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初中卷翻了天,小學要不要卷自己選,歡迎閲讀。
大家好,我是小半爸。
不知道大家是否關注了最近有關帝都名校的一條熱點新聞,《人朝學子八問人大附中朝陽學校分校校長》。
先簡述一下新聞中學生們對學校管理制度的不滿:
• 每天 12 節課,要求學生 7:10 到校早自習,晚上八點放晚自習。
• 晚自習實際安排是各科的小考,沒有時間消化每天學習内容。
• 呼吸道病情肆虐期間,每個班都有學生缺勤的情況,還要堅持走班的課後服務,堅持讓學生在寒風中 20:00 放學。
• 中午吃飯時間只有 40 分鍾,食堂好多預制菜,午睡時間不足。
作為一名新初一學生的家長,看完新聞,我是感同身受,五味雜陳。孩子們説的情況,在很多中學就是倒差不差,只不過,被帝都的幾個孩子擺到了台前傳到了網上。
最近因為一直忙着準備新的直播專欄,沒抽出時間發文。今天趁有點空,結合這個新聞反映出來的問題,就和大家聊一下我對兒子初中學習生活的一些觀察和給小學生家長的兩點建議。
OK,我們開始!
初中真是翻了天
客觀講,小半學校的生活安排相比新聞中描述的情況要好很多,但學習要求方面則是七七八八,不相上下。總的看,初中就是各種卷,誇張點説就是卷翻了天。
小半的學校是早上 7 點半就開始自習,晚自習結束的時間要到九點左右,在校時間超過 12 個小時。
晚自習雖然沒有安排小考,但完成作業基本也占據了晚自習的時間,留給孩子可支配的時間也不多。
剛開始,我覺得這可能只是個别學校的個體安排,但問了小半小學同學的家長,孩子們所在初中的情況基本類似,都是感覺,學科壓力大了,作業多了考試難了,還有就是,在校時間都長了。
我們幾個家長在群裏讨論了一下,相比小學,初中的學習有三大明顯的不同。
不同之一 有了升學壓力
小升初的主要路徑是大搖号,拼的是運氣,雖然不可控,但确實讓孩子六年的小學生活少了升學的壓力。
初中則大不同,沒有了小升初,中考成為孩子們成長道路上遇到的第一次升學考。
今年的高考錄取率在 85% 左右,也就是説高考報名人數中會有 85% 的考生都能上大學。而一些省市的中考,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分流比例已經超過了 50%。
兩相比較,你説初中孩子和家長們的壓力能不大嗎?畢竟學習了那麼久,孔乙己都沒脱下長衫去扭的螺絲,也不會是大多數家庭可以接受的選項。
不同之二 同學開始自雞了
到了初中,不少孩子學習都很自覺,作業不但做得快,而且時間還抓得很緊。經常是午飯、晚餐剛吃完,就奔回教室,作業馬上做起來。
剛開始小半還不以為然,後來看到老師在群裏分享的幾個同學的學習清單,也有了觸動。
原來,這幾個同學都有自己的每日學習計劃,除了完成學校老師的任務,他們還會給自己安排一定量的閲讀時間、背單詞時間、思考時間,而且都是在校時間就要完成的。
我嘴上給小半説沒關系,按照自己的學習節奏走就好。轉過頭也是感嘆,上了初中總算也見識到什麼是自雞的娃了。
不同之三 學校和老師下場了
到了中學,其實是牛娃成就牛校。
小升初大搖号讓優秀生源分布不再集中,之前的牛校為了不失去光環,教學要求比之前加嚴格了。
之前的普校因為也分到了一些好苗子,手上有牌可打了,也有了逆襲挑戰牛校的動力,教學上也開始加碼加量。
牛校普校一起卷,别的不説,小學階段被減去很多的作業量、考試和排名,在初中就基本又加了回來。
所以帝都名校的熱點新聞并不意外,很多中學就是在卷。真不卷的學校,也許孩子不鬧,惦記着中考的家長們又有意見了。
另外,相比小學,初中老師的要求也要嚴一點,多一些。中考可不只是學生的一道坎,初中的老師也要面對升學率的 KPI 考核,壓力同樣不小。
這個冬季的甲流、支原體肆虐學校,病毒可是童叟無欺,孩子一個個病倒,老師也很多被感染。小半的語文老師有天來上課,手上還粘着留置針頭,説是下了課還要繼續去點滴,拼得不遑多讓。
劇場效應不只是存在于家長、孩子之間,學校和老師之間也是有的。
小結一下:上面説到的三個不同中,學校和老師的下場,是決定初中孩子卷與不卷,卷到什麼程度的關鍵因素。
和小學不同,初中學習的主戰場是在校内,學校、老師、同學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力至關重要。
而家長面對上了初中的孩子,在學習上能左右的事情并不多,主要角色更轉向幫娃度過青春期,主打情緒疏導和後勤支持,到了高中更是這樣。
小學卷不卷還有得選
初中卷翻了天,家長影響力減弱。
在小學階段,家長能起主導作用。作業少,考試不公布成績,不排名,課後的時間,基本都是家長和孩子的自留地。
卷不卷自己説了算,怎麼卷豐儉由己,有選擇是一種幸福,同時也是一種煩惱。
幸福在于,雙減大搖号,沒了升學考試,小學階段的成績較之前重要性弱了很多,主要也就反映一個學習态度。
沒了成績這個 KPI,這幾年選擇不卷的小學生家庭越來越多,确實也體現了減負的功效。
煩惱在于,雖然不卷的家庭多了,但一旦選擇了卷的家庭比之前卷得更兇了。用群裏家長們的説法,現在小學生牛娃有兩種:
一種叫 " 遙遙領先 " , 就是在奧數或者信息學這兩個競賽跑道上是一路狂奔,小學基本上就完成了奧數初聯的學習,或者信奧 CSP 達到了進階組的水平,讓普娃望塵莫及。
一種叫 " 全面領先 " , 就是説語數英三門,科科出類拔萃。典型标志是,語文作文引經據典,文采飛揚,數學至少超前學兩年,英語的劍橋等級考試過了 PET 及以上。除此之外,文體特 tui 長也不落下,至少有一項高等級别證書在手,妥妥的 " 六邊形戰士 "。
簡單説,選擇不同了,差距也拉大了。
給小學生家長的兩點建議
上了初中,回頭看小學,孩子的時間相對多,和孩子説話的機會也多,忍不住又有兩個建議給到小學生的家長朋友。
建議 #1 小學适當多學點
看過一個統計。
小學、初中、高中要學習的知識量比例是 1:3:30。
也就是説,小學階段課内知識量占比 3% 左右,要用六年學習,占了整個 12 年義務教育的一半時間。
小學的學習知識量不大,主要是在培養習慣和打基礎,語數外真正的學科起跑線是在初中。
所以在孩子不反感且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小學的時間又相對寬裕,我建議适當多學點。
語文
多閲讀自然是需要的,但我這裏要多強調一點:一定要多寫,多落筆!字詞要多聽寫,詩詞要多默寫,作文更是能多寫就多寫。
閲讀理解考來考去,從小學考到高中,考的也就是對作者各種寫法、表達的揣摩和解讀,答題的套路也就幾個,但只有會寫的孩子,才有以己解彼的閲讀理解能力。
到了初中,閲讀理解難度升高一大截,能拿高分的同學,都是寫作小能手。光讀不寫,用套路答題,打不中得分點,成不了高手。
這點切記!
數學
計算基本功一定要打牢固。小學把十進制、進退位 、大數乘法、分數計算搞清楚了,初中的因式分解,分式計算才能算得快,算得準。
另外,校内數學在前 20% 的孩子,從二三年級開始,可以接觸一下小學奧數,就算不以競賽為目标,小奧對培養數學思維和深度思考,依然是最好的途徑。
想一想,為什麼這麼多年小升初擇優一直最看重小奧?就知道它依然是最體現學習能力的指向标。
到了六年級,選擇搖号或者已經上岸,沒有小升初壓力的孩子可以提前學一下初中數學。六年級是 K12 階段最有 " 松弛感 " 的一學年,可以為初中的學習壓力分一下流。
英語
上了初中,和小學反差最大的學科就是英語。
到了初一,單詞量要求高了而且還要考拼寫,語法開始鬥硬,完形填空、寫作也是逢考必考,和小學校内英語的要求簡直是兩回事。
眾所周知,學語言的敏感期在 12 歲以前,每次説到小學的英語學習,我都會建議,一定要以考代學,在小學階段參加被普遍被認可的劍橋英語等級考試或者小托福。
為啥總是建議以考代學?
因為這是小半六年小學學習最大 bug。小學階段英語學得不夠扎實,到了初一,考試一鬥硬就冒出各種小問題。
文章開頭新聞中的孩子們八問校方,除了説明他們很有勇氣之外,也反映出他們承受的學習壓力有多麼大。
抛開反映問題的方式不説,我是站在孩子們這邊的,因為他們説的應該是實話。
只要中考這個升學關口的壓力後牆不倒,整個義務階段的學習壓力總量就不會有太大變化,小學做減法少分了點,初中就得回補多分點。
反過來,小學力所能及多學點,初中的壓力就會小一點。
建議 #2 最最重要的,永遠是親子關系
前面也提到,到了中學,家長的主要作用不是在管學習,而是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教育就是關系學,親子關系就是家庭教育的前提。
秋天要能收獲,春天就要早播種,用兒童教育理論來説,就是小學階段要在親子感情銀行先存足了錢,到了初中才有本錢去消費。
趁和孩子還有很多在一起的親子時間,盡量多和孩子做一些親子活動,不論是共同讀一些書,還是共同參與一些體育、藝術活動,都是給親子關系加分的選擇。
一方面這樣可以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和他們的一些想法。
另一方面,在過程中和他們一起面對一些挑戰,共同得到一些收獲,也可以增強相互的信任,打造更加穩定的親情紐帶。
著名教育家李查 · 伊凡斯説:" 孩子不會因為你供應的物質而記得你,他們會因你珍愛他的感覺将你牢記。"
在這裏,我還要分享一個簡單的準則,用來判斷什麼是良好的親子關系,那就是看孩子是否樂意和你聊天。
理想的情況,不論事情的大小和好壞,不論事關學習還是八卦,孩子都願意和你聊。
退而其次,孩子能和你交流一些重要的事情。例如,對某個同學有點好感、最近在學習上被老師批評了、和朋友發生衝突了,孩子願意向你傾訴,想聽聽你的意見,也很難能可貴了。
EASTWEST
寫在最後:
有朋友可能會説:小半爸,你最近的文章經常都是在回頭看,拿初中和小學做對比。
是的,家庭教育對于我們每一位家長,都非常有挑戰。
不管你在工作中多麼善于管理,在生活中多麼善于和朋友、同學和家人相處。
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孩子,在考慮孩子如何教育的問題上,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在做事後諸葛亮,這也是我的很多分享都是在放馬後炮的原因。
教育如苦旅,我亦是行人,我們一起共勉前行!
全文完,看到這的朋友,如果覺得還不錯,就點個贊和 " 在看 "吧,謝謝!
我的其他相關文章:
>>>>>>文章配圖:采集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