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這門印錢的生意,中國人怎麼就落後了?,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圖數室,作者:圖數室,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國產動畫 IP 的爆火,IP 經濟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我國并不是沒有好 IP,動漫領網域的有哪吒、大魚海棠、天官賜福,文旅領網域有故宮系列、大唐不夜城、三星堆等,遊戲領網域和影視 IP 更是層出不窮。但盡管中國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潛力巨大的 IP,國内主題公園卻始終未能像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國際知名主題公園那樣,形成強大的品牌效應和跨地區輻射能力。
我國目前擁有 385 座主題公園,87 座為特大型和大型主題公園,但其中 22% 面臨虧損。為什麼我國主題公園難以復制迪士尼的成功?随着哪吒 IP 引爆國產動畫,又該如何抓住這一機會,掀起主題公園新風潮?
中國主題公園無頂流
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爆火,哪吒這一經典 IP 再次成為全民熱議的焦點。各地區紛紛 " 搶奪哪吒 ",試圖将這一熱門 IP 與本地文化、旅遊產業相結合,不僅地方文旅争相為哪吒 " 上户口 ",哪吒主題樂園的概念也在社交平台上被争相熱議。
有熱心網友腦補出一座完整的哪吒主題樂園:從樂園主題到遊樂設備,從美食餐飲到非遺體驗,主打一個哪吒宇宙的沉浸式體驗。
注:根據網友描述自主 AI 生成
一有 IP 崛起,話題就會跳到建個主題公園。迪士尼樂園、環球影城在我國掀起一輪又一輪熱潮,而我們本土的主題公園為何不温不火?
要想探讨這個問題,要先來捋清一下主題公園的概念。
《關于規範主題公園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下同意見)中明确指出,主題公園是以營利為目的興建的,占地、投資達到一定規模,實行封閉管理,具有一個或多個特定文化旅遊主題,為遊客有償提供休閒體驗、文化娛樂產品或服務的園區。這些園區主要包括以大型遊樂設施為主體的遊樂園,大型微縮景觀公園,以及提供情景模拟、環境體驗為主要内容的各類影視城、動漫城等。
同時,《意見》将主題公園劃分為特大型、大型和中小型三個等級。總占地面積 2000 畝及以上或總投資 50 億元及以上的,為特大型主題公園;總占地面積 600 畝及以上、不足 2000 畝或總投資 15 億元及以上、不足 50 億元的,為大型主題公園;總占地面積 200 畝及以上、不足 600 畝或總投資 2 億元及以上、不足 15 億元的,為中小型主題公園。
1989 年 ,我國第一個主題公園錦繡中華建成開放,成為中國文化主題公園的開端。
回看我國主題公園的發展史,可以将其抽成四個階段:從以自然景觀、微縮景區為主發展到大型遊樂園、文化建設為主,主題公園的發展用了 16 年。2006 年到 2015 年,是主題公園的快速增長階段,動漫、影視 IP 開始被應用到公園建築中,方特主題樂園就誕生在這個時期。如今,我國主題公園的發展已經步入第四個階段——多元化 IP、虛實及沉浸式體驗玩法被廣泛應用,公園集玩樂、演藝、温泉、酒店等于一身,主題公園的邊界被拓寬。
盡管我國主題公園已經發展了 36 年,但提到主題公園,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依舊是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國際知名主題公園。我國本土主題公園很難搶占一席之地。哪怕近年來已經備受歡迎的方特、宋城等本土公園,論影響力,論知名度,論跨地區甚至跨國的輻射能力,依舊和迪士尼這種知名主題公園相差甚遠。
有學者曾對上海迪士尼和蕪湖方特這兩座不同等級主題公園進行分析,發現從客源市場分布看,上海迪士尼較為廣泛,遊客來源地多達 31 個省份,吸引力範圍主要集中在 1500km 内,涵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中原城市群。而蕪湖方特吸引力範圍主要集中在 200km 内,且客源市場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内。
上海迪士尼作為國際大型主題樂園在全國範圍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種種落差之下,我國主題公園面臨着巨大的生存壓力。《2024 中國主題公園競争力評價報告》顯示:截至 2024 年 10 月,我國共有 385 座主題公園,其中 87 座為特大型和大型主題公園,這些主題公園中 22% 面臨虧損。
進一步來看,和國際知名的主題樂園相比,我國本土主題公園的主題有些單薄,經常是有樂園,無主題。超過一半的主題公園主要靠遊樂設施吸引遊客,連全國著名的歡樂谷系列樂園也是以遊樂設施為主,而像 " 歷史文化 " 和 " 奇幻 / 卡通人物 " 這類有鮮明主題的樂園,分别只占 13% 和 16%。很多樂園雖然設施齊全,但缺乏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或文化内核,遊客玩了一圈,可能只記得過山車很刺激,卻記不住樂園的特色。
" 故事感 " 是樂園的靈魂,也是串聯樂園和遊客的紐帶。為何我國主題樂園的發展如此坎坷,主題不突出的背後,又是哪些因素導致的?
國民級 IP 失語了?
主題公園的鮮明性由文化 IP 的數量和知名度決定,而 IP 的影響力與商業運作息息相關。
例如,迪士尼龐大的 IP 帝國,不是一天建成的。1923 年,迪士尼由動畫工作室起家,不僅打造出米老鼠、唐老鴨這些形象,還把《白雪公主》等老故事翻新,制造一批經典 IP。1955 年,加州迪士尼樂園開業,但迪士尼的野心不止步于兒童市場。
2006 年起,迪士尼先後豪擲百億美元,分步驟拿下皮克斯、漫威、盧卡斯、二十一世紀福克斯,将蜘蛛俠、X 戰警、阿凡達這些頂流 IP 收入麾下,落地到樂園、周邊產品,一路開挂,全球粉絲都愛得不行。
與之相對應的,我國的方特是在成立主題公園之後,再開發的文化 IP。除了 " 熊出沒 " 這一知名 IP 外,目前華強方特旗下并無其他有影響力的、 發展成熟的文化 IP,且閱聽人偏低幼,難以破圈。
2023 年,珠海長隆接待遊客 1252 萬人次,僅次于上海迪士尼樂園的 1400 萬人次。有意思的是,二者遊覽數量級相差不大,但 IP 開發卻天差地别。
上迪原創 IP 形象玲娜貝兒,以漂亮的外形,可愛的個性深受大眾喜愛,迷倒一眾路人粉,而長隆的原生明星卡卡虎則相對默默無聞。
卡卡虎的原型是世界珍稀的白虎,作為長隆的招牌動物,本身極具開發潛力。然而,卡卡虎的運營似乎較為馬虎,連最淺層次的外在形象都不統一——運營方對吉祥物的理解,似乎只要是只卡通白老虎就行。
這是一個致命弱點,卡卡的形象在樂園設施、卡通片和人偶中存在很大差異,不僅衣着造型有區别,連面相畫風都不一樣,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就更别説挖掘背後的文化内涵了。
一項針對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的調研也印證了這一點。受訪者認為,大眾對長隆 IP 認可度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 " 缺乏自身特色,辨識度不夠 "(60.28%)," 沒有故事支撐,缺乏文化内涵 "(49.53%)以及 " 顏值低,不好看 "(41.12%)這三點。66.98% 的受訪者不願意購買相關 IP 產品。
實際上,卡卡虎之外,長隆還以海洋生物為特色,打造了一批 IP 形象,無論是美觀度還是人物特色,均不突出,難以形成系列化的規模效應。
中國神話傳説本身就是一座豐富的 IP 寶庫,各種故事具有廣泛的認知基礎,以及超越單一角色的文化内涵。在實際開發中,很多仍停留在大眾文學層面,并未轉變為可用于變現的專屬無形資產。
以哪吒為例,方特的 " 東方神畫 " 主題公園,就打造過 " 哪吒鬧海 "5D 乘騎項目,遊客可以跟着哪吒遨遊龍宮。但在消費者眼裏,這更像一個公益教育環節,哪吒并不是專屬方特的 IP,難以建立獨有的認知鏈接。
而電影《哪吒之魔童腦海》中的魔童哪吒,脱胎自神話故事,卻有着更為立體的形象:頂着黑眼圈,雙手插兜,咧着一嘴鲨魚牙,喊着 " 我命由我不由天 ";故事中的一眾配角,也有着鮮活的設定,讓人很難不記得。
在中國動畫與漫畫的發展歷程中,哪吒這一經典 IP 被廣泛開發,誕生了眾多風格迥異的作品。僅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就有《大鬧天宮》和《哪吒鬧海》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之後在央視《哪吒傳奇》中," 我們的英雄小哪吒 " 變得家喻户曉。再後來,《十萬個冷笑話》中的金剛芭比吒,《非人哉》中酷酷的小學生吒,都脱離了《封神演義》所描述的原有形象,延伸出更個性特色的哪吒。
百花齊放是好事,但也意味一千個觀眾心中有一千種哪吒,很難将這個 IP 開發到極致。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即使是炙手可熱的餃子及其團隊,以百億票房,塑造出一個國民級 IP 形象,但是單憑魔童哪吒的 IP,短期内也很難通過主題樂園的形式變現。
并且,國内大熱動漫 IP 版權分散,很難有一家企業具備迪士尼的實力,去統籌開發分散的版權。
IP 的鈔能力有多強?
在當下内容為王的時代,優質的 IP 不僅是故事與情感的載體,更是一座待開發的創意金礦。
以全球最賺錢的 IP 寶可夢為例,自 1996 年推出首款遊戲至今," 寶可夢 "IP 推出了 94 款主機遊戲,全球累計銷售超 4.7 億份,衍生品更是覆蓋動畫、電影、玩具、衣服、配飾甚至是飛機塗裝。根據維基百科實時更新的榜單顯示,寶可夢位列 " 全球收入最高媒體特許經營權 " 榜單的第一位。
擁有眾多的 IP 的迪士尼更是深谙 IP 開發之道。迪士尼以 IP 為核心和起點,形成 " 内容 IP+ 渠道 + 衍生品 " 的閉環生态產業鏈,創造了獨特的輪次收入模式。
第一輪收入來源于電影票房和流媒體收入;第二輪則是通過版權代理把内容生成電影光盤、DVD 等獲取收入;緊接着迪士尼把每一部新 IP 形象放入主題公園中,從而形成第三輪收入;線上線下銷售的 IP 周邊形成了第四輪收入。
正如前文所説,IP 的影響力與其商業運作存在着緊密的聯系。
四輪次模式不僅讓迪士尼的 IP 商業化效能達到了最大值,還會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共同做大蛋糕。
根據迪士尼的财報顯示,其業務主要分為三大板塊:娛樂(包括有線電視、流媒體服務、電影内容發行與知識產權授權)、體育(以 ESPN 品牌為核心,涵蓋體育賽事轉播及相關内容制作)和體驗(包括主題樂園、酒店、郵輪及相關消費品)。
包含主題樂園在内的 " 體驗 " 板塊,在 2024 年已經撐起迪士尼集團近四成收入。并且,主題公園門票收入,僅占 " 體驗 " 的 32.71%,其餘七成由主題公園的延伸消費構成。
這意味着迪士尼園區内的 IP 衍生產品才是利潤的大頭,靠 IP 吸引消費者進園買買買是迪士尼的生錢之道。
回過頭來看我國 IP 開發的歷史,則是鏈路短、類型少,要麼是沒有開發 IP 的意識,要麼是僅停留在影視是影視,玩具是玩具,遊戲是遊戲的圈子裏,無法跳脱出去。
這也使國内 IP 的積澱及影響不足以支撐建設起一家頭部主題樂園。
好在如今,擁有情緒價值、審美價值、内容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國產優質 IP 不斷湧現。
動漫領網域有哪吒、大魚海棠、天官賜福、魔道祖師等,文旅領網域有故宮、大唐不夜城、臨汾小西天、三星堆等,遊戲領網域有黑神話悟空、原神、戀與深空、崩壞 3 等,影視 IP 更是層出不窮。
IP 衍生產業鏈也不斷完善,比如媒體形式的多元轉化,到實體制造如玩偶、盲盒、卡牌、徽章等。
再看一直被诟病的我國主題公園影響力不足,其實這些年也一直在進化。先從遊客規模和園區數量上來説,中國在主題公園這件事上,絕對是世界領先。影視文化和中國風元素也不斷推動主題公園旅遊市場增長。
中國擁有全球最具活力的主題公園市場,文旅消費也擁有巨大潛力。
希望早日實現,中國主題樂園不再是東方平替,而成為全球文旅頂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圖數室,作者:圖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