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陳鋒:國内評級體系一致性不夠 企業ESG投資仍缺乏參照,歡迎閲讀。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 這一次,我們将目光對準上市公司,對準 ESG。今日,任何一家企業的競争力都不再僅僅局限于财務因素。
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非财務因素正在發揮作用,甚至可以説,是決定性的作用。
但在國内,ESG 體系的構建,起步較晚。甚至有的企業這方面的意識也才剛剛覺醒。在采訪中,一位國企人士依然充滿疑惑:" 我為什麼要做 ESG?"
今年 3 月至 8 月,幾乎每月都有不同的部門出台或内部下發與 ESG 相關的新政和指引,而财政部、生态環境部等部門,也還在醖釀下一步推動 ESG 的政策檔案。
到 2027 年,包括财政部在内的國家部委,将陸續出台國内相關企業的可持續披露基本準則、氣候相關披露準則。到 2030 年,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要基本建成。
自上而下的推動,也催生着 ESG 市場的火熱。
我們會持續關注 ESG 的發展,邀請相關人士探讨關于 ESG 的真問題。
陳鋒是國内最早探索央企 ESG 體系建設的人員之一。
身為中國公司治理 50 人論壇專家成員、哈佛大學訪問學者,陳鋒曾從事企業社會責任工作近 20 年,在國務院國資委(下稱 " 國資委 ")工作 10 多年,參與起草多項影響深遠的企業社會責任指導檔案。
他認為,當前外部 ESG 評級體系還遠遠不夠成熟,各種指标體系紛繁復雜,往往讓企業無所适從。而且,由于 ESG 本身指标體系的復雜性,結合行業特點的各項指标,都各不相同,各有側重,主觀性較強,客觀上做到科學分析也存在技術性挑戰。
目前,對于企業而言,ESG 策略的實施往往受約于企業的發展階段,也與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監管水平息息相關。
陳鋒還在思考,ESG 投資是否能帶來超額回報,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企業究竟應如何衡量 ESG 投資成效這一問題。
在他看來,衡量 ESG 投資是否取得成效,至少标準包括,能否取得較好的投資回報,能夠控制黑天鵝事件的發生,投資能否產生正向外部效應。如果 ESG 投資能達成上述效果,即便比一般產品收益略低,仍然值得倡導。
經濟觀察網:曾有央企疑問,究竟為何要在現階段做 ESG 體系建設?您當年曾參與國資委相關檔案的起草,可以復盤一下,當時出于何種考量開始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陳鋒:回顧 2008 年《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起草背景,應該説各個方面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都已經存在迫切要求。從當時的情況看,外部而言,中國經濟在全球影響力持續增強,越來越多的企業 " 走出去 " 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在企業社會責任全球發展的大趨勢下,中國企業應該響應全球趨勢,在創造利潤之外,提升多領網域的表現。
内部而言,當時社會上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還較為淺顯,甚至出現了一些偏離,比如一些企業将社會責任等同于做慈善、捐款,忽略了其他議題;企業暴露出壓榨員工、偷税漏税等問題,一些基本底線都尚未守住等。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厘清概念、激濁揚清。
央企大多是國民經濟的骨幹和中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示範表率作用。國務院國資委作為中央企業的重要出資人和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部門,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發展上肩負重要職責。
《指導意見》出台之前,已經設立了一些重點課題,組織多方力量做了大量研究和調研,對當時企業社會責任領網域的趨勢、現狀、問題、重點議題都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究。《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正是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當時中國社會經濟環境現狀,明确了八個重要責任領網域,并提出建立責任管理體系、定期發布報告等管理要求,在推動實踐方面具有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這也是第一次由國家部級機構出台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規範性檔案,第一次系統地對企業履責提出要求。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了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發展。
在廣度上,由于中央企業滲透領網域較多,為提升自身表現,會将要求向供應鏈傳遞,產業鏈上的企業也會效仿,實踐主體逐漸擴大。同時,中央企業本身作為中樞和骨幹企業,其表率和示範作用在全社會範圍内也會引起其他企業的跟進。
在深度上,許多機構加強了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工信部、地方國資委、行業管理機構等也跟進出台一系列的意見和要求,對全國企業理解社會責任、開展實踐起到了推進作用。
經濟觀察網:現階段,國内企業推進 ESG 實踐時,到底難在哪?卡在了哪裏?
陳鋒:随着 ESG 和企業社會責任的多年發展,企業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但在實施 ESG 策略時,企業仍面臨以下難題。
首先是對概念的認知依舊不夠。對國内企業而言,如何認知 ESG 是個非常重要的起點。ESG 和企業社會責任在發展過程中經歷過多種演變,它們之間有各自的不同點,也有交叉的部分和相互影響的部分。
近年來,國内企業對 ESG 的共識越來越多,意識也越來越強化。從企業對外部的影響來説,相關企業逐步認識到企業經營應減少對社會的負外部性,不能以環境和社會的代價來獲取自身的利潤,不能以未來的資源來取得當前的發展。
企業運營過程中要充分考量環境、社會及治理多層面因素,在實踐運營中融合,減少相關風險。盡管如此,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存在誤區,比如一些企業依然停留在慈善捐贈的層面來理解 ESG。
第二,相關企業對 ESG 作用和功能的理解不夠。客觀來説,目前很多企業僅僅把 ESG 當作品牌傳播的一個方式,沒有提升到可持續發展和風險管理的層面。ESG 更多地淪落為花瓶和一個指數排名評獎的遊戲。這既有企業自身管理發展的一個階段性局限,也受限于外部監管環境的完善。
ESG 本身需要一個強力良好的外部監管環境推動,不能出現劣币驅逐良币的現象。
比如,有的企業在環保或員工權益方面存在問題,但是未受到相應規制懲罰,產品銷售比守規企業還要好,甚至獲得了超額利潤。在這種情況下," 機會主義 " 如果成為主流,企業對 ESG 的價值一定會產生懷疑,從根本上必定影響企業 ESG 策略的實施。
第三,ESG 指标體系和外部 ESG 評級不夠完善。
當前外部 ESG 評級體系還遠遠不夠成熟,各種指标體系紛繁復雜。由于 ESG 本身指标體系復雜,結合行業特點各項指标,各有側重,主觀性強,客觀上想做到十分科學也存在技術性挑戰。與此同時更值得思考的是評級評獎機構的道德風險和操守,評級評獎機構在相關評價結果上是否存在内幕交易?當務之急是要嚴格把評級評價業務與咨詢業務嚴格隔離。
目前對于企業而言,ESG 策略的實施往往受制于企業的發展階段,也與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監管水平息息相關。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還有企業在思考 ESG 投資是否真的能帶來超額回報這一問題。
其實,ESG 投資能否帶來超額回報是一個争議非常大的話題。
許多實證研究表明,ESG 與财務價值正相關,也有研究説它與财務價值不相關甚至負相關。
共識比較多的觀點是 ESG 與企業風險管理能力正相關。至于 ESG 投資是否可以獲得超額回報,從邏輯上分析,很難獲得強有力的支撐。
例如,很多 ESG 投資產品采取剔除法,直接剔除一些相關行業,如賭博、煙草、軍工、酒精等,這些行業往往是收益最高的行業,直接放棄這些高收益投資,很難證明這種情況下存在超額收益。
在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下,會出現劣币驅逐良币的現象,這種情況下也很難説 ESG 投資有超額收益。
從實證角度看,一些研究表明,國内一些泛 ESG 基金產品投資于新能源行業,取得了相對較高的收益,但受近幾年權益市場波動影響,這類產品收益率并未呈現出超額特征。
國内這兩年不少 ESG 產品規模鋭減,也能説明問題。
例如,2022 年中證指數和上海環交所聯合推出的碳中和指數,易方達、匯添富等七家頭部基金公司追蹤,形成 ETF 上市,起初規模高達 153 億人民币,博時可持續發展 100ETF2020 年上市規模 14.7 億,現在回顧來看,在一定階段規模上都出現了劇烈波動變化。
經濟觀察網:一定時期内,泛 ESG 基金投資產品收益比一般產品收益高,其歸因是不是仍存疑問,究竟是因為中國新能源行業當時發展的一個風口?還是真正的 ESG 因子所致?ESG 投資究竟如何影響估值?其因子對 ESG 績效是什麼樣的傳導關系?底層邏輯是什麼?究竟有無超額收益?
陳鋒:這又涉及到另外一點,一些 ESG 產品營銷時必須注意,切不可過度誇大收益率。在不誇大投資回報的情況下,購買 ESG 產品的投資人還在乎 ESG 嗎?還是更加在乎收益率?在這兩者并不完全一致的情況下,是否願意以犧牲财務回報的方式來支持 ESG?
如何衡量 ESG 投資成效?想厘清這個問題,前提是澄清 ESG 投資的目的,究竟是純粹獲得投資收益?還是推動 ESG 基礎上的投資收益?
既然叫 ESG 投資,首先是投資,那必須獲得收益,不能舍本逐末;其次既然區别于一般的投資,那必定兼顧了一定的目标,應推動 ESG 發展。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衡量 ESG 投資的成效,至少有三方面:第一必須取得較好的投資回報,與一般產品相比,不應該落後于太多,相差在一個合理範圍内。
其次,它能夠控制黑天鵝事件的發生,能夠減少投資面臨的風險。這與養老金行業投資非常相似,長期資金必須致力于穩定收益,堅持穩健發展。
第三,ESG 投資首先是一種理念、一種價值觀,什麼樣的錢應該賺,什麼樣的投資标的符合投資框架,資金不能投向髒的、罪惡的标的,哪怕利潤再高也不行。
對于企業來説,用什麼樣的流程去賺錢,建立何種投資控制程式,甄别篩選相關 ESG 產品标的,在投後管理方面也應有完善的流程。
還要看投資能否產生正向的外部效應,是否推動 ESG 發展,形成良好的正循環。
如果 ESG 投資能夠達成以上效果,即便比一般產品收益略低,都值得倡導。
經濟觀察網:企業應該如何做出精準的 ESG 投資決策?
陳鋒:當企業進行 ESG 投資時,需要評估和管理與環境、社會和治理相關的風險。這實際是關于 ESG 投資制度和程式的問題。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企業要進行全面分析,不僅僅基于傳統的财務投資信息進行分析,還要分析 ESG 的各個方面,涉及 ESG 指标體系的各項信息。
得益于市場經濟條件下專業化分工的發展,許多研究機構提供了 ESG 研究報告,許多 ESG 評級機構提供了評級結果。從效率和成本的角度來看,這些為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在此基礎上,企業再進行全面的盡職調查,将環境、社會以及治理的各方面因素都考慮進去。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企業要學會建立自己内部的投資決策框架和标準,決定采用哪些指标來追蹤分析投資标的的 ESG 表現,什麼樣 ESG 表現的企業或產品可以進入投資标的池,以及對不同行業、不同區網域、不同規模的 ESG 标的采用何種風控标準。
當出現 ESG 風險後,企業還需要知道如何調整投資組合。
不同的投資機構在投資準入上的控制程式不一樣,這實際上是一個技術性問題。
企業需要不斷研發和完善投資系統,這也是其核心競争力的一部分。通過上述方式,企業才能更好地評估和管理與 ESG 相關的投資風險。
經濟觀察網:如何看待當前全球 ESG 投資的趨勢,未來幾年内有哪些可能的發展方向?
陳鋒:未來,ESG 投資有幾個比較顯著的趨勢。
首先,投資規模會不斷增長。雖然某個時段可能出現波折,但總體上呈現增長趨勢。
ESG 投資是風險控制的重要工具,越來越成為全球共識。不符合 ESG 方向、達不到基本标準規範的企業将沒有發展前途,ESG 投資規模将會不斷增長。
其次,ESG 產品類型會更加豐富。目前 ESG 多為泛 ESG 基金,一般只限于某一個議題層面,尤其是 E 層面,其他 S 和 G 層面包括純粹意義上的 ESG 基金較少。
ESG 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 S 層面的性别歧視、加班問題、招聘及内部晉升、供應鏈問題等等。
作為推動社會進步,促進外部成本内部化的重要途徑,ESG 投資在 S 和 G 層面應加強布局,開發更多相關投資產品。
将一個存在如招聘醜聞、内部繁殖等 S 層面負面因素的企業排除在外,通過堅守這樣的價值操守和底線,才能真正推動 ESG 發展。
第三,投資機構的 ESG 管理策略将會越來越健全。
機構的 ESG 投資導向會更加明确,從追求極致利潤,過渡到适度的、共赢的正向利潤。從賺快錢短期的利潤,過渡到追求穩健的可控風險的可持續利潤。
與此同時,投資内控流程會更加健全。
目前國内很多投資機構都建立了綠色投資、ESG 投資委員會或小組,制定了相關制度,建立 ESG 產品投資策略,負責投資產品的分析、篩選、投資、投後、退出等。
未來,投資機構内部這一系列控制程式會越來越成熟,可以更好地促進 ESG 數據和 ESG 投資策略使用,也能夠促進目前一些 " 漂綠 " 產品落地為 ESG 投資產品。
第四,法制和監管方面将會更加健全和成熟。
越來越多的國家相關法律和監管不僅注重倡導,而且着重解決問題。例如,歐盟的《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SFDR)把可持續投資產品抽成三類,第一類 " 第 9 條款 "(article 9)產品具有可持續投資目标,能幫助推動 SDGs、碳中和等目标實現,并從這個角度界定可持續投資產品的綠色顆粒度,對各類產品制訂了相應的披露标準。
同時,為防範 ESG 基金的漂綠行為,SFDR 制訂了罰則。在 SFDR 實施後,許多之前宣稱有可持續投資目标的產品從 article 9 降級為 article 8,以免因名實不符受罰。
從國内方面看,至今并未對可持續投資產品做界定,也無披露要求,許多 ESG 投資產品其真正數量、發行後的規模變化、投資人偏好等議題則無相關監管規則。
很多產品名稱帶有 ESG 意味,但其數據基礎不夠充分,編制方法比較粗糙,策略使用要求不嚴,按照發行檔案真正落實 ESG 要求的不多,存在一定的 " 挂羊頭賣狗肉 " 漂綠營銷。
随着美國 SEC 對高盛、德意志銀行等類似漂綠行為的處罰,全球相關監管的制度也會更加完善,處罰将更加嚴格。在此情況下,ESG 評級評選的道德操守和技術都會提升,ESG 評級與咨詢的風險隔離,各 ESG 的績效表現等也會提升,整體上 ESG 生态向好。
經濟觀察網:随着 ESG 的深入發展,如何平衡短期财務回報與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目标?
陳鋒:平衡短期财務回報和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目标并不是一個偽命題,這兩者并不衝突。
提出這個問題,本質上反映出一些企業的抗拒心理。
在 ESG 推行過程中,很多企業認為這需要成本,影響了短期的财務目标。比如,進行相應的機構崗位設定、财務預算,包括對外溝通,參與各種評級,發布社會責任信息等等,都會產生支出。
實際上,這不是一個财務成本問題,而是企業運行的一個基本規則問題,無論短期财務匯報還是長期發展,這方面都不可或缺。
ESG 還是企業社會運行交往的規則。從社會角度看,ESG 是解決外部性的有效方式。基礎資源、廢棄物排放、環境影響等方面的投入,會随着時間變化和社會發展不斷内化為公司成本。
如果一個企業認為環保支出和員工權益保護為成本,以對環境、員工和社會的傷害來賺取利潤,這樣的企業被淘汰符合自然選擇規律。
ESG 還是企業風險管理的工具之一。
在氣候變化、勞工保護等 ESG 議題高度影響公司價值的情況下,要不要分析?要不要改善?如何改善?
ESG 可以全面診斷公司的風險收益特征,一方面能夠進行風險管控,促進穩健發展;另一方面,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都能創造價值,不涉及如何平衡短期财務回報與長期可持續目标的問題。總之,不做 ESG 就無法立足。
當前為什麼出現影響短期财務回報的説法?因為确實有劣币驅逐良币的情況,在監管不夠健全的情況下,有的企業通過侵犯員工利益、環境利益等方式,獲得了一些成本上的節約,比一些 ESG 表現良好的企業利潤率還高,這就是短期财務表現。
未來,這種機會主義财務回報會越來越少。
經濟觀察網:最後一個問題,現階段的 ESG 評級,對企業來説意味着什麼?有什麼問題?
陳鋒:作為第三方機構,ESG 評級是 ESG 生态鏈中的重要一環,其根本作用是提高市場效率、減少信息不對稱,讓企業更便捷、更低成本獲得直接、清晰的信息。
因此,評級機構為企業提供了指标框架,企業可以參考評級結果,進行對标分析并明确改進方向。對于投資機構而言,評級結果更是重要的參考因素。
但目前 ESG 評級還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是指标的科學性問題,現在不少對外宣稱建立某種特色 ESG 指标或标準的説法,實際只是在通用模型上簡單增删改,借 " 特色 " 幌子牟利。
指标針對性也不夠強。ESG 評級的一個重要目标是解決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其指标設定應針對當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痛點、堵點問題,引導企業改善績效,從而提升整體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才是 ESG 評級的核心意義和根本價值。
比如在 S 層面,中國職場仍存在包括招聘晉升考核等方面一系列暗箱操作、裙帶關系等問題,ESG 評級就應該有針對性的指标要求,利用 ESG 評級推動社會進步。
目前許多評級體系不體現甚至刻意回避當前中國 ESG 領網域的真問題,根據其評級體系得出的結果也不具備參考價值。
這裏面是存在利益衝突的。
一些機構在進行企業評級時,也為企業 ESG 提供咨詢服務,因此不排除在評級時存在道德風險。
對于這些情況,不同利益主體應有足夠的認識,客觀看待評級結果,更多關注評級機構的透明性,關注評價邏輯、指标、流程、方法、權重等。必須看到,正是由于評級 " 這把尺子 " 本身的不完善性,不應該過度依賴評級結果進行衡量,尤其不能片面采用某一家機構的評級結果,采取多家可能相互衝突的評級結果來綜合衡量,應該較為科學的方法。
最重要的,要用好評級數據,更好改進推動企業自身的 ESG。此外,對于各類五花八門的評獎、排行榜,尤其是收費性質的此類行為,應該保持高度警惕。這就是我剛才提到的内幕交易,評級評獎應該基于最大限度的客觀,以促進 ESG 生态健康,而不是成為金錢加碼上的獎牌販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