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报损已超7.6亿!水灾集中,保险公司如何扛得住?,欢迎阅读。
中新经纬 8 月 4 日电 ( 李自曼 薛宇飞 ) 近日,京津冀地区遭遇极端强降雨,局部地区出现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随之,近期保险公司集中接到理赔报案,有公司报损金额超亿元。
对于自然灾害带来的集中损失,有哪些保险能够为损失买单?保险公司赔得起吗?
报损超 7.6 亿
这几种保险或可派上用场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披露,截至 8 月 1 日上午 10 时,北京地区各财险机构收到保险报案 6786 件,报损金额达 1.66 亿元;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披露,截至 8 月 2 日 10 时,天津辖内各财险公司共接到因暴雨天气引发理赔报案 4145 件,报损金额为 4203.29 万元;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统计,截至 8 月 2 日上午 10 时,河北地区各财险机构已收到保险报案 29138 件,报损金额 5.54 亿元。据上述数据初步计算,目前京津冀地区本次暴雨报损金额已达 7.62 亿元。
具体到公司层面,据中国平安披露,截至 8 月 2 日上午 11 时,平安寿险已接到 4 笔出险报案;平安产险则累计接到京津冀地区客户报案 10837 笔,预估理赔金额超 2.3 亿元。
中新经纬从中国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截至 8 月 2 日,中国太保产险共接到洪涝灾害相关报案 5200 余件。
面对洪涝灾害,有哪些保险可以提供理赔?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对中新经纬表示,一般来说,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涉及家庭房屋和室内财产的家庭财产保险,涉及机动车辆的机动车辆保险,涉及农作物的种植、养殖保 2 险等的农业保险都可以对洪涝灾害造成的包括房屋、室内财产以及机动车辆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对于企业而言,常见的企业财产保险一般也都包含暴雨、洪水等洪涝灾害造成的企业财产损失。
不过,杨泽云指出,具体的保险产品是否包含洪涝灾害等风险,需要看保险条款中是否包含暴雨、洪水等保险责任。因为,在实务中,有些往年遭遇暴雨、洪水等灾害较少的区網域,保险公司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也常常会推出只包含火灾、爆炸等责任风险的火险保险。此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死亡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中,因暴雨、洪水等原因导致人身伤残或身故,也一般是属于相应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
杨泽云解释称,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投保了包含洪涝灾害责任的保险,也不是所有的财产损失都可以获得理赔。一方面,无论是家庭财产保险,还是企业财产保险,都有不属于保险标的的财产,如家庭财产保险中的金银、首饰、珠宝、有价证券等;企业财产保险中的现金、有价证券、金银、首饰、珠宝、古玩、钱币等,一般都不在保险标的范围内。当然,这些常见的不属于保险标的范围内的财产,有些也可以通过附加条款或者附加险的形式包含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具体的需要看保险条款。
有压力,但赔得起
大部分风险可转移给再保险公司
在京津冀暴雨之前,台风 " 杜苏芮 " 已经给中国东南沿海等地区居民和基础设施带来一定损失。灾害频发下,保险公司是否有能力进行赔付?
杨泽云表示,从以往各地遭遇暴雨等洪涝灾害等案例来看,保险公司都可以赔付。发生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范围内负责赔偿,这既是保险公司应负的责任,也是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应承担的义务。此外,保险公司通过原保险,把被保险人的各种风险汇集在一起的同时,也会通过再保险将其承保的风险进行转移和管理。不过,对于类似损失较为集中的赔偿,肯定会对保险公司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既包括公司当年的盈亏,也可能影响未来年份的相关保险产品的投保、费率等。
如 2021 年 7 月,河南郑州遭遇暴雨袭击,引发洪涝灾害。根据中国人保 2021 年年报显示,针对 2021 年河南郑州暴雨赔付金额超过 50 亿元。人保财险总裁于泽曾在 2021 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坦言,2021 年整体大灾赔付是近 10 年来的最高值,人保财险受大灾影响累计净损失 83 亿元,同比增长 16%。
中国平安 2021 年年报指出,平安产险赔付总额超 31 亿元。" 受河南特大暴雨灾害影响,车险市场整体亏损。平安产险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采取了精细化费用投放、加强风险筛选及提升优质客户黏性等品质管理举措,2021 年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 98.9%。"
中国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对中新经纬表示,洪涝灾害集中必然会给保险公司带来一定的赔付压力,但灾难之中方能凸显保险作为经济 " 减震器 " 和社会 " 稳定器 " 不可或缺的功能与作用。为确保大灾期间保险服务的高效稳定运转,中国太保产险围绕 " 集约化、透明化、数智化 " 做好大灾应对。
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对中新经纬表示,一般来说,尽管灾害集中暴发,保险公司也会有赔付能力。保险公司会对巨大自然灾害提前做好相应的风险准备,并建立风险分摊机制,将巨大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部分转移给再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会共同設定一个分摊比例,面对巨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有的保险公司只需要承担 10% 的损失,剩下 90% 分摊给再保险公司。
徐昱琛举例称,假设因洪涝灾害保险公司承保的一座桥坍塌,在 72 小时或者 168 小时内,相关人员向保险公司报损。损失如果整体为 5 亿元,保险公司自留损失 ( 保险公司自己要承担的损失 ) 一般会在几千万元。假设保险公司要承担 5000 万元的损失,剩下的 4.5 亿元则由再保险公司承担。在支付时,由保险公司直接支付 5 亿元,后期再由再保险公司回摊给保险公司 4.5 亿元。
再保险公司从业人员对中新经纬表示,再保险公司承接的分保 ( 保险人将所承保的保险责任的一部分向其他保险人再投保的行为 ) 情况,要根据直保公司的实际赔付情况而定。就近期京津冀地区发生的洪涝灾害而言,由于目前直保公司尚未统计出相应的损失,再保险公司也无法估算具体赔付金额。一般情况下,洪涝灾害等天灾是不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面对自然灾害,每个保险公司都会根据各自的风险偏好设定相应的启动应急预案的制度,根据制度来启动相应的程式。再保险公司的预案需要根据保险公司的实际损失来启动。
洪涝灾害带来的大量保险理赔,是否会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补贴与支持?
杨泽云表示,一般的商业保险,不会有政府的补贴和支持。但是,涉及农业保险的,一般都会有政府的税收、保费等补贴和支持。
徐昱琛表示,面对近期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市场化的保险公司来进行赔付。如果在这过程中,一些本身生活困难的家庭或个人面临更多困难,当地政府部门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补贴,解决困难人群紧要的和基本的生活保障。具体需要结合当地政策。
在徐昱琛看来,目前保险公司在洪涝灾害方面已经有相对成熟的产品。现在需要做的,一是提醒大家购买相关保险;二是要在灾害发生前做好抗灾节损工作,将泄洪区或者低洼地区的财务人员尽早转移;三是出险后,积极协助客户进行理赔,尽快在保险合同范围内把赔款给到客户。
(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李自曼:[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经纬 APP )
(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部門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
作者:陈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