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晉江文學直呼内行,歡迎閲讀。
聊一部票房很差的院線電影:
《愛情,到此為止》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看到這個片名,尤其是那個堪稱精髓的逗号,一定會聯想到許多曾在情人節或七夕檔騙過我們票錢的國產愛情片,表演生硬、台詞尴尬、劇情狗血,是此類電影的三件套。
但《愛情,到此為止》還真不是一部沒趕上情人節檔期的國產愛情片,不是青春光線出品,也不是改編自張嘉佳的原著。
它是美國電影,而且是在全球票房大熱的爆款電影。
2500 萬美元的成本,到如今上映月餘,已經收獲了超過 3 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但引進到國内院線,它遇冷了。
上映 12 天,票房只有 162 萬。
看完電影,我對這個結果絲毫不會感到意外。
我能理解它為什麼會在北美大爆,也能明白它為什麼會在國内遇冷。
國内影迷一開始會關注到這部電影,多半還是因為它的主演兼制片人布蕾克 · 萊弗利。
以《牛仔褲的夏天》出道,憑借《绯聞女孩》大火,當年的 Queen S,絕對是一代人心中的女神。
嫁給 " 死侍 " 瑞恩 · 雷諾茲之後,布蕾克 · 萊弗利生了四個孩子,打造了賢妻良母人設,但作為演員,布蕾克 · 萊弗利并不高產,近十年只演過寥寥幾部電影,這次的《愛情,到此為止》,本應該算是她演藝生涯第二春的正式開啓。
但目前來看,影片的大爆給她帶來的負面影響卻遠遠多過正面。
電影宣傳期間,關于她和導演(也是飾演男主角的演員)賈斯汀不和的傳聞就被屢屢報道,有内部人士透露,在片場工作人員都有點怕布蕾克萊弗利,因為她太固執己見,給大家帶來了很大壓力。随即,一位挪威記者又聲稱自己曾在多年前采訪布蕾克萊弗利時遭到了霸凌,而在争議纏身之時,她在宣傳影片時的 " 避重就輕 " 又成為了媒體批評的重點。
不和也好,霸凌也罷,和電影本身關系不大,我們不多做讨論,只説 " 避重就輕 " 這一點。
所謂 " 避重就輕 ",指的是布蕾克 · 萊弗利在宣傳時有意回避影片的 " 家暴 " 主題,不但對 " 家暴 " 避而不談,甚至還順手推銷了自己的品牌,這就引起了許多批評。
是的,《愛情,到此為止》的主題非常嚴肅,是 " 家暴 "。
但事實上,不光布蕾克 · 萊弗利在美國宣傳時回避了 " 家暴 " 主題,國内引進這部電影時,也畫蛇添足地在翻譯片名時把《到我你們為止》改成了《愛情,到此為止》,顯然是有意強化影片的愛情片屬性,試圖賺到情侶的票房。
算盤顯然是打錯了。中國觀眾最講究好彩頭,尤其是愛情片的閱聽人,更在意這一點。起這麼個晦氣的片名,又有幾對情侶會願意去看呢?
那你可能會説了,如果片方主打 " 家暴 " 主題,不非往愛情片上湊,是否能避免票房慘敗呢?
答案是不能。
不是我要給布蕾克 · 萊弗利洗白,也不是我認為本片在國内的宣傳方不必背鍋,而是因為,如果這部電影真要把宣傳重點放在 " 家暴 " 身上,那等到觀眾看完電影,就更會覺得不對味了。
影片拍的是 " 家暴 ",卻的确有美化 " 家暴 " 之嫌,而本片之所以能大賣,以及本片的原著小説之所以能暢銷,原因很簡單:
本質上,這還是一個很瑪麗蘇很晉江文學的故事,它的賣點不是 " 家暴 " 主題,而是男帥女靓," 家暴 " 不是影片想要讨論的重點,反而像是男女主角 play 的一環。
影片以布蕾克 · 萊弗利飾演的女主角莉莉父親的葬禮開始。
在父親的葬禮上,母親讓她想幾個父親的優點在葬禮發言,但莉莉一言不發,手裏拿着的紙條寫着一二三點,但卻全都是空白。
後來我們知道,莉莉的父親對她的母親有持續性的家暴行為,這給莉莉造成了永遠的心理傷害。
美劇迷會發現一個彩蛋,飾演莉莉父親的凱文 · 麥克基德演過 HBO 的《羅馬》,而他在《羅馬》中的角色,也有家暴行為。
葬禮之後,導演安排了一場莉莉在天台上呆坐散心的戲,巧的是,他遇到了情緒同樣處在低估狀态的男主角萊爾,兩人在天台開啓了俗套卻也算養眼的搭讪和調情戲碼,算是完成了第一次約會。
随後,莉莉在波士頓開了花店,并且招到了一名員工,更巧的是,這名員工的哥哥,正是當日和她在天台邂逅的男主萊爾。
萊爾也符合言情小説男主所需的一切條件,顏值高身材好,性格好賺錢多,近水樓台先得月,因為妹妹的關系,他也迅速和莉莉走到了一起。
這時,莉莉的另一條感情線也被穿插着交代給了觀眾。
在莉莉高中的時候,她談過一個男友,名叫阿特拉斯,他們在家裏初試雲雨時剛好被莉莉的父親撞到,莉莉的父親将阿特拉斯打了個半死,後來兩人便再沒有聯絡。
但巧的是,莉莉和萊爾在一次聚會時遇到了阿特拉斯,原來他也在波士頓,他開的餐館還恰好是萊爾和妹妹選擇的聚會地點。
更巧的事情很快就來了,一次意外,讓莉莉的臉上有了淤青。必須得説明的是,第一次狀況的出現,真的是意外,完全不能説是萊爾家暴。但巧的是,臉上有了淤青的莉莉和萊爾去了阿特拉斯的餐館吃飯,阿特拉斯看到淤青,一怒之下暴打了萊爾,表明了自己要保護初戀的決心,雖然誤會很快解除,但萊爾卻因此埋下了心結。
你肯定能注意到,我用的很多個 " 巧 " 字,因為我要強調的是,影片的劇情完全都是靠巧合在推動,雖説無巧不成書,但巧合過多,就只會化成狗血二字了。
觀眾看到影片中段,也多少能猜到後面的劇情,故事也确實毫無意外地按常理進行,萊爾一次又一次地懷疑莉莉和阿特拉斯的關系,從失手家暴到主動家暴,一次又一次的加碼,最終使得莉莉在懷孕後還是離他而去,讓家暴這件事到此為止。
是的,影片的片名其實也可以譯為 " 循環到此結束 ",莉莉的母親沒有離開她的家暴父親,所以給莉莉造成了一生的陰影,而莉莉選擇果斷離開家暴男,就讓循環到此結束了。
如果影片中莉莉的行為能夠啓發一些在現實中遭遇到家暴困境的女性,那倒是影片的一大功勞了。
但《愛情,到此為止》最大的問題就是,它很難讓觀眾去相信它有多少現實性可言。
萊爾的家暴行為,被美化了太多,又是意外又是失手,看到最後可能很多觀眾都并不會把萊爾定義為一個标準意義上的家暴男,這就使得很多人反而願意去嗑莉莉和萊爾之間的愛情,忽略了家暴這一重點。
莉莉和阿特拉斯最後終成眷侶,這更讓家暴這一殘酷的現實議題在這部電影被甜蜜的愛情元素完全包裹和衝淡,女主雖然遭遇了家暴,但家暴男對她其實不錯,初戀更是一直等候在她的身邊,在需要時出現,給她安全感,給她温暖。
除此之外,萊爾的妹妹這個角色,作為莉莉的閨蜜,更是堪稱年度完美配角。
在得知哥哥家暴的事實後,她沒有偏袒哥哥,而是對莉莉説,作為萊爾的妹妹,她當然希望莉莉能原諒萊爾,但作為莉莉的朋友,如果莉莉選擇和萊爾繼續,她以後就不會再和莉莉説話了。
看到這裏時,我想説,愛情到此為止了,但百合之花盛開了,不得不説,女主莉莉 · 布魯姆這個名字起得也真是夠刁鑽。
但一切都太完美,不就失真了嗎?
説白了,除去 " 家暴 " 這個元素之外,這部電影其實是一部女性向的爽片。
這是影片能在北美甚至全球票房大賣的原因。
這也是影片引進後在國内撲街的原因,畢竟,這一套,晉江文學不早就玩爛了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