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去墨西哥,感受逆全球化的寒意,歡迎閲讀。
對于出海墨西哥的中國企業而言,苦日子可能已經來了。
11 月 28 日是當地的感恩節,墨西哥政府選擇在這一天對當地 " 中國義烏國際商貿城 " 采取行動。在總統親自下令之後,政府部門出動了一支 200 多人的執法隊伍,對位于墨西哥首都市中心的 " 中國義烏國際商貿城 "(又稱墨西哥市場)進行了突擊查封。
此次行動集合了經濟部、海軍、國民警衞隊、消費者保護局、知識產權局、税務局等等部門,聲勢浩大,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打擊當地猖獗的毒販。
經過長達 11 個小時的搜查,墨方共計收繳了超過 26.2 萬件無收據、無進口檔案、無标籤的產品,價值約 7500 萬比索(約 2666 萬元人民币),據説這些貨物的最終命運是要做銷毀處理。
這座商貿城被貼上了暫停營業的封條,網絡上有消息稱該棟建築有被沒收的風險,而以當前墨西哥 " 去中國化 " 的行動态勢來看,被徹底關閉是最起碼的。
墨西哥政府生怕外界不知道這次行動,還在 X 平台上大張旗鼓地宣傳 " 戰果 "。這場針對中國商人的行動,被很多人視為墨西哥總統辛鮑姆交給美國的 " 投名狀 "。
特朗普宣布給墨西哥施加關税威脅之後,墨西哥政府對中國企業的态度就產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除了清理所謂的 " 非法走私 " 產品外,墨西哥對來自中國的投資,也開始變得更加謹慎,甚至轉而設定各種障礙。
這個人口高達 1.3 億、世界第十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工業國之一的國家,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裏,都難以成為中國企業的優質出海目的地。其中的原因,也并不難以理解。
魔幻而又割裂
中國企業出海北美最重要的樞紐。
" 悲情的墨西哥,離上帝那麼遠,離美國那麼近 "。
神秘而獨立的墨西哥,曾經是古代美洲大陸的經濟和文化高地,孕育了印第安古文明,造就了瑪雅、阿茲台克、托爾特克等輝煌燦爛的文明。
這是一個自然資源極為豐富,被稱為 " 坐在聚寶盆上的國家 ",除了銀、鉛、鋅等各類礦產資源,農業、畜牧業的基礎也非常優良。此外,墨西哥還是世界上第六大石油生產國。
然而,這裏卻像是一個詛咒之地,在近代化的進程中始終面對着無盡的壓迫。地理大發現之後西班牙、法國先後入侵墨西哥,美墨戰争也讓國家元氣大傷,加之進入現代之後國内國内政治博弈長期復雜,整個社會問題叢生。
首都墨西哥城是目前全球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在這裏有超過 400 萬人口的超級貧民窟,黑幫一手遮天,垃圾污水橫流,然而另一邊卻是精致豪華的富人區,天堂地獄咫尺之遙。
但得益于地理區位優勢,背靠北美自由貿易區,墨西哥經濟又不至于太差。
《美加墨協定》(USMCA)籤署後,墨西哥經濟快速增長。2023 年,其 GDP 總量達到 1.8 萬億美元,高于澳大利亞和韓國,位居全球第十二位,人均 GDP 為 1.4 萬美元,比中國還要高出 1000 多美元——當然這是在高度貧富分化之後的平均。整體上看,這在整個發展中國家序列中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績。
2023 年,墨西哥出口額增長 2.6% 至 5930.12 億美元,全球排名超越俄羅斯、加拿大等國,成為世界第九大商品出口國。
墨西哥汽車產業尤為發達,世界知名車企幾乎都在墨西哥設廠,包括豐田、福特、戴姆勒、寶馬、大眾等等。汽車產業也是最重要的工業門類,亦是該國出口的主力軍。
2023 年,墨西哥汽車產量超過 400 萬輛,排名全球第七,其中主要用于出口至北美、歐洲等地,該國實際上已經成為歐美發達國家汽車業的 " 工業腹地 "。
作為中國企業進軍美國最重要的 " 跳板 ",近年來中墨貿易往來也持續升温。
去年我國企業向墨出口商品總值 814.7 億美元,相比中美貿易戰前(2017 年)增長 1.27 倍。今年前十個月中國對墨出口 758.1 億美元,刷新歷史同期紀錄,同比增長近 12%。尤其是汽車等相關產品金額高達 104.5 億美元,同比增長 26%。
顯然,歐美對中國的貿易壁壘逐漸抬高後,墨西哥成了中國商品賣向北美最重要的樞紐。
來自美國的背刺
心生畏懼,又無法割舍。
由于地緣實際,墨西哥經濟嚴重依賴美國,甚至説是後者的 " 經濟附庸 " 也不為過。
墨西哥國内 80% 的投資來自美國,而本國 80% 的商品(4756 億美元)出口至美國,其中出口美國的汽車占出口總量的 75% 以上。在墨西哥的貿易總額中,美國一家就占了 66%。
對于這個南方的鄰居,美國一手施舍蜜糖,進行利誘拉攏;一手揮舞着貿易大棒進行威懾,絲毫不會給墨西哥以 " 獨立發展 " 的空間和機會。
因此墨西哥對美國既愛又恨,既心生畏懼又無法割舍。
潘多拉魔盒開啓于 2018 年。美國主導下,《美加墨協定》取代此前實施 20 多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該協定的主旨思想,就是美國試圖通過貿易聯盟,讓制造業回流美國(或其指定的利益相關方),同時抵抗其他國家產品進入美國。
譬如,協定規定墨產汽車要想規避美國關税,75% 的汽車零部件必須在三國生產,才能享受零關税,且 40%~50% 的汽車零部件要由時薪不低于 16 美元的工人生產。
協定中還有一項 " 毒丸條款 ",即若任何一方與 " 非市場經濟國家 " 達成自貿協定,另外兩方可将其踢出局。
同期,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對當時七成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征 25% 關税。美國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排擠中國,提升美加墨三國之間的經貿聯系。
連番操作之下效果顯著,2023 年美國對華進口同比大減 20%,中國 17 年對美貿易第一大國的記錄首次被打破,墨西哥和加拿大則成為美國前兩大貿易夥伴。但與此同時中墨貿易大增,大量中國企業試圖進入墨西哥進行產能投資,顯然這不是美國希望看到的局面。
到 2022 年,美國又包裝出 " 友岸外包 "(Friendshoring)概念,推動企業撤離與美國有經濟衝突的國家,優先考慮發展與其價值觀相近的國家,建立聯動供應鏈。
作為和美國緊密相連的墨西哥,自然成為最大赢家。" 中國的‘失’就是墨西哥的‘得’ "。《财富》毫不言諱墨西哥作為 " 近岸外包 " 的重要作用。
一番操作下來,墨西哥對美輸出商品的中轉地位被極大地提升。中國對美貿易壓縮的部分,也由此以墨西哥為橋梁轉至美國。
今年前三季度,墨西哥是中國汽車出口第二大目的地,僅次于俄羅斯。2023 年,我國向墨西哥出口汽車 41.5 萬輛,而中國在墨西哥的銷量只有 13.2 萬輛,其中差額 28.3 萬輛的部分,就是借道墨西哥再次出口至北美等其他國家。
蜜糖的另一面就是砒霜。墨西哥背靠美國這顆大樹吃香喝辣,但 " 美國優先 " 并不會讓步于 " 墨西哥優先 ",當美國發覺中企開始積極利用墨西哥市場便利的策略後,便立刻出手反制。
特朗普近期表示,将于 2025 年 1 月的首批行政令中,向墨、加所有進入美國的商品征收 25% 關税,還要向中國加征 10% 的關税。
此前他甚至威脅過,要将對來自墨西哥的汽車征收 100% 甚至 200% 的關税,不會讓任何一輛汽車從墨西哥賣進美國。
美國的施壓之下,墨西哥的對華經貿态度實際上已經有所轉變,這對于已經在墨西哥進行投資的中國企業來説相當不利。
危險的 " 去中國化 "
一場目的明确的預謀。
美國施壓,墨西哥便 " 作秀 " 讨好。對墨西哥城義烏商貿城的行動,是一場目的明确的預謀。
此次清查的服裝鞋帽、玩具等產品仍屬于低價商品,價值含量較低,也并非中墨經貿的主力軍,其中殺雞儆猴的意味十分明顯。
墨西哥總統辛鮑姆顯然不希望美國發起關税報復。墨西哥已于去年上調了鋼鐵、鋁等產品進口關税,今年 4 月 23 日開始,又對鋼、鋁、紡織品、服裝、木材、塑料等征收 5% — 50% 的臨時進口關税,這些矛頭實際上都是在對準中國商品。
在美國看來,最大的隐憂還是在汽車等工業門類。
特斯拉在 2023 年 3 月就宣布計劃在墨西哥建廠,但如今已經暫停,與特朗普關系無限密切的埃隆 · 馬斯克都選擇謹慎行事,而那些計劃跟随特斯拉一起,前往墨西哥的一眾中國產業鏈跟随者的境遇可想而知。
墨西哥政府換屆,加上對中國政策的不斷調整,已經讓很多中國企業感受到相當的寒意。
目前,汽車配件公司拓普集團墨西哥一期、二期基地已經投產;旭升集團墨西哥制造基地項目于去年開工奠基。早在 2016 年,愛柯迪就在墨西哥中部城市萊昂建成投產了第一個海外工廠,二期工廠計劃明年二季度投產;文燦股份在 2020 年完成對百煉集團的收購,後者在墨西哥設有鑄造機加工生產基地。
此外,岱美股份、新泉股份、 嵘泰股份、銀輪股份、伯特利、立中集團、東山精密等汽車產業鏈企業也已經計劃或落地墨西哥。這些特斯拉的供應鏈夥伴,在大客户暫停當地項目後必然會遭到影響。
主機廠介入的程度要輕很多。目前中國車企真正在墨西哥實地生產的僅江淮和北汽兩家,江淮的車型為轎車、輕卡,北汽 ( 福田 ) 主攻商用車,兩家企業基本為内銷。
上汽集團、比亞迪、奇瑞都曾表态過計劃在墨西哥建廠,長城也探索落地墨西哥,但迄今還沒有下文。
此外,也有一些摩托車企業将墨西哥視為重要市場進行開拓。
目前約有 20 家中國汽車品牌激戰墨西哥,中國汽車品牌占當地品牌總數的三分之一,市場份額也接近十分之一。迫于來自美國的壓力,墨西哥正在計劃停止向中國電動車企提供低成本土地、減税等激勵政策,與中國汽車制造商保持距離。
此外,光伏產業亦是美國阻擊的對象。11 月 14 日,TCL 中環海外子公司 Maxeon 在墨西哥生產的光伏組件從 7 月份開始就被美國海關扣留,并被排除出墨西哥出口美國的名單中。
可見由于更加復雜的國際政治局面,墨西哥已經難以像以前一樣順暢接受來自中國企業的投資與合作意願。中國企業試圖繼續以墨西哥為跳板進入美國市場,已經變得越來越難。
寫在最後
坐落在世界第一大國的後花園,墨西哥經濟發展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殘酷而現實的風險。
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劇變的過程中,美國必然會盡力将墨西哥培育為替代中國產業鏈的陣地。可以説,作為美國經濟的附庸,墨西哥的復雜命運難以改變。
但這樣的策略實際上很難成行。一方面當地社會問題復雜,要想在當地復刻東亞制造業中心、供應商網絡可能要耗費幾十年的時間;另一方面,墨西哥社會的人才構成決定了,其缺乏半導體等先進制造業,即便一級供應商來自墨西哥,二級三級供貨商依然需要仰仗中國等國家。
" 友岸外包 " 給墨西哥帶來的繁榮,也随時可以被美國摧毀。一旦墨西哥有任何高端轉型的動作,就必然會被美國打壓,這決定了墨西哥只能為美國代工和做外包,美國絕不允許 " 後院起火 ",畢竟,美國的利益才是第一位。
這些都預示着,墨西哥既幸運又可悲,既不會太差也不會太好,永遠都會在一個被設定的命運半徑裏上下左右受限碰壁。
對于中國企業來説,選擇出海墨西哥并非無利可圖,但也需要随時準備好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做好接受比墨西哥本土企業更加無常命運的現實。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WEGO 研究院 ",作者:謝澤鋒,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