年的老路,也早已經把這裏當成了自己的家。
你甚至能在紀錄片裏聽到老路的配音
老路也曾專門拍視頻解釋過,自己為什麼不做一些老外常做的吃播和旅遊視頻。
老路的理由很簡單,這些美食和美景,對老路來説,并沒有什麼好特别驚嘆的,畢竟,這早已成了老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而就像網友所説的," 關注老路,完全不是因為他是外國人,只是單純地喜歡他的風趣和娓娓道來的樣子 "。
" 像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輩。"
所以,在老路的視頻中,你既能看到生活化的、接地氣的内容,又能看到他對大家真誠的關心。
有時候,老路出現在小區的乒乓球教室裏,興奮地向小學生發起挑戰,雖然被虐得一塌糊塗,但也對小對手的實力,心服口服。
有時候,家裏來了修樓梯的瓦匠師傅,在師傅幹活的間隙,老路也會和師傅唠唠嗑,關心下對方的收入、休息的時間、子女的狀況。
最近,閒不住的老路,又開始了他的中國高校 " 突襲之旅 ",老路來到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等校園裏,用英文對大家進行了采訪。
老路表面上説是要測試 " 中國大學生的英語水平 ",但實際上,更像是在了解中國年輕人的真實想法。
采訪剛做了三期,這個系列的視頻,就已經有了累計 600 多萬的播放量。
有意思的是,在清華大學的一次采訪中,甚至出現了 " 中國人教老外説英文 " 的名場面。
當時,老路采訪到了一位法律學院的研究生,在談到職業規劃時,老路本想用英文問對方," 你準備好去律師事務所工作了嘛 "。
但是在世界各地走南闖北很多年的老路,竟一時卡頓,想不起 " 律師事務所 " 的英文怎麼説。
只能用中文求助采訪人," 律師事務所的英文怎麼説?"
不僅是對中文的熟悉度更高,在更多的細節裏,老路也表現得更像個中國人。
就像老路在領綠卡那期視頻裏,介紹自己時的自稱—— " 一個在中國三十年的老頭 "。
老路的人生,已經完全融入到了這片説漢語的大地上。
畢竟,就連老路綠卡上寫的中文名——路明,也是 1995 年做導遊的時候,廣西龍勝的朋友給他起的。
所以綠卡的籤發,對老路來説,自然也有着更深層的意義。
" 這張充滿着認同感的綠卡,給我帶來的情緒價值,是無可比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