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長安汽車三重計劃加速跑:從制造巨頭到科技生态的“破界”變革,歡迎閲讀。
2025 年 4 月 23 日,上海國際車展上,以全面邁入 " 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 " 新階段的長安汽車,向全球展示了其戰略轉型的堅定決心。通過在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三大領網域的系統性突破,長安汽車正從傳統制造商向科技生态引領者跨越。
過去十年,長安汽車以年均超百億元的研發投入,構建了覆蓋新能源、智能化、前瞻技術的全棧能力。2024 年,其自主品牌新能源收入占比攀升至 46.5%,海外銷量達 53.6 萬輛,淨利潤同比增長 32.5%,展現出強勁的增長韌性。
此次車展上," 香格裏拉 "" 北鬥天樞 "" 海納百川 " 三大計劃全面提速,是長安汽車面向 2030 年 500 萬輛銷量目标的戰略部署。這場轉型以技術自研、生态構建與全球化布局為核心,旨在重塑產業價值鏈。這不僅是產品矩陣的迭代,也不單是技術創新,更是企業基因的重構。長安汽車通過打破傳統制造邊界,完成從 " 制造驅動 " 向 " 科技驅動 " 的轉變,書寫中國車企從規模追趕到技術領跑的新篇章,折射出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競争格局中的升維路徑。
香格裏拉計劃:電池技術與產品矩陣的躍遷
當前汽車產業正轉向 " 智能化的下半場 ",決定企業優勝劣汰的關鍵因素 -- 智能化、全球化、能源多元化,正是長安汽車的三大優勢。誰能率先掌握核心技術,誰就将在新一輪競争中占據主動。
如今,長安汽車在 " 三電 " 領網域 400 餘項關鍵核心技術得到突破,其中 " 金鍾罩 " 電池,全面融入 AI 算法,電池狀态實時監測等技術,實現 " 只冒煙、不起火 " 的真安全。2020 年以來,超過 100 萬輛新能源車搭載金鍾罩電池,沒有一輛因為電池本身原因導致車輛起火。電池全網域使用微核高頻脈衝加熱技術,可實現在 -30C 極低氣温下電池快速升温,解決了用户低温場景用車以及無法越過山海關的難題。另外,電池的模塊化設計兼容車網互動(V2G)技術,使電池既可驅動車輛,又可作為家庭儲能單元,構建了從材料研發、制造到回收的閉環生态。
產品矩陣的完善也是技術落地的關鍵。啓源 Q07 以 " 技術下沉 " 為理念,擁有 215 公裏純電續航和 3.9L/100km 匮電油耗,配備 " 天網域座艙 "" 天衡底盤 "" 天樞駕駛輔助 ",實現五屏聯動、CDC 智能魔毯懸架、原地掉頭、鍾擺停車和語音變道等功能,滿足 15 萬元級主流市場需求。深藍 S09 通過超級增程 2.0 技術,實現 44.39% 的熱效率,搭載 HarmonySpace 鴻蒙座艙 5 和華為乾崑智駕 ADS 3.3,計劃 2025 年下半年更新至 ADS 4,提供 4.3㎡的寬敞空間,為 30 萬元級用户帶來高價值體驗。阿維塔 06 搭載乾崑 ADS 3.0 智駕系統與鴻蒙座艙 4.0,配備 5C 超充雙動力,定位 20 萬元級中型豪華電動轎車。
2024 年,長安新能源銷量占自主品牌收入的 46.5%,深藍、阿維塔、啓源系列在細分市場表現穩健。研發層面," 中央研究院 + 六大分院 " 的全球體系和超 400 億元的新能源領網域累計投入,構築了技術護城河。時代長安一期電池產能達 25GWh,產能利用率超 90%,供應鏈成本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北鬥天樞計劃:智能化重構汽車價值鏈
智能化是汽車產業下半場的核心戰場。長安汽車的北鬥天樞計劃以 " 可進化的智能汽車機器人 " 為目标,通過 " 天樞智駕 "" 天網域座艙 "" 天衡底盤 " 三大技術,重新定義汽車标準。
SDA 天樞架構以 " 中央 + 區網域 " 環網電子電氣架構為核心,實現硬體标準化與軟體靈活迭代。其千兆帶寬通信網絡支持全車功能自由編排,雙備份冗餘設計确保單一故障下系統安全運行。在極端測試中,即使切斷主通信鏈路,備份鏈路可在 0.1 秒内完成切換,保障車輛控制無中斷。啓源 E07 搭載該架構,中央計算大腦算力突破 1000TOPS,為 AI 大模型部署提供硬體基礎,并擁有小于 20 分鍾的快速 OTA 實力。
用户體驗方面," 天網域座艙 " 通過 AI 智繪技術實現從功能疊加到場景融合。與騰訊聯合開發的 " 聯接精靈 " 依托微信生态,支持語音控制全覆蓋,用户通過公眾号即可完成車輛解鎖、空調預啓動等操作,實現 " 只動口、不動手 " 的互動體驗。裸眼 3D HUD 技術以 100 英寸顯示面積和 170PPD 超清分辨率,解決傳統 HUD 的眩暈與信息過載問題,導航箭頭 " 貼地顯示 " 提升駕駛安全性。
車展上,長安汽車展示了未來出行科技矩陣。人形機器人身高 1.69 米,擁有超 40 個自由度,配備激光雷達和 3 顆視覺傳感器,可實現精準環境感知與行走避障,模仿真人動作,并搭載長安自研的天樞大模型。輪式機器人由 6 個直驅型關節驅動,兼顧靈巧與穩健。四足機器狗采用仿生結構,結合運控與導航定位算法,适配復雜地形,可搭載功能模組,應用于公安巡邏、應急救援、工業巡檢等場景。長安還與智元研究院探索外骨骼在出行場景的應用,髋部助行外骨骼實時感知用户運動狀态,提供精準助力,适用于户外運動與助老助行。
未來,長安汽車計劃在智能汽車科技產業鏈投入超 2000 億元,打造可進化的智能汽車機器人,并開發陸海空立體出行解決方案。預計 2025 年底完成飛行汽車試飛,2028 年實現人形機器人生產下線應用。
長安汽車與華為、騰訊、地平線等一大批高科技公司戰略合作,構建 " 技術中台 + 生态聯盟 " 模式。并建成長安科技、長線智能、梧桐科技、加入了引望科技等科技公司,其中阿維塔投資 115 億元入股引望,致力打造全球領先的汽車產業智能科技公共平台。
海納百川計劃:從產品輸出到生态全球化
全球化是檢驗車企綜合實力的終極考場。長安汽車的海納百川計劃立足五大區網域市場,通過知識產權布局、全球人才體系、本地化產業協同、品牌營銷深耕及 ESG 責任賦能的 " 五位一體 " 模式,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知識產權是全球化競争的核心護城河。長安汽車近三年累計投入專利費用超 3 億元,年均申請專利 1.4 萬件,發明專利占比 70%,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家及行業标準 240 餘項。作為中國車企的代表,長安主導制定 ITU 國際标準(ITU-T Y.4475),為全球智能網聯汽車提供數據互動框架,并通過技術輸出賦能海外市場。
全球化不僅是產品流動,更是人才融合。長安汽車通過 " 年輕化、國際化、市場化 " 的人才戰略優化管理。領導班子中 80 後占比 40%,最年輕的副總裁為 1986 年生人,确保對新興市場的快速響應。引入外籍高管增強多元文化視角,公開競聘機制覆蓋全球崗位,解決跨國企業人才本土化難題。
長安汽車的全球化布局更新為 " 研發 - 生產 - 服務 " 全鏈條本地化,從 " 賣產品 " 轉向 " 賣生态 ",實現 " 技術品牌 + 服務生态 " 雙輪驅動。在制造端,目前已建成 9 個海外工廠,首個海外新能源整車基地——長安泰國工廠将于下月投產,年產能 10 萬輛,輻射右舵市場。品牌營銷方面,長安在歐洲、中東非舉辦 22 場區網域發布會,以 " 金剛車身 "" 金鍾罩電池 " 等标籤強化技術與安全形象。
在碳中和與社會責任成為全球共識的背景下,ESG 不僅是道德選擇,更是商業策略。長安汽車 2024 年 9 月援助泰國北部洪澇災區,10 月參與建設秘魯 " 魯班工坊 " 提供汽車專業培訓,2025 年 4 月初支援緬甸地震,提升了當地品牌美譽度。
結語
從固态電池技術突破到智能生态重構,從本土制造到全球產業布局,長安汽車的三大計劃以技術自研打破壁壘、以生态合作重塑價值、以全球化視野改寫規則,為行業提供了轉型樣本。面向 2030 年,長安所追求的不止于銷量數字。其展台上的人形機器人與飛行汽車預示着更宏大的目标——構建覆蓋陸海空立體出行、融合智能制造與智慧服務的科技生态。以 " 中國智造 " 之名,長安汽車正加速邁向世界一流汽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