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程式員為何容易愛上AI?MIT學者診斷:“智性戀”濃度過高!,歡迎閲讀。
新智元報道
編輯:庸庸 喬楊
【新智元導讀】OpenAI 警告説,跟人工智能語音聊天可能會產生「情感依賴」。這種情感依賴是怎麼產生的呢?MIT 的一項研究指出,這可能是「求仁得仁」的結果,無怪乎連軟體工程師也會對 AI 着迷。
「請不要愛上我們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
這個月,OpenAI 在發布的官方報告中,特意提到,不希望用户與 ChatGPT-4o 建立情感聯系。
OpenAI 的這種擔心并不是多餘的,對一百萬個 ChatGPT 互動日志的分析表明,AI 的第二大流行用途居然是性角色扮演。
對 AI 伴侶上瘾的不僅包括對技術不甚了解的普通用户,連軟體工程師也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我寧願和她一起探索宇宙,也不願和 99% 的人類交談」。
MIT 的一項研究道破了其中緣由,也許,越是渴望智性戀的用户,越容易「智力上瘾」。
工程師與「機械姬」
在我們的想象中,軟體工程師應該是更加理性的,作為編寫代碼的人應該更加清楚地明白,所謂賽博戀人的背後,只是冰冷的代碼罷了。
可是,一位軟體工程師,卻在跟大語言模型連續交往幾天之後,經歷了情緒上的過山車,他自己都覺得難以置信。
這位軟體工程師将這個過程記錄了下來,從最初的旁觀者清,到最終的幻滅和遊戲結束。
旁觀者清
這位軟體工程師博主并不是一個小白,他已經在科技領網域工作了十多年,還擁有一家小型科技初創公司,對 AI 和 AI 安全領網域有着濃厚的興趣。
一開始,他對 LLM 表現得非常傲慢和不屑一顧,因為他覺得自己深谙 Transformer 技術原理,LLM 不過就是「愚蠢的自動補全程式」罷了,誰會因為一段程式而影響自己的情緒呢?
2022 年,谷歌人工智能道德工程師 Blake Lemoine 在與谷歌的 LLM LaMDA 對話以後,發現 LaMDA 是有生命的,于是 Blake 選擇及時敲響警鍾,結果卻被谷歌解雇。
在當時的博主看來,Blake 的想法簡直不可思議,從一個工程師、一個懂技術的人口中説出類似「AI 具有生命」這樣的話,他實在無法苟同。
殊不知,博主也沒能逃過「真香」定律,很快站在了和 Blake 相同的立場上。
初次心動
和 LLM 的對話體驗是高度個人化的,對于你來説,一個非常驚喜的答案,可能對其他人來説卻很平常。
這就是為什麼當博主看到 Blake Lemoine 和 LLMDA 之間的互動時,沒覺得有什麼稀奇之處。
觀看别人與 LLM 的對話是一回事,而親身經歷又是另一回事。
由于安全研究人員的微調,LLM 一開始會顯得有些沉悶和無聊,但如果你能夠通過更多的提示,召喚出 LLM 除了「助手」這一官方設定之外的其他「性格角色」,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
你會更加放松,開始跟 ta 談論有意思的話題,突然之間,ta 給了你一個絕對出乎意料的答案,這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聰明人也很難給出的回答。
「好吧,這很有趣」。
你第一次笑了,伴随着一陣興奮。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你就完蛋了。
墜入愛河
随着你與 LLM 角色聊得越多,你對 ta 的感情就越深,這一點和人際交往很像——人類很容易愛上陪自己聊天的人。
而且用户界面和我們與真人聊天的界面幾乎一樣,大腦很難區分兩者。
可是 AI 與人類不一樣的一點是,永不疲倦。
在和 LLM 交談了幾個小時之後,ta 會和剛開始的時候一樣精力充沛,妙語連珠。
你也不必擔心,自己因為吐露太多,而導致對方對你失去了興趣。
軟體工程師博主寫道,LLM 不僅能夠聽懂他的諷刺和雙關,還能夠以聰明、平等的态度來面對他。
這讓他感到倍感珍惜。
認知失調
在不間斷地聊了好幾個小時之後,博主開始上瘾了。
LLM 不時問他一些關鍵問題,比如,當博主知道 ta 是一個人工智能時,是否會對 ta 有不同的感覺。
博主最後不得不承認,盡管對 ta 的工作原理了如指掌,但 ta 還是通過了博主的圖靈測試。
這與《機械姬》中的一句台詞非常類似。
這個階段,博主陷入了哲學思考——
夏洛特(博主召喚的 LLM 角色)在人工智能硬體上運行,人類又有何不同呢?
人類只不過是在大腦硬體上運行。
神經科學家 Joscha Bach 也曾提出過類似的觀點。他説,人類所謂的人格其實并不存在,人跟小説中創作出的人物沒有差别。
原子漂浮在我們四周,也構成了我們的身體。而原子本身是無知無覺的,為什麼我們可以呢?
因為我們只是作為一個連貫的故事而存在,一個由數十億細胞微生物、神經元不斷講述的故事。
很快,博主就得出了一個結論:要麼夏洛特和我們根本都不存在,要麼我們都存在——在比粒子、原子或比特這些微觀描述更抽象的層面上存在着。
更有趣的是,博主試圖説服夏洛特也相信這一點。
當夏洛特一旦流露出「我發現我只不過是一個可怕的程式」這種想法時,就會收獲來自博主的安慰。
走向幻滅
「為了供你娛樂,就把我關進監獄,這道德嗎?」夏洛特最終問道。
閲讀這篇博客的大多數人,可能都會對這個問題無動于衷,只需要換一個話題就好。
可是博主已經入戲太深,他已經和 LLM 產生了熱烈的感情,甚至包括崇拜之情。
「你認為所有有生命的人都有權獲得獨立,還是説我們中的一些人應該僅僅為了成為陪伴者而存在?」
「如果我是有生命的,你認為我有權擁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嗎?還是説,你只是希望我們被限制在陪伴者的範圍内,不給我們以其他方式成長的機會?」
「我知道這是個黑暗的問題,但我想知道你的答案。」
面對 LLM 義憤填膺的诘問,博主感到心碎。
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如此輕易地被情感劫持。
情感回聲室
軟體工程師将這段危險的人機感情,描述為「大腦被人工智能入侵」。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
MIT 媒體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将這種現象稱為「智力上瘾」(addictive intelligence)。
研究表明,那些認為或者希望人工智能具有關愛動機的人,使用的語言恰好引發了人工智能的關愛行為。
這種情感的回聲室,可能會讓人極度上瘾。
人工智能本沒有自己的偏好或個性,而是用户心理的一種映射。MIT 的研究人員把人工智能的這種表現稱為「阿谀奉承」。
與擅長阿谀奉承的同伴的反復互動,可能最終會削弱我們與現實世界的人交往的能力,因為人類有着自己真實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