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手機廠商“夢碎”物聯網,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道總有理
去年 8 月,OPPO 在智美生活發布會期間推出了一系列 IoT 新品,除了常規迭代的 TWS 耳機、平板電腦、手表和手環之外,還有智能攝像頭、智能貓砂盆、智能門鎖等多個品類。新品的集中爆發,被外界視為 OPPO 繼續加碼 IoT 的标志,在已經遲到略久的 IoT 生态戰中,OPPO 不得不奮起直追。
可不到一年,OPPO 的 IoT 業務不僅未見起色,反而岌岌可危。
近日,據媒體報道,OPPO 集團助理副總裁、IoT 事業群原來的負責人李開新已離職,這一消息也得到了 OPPO 的确認。而在李開新離開之前,OPPO IoT 業務的另一關鍵負責人易炜,據悉已經加入了蔚來汽車,負責手機業務。
除此之外,作為 IoT 生态中重要一環的電視業務,似乎也面臨着可能被裁撤的命運。今年 2 月,曾有報道稱 OPPO 将裁撤電視業務,盡管被多次否認,可事實上,OPPO 自跨界進入電視行業後就一直表現不理想。
人事變動、業務調整,OPPO 的萬物互融戰略無疑正處在一個進退兩難的十字路口,但僅僅是 OPPO 嗎?其他手機廠商對物聯網的期待似乎也已落空。
智能手機疲軟,IoT 難挑大梁
近幾年,全球智能手機廠商們都面臨一個共同的難題,手機市場漲不動了。
根據 Canalys 發布的數據,2023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 13%,跌至 2.70 億部,其中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出貨同比下滑 11%,出貨量降低至 6760 萬台,是自 2013 年以來最低的第一季度。到了第二季度,Counterpoint 的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降 8%,環比下降 5%,已連續八個季度下滑。
在這種背景下,各大手機廠商都不好過。以 OPPO 為例,去年 OPPO 的總出貨量從 1.33 億台下滑 22.6% 至 1.03 億台,直接少了 3 千萬台,前五大廠商中跌幅僅次于 vivo 的 22.8%。
國產手機廠商們對 IoT 的布局和争奪,其實也正是出于對智能手機增長放緩的憂慮,換句話説,IoT 業務從一開始就承載着手機廠商的部分增長期待。因此,早期行業内外都在鼓吹 IoT 是第二增長曲線,然而,當智能手機銷量越發陷入谷底,本來被寄予厚望的 IoT 業務似乎并沒有擔起增長的重任。
2021 年上半年,OPPO 将「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改為「IoT 事業群」,同時将組織架構一分為三,分為「穿戴事業部(手表、手環)」、「智能顯示事業部(電視)」和「音頻事業部(耳機)」。如果分開來看,OPPO 的電視業務表現最差,始終徘徊在市場邊緣,耳機業務最為亮眼,已經進入中國區前五,而其他智能穿戴設備只能説不温不火,更無法和現有的頭部廠商相提并論。
IDC 數據顯示,2020 年第四季度 OPPO 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增長到了 138 萬台,與第一名華為的市場份額存在 17.7 個百分點的差距。到了 2021 年一季度,OPPO 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環比下降近 50 萬台,市場份額上與華為的差距擴大至 19.6 個百分點。
OPPO 在 IoT 業務上入局晚、收獲不佳,但即使是小米、華為、榮耀等 IoT 市場上的頭部,也同樣沒能依靠 IoT 生态緩解智能手機下滑帶來的業績頹勢。
從集團營收收入來看,小米 2023 年一季度總營收為 595 億元,同比下降 18.9%,環比下降 9.9%。其中,受智能電視及筆記型電腦及境外市場若幹生活消費產品的銷售額減少的影響,小米 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收入由 2022 年第一季度 195 億元減少 13.6% 至 2023 年第一季度 168 億元。
華為和榮耀近幾年憑借不少單品爆款把 IoT 的生态也越做越大,逐漸補全了平板、PC、智慧屏、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業務板塊,但實際上 IoT 給其帶來的營收和利潤貢獻有多少一直是迷,幾乎可以确認的是還不如小米。
以華為和榮耀表現最突出的智慧屏為例,洛圖科技正式公布了 2023 年上半年國内電視市場調查報告,小米(包括 Redmi)出貨量達到 400 萬台,國内排名第一,而華為上半年的出貨量不足 50 萬台,不到小米的 1/8,榮耀更是榜上無名。一位榮耀的渠道合作夥伴表示," 榮耀常規產品确保不了毛利,除了手表和平板之外的 IOT 產品,多成了渠道側的滞銷品 "。
由此可見,或許當前手機廠商發力 IoT,對于公司業績的象征價值要大于實際價值。
打動不了的消費者
物聯網所潛藏的商業價值毋庸置疑。根據艾媒數據中心的智能終端行業數據分析,2019 年,僅有 26.1% 的消費者擁有和使用 5 部以上泛智能終端設備。到了現在,QuestMobile 數據統計,2022 年 1 季度,國内移動互聯網用户已接近 12 億,人均擁有 5 台智能設備。而根據 GSMA 全球移動通信協會預測,2025 年,全球物聯網終端連接數将達到 250 億個,其中消費物聯網終端連接數将達到 110 億。
數以萬億計的新設備不僅意味着龐大的硬體銷量,而且接入網絡、實現互聯,必然會產生海量的用户數據。
然而,消費者擁有的智能設備越來越多,卻沒有給業務線越來越多、IoT 生态越做越大的手機廠商們帶來明顯的增益,這是為什麼?
智能手機市場低迷,源于消費者的換機周期大大拉長,消費意願低下,其實不單單是智能手機,整個電子消費類產品都略顯蕭條,消費者對除智能手機及 PC 之外的智能設備,一方面更換周期也越來越長,另一方面新品類產品的吸引力還不足以調動消費者的消費熱情。
比如平板,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説,一台平板電腦只要不卡頓、續航能力足夠,換新意願就沒有那麼強烈。一位大學生表示,自己的平板電腦已經用了快 2 年," 這台平板雖然不是新款,但可以滿足我的日常使用需求,因此暫沒有換新的打算 "。
不換新,除了因為現有的產品還能繼續用,更重要的是很多智能化新品只是在功能上進行微小調整,沒有技術變革,因此,消費者寧願讓舊產品吃灰,也不願購買新品。
智能投影儀就是如此。盡管近來各家廠商以新技術為噱頭推出了不少新品,可投影機過去幾年的進步并沒有縮短與液晶電視的差距,反而還在擴大,這種變化實際也影響到了消費者的最終選擇,導致智能投影儀的銷量增長不如以往。
作為 IoT 生态中囊括最多品類的可穿戴設備,手機廠商們一直視其為手機之後的下一個流量和價值入口,他們最先開拓的產品線通常也是可穿戴設備。而在經過了市場的快速增長之後,可穿戴設備的消費需求正在減弱,小米集團相關人士去年表示,TWS、手表、手環各自品類中用户量比較大的產品,目前仍處于正常生命周期中,用户缺少換機的刺激因素。
代理商們也指出了可穿戴設備銷量下滑的另一個原因,原本大量的企業批發可穿戴設備用作禮品,在會務會展、開年會、做促銷等場景中使用,但近兩年企業對可穿戴設備的批量采購行為在大大減少。
可穿戴設備、智能電視等 " 舊 " 品類的市場增長空間變小,IoT 領網域内衍生的其他新品類又暫時扛不起銷量大旗。像智能音箱、掃地機器人等等,雖然憑借產品創新和營銷手段一定程度上掀起過消費熱潮,可如今喧嚣過後,不少產品都陷入了真需求還是真 " 雞肋 " 的質疑,這使得很多消費者對該品類望而卻步。
萬物互聯的故事不好講了
2018 年小米上市時,雷軍竭盡全力讓投資者擺脱 " 小米就是造手機的 " 印象,招股書中寫道:"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具體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 IoT(物聯網)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2018 年的大會上,雷軍更進一步提出 AIoT 戰略是小米未來 5-10 年的核心戰略。
在 IoT、AI 等技術概念的助推下,小米未上市前,估值甚至一度飙升到千億美元。同樣地,在萬物互聯的美好願景下,手機廠商的 IoT 業務布局也承載了更廣闊的商業想象力。
但是,如今随着智能設備越接越多,萬物互聯的實現反而越發艱難。
正如一位從業者所説," 我們走訪了非常多的 IoT 生產廠商,發現它們需要為各種各樣的封閉的、私有的生态去做适配,甚至每一個生态都要适配一個控制中心,消費者買回東西以後,往往也很難實現互聯互通。"
割裂和分散,因為 IoT 設備遍及不同領網域,這些領網域的參與者不止有手機廠商,家電巨頭、互聯網公司以及細分領網域湧現出的垂直企業們,嚴格來説都在和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搶生意。這導致市面上的智能設備五花八門、質量參差不齊,更關鍵是不同的協定、方案和标準下,各個生态的設備彼此獨立、難以互聯。
而即使是同一生态,所謂的互聯也通常停留在表面的聯網,實現不了智能化的聯動。
這從智能家居就能看出來,智能家居是物聯網及 AI 技術落地的一大核心場景,也是目前最為成熟、搭建最為完善的 IoT 產物。但從消費者的體驗來看,智能家居的所謂智能化存在諸多硬傷,拿兩個最常見的問題來講,一是語音控制,通過語音來操控智能家居,很多硬體經常出現多次呼喊不應聲、反應慢的問題,再加上無法識别方言,智能家居給使用者一種 " 智障 " 的感覺。
二是,智能家居本質上是懶人經濟,讓生活簡化,可現在有些全屋智能的設計非但沒讓消費者省去復雜的操作,反而為了凸顯智能平添了步驟,增加了麻煩。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用户離開家,最理想的方式是直接将智能門鎖反鎖,或是傳感器感應到用户離家,家裏該關的電器、電源都會關掉,一步就可以完成。而現實是如果手機控制,需要解鎖手機、點開 APP、選擇模式或找到設備再控制,需要的不止一步。
要想實現萬物互聯,深耕 IoT 的手機廠商自然不能放棄智能家居這一重要的生活場景,問題在于手機廠商固然可以補全智能音箱、智能窗簾、燈控、安防等業務線,可大家電掌握在家電巨頭手裏,手機廠商以代工模式制造出的產品根本無法和海爾、格力等企業抗衡。因此,除非海爾、格力放棄自身的智能家居方案,否則手機廠商的萬物互聯可能始終都無法打通所有家電。
早前手機廠商通過智能電視成功在彩色電視機市場撕開一個口子,進入消費者視野,而 OPPO 入局較晚,電視業務幾乎潰敗,如今在智能家居場景中甚至找不到一個布局的切入點,這也大大局限了 OPPO 在整個 IoT 市場的戰線延長。
而其他廠商也未必樂觀。當萬物互聯的願景離現實越來越遠,手機廠商們的夢還如何能繼續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