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全網圍剿“老小三”,這場鬧劇該結束了,歡迎閲讀。
讨伐小三成為時代的群體情緒,是女性要在愛情領地上宣誓主權的體現。
可終究怪錯了方向,變成徒勞的戰鬥。
" 猜三兒 " 大作戰
最近網上流行一個情侶猜謎遊戲。
女孩甩出一張圖,圖上一左一右,兩個年齡、長相存在鮮明差距的女人。
圖源:@要誇誇
然後讓男朋友猜倆人關系。
答案五花八門,什麼姐妹、母女、保镖和客户、奶奶和孫女 ......
除了離譜的年齡差,還有誇張的性别錯認。
不少人直接説成男女關系。
有猜夫妻的、父女的,甚至有人説是公公和兒媳。
圖源:小紅書
還有在圖上一眼認出吳京的。
圖源:小紅書
" 寧願相信右邊是人妖,也不願相信左邊是女的。"
圖源:小紅書
當揭曉這倆人分别是小三和原配時,新一輪的猜謎又開始了。
誰是小三?誰又是原配 ......
世界終于癫成了我不理解的樣子。
圖上兩個人物出自最近熱播的國產劇《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
左邊是女配楚志娟。右邊是女主角安心。
這部劇有一段出軌戲。
講的是舞蹈老師安心遭遇車禍截肢,丈夫秦峰對她失去愛欲,随後出軌公司領導楚經理,也就是上圖左邊的女士。
因劇情太過狗血,一些網友把出軌片段單獨截出來後,迅速引爆網絡。
比如秦峰和楚志娟第一次發生婚外情的時間點,是楚志娟剛參加完母親的葬禮。
前一秒還在痛哭流涕追憶母親,後一秒開始飢渴求愛。
圖源:《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
另一名場面是秦峰和楚志娟在超市調情。
國產劇的情欲終于從關燈滾床單,進化到對着一排保險套,問對方喜歡什麼味道。
" 草莓、香檸、香橙、玻尿酸 …… 你喜歡哪個?"
" 我喜歡奶酪味的。"
" 奶酪味,怎麼不上天呢你。"
當觀眾還在琢磨奶酪味時,秦峰的手已經掐上楚志娟的屁股,緊接着另一個人的出現又強化了此刻的視覺衝擊。
圖源:《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
也就是這一幕被秦峰的親媽撞見。
随後親媽吐槽兒子," 你真是餓了!" 成為開年最熱金句。
圖源:《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
事實上,這段戲占比不大,1000 多分鍾的劇,出軌部分一共不到半小時。
主線劇情講的其實是母女關系。
最感人的一條線,是女主安心截肢後,她的母親,一個貪吃又肥胖的女人,如何三個月減下一百斤,如何用減肥來激勵抑郁的女兒,重新振作起來。
圖源:《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
沒想到先出圈的,還是狗血的婚外情橋段。
關于女人的審判
而輿論的焦點,又是一場對女人的圍獵。
尤其是對于第三者的審判。
本來國產劇好不容易出現一個不那麼刻板的小三形象。
不年輕,不貌美,還把男人當玩物。
秦峰出軌被發現,要和楚志娟斷絕關系,她毫不糾纏,説完再見扭頭就走。
圖源:《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
秦峰帶她去見家長,面對秦峰媽的各種挑剔,她摔門而出,并告訴秦峰,她不會跟他結婚,然後揚長而去。
楚志娟和秦峰分手
相比《三十而已》中的 " 經典款小三 " 林有有,楚志娟要立體和復雜得多。
劇作者呈現了她的孤獨和欲望。
她和秦峰,距離的拉近基于一種同病相憐的情愫。她要獨自照顧癱瘓在床的老母親,他要對截肢毀容的老婆不離不棄。
兩人越軌後,秦峰在她眼中,從賢夫變成釋放欲望的工具。
電視劇的結局,楚志娟甩掉秦峰。原著小説寫得更為直白。
" 你是個男人,别那麼迂腐。領證這件事純屬脱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大家都向前看,想開點。順便説一下,你活兒不錯,我很滿意。今晚你想來,我還歡迎。"
圖源:《如果奔跑是我的宿命》
與傳統的 " 小三 " 形象相比,楚志娟并非一個擊潰主角婚姻的工具性人物。
安心和秦峰婚姻破裂的緣由不在于她,而在于秦峰,一個對着截肢毀容的妻子只會暗自作嘔的虛偽賢夫。一個只想滿足自己卻永遠也滿足不了自己的巨嬰。
原著對出軌男還有這樣一段剖析:" 當然,如果楚志娟是原配,他就會嫌棄她的土氣和老氣,轉而向往女神安心耀眼的美貌 ...... 他更了解自己了,即使安心不出事,十年八年他也會出軌的。"
車禍不是出軌的理由,楚志娟的出現,也只是加速挑開了他真實醜陋的一面。
而第三者的清醒決絕,對一個自私又自大的男人來説,無疑是莫大的諷刺。
遺憾的是,輿論場上,反刻板印象的楚志娟反而受到更嚴重的攻擊。
不少觀眾吐槽 " 見過小三,沒見過老小三 "," 老小三 " 迅速成為本劇最知名的人物标籤。
在對 " 老小三 " 的審判中,又夾雜着大量對中老年女性的年齡與容貌羞辱。
有人翻出一張中老年女性純棉内褲的圖片,説 " 老三給人感覺穿的是這種内褲 "。
" 聞見老人味了。"
圖源:抖音
網上 " 老三 " 和原配的對比更是滿天飛。
" 第一次直觀感受到人口老齡化的嚴重。"
圖源:網絡
圍觀群眾紛紛驚呼 " 炸裂 ",因為原配太美,老三太醜。
換言之,人們默認小三一定是年輕貌美的。
能接受男人出軌,但不能接受出軌對象太老太醜。
對出軌男無限包容的後果,就是對女人無限苛責。
美,你就是妖豔賤貨。
醜,你就是下不去嘴。
戲裏分明沒有小三原配的雌競情節,戲外觀眾卻仍沉迷于罵小三無法自拔。
不僅要瘋狂攻擊第三者的醜和老,還要讨論這樣一個又老又醜的女人,究竟配不配當小三。
上文提到的 " 讓男朋友猜三兒 " 行為,便是這場審判混戰的最典型注腳。
而對待出軌的男人,卻只是嘲諷他的品味太差。
甚至還激發出一種同情和理解—— " 從此理解許幻山了,至少林有有年輕啊。"
罵小三可以,但是沒用
其實我能夠理解群情激憤罵小三的心理機制,沈奕斐在剖析當代愛情、小三、情感的時候提出一個觀點,當代人尤其痛恨小三,其實體現了一部分女性的主體性。
很多人自動代入了正妻的位置,痛恨的是 " 自我在這段愛情關系裏的獨特性被否定 ",小三自帶 " 關系破壞者 " 的絕對罪名,所以罵 ta 有理。
然而廣大女性對小三的口誅筆伐,暗含了某種價值判斷——她們把愛情、婚姻或者親密關系視作 " 自我實現 " 的路徑,而小三是這條道路上的阻礙,所以撕小三義不容辭。
罵小三是永恒的流量密碼
殊不知一開始就上錯了賽道,罵小三不會解決親密關系中不忠的問題,因為忽略了核心關鍵點,不忠的另一半。
其實親密關系裏出軌負有第一責任的是出軌者,因為他有義務劃立邊界,而他主動選擇了背叛。
鬥小三的話語裏,仿佛出軌者是一個被動的客體,他一不留神被勾引了、被動搖了,而小三是那個主動的處心積慮的破壞者。
但其實小三存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動成為小三的可能性,而出軌者無一例外都是主動破壞了契約關系,所以誰是罪魁禍首昭然若揭。
沈奕斐聊小三
很多正妻與小三鬥智鬥勇的叙事裏,總是免不了比較兩位女性之間的優缺點。
為什麼她赢得了男人的心,一定是作對了什麼;為什麼她輸得一敗塗地,因為那些地方她做得不夠。
今天 " 老小三 " 能夠火出圈,正是因為通常對出軌豔情故事的想象是:糟糠之妻生兒育女、操持家務,付出勞動但是年老色衰;而美豔情婦年輕貌美,補足了情緒價值。
而老小三颠覆了刻板印象,所以才有出軌男的媽媽説 " 你是真餓了,什麼都吃 "。
然而評論區很多表示這一次電視劇設定還原了現實,現實生活确實存在大量妻子貌美如花,仍然阻止不了丈夫偷吃,而出軌的小三完全不及妻子,甚至年紀還大。
這恰恰證明了比較正妻和小三優缺點毫無意義,因為不忠的男性總會出軌,可以是魅惑的林品如,可以是年輕的林有有,當然也可以是年老的楚志娟。
圖源:小紅書
越研究越會發現鬥小三的賽道只有可能陷入虛無。
現實生活中男性出軌概率普遍更高,其原因也不復雜,就是 " 他可以這麼做 "。
《情深深雨蒙蒙》
即便出軌了,婚姻制度對有產者的保護,讓男方更有話語權,女性很可能由于母職懲罰等原因無法經濟獨立而很難離開出軌者。
同時受到鬥小三等主流觀念影響,男性出軌後,周圍的人可能都把矛頭指向破壞者,而對出軌男輕輕放過 " 原諒他吧,保證不再犯 ",所以不忠的成本很低。
之前 " 小三勸退師 " 爆紅 | 網絡,裏面有花樣百出的讓小三知難而退、移情别戀的方式,而主動背叛婚姻的丈夫從頭到尾美美隐身,可是小三勸退,還有小四、小五、小六 ... 這是妻子無盡的戰鬥。
圖源:新浪微博
假裝看不見丈夫的錯誤,并不能解決核心問題,然而這樣的話語擴大化,會對女性群體造成直接的傷害。
有案例是一群人當街打小三并拖拽上車,結果女孩根本不認識他們,路人也不敢攔着,直接把 " 打小三 " 變成了人口拐賣、合理化對女性施暴的幌子,這便是正義化打小三的後果。
新聞:假借 " 打小三 " 實施拐賣
即便不那麼極端的案例,也是把關系内部的人需要遵守的契約,變成了第三方要去排查、檢舉的責任,導致直接的結果就是女性為了自保,選擇避免跟所有男性產生接觸。
而男性掌握世界絕大部分的核心資源,這阻礙了女性在公共空間的正常交往,也抑制了女性發展。
圖源:沈奕斐聊小三
而對于出軌,真正有效地做法是誠實面對這段親密關系,要麼是出軌者不看重雙方的契約,習慣性出軌。
要麼是這段關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對方不打算正面解決,而是負面破壞。
圖源:沈奕斐聊小三
親密關系不是女性一個人的征程,而是需要兩個人的互相維系和協同努力。
在《閲讀浪漫小説:女性、父權制和通俗文學》裏提到 " 浪漫小説雖然由女性創作、女性消費,但仍是父權制的承諾 "。
《閲讀浪漫小説》
它強化了 " 愛情是女性自我實現的途徑(甚至唯一途徑)",這在現當代的愛情電視劇裏同樣适用。
為什麼我們想象中小三絕大多數是女性形象。
為什麼影視作品裏男性(成為第三者)還是多被塑造成拯救者的形象(而不是破壞者)。
為什麼電視劇裏展現出軌男會呈現其復雜的人性,甚至有些優點。
為什麼電視劇裏對女小三的呈現會更加面目可憎 ...
《泰坦尼克号》男小三 Jack
這都是源于 " 父權制的承諾 ",現實生活中男性出軌廣泛存在,甚至正是女性觀眾的伴侶,所以展現他人性的一面,便于觀眾代入。而小三只需要十惡不赦就對了,太多人性反而阻礙了觀眾揚善除惡的快感機制。
很多影視作品只承擔疏解情緒的作用,卻不提供解決問題的出路,女性觀眾在虛構的情節裏獲得了情感上的宣泄和滿足,然後繼續回到家庭裏,回到令人失望的父權制生活中。
然而我想説的是,愛情或者婚姻絕不是女性自我實現的唯一途徑,這是一場陰謀。
我們應該看向更廣闊的世界,找到真正值得追尋的方向。
别再囿于打小三了,除了精神馬殺雞什麼也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