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4000塊錢就買坨屎,還真有人吃!上海這家餐廳終于被立案調查了,歡迎閲讀。
2025 年 2 月開業的上海 "CANOPIA" 餐廳,憑借每晚僅開放一桌、人均 3888 元的高價套餐迅速引發關注。
這是一家生态融合料理餐廳,宣稱 " 還原熱帶雨林生态 ",餐廳綠植環繞、水霧彌漫,顧客仿佛置身于熱帶雨林中。
據説,兩位創始人來自中國布朗族和法國,在雲南雨林裏研究了 7 年,相當于把雨林搬到了上海。
不得不説,體驗感的确十足。
客人進門後,首先體驗的項目是啃葉子,随後還要穿越幾個房間,參觀食材展示室、蔬菜温室等,就像穿梭在熱帶雨林裏。
15 道菜品中包含舔蜂蜜冰塊,品嘗模拟腐臭寄生花的糊糊,也很原生态。
用餐過程也充滿儀式感,爬樓享用甜點、電動滑軌送餐,酒杯不及時喝完就會被收走。
不過,一道名為 " 雨林土壤精華 " 的甜品卻充滿争議。
名字聽起來很大氣,實際上就是将大象糞便消毒幹燥後碾碎制成。
有網友好奇地問:大象粑粑什麼味道?還真有網友去這家餐廳吃過,表示沒有明顯味道。
剛因為獵奇上熱搜沒多久,餐廳就被立案調查了。
市場監管部門于 4 月 11 日突擊檢查,發現該店使用竹蟲、螞蟻及大象糞便作為原料,現場封存相關材料并立案調查。
盡管商家稱象糞來自雲南大象保護區,經高温消毒、紫外線照射、幹燥研磨成粉後,混合巧克力制作成甜品。
但律師指出,動物排泄物未被列入國家食品原料目錄,消毒程式缺乏權威認證。
涉事餐廳已暫停營業。
消息被爆出來,網友辣評 " 有錢人的世界我不懂 "。
更有人一語中的直戳要害 " 消毒象糞就像給血噴香水,本質還是排泄物 "。
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七條,使用未列入國家目錄的原料涉嫌違法。
這道菜的菜單未明确标注 " 大象糞便 ",也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
某食客表示 " 如果知道是糞便,倒貼錢也不吃 !"
有人説,這是專坑有錢人的新型智商税。
像這種 " 獵奇餐飲 ",也不是上海第一次被爆出類似的事件。
上海一家高級餐廳裏,服務員端上了一盤價值 480 元的菜品,只有半只雞。
顧客質問,為什麼這麼貴?
服務員説 " 這只雞是喝牛奶、聽音樂長大的。"
這 ……
顧客自己可能都不是這麼長大的 …… 覺得這套説辭有點離譜了,質問服務員是不是真的。
服務員結結巴巴説,供應商是這麼説的。
還有一家餐廳賣 " 冰灼牛舌 " 也十分有噱頭。
服務員先是将一小碗湯放在烤盤上加熱,然後把一小片牛舌放進去,煮到八分熟,再放在冰塊上急速冷凍。
就 4 小片牛舌,你猜多少錢?
258 元。
還有網友曬出一小碟麻婆豆腐要 200 元,一盤裝有薄薄一層蝦肉、鹌鹑蛋和菜葉子的 " 漂亮飯 " 要 138 元。
更有花裏胡哨的餐品名字,比如一杯 " 索菲亞莊園 ",就是荔枝玫瑰花蜂蜜釀成的花茶,就要 1800 元。
所謂 " 日式燒鳥 " 就是一筐菜,堪比民間的麻辣燙,就要 378 元!
簡直驚掉下巴。
這些被網友列入上海迷惑行為大賞,説 " 不是餐飲創新,是資本主義行為藝術 "。
果然,越貴的東西,有時反而越受歡迎。
可能,在上海餐飲圈,不比誰菜好吃,就比誰更瘋。
到底是什麼在圈養 " 獵奇經濟 "?
答案是,探索欲。
還有人體驗這些獵奇消費,只是為了發朋友圈。
滬上的商家還是懂消費者心理的,他們根本也不是為了吃,只是為了炫耀。
所以,商家就通過推出反常規產品激發消費者嘗鮮衝動,再吸引部分消費者為彰顯身份盲目跟風。
其核心在于利用 " 物以稀為貴 " 的心理,将非常規商品包裝成社交貨币。
正如網友吐槽 :" 現在割韭菜不僅要快,還要割出行為藝術感。"
當 " 人無我有 " 的炫耀需求壓倒理性,連糞便都能被包裝成奢侈品。
不過,食物的根本應該是撫慰人心,而不是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
華而不實的 " 高級叙事 ",天花亂墜的 " 食材營銷 ",最終都會歸于荒誕,成為時代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