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春節檔見到劉德華,老到不敢相認!火了40年,到底憑什麼?,歡迎閲讀。
劉德華電影《紅毯先生》終于上映了!不過已經超過 60 歲的華仔,是肉眼可見的老了。
但比起外表,影片中的華仔卻依然能保持着曾經的水準,再一次展現了演技和人格魅力。
而早在幾天前,官方就曾公布了一個細節:
拍攝時,群演中有一位劉德華的粉絲,被安排飾演一個拍照粉絲的角色。
鏡頭前,這位粉絲遠遠地看着别人上前和偶像互動,自己只能默默地打招呼。
當劉德華突然回頭,她驚喜地揮手。
沒想到,劉德華比心回應。
這一舉動暖到了粉絲。
" 我本以為你是我無法觸及的光,但這一次光撒向了我。"
喜歡不打擾,回饋不做作。
偶像能和粉絲雙向奔赴,其實源于内心和行為的修行。
人越在高處,反而越沒架子。
所謂,境界越高,姿态越低。
現在的劉德華就是這種境界。
劉德華説過:" 我最成功的地方是我的人品。"
劉德華的人品最直接體現在對粉絲的好上。
所以説,劉德華為什麼能紅一輩子?
因為有品。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高贊回答:
能紅一兩年的,有運氣;
能紅一二十年的,有道行;
能紅三十年的,劉德華。
可劉德華紅了四十年了,應該還會紅下去。
眾所周知,劉德華每次露面必有爆款事件。
比如,不久前,為了這部電影的宣傳,劉德華做客董宇輝直播間。
兩人的對話被解讀為 " 尬聊 " 上了熱搜。
有人説劉德華拘謹,有人説董宇輝翻車。
有人説好,有人説不好,反正各種解讀。
那晚,直播間彌漫着微妙的氣氛:
劉德華的簡潔回答與董宇輝的深度解讀。
這正成為了所謂 " 尬 " 的依據。
董宇輝説:" 在一個容易被言論所影響的時代裏,我們要保持清醒,不要急于給出結論,不要輕易評價,而要先去修身。"
劉德華意味深長地一笑,然後頻頻點頭。
紅了 40 多年的劉德華,經歷過起起伏伏。
他很明白:修行之人必會經歷不争和止語。
現在的劉德華話裏話外都很平淡,卻極富哲思。
但年輕時的劉德華,顯然并不是這樣。
劉德華 1961 年出生在香港鑽石山,但家裏并沒有鑽石。
家裏六個孩子,他排行老四。
即使父親是消防員,也保不住家裏的木屋在大火中被燒毀。
很久以後,一家才搬進了石頭屋安居。
他從小就是那種生活努力的普通小孩。
幸運的是,老天賞臉吃飯。
20 歲那年,他陪朋友去考 TVB 訓練班。
自己本想學導演,沒想到因為長得好看,被老師勸説做了演員。
此時,他對于自己的未來并沒有清晰的定位,總被别人的意見左右。
那時,劉德華仰望的偶像是周潤發。
周潤發拍《千王群英會》時,他和梁家輝被派去跑龍套。
戲裏兩人是做周潤發保镖,一起巡視賭場。
為了豐滿人物形象,兩人設計了很多動作,各種搶戲,被導演生氣地叫停。
起初,周潤發對劉德華這個跑龍套的小演員,并沒有太多印象。
1982 年,許鞍華導演拍《投奔怒海》,找到了周潤發。
因市場問題,周潤發拒絕了。
後來,又找到了劉德華。
可劉德華卻心存疑惑,猶豫不決。
" 周潤發都不肯演的角色?那我可以接嗎?"
琢磨不出答案,他決定去當面問周潤發。
他查了通告,找到了周潤發拍戲的地方。
一上來,他就自我介紹:" 我就是你那部戲裏的保镖。"
接着,他問周潤發為什麼不演這個角色?
周潤發告訴他:" 你必須接這部戲,不接會後悔的。因為所有東西是最好的,你要想紅,要看幕後班底。"
從這以後,周潤發真正記住了這個叫 " 劉德華 " 的人。
聽完周潤發的話,劉德華明白了 " 戲會托人 " 的道理。
他接下了這個角色。
他也憑借這部電影獲得了當年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又因這部電影,劉德華有幸認識了林子祥。
林子祥成為了他音樂路上的啓蒙老師。
劉德華從沒想過自己會去唱歌。
起初,他對自己的唱功并沒有信心,便問林子祥:" 我可以唱歌嗎?"
林子祥鼓勵他:" 你可以唱啊!"
還邀請劉德華有空去他的錄音棚玩。
劉德華當真了,便認真起來。
初入歌壇,推出的唱片無人問津。
這時,劉德華心裏又犯起了嘀咕:" 我真的适合唱歌嗎?"
于是,他又兩次問林子祥:" 我是否應該放棄唱歌?"
林子祥兩次都給出了同樣的回答:
" 如果你真的喜歡唱,你就要堅持。"
這時的 " 笨小孩 " 劉德華,還略顯稚嫩。
凡事在意他人的看法,總在努力尋求外界的認同。
得到肯定後,他才有信心,繼續往前走。
不過,好在他夠努力。
雖説老天自有安排,老天愛笨小孩。
但笨小孩的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 笨小孩 " 劉德華憑借努力,很快跻身香港四大天王。
不過,坊間流傳着一句話:
劉德華唱歌不如張學友,跳舞不如郭富城,演戲不如黎明,實乃天王末流。
黃秋生説他就是個 " 花瓶 "。
譚詠麟説他 " 不适合唱歌 "。
陳可辛説他 " 演技太一般 "。
黃霑則是罵得最狠的,説他是 " 很笨的歌手,從沒見過寫得這麼爛的歌詞 "。
甚至劉德華都對黃霑説過:" 你不要那麼用力地罵我,好嗎?"
不過,劉天王還有一個名字叫 " 劉卷王 "。
為了回擊這些質疑他的聲音,他唯有努力。
如果達不到定的标準,他就會覺得不開心。
" 你覺得我唱得不 OK,那我就一直唱到你覺得 OK。"
劉德華四處拜師,發掘自身嗓音特色,天天練習發聲、打磨音準。
他能唱歌不看提詞器,做到歌詞倒背如流。
他能一首歌翻來覆去地唱,不分白天黑夜。
終于,為劉德華監制唱片的周治平,被他 " 整服了 "。
而此前,周治平説過 " 讨厭聽劉德華唱歌 "。
再後來,他演唱了近千首歌曲,脍炙人口的金曲無數。
拿過音樂獎項,形成獨特的音樂風格。
全世界開了上百場演唱會,場場爆滿。
" 笨小孩 " 靠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
現在,再也沒人説他 " 不會唱歌 " 了。
" 笨小孩 " 還有一個煩惱:痴迷寫歌詞,可總也寫不好。
他就一首接一首地寫。
利用演戲間隙,找個角落寫;
在别人休息時,躲進車裏寫。
終于有一天,黃霑對他説:" 你現在的作品,我聽懂了。"
後來,黃霑特意寫了一首歌送他,肯定他 " 锲而不舍 " 的精神。
" 笨小孩 " 得于勤勉,但論天分不如其他人。
算是科班出身,但演戲也被質疑,無疑很丢臉。
" 不會演戲,只會耍帥。"
" 演誰都像劉德華。"
面對演藝圈前輩的批評,劉德華虛心接受。
" 我一定會成為像周潤發那樣的大明星。"
他不要命地吊威亞,絕不肯用替身。
即使受傷流血、指骨變形也不停工。
為了演戲更真實,他讓群演扇自己嘴巴無數次。
每部戲,他都努力鑽研角色,慢慢積累觀眾緣。
19 年後,他終于憑借《暗戰》斬獲金像獎。
此時,他已 38 歲。
劉德華紅了後,陳可辛、爾冬升等很多知名導演都愛找他拍戲。
劉德華説:" 他們説不是佩服你的演技和歌藝,而是佩服你的堅持,你的堅持值得我們支持。"
這些年裏,劉德華拼命地想證明自己。
可當堵上了别人的嘴,亦或讓人豎起大拇指後,他才發現其實别人的看法已沒那麼重要。
" 説我不好的人,大部分都是比較愛我的。"
他更喜歡努力成事後的那種開心和滿足感。
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成功。
原來這是才是劉德華渴望的圓滿。
" 一年一偶像,百年劉德華。"
這是現在廣為流傳的一句話。
當劉德華被 " 封神 " 後,他反而常説自己是普通人。
在出道 40 周年的視頻中,他説自己 " 不是紅了 40 年,而是認認真真工作了 40 年。"
" 我也很笨,我也會哭,我要練習很久。大家看到的只不過是一個叫劉德華的普通人。"
當易立競 " 拔刀 " 問他:" 粉絲曾喊話,希望您開社交賬号。但您説文字冰冷,沒有温度,喜歡面對面對話。那您為什麼會開抖音?是向流量妥協了嗎?"
劉德華耐心地解釋道:" 因為疫情,有部電影要上,就做了第一次直播。"
易立競立馬追問:" 是嘗到甜頭了?"
沒想到,劉德華順勢 " 嗯 " 了一聲,還做出了一個很萌的表情。
與曾經上過易立競節目,那些發火、怼人、接不上話的明星相比,劉德華真是太淡定、太智慧。
在後面馬東的訪談中,劉德華説他很感恩前輩們給予他的寶貴人生經驗。
如果你要想成功,别人贊賞你時,你要謙虛謹慎,學會反思。
如果别人批評你時,你不洗耳恭聽,只一心辯解,必定失敗。
劉德華将其總結為:" 字字反思,不要句句反駁。"
這時,再去回看劉德華和易立競之前的對話,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會這麼雲淡風輕了。
今年是劉德華出道的第 43 年。
歌手、演員、唱作人、制片人、投資人,電影協會副主席……
這一堆頭銜都屬于他。
61 歲時,開線上演唱會,第一首歌《笨小孩》播出 5 分鍾,就吸引了 5000 萬人圍觀。
最高峰時,在線人數達到 3.5 億。
説他是 " 頂流男神 " 不為過吧!
當電影協會代表大會要求明星素顏出席時,劉德華毫無壓力。
常年素食,身材健碩,搭配得體,全身反油膩感,狀态好到就像 40 多歲,吊打現場很多人。
那麼多事實都擺在眼前,他還需要向人證明什麼?
當人人都喊他 " 華神 " 時,他知道自己不是 " 神 "。
2017 年的墜馬事件後,他不願多提及,甚至燒毀了當時記錄的影像。
他沒有了年輕時的義無反顧,因為有了家人,有了牽絆。
他承認睡眠不好,心裏有事。
他承認年紀大了,容易落淚。
他説想待在爸爸媽媽身邊,待在太太和小孩身邊,這是任何娛樂都沒辦法替代的。
因為他不是神。
褪去明星的濾鏡,他是兒子,是父親,是丈夫。
我們為什麼不允許他做普通人?
當得知自己的人設是 " 完美 " 時,他承認很享受,但有壓力。
他説:" 今天的我很平常,我沒有一樣太突出,但我沒有一樣被比下去。"
直播演唱時,他将自己作詞的《17 歲》裏的一句歌詞改為:" 如今我六十一看從前,沙啞了聲線 "。
這是他真實的狀态。
他老了,又好像從未老去。
" 我覺得未來就是做好我自己‘劉德華’這三個字,我可能不會有很大的突破。"
反觀他出道 40 多年,他最好的作品,其實就是他自己。
作家麥家曾説過:" 真正偉岸的人,無論經歷過什麼,都依然能夠将心沉下去。"
人生有三種境界,
劉德華都經歷過。
第一種境界:他證。
就是凡事在意他人的看法,追求别人的認同。
如果得到别人的認同,則無比高興,反之則郁郁寡歡。
這類人 " 活在别人評價裏 ",其實很痛苦。
第二種境界:自證。
顧名思義,做任何事情都為了證明自己為出發點,但已不将别人的看法看得過于重要。
若能成事,享受快樂;若是失敗,會很懊惱,因為難以将自己證明給世人看。
很多人活在這個境界裏,卻不自知。
第三種境界:無證。
達到這個境界的人,往往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不理會這個世界是否理解他。
他只默默做着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不争不辯。
孔子説:不與 " 三季人 " 論高低,不與 " 三季人 " 争輸赢。
説得就是這個道理。
耳順之年的劉德華顯然明白這個道理。
人生最高級的智慧就是無須自證。
" 若幹年後,如果有人提起劉德華,您希望聽到什麼樣的評價?"
" 不用評價,記得我就好。"
本文作者 | 剝開的四季豆
責任編輯 | 淡淡翠
策劃 | 淡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