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擋在速騰聚創IPO前的兩堵牆,歡迎閲讀。
Science|Technology
來源 | 產業科技
速騰聚創已向港交所主機板遞交上市申請。
速騰聚創是一家智能激光雷達系統科技企業,成立于 2014 年 8 月,總部位于深圳,也是全球最早實現車規級固态激光雷達量產的激光雷達公司。
速騰聚創通過激光雷達硬體、感知軟體與芯片三大核心技術閉環,為市場提供具有信息理解能力的智能激光雷達系統。
目前,產品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自動 / 輔助駕駛乘用車 & 商用車,無人物流車,機器人,RoboTaxi,RoboTruck,RoboBus, 智慧交通新基建等細分領網域,其中前裝定點量產項目覆蓋超跑、轎跑、SUV、重卡等 50 多款車型。
招股書顯示,速騰聚創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營收分别為 1.7 億元、3.31 億元、5.3 億元,期間增幅達到 210.3%,復合年增長率為 76.2%。其中, 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產品和解決方案業務為公司帶來了強勁的營收成長勢能。
但是,在營收快速增長的同時,速騰聚創以更快的速度虧損。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速騰聚創經營虧損分别為 6061 萬元、1.66 億元、6.16 億元;年内虧損分别為 2.2 億元、16.54 億元、20.86 億元;經調整虧損分别為 5993 萬元、1.08 億元、5.63 億元。
速騰聚創在招股書中表示,由于固态激光雷達的商業化尚在初期階段,激光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的銷售中獲得增量收入之前的投入将繼續產生成本和費用,在可預見的未來,或将繼續處于經營虧損和淨虧損狀态。
而在拆解财報後可發現,使速騰聚創處于虧損狀态的主要因素,即為訂單交付量較低和毛利率虧損。
訂單釋放未規模化
激光雷達的主要應用場景是自動駕駛,但目前自動駕駛處于發展初期,市場空間仍未完全打開。
由于汽車零部件產業鏈完全依賴于終端新車的銷量行情和軟硬體标配率,這意味着,速騰聚創的潛在盈利能力主要取決于外部因素,包括搭載車型的銷量、市場對自動駕駛的看法和相關的政策法規。
根據 IDC 的預測,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的銷量将從 2020 年的 17.9 萬輛增長到 2023 年的 54.2 萬輛,占整個汽車市場的比例仍然很低,但增速飛快。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3 年 1-5 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标配搭載激光雷達 13.24 萬顆,超過去年全年 12.94 萬顆的搭載量,同比更是增長超過 8 倍。
盡管截至 2023 年 3 月,速騰聚創已取得 21 家汽車整車廠商及一級供應商的 52 款車型前裝量產定點預期訂單,位居全球第一。但受制于配套車型的激光雷達選裝配置占比較高,實際标配交付不到 1 萬台。
比如,作為速騰聚創的主要客户之一的小鵬汽車,其多款車型都是采取的高低配策略。剛剛上市的小鵬 G6,5 款配置車型中兩款售價更低(Pro 版本)的走量車型都沒有配置激光雷達。
速騰聚創的其他合作車型,大部分仍然是采用選裝或者頂配搭載策略,交付量貢獻占比較小。速騰聚創也難以預測客户對產品的采用率和需求,銷售行為過于被動。
另一組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速騰聚創已累計為約 2000 個機器人及其他非汽車行業客户提供服務,而自成立以來累計交付的激光雷達超過 10 萬台。由此可計算出,平均一家客户的交付量僅有 50 台。
據招股書顯示,2020-2022 年,速騰聚創的激光雷達產品銷量分别達到 7200 台、16,300 台和 57,000 台,其自產品銷售的收入分别為 1.3 億、2.29 億和 3.99 億元,占總收入的 76.2%、69.2% 和 75.3%。
其中,2022 年速騰聚創向 953 家客户提供激光雷達產品、解決方案及服務,可得出,單個客户的貢獻銷售量、銷售金額分别為 59.81 台、55.61 萬元。
速騰聚創雖然已經與多個汽車品牌合作,但其產品銷量還遠沒有達到規模化和盈利化的水平。
成本增加,毛利轉負
為了争取單家客户更多的訂單量,速騰聚創在 ADAS 行業為數量較大的客户訂單提供折扣,以鼓勵客户一次訂購更多產品,從而增加單家客户銷量,但是速騰聚創的毛利率也受到產品組合變化的影響。
若毛利潤大幅虧損的趨勢得不到有效改善,即便產品銷量有一定提升,盈利問題也無法從根本得到解決。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毛利潤分别為 0.75 億元、1.4 億元、-0.39 億元;2020 年及 2021 年,速騰聚創的毛利率分别是 44.1%、42.4%,2022 年的毛損率為 7.4%。
受生產成本和定價競争影響,速騰聚創毛利率波動較大,且持續走低。除了毛利率波動,速騰聚創研發支出和銷售成本增加,進一步增添了盈利壓力。
在研發支出方面。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速騰聚創擁有員工 1311 人,其中,來自全球頂尖企業和科研機構的研發團隊擁有 482 名員工,占員工總數的 36.8%。
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分别產生研發開支 0.82 億元、1.33 億元和 3.06 億元,分别占同期總收入的 47.7%、40.2% 及 57.7%。
在銷售成本方面。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速騰聚創的銷售成本大幅增加,分别為 0.96 億元、1.91 億元、5.70 億元;而銷售及營銷開支為 0.27 億元、0.47 億元、0.67 億元。
由于激光雷達產品價格普遍較低,售價無法覆蓋成本,速騰聚創經營活動現金流也處于淨流出狀态。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分别為 0.75 億元、1.97 億元及 4.2 億元,同比增長 113.7%。
對此,速騰聚創表示,随着消耗以較高價格采購的半導體芯片存貨,并繼續擴大規模及實現規模經濟,預計毛利率将有所提升。
同時,速騰聚創也謹慎表示,即使能夠成功以商業規模制造并交付激光雷達產品,亦無法保證產品能夠在商業上取得成功。
速騰聚創如今面對的困境,也同樣困擾着激光雷達行業中的其他競争企業,而激光雷達行業的市場前景值得期待。
灼識咨詢報告預計,中國将成為全球車載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市場,于 2030 年約占全球市場的 34.6%。屆時,速騰聚創有望成為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發展最大的受益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