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看章子怡陳凱歌狠狠罵這群演員,爽了,歡迎閲讀。
《演員請就位 3》的熱鬧,我當然第一時間圍觀了。
從楊子的我是個好演員,到劉梓晨的白發相柳,再到幾位風暴中心人物輪番上陣,這已經不是單純吐槽樂子了,簡直是不瘋魔不成活競技真人秀現場。
本來還想吐槽一下怎麼這個人也能來,結果一看正片,這些演員們也是把内娛演員亂象湊全了。
Ta 們真的都是演員嗎?
説起來,《演員請就位 3》的炸裂陣容早在開播前就喜提過不少熱搜了。
但正式開播後," 話題量 " 極高的演員陣容無疑是近些年内娛演員種類一覽:
有童星出道如今正是上升期的年輕演員,節目裏來了蔣依依和演過《小歡喜》的劉家祎,他們也算初始口碑好感度的第一梯隊。
還有來跨界的喜劇演員,錘娜麗莎和白凱南雖然在喜劇綜藝上看他們更多,但這一類演員也算這類節目的跨界剛需。
抛開兩個常見的,也有些内娛流行但讓人腦門打問号的:
比如愛進軍内娛影視圈的熱門網紅,已經演過不少短劇的千萬網紅張百喬,還有粉絲數和瓜數量齊飛的劉梓晨,就是這一類。
除了網紅,愛豆轉型也是内娛這幾年的常态,節目裏也是男團女團成員全都有,好巧不巧,來自 into1 的張嘉元,和婧的許佳琪。
還都是我追過的秀人。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些種類之模糊,讓人很想疑問,他們為什麼要來的?
像代表了素人被資本買股類型的張婉瑩,就是之前于正在微博大肆炫耀的那位。如今一個播出作品也無,也上節目來 " 學習 " 了。
看完這個演員陣容,很難不問一句這些人真的都能算演員嗎?
也不怪有偏見,我還是抱着相對包容的心态看節目,有一個環節是群戲初印象,所有人在一個大場景裏演自己設定的角色,随機應對導師們的路過篩選。
結果不少人把考核變成笑料,上面 cue 到的張嘉元演一個丢狗中學生,和導師互動不成直接四處瘋跑,還把頭埋進道具菜框裏。
陳導:" 我發現年輕演員好多都對演瘋子情有獨鍾 "
楊子也極其逆天,他演西門慶,對着導師就是一段 " 你好美你好香你能上我家坐坐 " 的表演,或者説為 " 騷擾 " 更合适。
誠邀大家品一品,他覺得自己已經演出了西門慶百分百滋味的超絕演技。
但最好笑的,我一定要頒給演相柳的劉梓晨。
他宛如一個設定好的 npc,在每個導師路過的時候,如同程式運轉一樣開始插自己一箭,然後毫無感情地背詞,最後往草垛那麼一倒,表演一個幹巴巴地死亡。
吳鎮宇都忍不住笑出聲。
只能説,看完這段群像戲,能忍住不和吳鎮宇一起翻白眼,不和章子怡一起喊完了真的完了的人,真是個人才。
朽木不可雕,演貝尚可教?
第一期就給我看這些人亂七八糟的演繹,問題也來了,那這節目想幹啥?總不至于就是為了給大家增加點吐槽笑料吧?
我仔細琢磨了一下,覺得節目呈現這些演員之亂象,頗有點 "你們天天都罵内娛完了,那我就把你們罵的點通通如實呈現 "。
為啥這麼説,因為最能代表節目立場和态度的導師們,對這群人完全沒有任何找補,一點都無。
舉個例子,在還沒開始演技考核之前,導師楊曉培和惠英紅就提了一個極度敏感的問題:哪位演員是整過容的?
在導師們看來," 動過臉 " 的演員會降低觀眾的代入感,對于角色的适配度也會大大出戲。最後只有劉梓晨勇敢地站了起來。
" 表演之城 " 考核的标準,是演員在已有的街區場景中自備道具、妝發、劇本自由發揮,導師也是随機觀看,對于滿意的表演,導師會收走号碼牌,而導師收号碼牌的标準定得非常高。
沒有故事情節的不收,沒有具體人物的不收,導師抽查接不上的也不收。于是有些取巧的演員:演貓的、演國劇的、演掃大街的統統被導師忽略。
他們自以為是的小聰明,暴露的其實是自己臨時編排劇本能力和臨場反應的缺失。
群像戲初考核那裏,不少演員犯的錯都是我們之前常常在内娛電視劇裏吐槽過的。
像覺得好演技就是情緒上的大開大合,于是演出來就是又吵又鬧,又哭又笑,自以為在演繹復雜情緒,實際上一通亂演。
陳凱歌遇到這種,只有單字箴言 " 假 "" 裝 "" 演 ",眼神都不願多給。
還有些呢,就是容易陷入所謂的角色固定模版裏。
章子怡就遇到了這麼一個演霸總的小可愛,把短視頻的霸總描寫 " 女人你在惹火 " 那一套拿來在章子怡面前擺弄,結果直接被氣場碾壓。
雖然被油到冒泡,子怡還是願意給他機會讓他演段説真心情話的戲,結果小哥依舊霸總附體,情話説成油話,直接被 pass 路過。
錘娜麗莎的表現是比較吸引導師的,有人物、有故事感也有爆發力,導師也好幾次給予她鈎子想把她往戲裏帶,可惜錘娜麗莎沒把握好機會,章子怡的點評是:爆發力強,但表演單一,始終在一種人物狀态裏。
他們這些蠢、傻、呆、單薄的直接反應,節目組如實呈現,導師犀利吐槽,诶,真有了點看内娛演員亂象被大佬們重拳出擊的感覺。
但我覺得,節目組不只有現亂象的想法,這些演員們目前在節目裏宛如一群朽木演貝,幾刀下去都雕不出個小花。
按一般想法,直接通通 " 發賣 ",競技嘛,換好的演員來就好啦。
但節目組給出的思路,是有教有類,這群人其實基礎不一,有科班的有臨時轉行的,有經驗豐富演戲十幾年的,也有一部作品都無的,有已經有代表角色的也有還沒上道的。
既然如今在第一關就天崩開局,那幹脆通通打回新手村,從最基礎的走,不要求多的,就先演好一個品類,也就是節目裏説的 " 賽道論 "。
選取熱門的角色标籤,讓大家自己選,這就是他們在節目裏的攻克目标。
你看,對于很多尚未開竅的演員,有時從 " 壞 " 到 " 好 " 或者只是差了一個合适的賽道,而只要沉澱下來把一個賽道演好,這群本身被标記為朽木的演員們,也會變得尚可調教。
而且他們的選擇,有些看來其實也很合理。
比如張嘉元選了清爽男大賽道,确實是和他本人在年齡、氣質、外形上最貼合的,也是演繹難度沒那麼大的,對他來説不算不能完成的目标。
楊子選全能賽道,行不行我暫時不予置評,但這膨脹的自信心和對他自己的高度相信,确實也是他自戀人格的又一體現。
唯一選中古偶賽道的劉梓晨,這自我認知,确實也符合不少人看古偶時覺得 " 不如我上 " 的心态,反正敢選,也證明他對自己的臉确實是很認可。
合理的選擇能讓他們在節目裏少走彎路,不合适的選擇也很快會有導師們教他們做人,這個我以為本來是閒筆的環節設計,突然間顯得有幾分深意起來。
其實説實話,和導師們一起對演員們一通罵固然爽快,但罵完還能找到一個出口,一條路去走,才真正顯得這個節目有意思起來。
挖寶到 " 扶貧 ",演技類綜藝的行業轉型
這種思路的轉變,我覺得其實也和演技類綜藝的行業轉型有關。
我們最初看到的那些演技類綜藝,當時的節目思路是 " 挖寶 ",是通過節目挖掘那些在内娛因為名氣不足,不被大眾熟知但業務能力其實很優秀的演員。
相當于給他們一個面向觀眾和行業的視窗,告訴大家,他們其實很行。
不少人其實也正是通過這樣的綜藝出頭,牛駿峰當初拿下第一季冠軍,他演的《海洋天堂》裏的自閉症患者大福,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那時候,雖然也有人演技爛,在舞台上表現差,但他們最後僅僅成為烘托好的反面例子,是競技賽制裏很快被淘汰掉的炮灰。
但這幾年,我們看多了各種内娛演員的亂象,在被行活無數次傷害之後,我們逐漸明白,在如今的環境裏挖寶就是一種撞大運,想挖出一個哪兒哪兒都好的好苗子更是難上加難。
如果挖不出要怎麼辦?這是行業無法避免,需要去考慮的問題。
那這個時候,有沒有一個門檻較低但成效不錯的方式,去幫助這些離演員二字尚有距離的演員預備役們,去打破困局,走到 " 合格 " 這條路上呢?
這就是這季《演員請就位 3》的思路,也是我所謂的 " 扶貧 "(其實這個詞也不是特别準确,他們并非都是貧瘠的演員,有些人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從群像戲的選人,已經能看出導師們的思路,他們摒棄了所謂表演的技巧之類的道,反而看重那些能在混亂大環境裏專注,能演好基礎情緒,有真誠表達的人。
這些并非是科班才能做到的東西。
比如宋伊人,她其實也算是古早網紅出身,在群像戲考核她演一個賣身葬父的小乞丐,明明賣身的招牌上字都寫錯,卻不被這種錯誤幹擾,堅定、執着地沉浸在角色應該有的情緒裏。
于是挑剔的章子怡,也願意拿走她的牌子,就為這份沉浸和專注。
張百喬也是如此,他演一個賣豆腐的腦癱患者,是因為他把腦癱患者這份特殊演得有多惟妙惟肖嗎?
我覺得不是,只是他在自己構建的這個角色裏,所有言行是自然的,自洽的,便顯得可以提升。
挑中底子尚可調教的只是第一步。
還記得我們上面提到的 " 賽道論 " 嗎?一個底子不賴,又找到合适賽道的演員,再在章子怡陳凱歌這樣的大佬點撥下,不可能毫無進步。
這就像課外補習,雖然都是不合格但也要先摸底看看你是個啥水平,找出學生裏面肯堅持的或者有點子悟性的,專攻優勢(相對好)學科,以達快速提分效果。
演戲是觸類旁通,多少人演着演着就開竅了,也有人如頑石一般幹混多年。
如何在現在的大環境下 " 點石成金 ",把石頭疙瘩變成一個可用的演員之磚。專攻垂直賽道就是一種可供實踐的方式,合适比蠻勁重要,點撥比苦練重要。
這也是節目,對于整個行業和一些演員發展來説,做出的更新參考。
E 姐結語
我時常在想,演技在現在的内娛還重要嗎?
普通觀眾可能更在乎劇情,一些細微末節的演繹對他們來説并不重要;粉絲就更不用説了,自從我見識過人臉上按區分析表情證明演技的神圖之後,我對他們的鑑賞水平敬而遠之。本來應在演技獎項上的重要性,也因為獎項本身的注水顯得更加無用。
但不應該這樣,演技對演員來説是重要的,是觀眾應該在意的恒定指标,我可以接受一個演員尚且表現不佳,但我無法接受他持續性地擺爛和躺平。
《演員請就位 3》就是那一記應該響起的警鍾,是導師們毫不留情地批評,是觀眾們群情的讨論,是對演技這件事的一再強調和珍視。
只有這樣,才會在本就糟爛的内娛裏,做出有效選拔,才能告訴演員們,不要停止進步,業務能力永遠是最後絕地翻身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