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入伏吃點啥?江蘇人開啓“舌尖上的三伏天”,歡迎閲讀。
2023 年 7 月 11 日正式入伏,這意味着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江蘇人入伏吃什麼?綠豆湯、羊肉湯、黃鳝、蓮藕、綠豆芽 …… 江蘇各地的這些傳統入伏美食開胃又解饞,讓人食指大動。
南京
入伏喝湯,健康度夏
△綠豆湯
" 三伏不離綠豆湯,頭頂火盆身無恙。" 老南京人有入伏喝綠豆湯的習俗。綠豆清熱降火,十分适合夏天。綠豆不僅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消腫、利尿等功效,還可以治暑熱煩渴、水腫、瀉痢等。炎炎夏日,喝下一碗清甜糯香的綠豆湯,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暑氣消了大半。
南京秦淮區有家很有名氣的小店,店内的百合綠豆湯 5 元一碗,在夏季一直十分暢銷。入伏日,來店裏買綠豆湯的人絡繹不絕。" 今天有不少顧客都買了綠豆湯,上午幾個小時就賣完了三鍋綠豆湯。" 店員劉玶(化名)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店裏的百合綠豆湯只在夏天售賣,7 月初剛上市,每年基本上到 10 月份就不賣了。" 不只是在入伏,綠豆湯是降温解暑的,夏天喝的人很多,最近每天都能賣四五百碗。"
老南京還有句俗語:" 歪歪湯一碗,直直過三伏。" 而其中的 " 歪歪湯 " 指的就是河蚌湯。除了綠豆湯,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功效的河蚌也是南京人伏天裏常吃的美味。炒河蚌、鹹肉炖河蚌 …… 一小耳朵連湯帶料的 " 歪歪湯 " 下肚,平安健康度過三伏天。
蘇州
三伏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
△蘇式面
三伏天裏烹制的風肉冬瓜湯,是很多老蘇州的記憶。炎熱的天氣常常令人食欲不振,每到這時,開胃的蘇州傳統美食 " 風肉 " 便會出現在市民的餐桌上。風肉是介于火腿和鹹肉之間的一款時令腌制肉食品,最為常見的就是與冬瓜搭配,制成解暑的風肉冬瓜湯,鮮到掉眉毛。
大名鼎鼎的蘇式面也會随時令而變化。專為三伏天準備的楓鎮大面,湯頭不用醬油,只用鳝骨所得白湯吊清後制成,湯色清冽,味道鮮美。
蘇州盛夏甜品則以蘇式綠豆湯為代表。區别于一般的綠豆湯,蘇式綠豆湯用薄荷葉熬制的薄荷水打底,再投入蒸熟的糯米、冬瓜糖、紅綠絲作為配料。三伏天來上一碗,清涼避暑。總體來説,蘇州人三伏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
徐州
吃羊肉、喝羊湯," 入伏食羊 " 歷史悠久
△羊肉湯 王凱 攝
徐州 " 入伏食羊 " 食俗起源于彭祖,形成于漢代,興盛于當代。" 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 徐州流行入伏吃羊肉湯," 伏羊節 " 也是徐州的重要傳統節日。
大熱天的為啥要吃羊肉呢?據了解,這是因為羊肉性温,最熱的天氣吃羊肉喝羊湯,可以促人發汗,以熱制熱,驅散體内濕氣,補虛健體,對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及高温天抗病能力十分有益。三伏天是人體代謝最快的時候,此時人體陽氣旺盛,營養消耗也最大,深谙養生之道的資深吃貨常常會在此時炖上一鍋羊肉,一口肉,一口湯,全身酣暢淋漓,以熱制熱,排汗除濕,驅散體内毒素,尤其适合腎虛胃寒的人。
夏天吃伏羊的飲食記載最早可追溯到秦漢時期,古人将大暑濕熱的天氣稱之為 " 暑氣 ",濕易傷脾,濕熱交蒸,會常使人感到精氣神不佳,胸中煩悶沒有食欲,體虛氣弱者還容易中暑,所以要進食羊肉,以便驅散體内濕氣。
揚州
夏天更要養生進補,這些美味是席間常客
△藕
向來注重美食的揚州人,懂得養生的奧妙。在潛意識中,揚州人認為天氣越冷越要進補,越熱也越要進補。此時," 荷藕、黃鳝、綠豆芽 " 是綠楊人家的席間常客。老揚州吃藕,除了切絲炒肉片、切段煲排骨湯,還用小火煨爛藕段,切片後加适量蜂蜜食用,有助安神入睡。
御暑的妙品,還有清蒸童子雞、瓠子燒蝦米、冬瓜老鴨湯、清炒綠豆芽。這些營養豐富、清淡爽口的家常菜,是揚州人抵擋暑熱侵襲的不二法門。老人説," 入暑三伏,一伏一對童子雞 "。入伏以後,用當年春天孵化的小公雞,整只洗淨抹鹽,肚膛放上葱姜、料酒,然後清蒸。肉嫩湯鮮,味美可口,又有温中健脾、補氣補血之功效。
尋常人家餐桌上,還少不了 " 六月黃 " 面醬。熬制面醬對心靈手巧的揚州女子來説,不過是小菜一碟。毛豆剝米,牛肉切丁,配上香菇、香幹的末兒,在鍋裏炒出香味,再加入調勻的面粉、調料糊兒,就是香氣四溢的面醬。最讓人胃口大開的,是用高郵湖的頭水 " 六月黃 " 螃蟹熬制的面醬。一兩多重的童子蟹,肉質飽滿,蟹黃流淌,趁蟹還活時洗淨,對半切開,配上姜葱、料酒、胡椒粉一陣翻炒,再和上調料、面糊煮至濃稠,端上桌很快就如風卷殘雲一般。
伏天也是中醫冬病夏治的好時機。藥治之外,食療也很重要。鲫魚湯有祛濕開胃的功效,能夠排出夏季人體内長期積壓的濕氣。鲫魚胡蘿卜湯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并能健脾胃化積滞,治療水腫有奇效。
常州
黃鳝、蓮藕、綠豆芽是暑天 " 三寶 "
△鳝魚
常州有俗語 " 小暑温暾大暑熱 "" 熱在三伏逃不脱 "。入伏意味着 " 苦夏 " 開始了。在這個時節,常州人有吃黃鳝、蓮藕、綠豆芽的習俗。
黃鳝可以做成鳝筒、鳝絲,無論是紅燒鳝筒還是響油鳝絲糊,都頗受歡迎。尤其具有代表性的還要數蘭陵㸆鳝了。色澤深紅、濃油赤醬,看一眼已叫人食指大動,入口鹹甜相間、軟糯細膩,過口難舍。最近,常州菜場上的鳝魚價格也連連上漲,拇指粗的野生黃鳝每斤賣到了 70 元左右。
清淡爽口的綠豆芽也是入伏天的 " 三寶 " 之一。這個時節不少人就喜歡做成酸辣口的,制作方法也特别簡單,放入葱姜蒜爆炒出香味,再放入綠豆芽大火快炒兩分鍾,然後再加入少許的青尖椒搭配顏色,放點醋和精鹽調味就可以出鍋裝盤啦。蓮藕的做法就更多了,可以清炒、涼拌、炖湯、蒸煮,每天都可以換着花樣吃,還可以用糟滷做成糟滷藕片,搭上一杯啤酒,清涼過夏。
南通
入伏了,來一杯消暑解渴藿香茶
△藿香茶
提起 " 藿香 ",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藥品 " 藿香正氣水 ",但對于南通人來説,藿香茶是夏季最常見的一種特色茶飲。藿香是唇形科藿香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據記載,藿香具有化濕醒脾、辟穢和中、解暑、發表散熱的功效。
在南通,許多人家的房前屋後都栽種着看上去平平無奇的藿香。到了三伏天,會順手摘一些葉片回家,洗淨後衝泡成茶,淡淡的香氣韻味悠長,也相當提神醒腦,也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在網絡社交平台上,許多網友都曬出了家鄉南通的這款夏季 " 标配 "。除了泡茶以外,南通地區還有吃藿香茶泡飯、藿香餃子等特殊的夏季習俗。
鹽城
三伏天吃 " 冷飲 " 去熱解暑
△荷葉茶(青色)和薄荷茶
鹽城民俗學者、鹽都區圖書館研究館員王登佐説,三伏天裏,過去一般鹽城農村裏的老百姓會燒薄荷茶、荷葉茶,喝了 " 去暑 ",現在有些地區還在服用這種茶。小孩子們則會下河洗澡,不會遊泳的就拿個澡桶泡泡。要不然就下河摸河蚌、田螺,或者在河田邊摳長魚,摸上來後配以茶馓燒了吃,因為這種組合的食物是涼性的,吃了也能起到很好的 " 去暑 " 作用。
俗話説,熱在 " 三伏 "," 三伏 " 最熱在中伏。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又濕又熱,典型的 " 桑拿 " 天氣,讓人想喘口氣都覺得難受。舊時,一些有條件的人家為了在三伏天裏吃 " 冷飲 " 去熱解暑,往往會在大冬天裏就開始挖地窖,将冰雪深埋地下。古代帝王也是這麼做的,直到唐末才出現了制冰技術。沒條件的人家就找個籃子,連同西瓜一塊放進常温只有三四度的水井裏涼涼,當然現在許多有水井的地方仍在使用這種 " 土方法 "。
通訊員 揚檔宣 現代快報 + 高達 莊劍翔 葛小林 嚴君臣 花宇 姜振軍 鄭陽 杜雪迎 文 / 攝
(校對 季林巧 編輯 李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