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老頭樂登陸歐洲,慕尼黑車展成中國車展,德媒體還“陰陽”中國車企?,歡迎閲讀。
9 月 5 日,備受矚目的慕尼黑車展隆重開幕,寶馬奔馳在展上發布兩款概念車,預示着未來設計趨勢。但是不出意外,今年的這屆在德國舉辦的車展依然被不少中國品牌搶了風頭。
總計有包括 MG、比亞迪、小鵬、阿維塔等在内的 50 多家中國車企參展。甚至德國總理現場喊話," 不要被中國車企吓到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德國車展變中國車展?
要知道,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雖然中國品牌在國内混得 " 風生水起 ",但是在世界上卻沒有什麼影響力,即便某些品牌會在海外的重要車展上亮相,可基本只有做綠葉的份,難以與一流的國際車企相抗衡。
可自從國内車企在新能源領網域深耕以來,通過車企的不懈努力,以及多年來的技術積累和創新,成功實現了彎道超車,成為全球最出色的 " 新能源國度 "。而在 2023 年的慕尼黑車展上,中國品牌無疑是 " 當家做主人 " 了,50 多家車企帶着琳琅滿目的車型參展,同時覆蓋了整車、智能化、電動化等多個領網域,甚至連 " 老頭樂 " 車型都在德國車展上出現。以上都成為車展上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誠然,慕尼黑車展大量參展的中國品牌,從側面證明了中國在新能源領網域的領先地位,可中國品牌在國外整體的認知度還是比較低的,除了 MG 具備 " 先天的優勢 " 之外,像是比亞迪、小鵬等品牌在國外的知名度其實并不高,而大多外國友人購買電動車無疑會選擇特斯拉。
路漫漫其修遠兮,盡管中國品牌在新能源領網域的建樹達到了裏程碑式的高度,而想要進一步占據海外市場,還需要在做好產品的同時,在提高品牌知名度層面持續發力。
德國總理高呼不要被中國車企吓到
德國媒體 " 陰陽 " 中國汽車
相比于中國品牌的高調亮相,德國本土品牌卻 " 鴨梨山大 ",就連德國總理和德國媒體也是紛紛表達了各自的看法。
9 月 5 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因慢跑時受傷,戴着黑色眼罩出席慕尼黑車展開幕式,在回顧了德國汽車工業 135 年的光輝歷史并大加贊揚之後,也談到了中國車企的問題。
他肯定了中國車企在電動汽車方面的成就,同時提出德國車企在面對公平競争的同時,不應該被中國的崛起吓到了,而更應該奮發圖強,通過擁有 75 萬名員工的德國汽車工業齊心協力,邁向更加光輝的未來,同時還説會大力扶持國内的新能源產業,力圖繼續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
同時,德國媒體 Fokus《焦點》雜志的封面更是公開 " 陰陽 " 中國車企,醒目的 Chinas Gier (中國的貪婪)标題似乎表明了德國媒體對于中國崛起的立場。而紅色的背景,配上黃色的大眾汽車,再加上分别寫有 " 汽車行業 " 和 " 祝您胃口好 " 的筷子,似乎也在諷刺中國車企占據了德國車企的市場份額,并将德國車企玩弄于股掌之間。
其實,無論是德國媒體的 " 陰陽怪氣 ",還是德國總理朔爾茨的 " 卧薪嘗膽 ",無疑都説明了中國車企俨然威脅到了德國汽車工業的根基,面對不斷崛起的中國新能源品牌,他們無疑也有了強烈的危機感。
未來,中國新能源車企會迎來什麼樣局面?
中國車企目前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未來又會是何種模樣呢?
現今,已有不少中國品牌在國外設立銷售和服務網絡,力求通過更多的產品宣傳和用户口碑的發酵,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從而撬開海外市場的大門。同時,全球化的研發中心也陸續在國外設立,今後也将生產出符合外國友人喜好的車型,進一步提升品牌銷量。
寫在最後
當然了,想要攻占國外市場,自然也少不了 " 入鄉随俗 " 的操作,中國品牌和國外車企的強強聯手也必然是水到渠成。雖然徹底打開海外市場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是在未來新一輪的競争中,進攻的主動權俨然到了中國品牌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