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微信“小綠書”,能成為下一個小紅書嗎?,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文娛價值官,作者 | 張遠,編輯丨美圻
今年 2 月份,微信官方公眾号 " 微信派 " 發布了一則推文:《今天,換個方式見面》,内容主題不再是文章,而是圖文結合的短内容,與小紅書的内容可以説異曲同工。業界紛紛猜測,微信是否也要加入復制小紅書的隊伍之中。然而,圖文短消息并未掀起太大的波瀾,也并未改變大家對公眾号的固有印象。
近日,有媒體發現微信正在灰度測試 " 小綠書 " 板塊,在 " 看一看 " 頁面中新增了圖文頻道,瀑布流的信息呈現方式俨然又一個小紅書。為何騰訊如此執着于在微信内容打造一個 " 小綠書 ",當抖音、B 站都沒能撼動小紅書的地位,微信可以嗎?
微信為何急于打造 " 小綠書 "?
微信之所以急于推出 " 小綠書 ",是為了給内容生态引入源頭活水。無論是從内容生產端還是消費端,公眾号都已經無法滿足碎片化時代的需求。從生產端來看,盡管截止 2021 年 1 月,微信公号的數量已達 3.6 億個,但大多數已經處于長期停更的 " 僵屍 " 狀态。無論是默認的長文形式,一天一次的發布限制,還是日益逼仄的變現方式,對内容創作者的吸引力都日漸稀薄。從用户來看,微信公号也早已無法滿足輕量化、碎片化、視頻化的内容消費習慣,訂閲号文章的打開率一路走低。
近幾年來,微信一直在通過引入算法推薦,提高分發效率,對接互選廣告來進行 " 雙向刺激 ",卻無法動搖微信公号一直以來的產品架構,反而在不斷削弱它自身的特色。随着視頻号成為 " 全村的希望 ",公眾号更是淪為了邊緣角色。微信也在鼓勵更多圖文創作者 " 視頻化 ",給視頻内容更高的推薦權重,讓訂閲号在微信生态内的地位日益尴尬。
微信顯然意識到了,公眾号目前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内容生產和消費都太 " 重 " 了。2 月份,微信公号更新 " 圖片消息 ",就是鼓勵内容創作 " 輕量化 "。可惜,僅有生產端的 " 輕量化 " 遠遠不夠,圖文短消息在訂閲信息流中格格不入。正因為如此,微信才在通往 " 小綠書 " 的路上又邁了一步,在 " 看一看 " 中新增了 " 圖文 " 板塊,為用户消費 " 輕量化 " 内容提供了統一入口。不僅如此,微信還放出了另一個 " 大招 " ——用户在 " 看一看 " 中不僅能刷 " 小綠書 ",還能直接發布圖文消息,相當于直接繞開了訂閲号、服務号的賬户體系,将内容創作門檻降至最低。
至此,微信不僅在平台内部再造了一個 " 小綠書 ",更是打造了一個開放版的朋友圈。相當于微信社交生态徹底從熟人往來的客廳,走向開放互動的廣場。實際上,微信三年前推出的視頻号就已經突破了 " 客廳 " 設定,為延展弱關系提供了可能,為打造廣場埋下了伏筆。
如今,微信将視頻号的弱社交關系延伸到了圖文内容,加速甩掉 " 熟人社交 " 的标籤。近幾年來,小紅書等内容平台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年輕人逃離朋友圈——" 熟人客廳 " 所帶來的社交壓力,讓他們不僅無法自由随性表達自我,更無法跳出周圍圈子,在更大世界中發現投己所好的内容和人。這一次,微信決定通過 " 自我革命 ",重新将他們吸引回來。
不僅如此,微信也看到小紅書正在成為年輕一代的搜索引擎,對自己的搜索戰略構成了威脅。曾經,微信搜索引以為傲的是其豐富的内容、服務生态,但随着用户内容生產的輕量化、碎片化,沉澱在微信生态的即時、實用信息日漸減少,作為搜索引擎的價值正在不斷縮水。當用户搜索由百度時代進入社交時代,微信要鼓勵用户更多地分享生活經驗,消費心得,培育自己的内容達人,信息工人,這樣才能打造一個 " 所有人為所有人 " 的搜索平台。
因此,微信打造 " 小綠書 ",不僅僅是因為看到了小紅書的成功,更是為了激活視頻号之外平台的内容生态,讓年輕人重新回流,也可以借此改善視頻号用户群體的年齡結構。
步抖音、淘寶後塵,微信這次能成功嗎?
在微信之前,抖音、淘寶等平台都曾經 " 偷師 " 小紅書,但全都無功而返,這一次微信的 " 小綠書 " 能夠成功嗎?
2 月份,微信更新圖文消息功能時,曾經在業内掀起過一陣熱議,然而普通用户卻并無明顯感知,圖文消息也并未在訂閲号中大範圍流行起來,更未改變用户的内容消費習慣。這一次,微信在平台内植入了一個完整版 " 小綠書 ",用户不僅可以浏覽更可以發布圖文,能夠吸引小紅書用户集體回歸嗎?
首先,從產品路徑來看," 小綠書 " 藏在微信二級入口之中,如果用户沒有 " 看一看 " 的習慣,多半也很難發現 " 小綠書 "。如果微信有更大的野望,有必要為 " 小綠書 " 提供更高一級的入口。其次,目前的 " 看一看 " 中,既有好友都在看的圈層 " 熱文 ",也有根據興趣推薦的熱點文章,還有根據訂閲推薦的視頻,如果再加入一個 " 圖文 ",意味着用户将面臨短圖文、長文、短視頻三種内容形态,在這三種形态之間來回切換,很難不面臨認知困擾與習慣分裂。
不僅如此,我們也很好奇 " 小綠書 " 的推薦邏輯是什麼,是優先推薦訂閲公号、微信好友的圖文内容,還是根據用户的興趣、搜索推薦?如果是前者,意味着小綠書很難跳脱出原有社交關系鏈,并未能真正走出 " 客廳 "。如果是後者,則 " 小綠書 " 與 " 在看 "" 熱點 "" 視頻 " 的推薦算法截然不同,共處 " 看一看 "tab 之下未免有些邏輯混亂。更重要的是,微信要考慮清楚 " 小綠書 " 與朋友圈的關系,如何既能打通 " 小綠書 " 與朋友圈,又能讓用户自己掌握兩者之間的隐私邊界,如此才能卸下心理包袱展露真實自我。
小紅書的成功之處還在于形成了獨有的社區調性,面向高消費能力的年輕女性,打出了精致、種草的标籤,形成了内容生產與消費的雙向驅動。相比之下,寄生于國民應用微信之内的 " 小綠書 ",無法聚焦于特定用户群體,恐怕很難形成有凝聚力的社區氛圍,可能會成為像視頻号一樣的 " 大雜燴 ",種草能力也将大打折扣,這無疑對微信的内容運營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驗。
為何小紅書既無法復制,也難以成為大廠?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騰訊要在微信中再造一個 " 小綠書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何抖音、微信這樣的國民級平台都對小紅書虎視眈眈,又為何小紅書如此難以復制?
如果要理解小紅書的獨特之處,就先要認識到它在國内互聯網中難題替代的生态位。小紅書與短視頻的同步興起,有其内在的邏輯。短視頻平台的興起,加速了全網内容的視頻化,短視頻、直播的正面意義是降低了信息消費的門檻,提高了信息消費的娛樂性,負面效應則是降低了信息發布、信息消費的效率——無論是通過視頻發布信息,還是在視頻中提取信息,對于普通用户都有着相當的門檻。
在短視頻平台上,通過算法推薦、平台搜索,你很難精準、高效地找到消費參考、生活資訊、各類信息,這些信息也無法在封閉的微信社交平台、" 無米下炊 " 的百度搜索找到。小紅書則通過固定的 " 信息模版 ",标籤與算法系統,降低了用户發布、整理、獲取信息的難度,打造了一個 " 互幫互助 " 的生活信息聚合中心,也代替了用户手機中下廚房、馬蜂窩等 UGC 内容平台。
不僅如此,小紅書也給了用户在朋友圈、抖音之外展示生活的地方,正是用户群體高度聚焦,這裏才形成了友好互助、彼此信任的社區氛圍,用户之間可以無負擔地分享交流,種草的成功率也遠高于其他平台。
雖然小紅書是一個以女性為主的内容社區,但平台沉澱的結構化信息,正在使它成為一個服務全體用户的搜索引擎。小紅書也在致力于吸引男性用户,然而他們更多是信息消費者而非生產者,也無法參與到彼此誇誇的社區生态,互相種草的電商生态中,這也讓小紅書始終未能成為又一個國民級應用,内容電商仍然只能夠圍繞粉色經濟。一方面是小紅書無法成為國民級應用,另一方面則是國民級應用無法復制小紅書的成功,可謂是經典的 " 圍城 " 困境。
成就小紅書的不僅僅是圖文短信息,更是一整套信息生產 - 消費架構,已經自成立以來一直小心維持的社區氛圍,這恰恰是微信這樣的國民級平台難以復制的。因此,我們無需過多在意 " 小綠書 " 對于小紅書的衝擊,而更應該關注它對于微信自身社交生态的影響。這一個小小的功能,會成為撬動微信產品蜕變的那根杠杆嗎?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