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想要接住“哪吒熱”的潑天富貴,文科生就業如何破局?,歡迎閲讀。
作 者丨王峰
編 輯丨周上祺
圖 源丨新華社
看到春節以來《哪吒 2》火爆全球,窦延(化名)心裏又燃起了對自己和自己所學專業的信心。
窦延是一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 2023 屆畢業生,畢業近兩年來經歷了考研、考公失利和求職遇挫,現在是一名遊戲二創的自媒體博主。
随着國產動漫熱持續升温,相關用人需求不斷增長。一家參與《哪吒 2》制作的公司今年加大了招聘力度,包括動畫剪輯助理、動畫場景模型等多個傳統和新興崗位。
《哪吒 2》的成功提振了相關文科專業的就業市場,但也讓文科生略顯尴尬。《哪吒 2》的導演餃子大學學的是藥學專業,從大三起才開始自學三維動畫,《哪吒 2》的音樂制作人阿鲲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一方面是就業市場的崗位需求減少,另一方面是文科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導致文科生就業的結構性問題。為了破解這個難題,以順應新技術和培養交叉復合型人才為特征的教育改革也在發力。
當傳統工作崗位逐漸消失
國產影視、動畫熱帶火招聘熱。據央視報道,上述參與《哪吒 2》制作的公司的人力資源專員説:" 我們目前有幾十部動畫電影都在推進過程中,《哪吒 3》也在抓緊推進過程中。"
這家公司今年開放了非常多的動畫崗位,比如動畫師是最緊缺的崗位,另外材質師、燈光師、特效師都是非常緊缺且非常想和高校對接、吸納人才的崗位。
随着 " 電影 +AI"" 電影 + 文旅 "" 電影 + 文創 " 等業态不斷融合,產生出影視衍生品運營和設計、AI 影視技術設計師、虛拟制片流程管理等新興崗位。在上海的一場春季招聘會上,有動畫企業專門設定了 " 人工智能藝術家 " 等全新崗位。
但窦延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自己上學期間學過編程、影像處理、動畫,對于上述崗位感覺每個都可以試試,但技能并不精深。
據報道,以動漫行業目前緊缺的三維模型技能崗位為例,企業需要集中對員工培訓半年以上,才能夠使其基本達到崗位技能要求,而學生在學校對三維模型的學習深度還不夠。一些應聘的畢業生也表示,這些軟體學校也會教,但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很大距離。
" 感覺文科生去向最多的工作是公務員、事業部門和教育,這些領網域都需要通過考試才能進入,所以我上大學時很大部分精力是準備編制考試。" 李凌子(化名)説。
李凌子目前在南方某城市做跨境電商運營助理。" 跨境電商運營招聘崗位很多,但一般要求有工作經驗,應屆畢業生只能從助理做起,每個月工資約五六千元。" 李凌子説。
每天,李凌子需要手動在海外電商平台上搜索相關商品的自然排名和廣告排名。這項工作低效而又瑣碎,她每天要在電腦前花掉幾個小時,查完後已是大腦一片空白。
軟體其實已經實現了自動搜索,但因為存在時延,所以跨境電商運營商願意使用性價比高的勞動力去人工搜索。
但李凌子願意在這家公司工作下去,她的專業是英語。在 AI 的衝擊下,翻譯等傳統工作崗位面臨挑戰,但如果切換賽道,英語将成為突出的能力優勢。
" 我可以用幾個月補上電商技能,但别人沒法用幾個月補上語言技能。" 她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文科生結構性就業難
動漫、跨境電商都是風口行業,也對文科畢業生抛出了橄榄枝。
深圳跨境電商協會數據顯示,目前僅深圳就有超過 10 萬人從事跨境電商及相關工作,其中 90% 以上是 30 歲以下的年輕人,約有一半是回國創業的海外留學生。
勞動經濟學會就業促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歐陽俊説," 過去一年,高校畢業生大量湧入跨境電商快遞行業,這是以前沒有發生過的現象。"
歐陽俊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與跨境電商快遞行業相比于其他勞動密集型行業工資更高,以及創業機會多有關。
" 互聯網、教培的招聘需求減弱後,與文科生對口的風口行業不多了,文科生應該抛棄專業的門户之見,到朝陽行業中找機會,哪怕是從沒有多少含金量的基礎崗位做起。" 李凌子説。
另據報道,近年來我國每年有動畫專業畢業生 2 萬餘人,還有更多想從事動漫行業的非科班生,可國内動漫產業技術型人才緊缺問題依然嚴峻。
但站在風口上的文科專業為何沒能接住機會,仍然存在文科生就業難的問題?
有觀點認為,相比于有限的就業市場崗位,文科畢業生的規模過大,導致人才供過于求。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張欣琪等人的研究發現,從規模上來講,中國的文科生數量并非 " 異常狀态 "。近十年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大學生中文科生占比普遍超過 50%,中國的文科生比例并沒有超過其他國家的平均值。
比如,2022 年中國大學生中文科生占比為 49.2%,同年美國文科生占比為 57.7%、英國為 58.5%、日本為 65.7%。
因此,文科生太多并非問題的核心所在,文科生就業難背後實際上是文科生培養不适應市場需求。
麥可思研究院的研究顯示,新媒體策劃 / 編輯 / 運營人員、平面設計人員,以及影視動畫制作人員等,是數字媒體技術、動畫、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的工作。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 3 個專業 2023 屆本科畢業生從事工作與專業對口率相對不高,分别為 66%、64%、69%,均低于大學生 72% 的平均水平。
該研究顯示,數字媒體技術、動畫、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從事非專業對口工作的 2023 屆畢業生中,因為 " 達不到專業相關工作的要求 " 選擇與專業無關工作的比例分别為 24%、18%、13%,明顯高于大學生 10% 的平均水平。
文科專業向何處去
破解文科生就業難,還是要從文科專業人才培養做起。
麥可思研究院的調查發現,從畢業生對母校教學評價上看,三個專業反饋認為 " 課程内容不實用或陳舊 " 的比例接近半數,數字媒體技術、動畫、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該比例分别為 49%、52%、46%,明顯高于 2023 屆大學生 37% 的平均水平。
21 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文科發展處于相對劣勢,根源是評價體系的問題。我國高校近年來對文科教師注重實行理科化的量化評價,量化指标主要是發表論文。
" 實際上,社會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等文科都是應用型文科,但是由于高校評價體系偏向論文等指标,導致這些學科的人才培養重理論輕應用。即便是在實踐培養環節,也沒有注重結合實際的應用場景來對學生進行培養。" 熊丙奇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面對失去傳統就業市場的專業,需要通過交叉融合進行改造。
北京師範大學 2024 年已經推出了 " 社會學 + 心理學 "" 英語 + 歷史學 "" 經濟學 + 統計學 " 三個雙學士學位項目,今年将推出 " 漢語言文學 + 人工智能 "" 傳播學 + 人工智能 "" 公共事業管理 + 人工智能 "" 統計學 + 環境工程 " 四個雙學士學位項目,未來要達到 10 個左右雙學士學位項目。
復合型培養是文科大勢所趨,目标是實現 "1+1>2",但前提是要理順内部結構。
北京某高校大學生院工作人員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一些政法類高校嘗試開設法律英語專業,目标是培養既懂法律,又會英語的復合型人才,但忽視了法學專業與英語專業的區别,因為法學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去向是公務員和法律實務部門,準備這兩個方向的資格考試就花掉了學生很大精力,導致學生的外語普遍達不到英語專業水平。
" 但外語類高校開設的‘外語 + 法律’雙學士學位項目或本碩貫通培養項目則較為成功,讓外語專業學生多學一門法律,能較好滿足涉外法治行業的需求。" 該工作人員説。
随着學科專業更加交叉融合,文科生對口就業的概念将逐漸模糊。" 高校應該更加強調通過專業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憑借能力去就業。" 熊丙奇説。
本期編輯 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