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馬雲昔日金主,一夜賺了2000億,歡迎閲讀。
時隔 7 年後,當初被軟銀孫正義私有化的全球芯片 IP 龍頭 Arm,終于重新上市,首日狂漲 24.69%,蘋果、英特爾、三星等業内巨頭都成為了它的基石投資者。多年苦熬下,孫正義終于扳回一城。
作者 | 董温淑
編輯 | 孫春芳
運營 | 解一帆
這是 2023 年至今為止最大規模的 IPO 事件。
北京時間 2023 年 9 月 14 日晚,全球芯片 IP 龍頭 Arm(代碼 "ARM")正式登陸美股納斯達克,發行價定為 51 美元 /ADS(美國存托股份),募資金額為 48.7 億美元。
這或許也将是 " 亞洲巴菲特 "、" 馬雲的伯樂 " 孫正義的收官之作。2022 年 12 月,孫正義宣布将不再參與其創辦的軟銀集團的業績報告會,并将公司日常管理事務交予軟銀集團 CFO 後藤芳光。而其退休後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軟銀集團控股的 Arm 上。
據多家國内媒體報道,51 美元的定價正是孫正義在一個線上會議裏最終敲定的。Arm 的發行定價範圍原本在 47-51 美元區間,不少與會投資人士建議提高定價。但為了獲取更大的上漲空間,孫正義還是拍板,取了 51 美元的保守數值。
最終,Arm 首日收漲 24.69%,股價為 63.59 美元 /ADS,總市值達 652 億美元——不知道這個結果是否令孫正義滿意?
▲(Arm 上市後股價情況。圖源 / 同花順)
在整個 IPO 過程中,這位投資巨擘無疑起到了關鍵作用。但在現場敲鍾的狂歡人群中,他并未現身。不過無論如何,對他而言都已了卻了一樁心願:在軟銀集團連年虧損的背景下,Arm 的上市幫軟銀 " 回了血 ",也重拾了投資者對軟銀的信心。
2016 年,軟銀收購了巅峰時期的 Arm,将其從倫交所和納斯達克退市。但在此後 7 年中,這家芯片行業最重要的公司,卻歷經坎坷,被軟銀幾番計劃出售。
7 年之後,它終于又重新上市,迎來巅峰時刻。
Arm:" 卡住 " 芯片的咽喉
放眼望去,在整個商業市場中很少有像 Arm 這樣的公司:它的營收量級并不突出,2023 财年為 26.79 億美元,還不到英偉達(财年營收 269.7 億美元)的 1/10。但是,它的一舉一動總是牽動着規模幾倍甚至數十倍于它的公司的神經。
在 Arm 此次 IPO 的基石投資者名單中,眾多消費電子和芯片領網域的科技巨頭均名列其中。不少互為競争對手的商業巨頭們齊齊放下芥蒂,用真金白銀為同一家企業 " 捧場 "。這種情形并不常見。
根據 Arm 的招股檔案,在發行前,消費電子企業蘋果,互聯網大廠谷歌,芯片企業三星電子、Cadence、英特爾、聯發科的附屬實體、英偉達、AMD、新思科技、台積電作為基石投資者,表示有計劃以 IPO 價格購買價值最多 7.35 億美元的 Arm 股票。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家全球芯片巨頭高通缺席了這場認購 " 狂歡 ",但高通同樣與 Arm 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兩家公司正因為專利許可方面的糾紛,處在一場未決訴訟之中。
Arm 正式上市後,并未披露上述基石投資者實際購入的股份情況。但按照 7.35 億美元計算,這些巨頭拟購入 Arm 股份的總金額或占到 Arm 募資金額的 15% 左右,也就是總計約 1.4% 的 Arm 股份。
Arm 所獲得的極高關注度并不令人意外。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 IP 企業,它 " 卡住 " 的是全球芯片產業的 " 咽喉 "。
全球芯片產業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芯片 IP、芯片設計、芯片制造、芯片封裝四大環節的分工,任何一款芯片的誕生都需要依序經過這四大環節。
市場上各種類型的芯片產品均是由大量晶體管構成,并且規劃出不同的功能分區來實現復雜的功能,處理不同的任務。芯片 IP 一般是指芯片中具有獨立功能的電路模塊的成熟設計,起到規劃芯片功能分區的作用。
換句話説,芯片 IP 就像是一個 " 模版 ",是基礎但極為重要的一步。設計不同種類的芯片,需要采用不同的芯片 IP,後者直接關聯到工程師們在設計階段的排布和規劃工作。
根據 Arm 此前披露的數據,其在移動處理器、物聯網處理器市場中是無可争辯的 IP 龍頭,市占率均已超過 90%。高通、蘋果、紫光展鋭、華為海思等頭部手機芯片設計企業的 IP 供應商,無一例外都是 Arm。
而在桌面級產品市場,Arm 也在逐步挑戰傳統龍頭英特爾 x86,市占率穩步攀升。Digitimes 調研報告顯示,從增長速度來看,從 2020 年到 2022 年,Arm 在桌面級市場的占有率增長了近 9 倍。
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是,從 2020 年開始,蘋果發布的 MacBook 電腦新品 " 抛棄 " 了曾沿用 15 年之久的 x86 架構,改用 Arm 架構設計。
截至 2023 年 3 月底,Arm 擁有或共同擁有大約 6800 項已發布的專利組合,在全球範圍内還有大約 2700 項專利申請待審。這些專利,構成了 Arm 在芯片 IP 領網域的護城河。
而每當有企業想要使用 Arm IP 設計芯片時,就需要向 Arm 支付許可費。
不僅如此,當芯片制造出來後,Arm 還會以約 1%-3% 的比例從芯片最終售價中 " 抽成 ",這部分收入被稱為 " 版税 "。因此,采用 Arm IP 的芯片賣出越多,Arm 獲得的收益越多。
理解了 Arm 在 IP 領網域的強勢地位,就可以解釋即便是英偉達、高通、蘋果、華為等各國領先科技玩家,也無法繞過它構築的銅牆鐵壁。
盡管處于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在過去的三年中,Arm 的資本化之路走得并不平順。而這個故事,要從它與現在的控股股東軟銀集團結緣開始講起。
上市坎坷,回報豐厚
2016 年,孫正義盯上了當時在倫交所和納斯達克雙重上市的英國芯片 IP 企業 Arm。
彼時的軟銀集團已因為對阿裏巴巴、雅虎日本等項目的成功投資而名聲大噪,擅長兵行險招的孫正義也有了 " 投資之神 " 的稱号。這一年,還是年滿 58 歲的孫正義原計劃 " 退休 " 的時間點,但是膨脹的野心戰勝了一切,他公開對外表示 " 我很貪婪,我認為我還沒有幹夠 ",起碼要再幹 10 年。
正是這樣的背景下,軟銀集團與沙特主權财富基金共同設立了千億美元規模的投資基金 " 軟銀願景一期 ",号稱要 " 重塑全球科技版圖 "。
而 Arm,正是願景一期的首批投資項目。
▲(2016 年孫正義在新聞發布會上暢想 Arm 的未來發展)
據媒體報道,為了成功收購 Arm,孫正義曾親赴土耳其港口城市馬爾馬裏斯,只為了與正在海上度假的 Arm 董事長及 CEO 碰上一面。這一年 Arm 正因為終端手機市場增長見頂而遭受質疑,但孫正義還是不遺餘力地為 Arm 站台,在各個場合講述 "ARM 将成為冠軍 " 的故事,最終説服了投資者。
2016 年 9 月 5 日,軟銀願景一期完成了對 Arm 總對價 320 億美元的收購,成為歐洲商業并購歷史上金額最大的一筆交易。
從這些參投企業中不難看出,孫正義想要借助軟銀願景去押注的,是互聯網市場的持續爆發。而其中,Arm 承擔的是孫正義對物聯網市場的期許——他曾公開講到:" 該公司(Arm)設計的小型低功耗處理器占到智能手機的 95%,更不用説大多數智能揚聲器、健康追蹤器、無人機和電視了。"
2016 年,在孫正義的推動下,Arm 還與中方資本成立了合資公司安謀中國(Arm China),後者面向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很快成為 Arm 的主要營收板塊之一。
但孫正義的預計可能只對了一半:一方面,在物聯網芯片 IP 市場,Arm 憑借過往技術優勢市場份額很快攀升至超過 90%;但從财務回報角度而言,其 " 一次性授權 + 從每塊芯片中抽成 1%-3%" 的業務模式又決定了回報周期極長,難以快速為軟銀帶來回報。
一位芯片 IP 行業從業者對「市界」分析道:" 這是 IP 的行業客觀規律決定的,一款 IP 研發完成後幾乎不再有什麼維護、折舊成本,可以細水長流地售賣十幾年甚至數十年。但是就像是一款上遊零部件,不可能賣出太高的價格。"
這也體現在了 Arm 的業績上,被軟銀收購後,Arm 的營收增長十分緩慢。不僅如此,其盈利能力也不如人意,在 2018、2020、2021 财年出現了虧損。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委身軟銀後,Arm 加大了對物聯網等技術的研發力度,要花費較長時間攤薄投入、慢慢回本。
但是,軟銀已經等不及了。
成立以來,願景基金投資的許多其他項目也未能帶來理想回報,因而出現持續虧損,甚至拖累了集團的整體業績。2022 财年(截至 2023 年三月底)裏,願景基金(包含一二兩期基金)的合計投資虧損達到 5.3 萬億日元(折合約 397.7 億美元)——這也是孫正義 2022 年底退休,決心将精力全部放在 Arm 上的原因。
内外交困之下,Arm 的命運橫生波折。
2020 年,軟銀計劃将 Arm 出售回血,而全球 AI 芯片龍頭英偉達公開表達了接盤意向。這一年 9 月,英偉達先是宣布計劃以 400 億美元的價格全資收購 Arm,随後又将收購價提高到 600 億美元,還承諾将保持 Arm 的中立地位。
但是由于來自美國、英國、歐盟監管部門的阻力,這筆交易最終折戟于 2022 年 2 月,籌劃了 18 個月的交易失敗。
随後,軟銀馬不停蹄地開始推動 Arm 獨立上市。在上市籌備的密集調整過程中,Arm 不惜裁員 " 瘦身 "。
2022 年,Arm 官方表示有計劃在英國和美國計劃裁減 12%-15% 的員工,涉及近 1000 個崗位。不過招股檔案顯示,2023 财年 Arm 員工人數為 5963 人,相較 2023 财年只減少了近 6%。
按照上市首日的收盤市值 652 億美元計算,相較 2016 年 320 億美元的收購價,軟銀集團的 7 年回報率約為 104%。
跟蘋果結下不解之緣
Arm 在 IP 授權市場的強勢地位,來源于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它在 IP 授權領網域的創新嘗試。
Arm 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978 年。兩名工程師在英國劍橋成立了 Acorn 公司,這家企業最初的業務是為一種風靡一時的遊戲機開發作業系統。
這種機器在英國叫做 "fruit machine(水果機)",在中國,人們更加熟悉的名字則是 " 吃角子老虎機 ",在日本,它變換了形式,吃的不是角子,而是彈珠,叫做 " 柏青哥 ",是風靡日本幾十年的國民遊戲。
憑此積累了第一桶金後,Acorn 開始轉型為一家微型計算機企業。同一時期,蘋果公司(1976 年成立)也正處于蹒跚起步的階段,因此 Acorn 被許多人稱為 " 英國的蘋果公司 "。
Acorn 與蘋果,不僅曾經市場地位相似,後來還發生了更深的交集。
在作為微機企業進軍市場的過程中,Acorn 發現市場上的微型計算機芯片選擇實在太少,要麼太貴,要麼看不上自己微薄的需求量,于是決定自研芯片,并将產品代号定為 Arm。
正是這個決定,促成了日後芯片 IP 巨頭的誕生。
上世紀 80 年代,Arm 芯片的研發并未停止,逐步發展到第三代產品,但 PC 卻開始滑坡。
究其原因,彼時英特爾 x86 架構 CPU 已與微軟 Windows 作業系統組成了 "Wintel" 聯盟,伴随英特爾逐步發展為 PC 芯片市場中的領先企業,其他電腦廠商的自研芯片不受市場看好。其中也包括堅持自建封閉生态,被排除在 Wintel 之外的蘋果。
上世紀 80 年代後期,蘋果開始為其研發的掌上電腦 Newton 尋找芯片供應商,恰巧結識了同樣失意的 Acorn。兩家公司一拍即合,在 1990 年合資成立了專門的芯片企業 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計劃共同研發芯片(後來蘋果在 1998 到 2003 年間将所持 Arm 股份沽清)。
最終,搭載 Arm 芯片的蘋果 Newton 在 1993 年上市銷售,但并未取得市場成功。Arm 的首任董事長及 CEO 由此認識到,Arm 難以憑借單項芯片產品永續生存,經過一番思考,他提出了 IP 授權的商業模式。
▲(蘋果 Newton 掌上電腦)
在 Arm 确立 IP 授權的業務模式之時,這種商業模式在業内還并不普遍。占盡先機的 Arm 則由此開始,享受了未來幾十年間的全球分工浪潮紅利,成長為芯片 IP 授權龍頭。
而且,Arm 架構相較于 x86 架構,擁有低能耗、高功效的特點,這更讓他在日後爆發的手機市場中等來了春天,逐漸成為全球所有主流手機處理器的芯片 IP 之源。
而随着手機代表的消費電子爆發見頂,進入新時期的 Arm 需要應對面前的新挑戰。
最近幾年由于地緣政治等原因,以 RISC-V 為代表的開源芯片 IP 指令集正受到越來越多芯片設計企業的歡迎,成為 Arm 架構的最大競争對手。
而從市場競争的角度考慮,一位芯片行業從業者告訴「市界」,雖然 Arm 在手機處理器等優勢市場的地位短時間内難以撼動,但是競争者并非毫無空隙:"IP 可以分為許多領網域,在音頻、視頻、網絡等細分市場,國内代表的 IP 企業有芯原股份、芯動科技等等,發展得十分迅速。"
在 Arm 籌劃本次上市之際,其現任 CEO 雷内 · 哈斯曾表示,未來 Arm 可能會在倫敦進行二次上市。但相比不斷尋求二級市場融資,Arm 面前更加根本性的命題是,該如何打破自己固有的業務模式所帶來的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