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别“道德綁架”!“在一起”不是流幾滴“鳄魚的眼淚”!,歡迎閲讀。
500 萬輛确實不容易,傳福哥 " 自我感動 " 到哽咽也完全可以理解。自主品牌從零起步一路坎坷走到現在,我相信傳福哥講到動情之處,流幾滴眼淚也是真心的。但如果僅僅是在發布會上,把自主品牌的車都擺上展台,揮袖大呼一句:" 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就評價王傳福格局高。那麼,這屆網友 / 媒體對 " 格局 " 兩字的要求就太低了。
我也很認同比亞迪 20 年來的不易路,我也很佩服王傳福在新能源汽車的道路上先知先覺甚至大刀闊斧不留後路的改革。當年比亞迪果斷将傳統燃料車 " 砍掉 ",不僅需要魄力更需要擔當。
一路風風雨雨走過來,為之動容是正常的,我也不認為王傳福的 " 哽咽 " 是 " 演戲 "。
但即便如此,我仍認為王傳福在 " 油箱門 " 懸而未決的時候,在遠程 OTA 頻繁遭遇車主投訴的時候,在自己的發布會上以大哥風範振臂高呼 " 在一起 ",是不大厚道的,甚至連他流的眼淚都不那麼真實了。
我絕對沒有诋毀王傳福的意思,也絕不是因為被比亞迪的營銷公司連續投訴删了幾篇稿子,而心懷不滿,存心報復。我只想從一位在汽車行業從事了近 20 年,一位有良知的媒體的角度,真心對傳福兄念叨幾句忠告。當然,忠言逆耳,傳福兄也不一定聽得進去。
在當今社會,對一個人的最高評價就是 " 格局高 ",一個格局高的人,是什麼樣的?我們可以先了解這兩個字的意思:所謂格,簡單一點我們小時候寫字都在格子裏寫,其實是一個框,一個限制,也就是説做人做事,要有規矩,有邊界、有底線,引申一下就是自律。
一個人的自律是自我管理,同樣一家企業也是。
有人説,比亞迪目前取得的成功的是在新能源道路上的堅持以及對新能源技術的孜孜不倦,這點我認可,至少在電池上,比亞迪具自研自產的能力是有目共睹。但是,同時我也可以毫不忌諱的説,比亞迪如今的規模的取得,也是建立在低成本的基礎上。比亞迪的產品長期以來都要友商價格更低。
為此,我也了解到:幾乎所有的車企,都會将比亞迪的產品拿過來研究,研究它為什麼成本這麼低。結果顯然大家也都有所了解,今年 5 月 25 日,長城汽車 ( 601633 ) 股份有限公司發布《聲明》,已對比亞迪 ( 002594 ) 部分車型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标的問題進行了舉報。由此揭開了比亞迪兩款主力混動車型沒有使用高壓油箱的黑幕。
雖然調查結果至今沒有公布,但是,據愉觀車市從多家主機廠了解到的信息,行業内對比亞迪的這種行為早已是人人皆知,只是大家都不願意當那個《皇帝的新裝》中説真話的那個孩子而已。而這也使得僅沒有采用高壓油箱,同樣的產品,比亞迪在產品成本上就要省下近千元。
車企低成本運作不是壞事,其實這些年來,大家研究消費者需求,在實際操作中,也會根據消費者感知而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降低成本,以在消費者感知到的地方,增加更多成本來增強消費者體驗。
但是,愉觀車是認為,對于一家有格局的車企,成本的節約也是有邊界、有底線的,正常車企所有的節約成本,也絕對不可能冒着 " 違規 " 的風向,滿足标注或者説法律法規,是車企在看不見的地方,節約成本的底線。
冒着違法違規的行為去節約成本,進而獲得銷量,那絕對是沒有格局的表現,甚至可以説,是 " 貪小便宜 "。
而一個人的格局是否高,評價的标準,除了做事有規矩有底線自律外,還有一個對事物的态度,眼光、胸襟、膽識、意志等等。
對号入座,我承認傳福兄在某些方面也是可以與 " 格局’扯上關系的,比如眼光、膽識意志這幾個方面,這也是為什麼比亞迪會走到今天 500 萬輛規模的重要原因。
但是,個人認為,傳福兄魄力有餘,胸襟不足。
哪裏不足就補哪裏。看得出來這次發布會,傳福兄也是想給自己貼上一個 " 提攜同行 "、" 團結同伴 " 的标籤,但是,我認為這樣的做法太假,甚至反而讓人覺得流的是 " 鳄魚的眼淚 "。
首先,振臂一呼 " 兄弟們,衝啊!" 這是格局嗎?這是明晃晃的 " 道德綁架 "!
傳福兄是否有資格發号施令暫且不去評價,自身 " 油箱門 " 問題沒有搞清楚的比亞迪,此時拉 " 兄弟們在一起 ",是要讓大家跟你一起 " 同流合污 " 還是讓大家 " 一起 " 幫你 " 藏污納垢 "。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的是:" 你看大家都在一起了,以後就别相互舉報了 "。
其次,聽不得批評,見不得負面,自己有問題不解決問題,卻用投訴、起訴來解決問題。
愉觀車市從 2015 年至今,在微信公眾号一共被投訴過的文章一共七篇,其中有五篇是被比亞迪營銷公司投訴的,雖然,微信最後大部分的投訴都沒通過,但對于自媒體來説,再怎麼樣也是 " 胳膊拗不過大腿 ",最後只能寫一篇删一篇,當然我的性格是:行俠仗義,看不下去的事,就算你去投訴了,我照樣要寫!直到你悔改。但偏偏比亞迪就是不認錯。" 油箱門 " 事件一邊公布專利,一邊遠程 OTA,導致車主紛紛投訴。
車質網表示,在 7 月份受理車主針對轎車的有效投訴 8,571 宗,環比上漲 4.1%,同比上漲 40.9%。
而比亞迪日前還起訴了一家自媒體,提出 500 萬的賠償,據説是因為該媒體發了很多比亞迪的自燃視頻。
不是試圖把問題摁住就能解決問題,也不是 500 萬輛規模下,煽煽情就能走得更遠。王傳福動容是真的,但我想認真的勸一句,企業要走得遠,要長期主義,還是需要真正的格局。
説實在,最近看了李書福幾個視頻,覺得他説的話,傳遞的價值觀,是真的格局高。李書福多次説道:" 嚴守企業道德,依法合規經營的主旨,要持續堅持正确的價值觀,鍛造吉利可持續發展能力,在法律合規的高壓線和道德的底線之間開展工作,堅持打 " 技術戰、品質戰、服務戰、品牌戰、企業的道德戰 "。
而這些,我認為剛好是王傳福所需要學習的,也是自主品牌長期發展,走向世界所需要的。實際上,我認為王傳福提出 " 在一起 " 也是件好事,自主品牌 " 抱團成長 "、" 抱團突圍 "、" 抱團出海 ",想想都是件美妙的事。因為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 " 中國品牌 "。
但同時," 在一起 " 更要求每一家都有使命感。因為你不僅僅代表你自己,所以你的責任你的使命更高,因為你做不好,還會連累别人,所以,每一家都要用更高的更嚴格的标準來要求自己。無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企業之間," 在一起 " 并且能長久在一起的基礎是共同成長,是在相互督促中共同進步,而不是打着 " 在一起 " 的名義進行道德綁架,讓不正之風 " 秘而不宣 "。
當然,我希望,雖然 " 油箱門 " 尚未解決,雖然起訴還在進行中,雖然,我也不知道我這篇文章,是否又要被比亞迪營銷公司投訴,但我依然相信,王傳福的内心同樣是美好積極向上,将比亞迪 500 萬輛,作為新起點,自律、自強,自省,才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