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報損已超7.6億!水災集中,保險公司如何扛得住?,歡迎閲讀。
中新經緯 8 月 4 日電 ( 李自曼 薛宇飛 ) 近日,京津冀地區遭遇極端強降雨,局部地區出現較為嚴重的洪澇災害。随之,近期保險公司集中接到理賠報案,有公司報損金額超億元。
對于自然災害帶來的集中損失,有哪些保險能夠為損失買單?保險公司賠得起嗎?
報損超 7.6 億
這幾種保險或可派上用場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披露,截至 8 月 1 日上午 10 時,北京地區各财險機構收到保險報案 6786 件,報損金額達 1.66 億元;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天津監管局披露,截至 8 月 2 日 10 時,天津轄内各财險公司共接到因暴雨天氣引發理賠報案 4145 件,報損金額為 4203.29 萬元;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河北監管局統計,截至 8 月 2 日上午 10 時,河北地區各财險機構已收到保險報案 29138 件,報損金額 5.54 億元。據上述數據初步計算,目前京津冀地區本次暴雨報損金額已達 7.62 億元。
具體到公司層面,據中國平安披露,截至 8 月 2 日上午 11 時,平安壽險已接到 4 筆出險報案;平安產險則累計接到京津冀地區客户報案 10837 筆,預估理賠金額超 2.3 億元。
中新經緯從中國太保產險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截至 8 月 2 日,中國太保產險共接到洪澇災害相關報案 5200 餘件。
面對洪澇災害,有哪些保險可以提供理賠?
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對中新經緯表示,一般來説,對于個人和家庭而言,涉及家庭房屋和室内财產的家庭财產保險,涉及機動車輛的機動車輛保險,涉及農作物的種植、養殖保 2 險等的農業保險都可以對洪澇災害造成的包括房屋、室内财產以及機動車輛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對于企業而言,常見的企業财產保險一般也都包含暴雨、洪水等洪澇災害造成的企業财產損失。
不過,楊澤雲指出,具體的保險產品是否包含洪澇災害等風險,需要看保險條款中是否包含暴雨、洪水等保險責任。因為,在實務中,有些往年遭遇暴雨、洪水等災害較少的區網域,保險公司為了滿足客户需求,也常常會推出只包含火災、爆炸等責任風險的火險保險。此外,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死亡保險等人身保險產品中,因暴雨、洪水等原因導致人身傷殘或身故,也一般是屬于相應保險產品的保險責任。
楊澤雲解釋稱,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投保了包含洪澇災害責任的保險,也不是所有的财產損失都可以獲得理賠。一方面,無論是家庭财產保險,還是企業财產保險,都有不屬于保險标的的财產,如家庭财產保險中的金銀、首飾、珠寶、有價證券等;企業财產保險中的現金、有價證券、金銀、首飾、珠寶、古玩、錢币等,一般都不在保險标的範圍内。當然,這些常見的不屬于保險标的範圍内的财產,有些也可以通過附加條款或者附加險的形式包含在保險責任範圍内。具體的需要看保險條款。
有壓力,但賠得起
大部分風險可轉移給再保險公司
在京津冀暴雨之前,台風 " 杜蘇芮 " 已經給中國東南沿海等地區居民和基礎設施帶來一定損失。災害頻發下,保險公司是否有能力進行賠付?
楊澤雲表示,從以往各地遭遇暴雨等洪澇災害等案例來看,保險公司都可以賠付。發生在保險責任範圍内的損失,保險公司在保險責任範圍内負責賠償,這既是保險公司應負的責任,也是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應承擔的義務。此外,保險公司通過原保險,把被保險人的各種風險匯集在一起的同時,也會通過再保險将其承保的風險進行轉移和管理。不過,對于類似損失較為集中的賠償,肯定會對保險公司的經營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既包括公司當年的盈虧,也可能影響未來年份的相關保險產品的投保、費率等。
如 2021 年 7 月,河南鄭州遭遇暴雨襲擊,引發洪澇災害。根據中國人保 2021 年年報顯示,針對 2021 年河南鄭州暴雨賠付金額超過 50 億元。人保财險總裁于澤曾在 2021 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坦言,2021 年整體大災賠付是近 10 年來的最高值,人保财險受大災影響累計淨損失 83 億元,同比增長 16%。
中國平安 2021 年年報指出,平安產險賠付總額超 31 億元。" 受河南特大暴雨災害影響,車險市場整體虧損。平安產險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采取了精細化費用投放、加強風險篩選及提升優質客户黏性等品質管理舉措,2021 年車險業務綜合成本率 98.9%。"
中國太保產險相關負責人對中新經緯表示,洪澇災害集中必然會給保險公司帶來一定的賠付壓力,但災難之中方能凸顯保險作為經濟 " 減震器 " 和社會 " 穩定器 " 不可或缺的功能與作用。為确保大災期間保險服務的高效穩定運轉,中國太保產險圍繞 " 集約化、透明化、數智化 " 做好大災應對。
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對中新經緯表示,一般來説,盡管災害集中暴發,保險公司也會有賠付能力。保險公司會對巨大自然災害提前做好相應的風險準備,并建立風險分攤機制,将巨大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部分轉移給再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之間會共同設定一個分攤比例,面對巨大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有的保險公司只需要承擔 10% 的損失,剩下 90% 分攤給再保險公司。
徐昱琛舉例稱,假設因洪澇災害保險公司承保的一座橋坍塌,在 72 小時或者 168 小時内,相關人員向保險公司報損。損失如果整體為 5 億元,保險公司自留損失 ( 保險公司自己要承擔的損失 ) 一般會在幾千萬元。假設保險公司要承擔 5000 萬元的損失,剩下的 4.5 億元則由再保險公司承擔。在支付時,由保險公司直接支付 5 億元,後期再由再保險公司回攤給保險公司 4.5 億元。
再保險公司從業人員對中新經緯表示,再保險公司承接的分保 ( 保險人将所承保的保險責任的一部分向其他保險人再投保的行為 ) 情況,要根據直保公司的實際賠付情況而定。就近期京津冀地區發生的洪澇災害而言,由于目前直保公司尚未統計出相應的損失,再保險公司也無法估算具體賠付金額。一般情況下,洪澇災害等天災是不會影響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面對自然災害,每個保險公司都會根據各自的風險偏好設定相應的啓動應急預案的制度,根據制度來啓動相應的程式。再保險公司的預案需要根據保險公司的實際損失來啓動。
洪澇災害帶來的大量保險理賠,是否會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補貼與支持?
楊澤雲表示,一般的商業保險,不會有政府的補貼和支持。但是,涉及農業保險的,一般都會有政府的税收、保費等補貼和支持。
徐昱琛表示,面對近期洪澇災害帶來的損失,一般情況下都是由市場化的保險公司來進行賠付。如果在這過程中,一些本身生活困難的家庭或個人面臨更多困難,當地政府部門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一定補貼,解決困難人群緊要的和基本的生活保障。具體需要結合當地政策。
在徐昱琛看來,目前保險公司在洪澇災害方面已經有相對成熟的產品。現在需要做的,一是提醒大家購買相關保險;二是要在災害發生前做好抗災節損工作,将泄洪區或者低窪地區的财務人員盡早轉移;三是出險後,積極協助客户進行理賠,盡快在保險合同範圍内把賠款給到客户。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李自曼:[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部門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
作者:陳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