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三年5萬家便捷店,庫迪抄“底”能成嗎?,歡迎閲讀。
文|财經故事荟
8 月 28 日,一篇名為《京城 10 萬餐飲微利線上掙扎》的報道,描述了北京高端餐飲 的困境,刷屏了整個餐飲圈。
" 真實的(情況)只會比這個更慘 ",一家高端餐飲創始人在朋友圈如此點評。
如今,餐飲行業走到了命運分野的十字路口——高端式微,低價崛起。對于飲品消費而言,這一趨勢已成共識。
最典型的就是咖啡賽道——作為 9.9 元咖啡的吹哨者,嗅覺敏鋭的庫迪咖啡提早踩準了趨勢。
在 " 卷王 " 庫迪帶動之下,行業被迫跟風,單杯 9.9 元,成為了咖啡消費新的基準線,也把咖啡消費這個時尚品,帶入了大眾主流消費的新周期。
" 世界咖啡門户 " 的報告顯示,中國咖啡品牌門店總量已經超越美國,以 4.97 萬家登頂全球。
這樣的神速,震驚了見多識廣的 CNN," 中國——一個喝茶的國家,如今擁有比美國更多的品牌咖啡店。"
庫迪咖啡樂見其成——庫迪既是這場咖啡大眾化浪潮的發起者,也是受益者。從 2022 年 10 月成立至今,庫迪已經開下了 7500 家門店,躍居全球第四,中國第三。
現在,庫迪想把戰火打得更猛烈一些,把咖啡消費的大眾普及速度拉得更快一些。
在首席策略官李穎波看來,咖啡消費的普及,取決于三個因素:產品、價格、便利。
庫迪已經全面動員起來:全場 9.9 的價格戰要再打三年,5 萬家便捷店也将在同期拔地而起。
庫迪,從來沒打算給自己留退路。
三年 5 萬家便捷店,一場瘋狂遊戲
創業不足兩年,門店量躍居 Top3,庫迪的瘋狂,靠的是 " 平台路線 "。
在餐飲行業,一直盤踞着兩種模式,一種是封閉模式的自營,一種則是開放模式的聯營、加盟等。
聯營模式,一方面,可以極大釋放終端門店的積極性和生產力,因為門店老板 " 幹的是自己的生意 ",另一方面,可以撬動更大的社會資源,加速開店。
就連餐飲巨頭如麥當勞,也是靠開放模式,才能雄踞全球——截至 2023 年第三季度末,麥當勞在全球共有 41198 家連鎖店,其中 39000 多家為特許經營店,自營門店不足 3000 家。
庫迪咖啡從創業伊始,就定位于開店平台,但與普通加盟模式不同,庫迪咖啡和聯營商建立了風險共擔、利潤抽成的捆綁機制。
也就是説,庫迪總部的收入來自門店利潤抽成,而利潤抽成關系到到門店能否賺錢——賺錢越多,庫迪抽成比例越高。
這意味着," 庫迪和聯營商的 KPI 和利益完全一致 ",李穎波總結。
前不久,曾有庫迪七八百家門店關店的消息傳出,對此,李穎波的解釋是," 關店統計都在一月和七八月,很多學校放假,專門服務學生的門店臨時停業了,很正常 "。
對于上述傳聞,一位開了三家門店的庫迪聯營商方平(化名)也表示不可信," 我三家門店,兩家穩定賺錢,一家新店持平,有好的店我還想再收一家,咋會有這麼多關門?!"
方平做服裝生意發家。電商衝擊下,服裝店越來越不好做,他轉而投靠了庫迪," 經濟不景氣,生意機會少,加盟模式越來越吃香 ",方平告訴《财經故事荟》。
據李穎波透露的最新數據,庫迪 6 月現金流為正的門店占比 97.8%,只有 2.2% 的門店為負,整體閉店率僅為 2.6%,聯營商的人均開店數也在提升。
接下來的擴張中,便捷店業态将接過增長的大旗——三年 50000 家。
目前,庫迪共有三種門店業态——有卡座的标準店、主要服務于外賣和自提的快取店,以及今年 5 月剛剛試水且模式已經驗證的便捷店。
相比标準店和快取店,便捷店有着更低的開店門檻、更小的前期投入、更良性的成本結構、更輕便更靈活的選址。
便捷店只需要三五平米甚至更小,可以是店中店模式——比如,商超或者便利店老板在店裏劃出三平米,搭建一個櫃台,就可以開店,場地和人員,都可以和原有門店分擔。
相比之下,咖啡和奶茶行業的常規加盟店,前期投入動辄在幾十萬乃至百萬之巨。
無需額外支付租金和人工,庫迪便捷店的開店成本,甚至低至 5 萬多元—— 5 萬元的品牌保證金,後期可以轉為訂貨抵扣金;機器設備無需一次性支付購買,每月租金低至 4000 塊錢。
粗略測算,相比傳統加盟模式,便捷店投入門檻上降低了七八成甚至更多。
除了更低的門檻之外,便捷店還可以與原有業态協同。
便利店賣咖啡早非新鮮事。但一來,過去便利店咖啡產品單一,多數限于美式等口味,不是人人都能喝得慣;二來沒品牌沒口碑,難以成為引流招牌,因此,多局限于小打小鬧。
相比之下,庫迪咖啡口味多元,尤其深得淺度咖啡用户喜愛的果咖、奶咖、奶茶等,可以穩定抬升杯量;二來,庫迪咖啡作為招牌,還能為便利店盤活客流,帶動交叉銷售。
因此,便捷店模式從 5 月試水至今,已驗證了單店收益、開店投入、客户認可、标準化管理、產品質量穩定性等指标。
經過團隊測算,便捷店日銷幾十杯,通常就能達到盈虧平衡。目前,庫迪試水的幾百家便捷店,店均日銷達到 100 杯以上," 有的便捷店只有三五平米大小,甚至可以日銷 500 杯 ",李穎波透露。
而從用户端來看,早些年間,端坐門店喝咖啡是主流。如今,自取、外賣占比越來越高,便捷店的業态,可以滿足主流咖啡消費需求。
單體很小的便捷店,能夠撐起咖啡消費大眾化的重任嗎?
盡管過去七年間,中國人均年飲用咖啡杯數,已經從 2016 年的 9 杯提升到 2023 年的 16.74 杯,接近翻倍。
但無論是比起每人每年飲用 1000 多杯咖啡的芬蘭,還是近八成國民日飲咖啡兩杯的近鄰韓國,中國咖啡市場都有數倍的上行空間。
如何更快拿下更多的門店點位,更快提升服務網絡的密度和廣度,就成了咖啡連鎖品牌的必打之戰。
但要實現這一目标并不容易——一來,過去的優勢點位,都已經被咖啡、奶茶、便利店等業态占領;二來,對優勢點位的激烈搶奪,又會大幅度推高租金。
據 36 氪報道,在某地,庫迪門店以 20 萬租金拿下門面,而附近同樣位置和面積的一家門店,友商甚至開出了 60 萬的高價。
而據庫迪最近提出的便捷店開店目标:達成 " 三店圍一店 " 的理想局面,實現主要消費場景 " 百米之内有庫迪 " 的戰略願景——這似乎又透露出另一番意味,庫迪抄底搶點位,正在從 " 被追堵 " 變為 " 主動圍 "。
在成熟業态内,利用既有門店,嵌入庫迪便捷店,不失為捷徑,也能更快撐起庫迪的目标——到年底開出 8000 家便捷店,三年開店 50000 家,以此實現對一二三四五線城市的高密度覆蓋。
全場 9.9 打三年,勝負手在中後台
從 2017 年至今,中國咖啡賽道經歷過兩次翻天覆地的洗禮。
第一次是互聯網模式對傳統咖啡門店的颠覆。
第二次則是,9.9 元咖啡掀起了咖啡消費大眾化的浪潮。
2022 年 10 月,庫迪咖啡 9.9 元開戰,一年之後,中國咖啡門店超越美國,躍居全球第一。
9.9 元的價格戰,到底是一時搶奪地盤的閃電戰,還是引領長期趨勢的持久戰?
李穎波的答案是後者," 我不否認全場 9.9,在當下是拉動銷售的促銷鈎子,但長遠來説,咖啡要成為真正的日常消費文化,它的價格一定不能讓大眾覺得有負擔。"
在一線開店的方平的感受是," 過去在我們這個省會城市,咖啡可能都是白領喝的,價格一下來,學生也都來喝。9.9 元的價格,已經深入人心了,比這個價格高的顧客嫌貴,比這個低的,顧客會擔心口味夠不夠地道 "。
價格上極致内卷,口味上并未失守,早 C(咖)晚 T(茶飲),率有爆品。比如,庫迪庫可冰系列累計銷量已突破 3000 萬杯,柚見美式果咖 6 月底單品銷量已超 700 萬杯等。
在小紅書上,評鑑 9.9 元的庫迪咖啡好喝排行榜的帖子,往往能成為引流熱帖。
因此,9.9 元,表象來看是價格戰,但其實是用户的人心之争,是行業主導權之争,也是咖啡能否普惠化的關鍵戰役。因此,即便壓力山大,庫迪也不能退縮。
但一時低價不難,維持低價不易——這場看似失控的價格戰,其實經過一系列復雜模型的推演和論證,其勝負手不止在前台,更在中後台。
一杯咖啡,主要包含三大成本——原料、租金、人力,必須持續優化三個要素,才能玩轉 9.9 元的高難度遊戲。
據方平測算,在相對成熟的庫迪門店裏,原料成本大約 4-5 元,人力成本 1 元,租金單杯在 1 元左右,平均單杯成本在 7 元上下。
降低原料成本,一靠規模效應,規模越大,砍價話語權越大;二靠縮短中間環節,自主把控供應鏈。
李穎波坦承,去年庫迪門店高速飙升到 6000 家門店時," 供應鏈确實有些不太穩定 "。
他話頭一轉,随着庫迪供應鏈基地建成," 整個供應鏈逐漸踏實下來了 "。
今年 4 月底,庫迪咖啡位于安徽的全球供應鏈基地已經正式投產,基地總建築面積約 36 萬平方米,擁有包含咖啡烘焙、食品原料、包裝材料及其他配套的供應鏈項目。
" 這個基地不僅能滿足當下的需要,也為未來幾年規模增長提供了冗餘 ",李穎波向《财經故事荟》透露。
此前,據中信證券研究,咖啡品牌自建供應鏈,整合生豆和烘焙環節、減少中間渠道,有望在原料端降本 20-30%。
同步下降的,還有數字化對人力成本的降低。
在線點單、自提、外賣等模式通行之後,咖啡店員工減少了繁瑣服務,無需推介產品,人力得到了釋放。
同時,庫迪還為聯營商提供了數字化管理系統。
過去,傳統店長,需要負責排班、盤點、訂貨、入户、清點、監督等繁瑣的管理事務,如今,這一系列工作,都由機器和系統取代,店長也可專心做咖啡。
點開庫迪系統後台,聯營商可以實時追蹤經營情況,賬户收支、盈利測算、小時進單量、經營效能分析等,各種數據歷歷在目,全盤掌握。
庫迪的咖啡機還把咖啡制作環節徹底傻瓜化了——不同的咖啡有幾十種萃取方式,店員無需費盡心力死背配方,只需掃描產品标籤,機器就能自動完成萃取。
如此一來,咖啡制作門檻大幅降低,便捷店甚至無需額外配備專業咖啡師,原本的店員或者老板,經過簡單培訓,即能輕松上手。
在持續優化原料、租金、人力三大要素外,庫迪咖啡還在為門店持續提供 " 彈藥 "——對現行門店的補貼政策延長至 2026 年年底。
補貼涉及到方方面面。
發券補貼——給顧客發放零元券等優惠券之後,庫迪與門店的單杯結算底價,始終在 9.5 元之上;房租補貼—— 50 米内或者 100 米内有競品門店,離得越近補貼越多," 極端情況下,門店賣出一杯,庫迪給的結算價是 14 元 "。
" 這樣的補貼之下,全場 9.9 對于聯營商沒有成本壓力 ",李穎波很有底氣地告訴《财經故事荟》。
剛至中場,遠未終局
在七八年之前,咖啡業内人士,也許沒人敢質疑星巴克的王者之位。挑戰這個全球巨頭,宛如蝼蟻戰大象。
不過,僅僅幾年之後,中國玩家就足以和 " 大象 " 掰手腕了。
但這場掰手腕之戰,也不過是中場戰役,而非終局之戰。
從市場空間來看,無論是低于發達國家幾十倍的人均消費杯數,還是高于發達市場數倍的行業增速,其實都在表明,中國咖啡市場還處于早期,競争格局遠未落定。
《2024 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披露,中國咖啡產業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 17.14%,預計 2024 年規模将增至 3133 億元。
而庫迪咖啡所在的現制咖啡賽道增速更猛。餐寶典發布的《2023 — 2024 中國咖啡行業年度發展報告》預測," 現制咖啡在整體咖啡市場的占比,從 2020 年的 18.5% 增長至 2023 年的 40.2%,未來這一比例将進一步增大。"
如果對比日韓、歐美等人均咖啡消費水平,中國咖啡產業翻上三四倍,達到萬億規模,其實指日可待。
因此,咖啡市場的競争,是增量戰役,而非存量戰役。
再橫向對比來看。
根據艾媒咨詢披露,2023 年茶飲行業總產值為 3300 億元,和 2024 年咖啡產業規模相當。
但是,目前奶茶品牌的 Top10 門店總數,已過 10 萬家。相比之下,咖啡品牌 Top10 門店總計不到 3 萬家,只有前三名超過 5000 家,第四名就只有 2000 家左右。
兩相對比,咖啡門店的密集度遠遠遜色于奶茶,兩者產值又相當,因此咖啡門店還有大幅提升點位的空間。
在這場超級紅利搶奪戰中,新老玩家到底誰能赢得戰役,勝負手在于先發優勢和後發優勢的較量中,誰能順應和拿捏未來趨勢。
如今,曾經助力各行各業重構商業價值鏈的互聯網模式,數字化能力等,逐漸成為了頭部咖啡品牌的标配能力。
接下來的主戰役,是推動咖啡消費的普惠化、日常化、大眾化,其實就是用 9.9 元價格戰,搶奪遠高于存量的增量市場。。
從門店數量、服務客户、規模效應上,友商确實優勢明顯。
但在價格戰上,就像當初的互聯網模式攻防戰中,相對後發者庫迪歷史包袱更小,反而可以徹底放開手腳,打得很堅決——全場 9.9 元的價格戰要再打三年。
友商則是相對跟随方。
據海豚投研發現,目前瑞幸的 9.9 元策略,主要實施在與庫迪競争比較激烈的 1000-2000 家門店,依據對應庫迪門店的單店表現,動态實施促銷。
這也不難理解。
庫迪并非上市公司,因此只要保證糧草可續、模式可行,高看長期賬,輕看短期賬,為了決勝終局,可以不急于一時利潤。
但作為上市公司,卻要遭遇短期業績表現的制約,難以徹底放開手腳。
此外,上市公司身在一線業務的管理層,與背後掌握話語權的資本方,有時利益也并非一致,在決策中難免要經歷衝突和博弈,出手時就不會那麼利落和果斷。
總之,在涉及到周期逆轉的關鍵戰役中,先發而行既是優勢,某種程度上也是負累。而先行者這般的猶豫糾結,也給後來者更多騰挪機會,給這場咖啡大戰帶來了不少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