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大眾花50億找小鵬買技術?别急,這還只是個開始。,歡迎閲讀。
看理想發周銷量海報,已經成了俺們同事每周最期待的事情了。
一開始,大家最常説的話就是:蔚小理只剩理了。
而當蔚來靠着 ES6 來了個絕地反擊,大家的口頭禅就變成了:蔚來活了。
直到最近一次,大夥看了看一騎絕塵的理想以及奮起直追的蔚來,又看了看發了 G6 還是不温不火的小鵬,又把口頭禅變成了:小鵬是真涼了。
然而就在昨天,小鵬也活了。
昨天夜裏,大眾集團宣布對小鵬汽車進行戰略投資,并與其籤署戰略技術合作協定。
大概説了這幾件事:
小鵬汽車與大眾汽車集團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小鵬汽車将與大眾汽車集團聯手,共同開發兩款大眾品牌的 B 級純電汽車。
小鵬汽車以每股 15 美元的價格向大眾汽車集團定向發行約占已發行股本 4.99% 的 A 類普通股,發行金額約 7 億美元。
雙方未來将在電動汽車平台、供應鏈、下一代智能電動汽車技術等方面探索長期合作機會。
而這發兩款大眾品牌的 B 級純電汽車,根據小鵬的説法,将會基于G9 的平台、車聯網技術、高級輔助駕駛軟體系統來開發,并在 2026 年問世。
這麼一看,大眾這波不僅是給小鵬大撒了一波币,還打算用小鵬的技術開發新車型,甚至還會影響到兩邊的供應商。
看到這,我的第一反應還是挺意外的。
本來以為這次大眾的公告裏,和奧迪傳了很久绯聞的上汽會是主角,結果風頭全被小鵬搶了。
但仔細一想,大眾這次選擇小鵬作為雙排隊友,還是非常明智的。因為單説國内市場,現在的大眾,确實非常需要小鵬在智能化上的經驗。
如果抛開中國市場不看,大眾的純電車型在世界範圍内賣得其實相當不錯。
比如今年上半年,他們在全球範圍内就賣出去了 32 萬多輛純電車,和去年一比增加了小一半。在老家歐洲,更是暴增了接近 7 成,主打的就是一個賣爆。甚至連特斯拉 , 都沒有辦法撼動 ID.345 三兄弟在歐洲的地位。
要知道,大眾 ID.3 在歐洲的價格可和特斯拉 Model 3 沒差多少,純純就是一個實力派的形象。
然而和神擋殺神的海外戰績截然相反,大眾 ID 在國内的銷量真就只能用三瓜倆棗來形容了。
同樣是今年上半年,大眾 ID 在國内一共賣了 4.8 萬多台車。平均下來一個月大幾千台,這不也還行麼?但這,其實是南北大眾加起來的數據。
論單一車型,基本已經是墊底的水平。
就比如 ID.3 ,這台車上半年銷量最高的一個月也只賣了 3 千多台,上個月更是連 2 千台都沒賣出去。在國内所有車型的銷量裏,都排到兩百多名開外去了。
至于為啥賣的這麼差,我問了幾個當年想買 ID.3 但最後選了别的車的好兄弟,得到的答復基本都是:
要啥沒啥。
空間不大,車機不行,充電不快,續航不長,還沒有高階智駕。唯一能擺得上台面的底盤和操控,在國内又恰好碰上了底盤越好,銷量越差的魔咒。都别説和新勢力比有啥配置優勢了,單論選它的理由,似乎都不是很多。
為了讓銷量不這麼難看,大眾也曾想過降價。
比如年初大家都在價格戰, ID.3 全系就有過 2 萬左右的優惠。前幾天在此基礎上,他們又搞了幾千台官降三四萬的優惠車,把直接把 ID.3 的門檻價拉到了12 萬出頭。
香嗎?香。買嗎?不買。因為這玩意的產品點,國人壓根就不需要。
這時候大眾也悟了,產品不合适白送都不一定有人要,還是老老實實按市場需求做迭代吧。國人對電車的需求是啥?很明顯,補能 + 智能化,再不濟來個大空間也行。
大眾一尋思那不簡單麼,新車整個高壓平台 + 智艙 + 智駕不就搞定了嘛!
回過頭一看,自家又有 800V 架構、又有足夠智能化設計的SSP 架構預計推出時間:2030 年。
害得 7 年!
到那時候别説趕不上大部隊了,墳頭草都兩米高了。
沒轍,只能找援軍。
這時候再看小鵬,就顯得非常眉清目秀了。
論補能,它是國内最早落地 800V 高壓平台的車企。論智能化,何小鵬前腳剛説完自家的智能駕駛,是現在國内的最強水平,後腳就把城市 NOA ( 小鵬叫城市 NGP )做到了帝都的環路。主打的就是一個不吹牛逼。
好巧不巧,小鵬也很喜歡琢磨底盤,甚至特意找過保時捷工程團隊做調校。對大眾來説,簡直就是一個要啥有啥還志趣相投的完美隊友。
再加上大眾原本就和上汽在撺掇新的奧迪車型,要是能把小鵬拉入夥,不僅能在 2026 年就把要啥有啥的新平台和新車型搞出來,讓自家在國内的競争力不至于掉隊,也能給往後的 SSP 平台多積累點經驗,争取做到慢工出細活。
除了要花點錢,怎麼想都沒啥壞處。
而對于小鵬來説,有大眾一起雙排這件事,也遠不止拿到了一筆救命錢這麼簡單。
根據小鵬第一季度的财報,他們賬面上能用的現金有 341 億人民币。雖然看着不少,但是和理想的 650 億一對比就顯得有些寒碜了。
更要命的是, 2022 年小鵬一共虧了 90 多億,比理想多虧了 70 多億,一整個就是積蓄不多還賊能花錢的狀态。雖然大眾這次投的 7 億美元不是很多,但多少也能解決部分的燃眉之急。
不過比起救命,大眾對于小鵬更重要的作用,是給予自家供應商們更強的信心。
這説可能有點抽象,我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在當年 G9 準備上市的時候,小鵬對這台車的期望其實相當之大,連帶着給 G9 做配件的供應商們也都是信心滿滿。
然而當 G9 上市以後,不僅因為過高的定價和小眾的產品标籤導致銷量預冷,修改車型配置的操作也直接導致了許多供應商單子被擱置,很多供應商的配件就都砸手裏了。
形象點説就是,一開始小鵬和供應商説,新車賣個 10 萬台沒啥問題!于是大家都趕忙做好了 10 萬份配件。結果最後這車只賣了 1 萬台,剩下的 9 萬個配件就白做了。
前一段時間剛上市的 G6 ,和當年的 G9 也頗有幾分相似。
論配置要啥有啥,論價格也十分合理,論紙面競争力甚至可以和特斯拉 Model Y 一較高下。業界也普遍認為, G6 會是小鵬翻身的秘密武器。
可當小鵬拿着 G6 找到供應商,準備籤一手大單子的時候,人們卻不太相信他了。
" 當年你也是這麼説的,現在要我拿什麼相信你。要是我做了一堆產品你又賣不出去,不是砸手裏咯。 "
所以出貨量大的供應商,基本都不敢給小鵬大單子。小鵬只能轉而選擇出貨量小的,畢竟就算砸手裏也砸不了多少。
但這類供應商最大的問題,就是頂不住爆炸的銷量。
比如, G6 的激光雷達用的是速騰聚創的 RS-LIDAR M1 ,而他們家因為存在着產能利用率低等問題,主打的就是一個交不出貨。
假設主流的供應商的交貨速度是一年 10 萬個,那速騰聚創頂多也就只有 5 萬的水平。
如果 G6 和之前的 G9 一樣賣的不太好,那速騰聚創這 5 萬的水平還是勉強夠用的。
但非常有意思的是,G6 賣爆了。
而根據統計, MAX 也就是帶激光雷達的版本在 G6 的訂單裏占比超過了一半。也就是説,
G6 賣的最好的 tm 就是帶激光雷達的車型!
這下,小鵬和速騰聚創都懵了。
前者沒想到 G6 能賣的這好,後者想不出來怎麼才能接住這麼多的訂單。
唯一的方法,就只有等。
所以在大家都在搞新車上市即交付的時候,小鵬 G6 的交車周期直接拉到了兩三個月。雖然小鵬的銷售同學跟我説,最近這個時間已經縮短到一個月出頭了,但相比蔚來和理想,還是長得有些離譜。
而這對小鵬來説可别提多難受了,產品牛逼,人們認可,但就是供應商拖了後腿。不僅很多人會因為提車太慢放棄購買,還要每周被理想的周銷量海報陰陽,想想都來氣。
而在有了大眾以後,這樣的困境就會緩解不少。
自己和供應商談的時候,别人還會對自己上下打量,懷疑是不是在畫餅。
現在帶着大眾一起,先甩出 G6 的訂單量,還不信?認識這是誰不?大眾我眾哥, 2026 年我們要一起做新車了,還愁沒訂單不?
我要是供應商,我都能給他倆把煙點上。
所以我猜測,這次的合作落地以後,小鵬的交付速度會大大加快。甚至,都有可能促使 G6 選擇交貨更快、交貨量更大的頭部供應商。
回過頭來看整件事情,脖子哥的感觸還是蠻深的。
不單是小鵬作為國内最早的一批新勢力,在經過了幾年的跌宕起伏以後,和蔚來一樣,在新車發布的節點又獲得了難得的喘息機會。
更在于像是大眾這樣,之前在國内擁有絕對技術和市場權威、幫助中國汽車工業起步的品牌,現在都需要反過來向我們國產品牌學習前沿技術和市場理解。
而且很有可能,找新勢力取長補短,已經成了這些傳統車企應對國内銷量疲軟,心照不宣的秘方了。
用上了浩瀚架構的沃爾沃、大概率會是換殼智己的奧迪咱就不提了,奔馳和蔚來此前也傳出過可能共享換電站的消息。雖然已經被辟謠了,但總感覺就算論售後服務體系,電動化以後的奔馳能從蔚來身上學到的,也确實不少。
而就在昨天晚上,零跑也預告了下周會有重大消息公布。業内普遍猜測,内容應該會是某日系品牌将采用零跑的全新電子電氣架構打造自己的新產品。
以後, " 反向合資 " 的情況肯定也會變得越來越多。
在我的眼裏,這就有點像當年帶你入行的老師傅,在你成為頂梁柱以後反而需要從你這了解新技術的發展一樣。
很讓人自豪,又很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