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小米 15 系列發布!全面打通蘋果生态,還有一輛 81.49 萬的量產版跑車,歡迎閲讀。
這是小米的新起點。
對于今晚的這場發布會,小米用了這麼一句話來進行預熱。
時長 3 小時的發布會全程可以用「高潮迭起」形容:頻上熱搜的小米 15 系列手機和澎湃 OS 2.0 終于亮相,還有紐北成績剛出的小米 SU7 Ultra 量產版炸場。
這篇發布會總結也聚焦在了以上爆品,帶你看看這次小米不容錯過的高光。
小米 15:小尺寸,大心髒
讨論「Android 小屏旗艦」,相信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小米數字旗艦标準版」,原因無他:尺寸小得剛剛好,配置也不輸 Pro 版。
外觀設計上,方形攝像模組和直角中框設計已經變成傳承,從小米 13 系列到今天小米 15 系列都沿用了類似設計, 不過 15 減弱了相機凸起,還做了「火山口」設計,觀感要更好。
小米 15 機身方面也做了微調,手感更上一層樓,采用全弧線設計,金屬磨砂中框延伸到背部,号稱「機身沒有一處鋭角」,利落又圓滑,重量也保持在 191 克,重心居中。
螢幕則采用全新 M9 發光材料,強光下更容易觸發峰值亮度 3200nit,支持 1-120Hz LTPO 刷新率和 DC 調光,正面邊框更是實現了四邊同步 1.38mm 的「真」等邊。
去年 Pro 版的「龍晶玻璃」也來到了标準版的小米 15 上,号稱帶來 10 倍的耐摔性;螢幕指紋識别也更新了以往 Pro 級旗艦才有的「超聲波指紋」。
性能方面,小米 15 系列全球首發了骁龍 8 至尊版。
和以往的骁龍芯片不同,這次的骁龍 8 至尊版采用了全新的核心架構,兩顆「Oryon」超大核直接來自骁龍 PC 芯片,其餘六顆核心也都是性能核心,完全舍棄小核,Geekbench 6 多核性能突破 10000 分。
GPU 方面,骁龍 8 至尊版采用全新 Adreno GPU 架構,峰值性能提升 44%。
性能這麼猛,骁龍 8 至尊版的功耗非但沒有水漲船高,反而還有進步。得益于第二代 3nm 工藝制程,以及芯片架構的優化,骁龍 8 至尊版的 CPU 峰值功耗較上代下降 52%,GPU 峰值功耗較上代優化 46%。
為了配合好這條「猛龍」不被小機身限制,小米 15 搭載了環形冷泵散熱系統,還增加了與手機中框的接觸面積,增強了散熱效果。
小米 15 系列在影像上依舊保持了和徕卡的合作。主攝方面是熟悉的光影獵人 900,規格尺寸達到 1/1.3 英寸,具有 1.2 μ m 單顆像素、2.4 μ m 融合大像素,能夠捕捉更多光影細節。
這次的全新「浮動長焦」鏡頭則是三星 JN5 1/2.75 英寸傳感器,原生等效焦距 60mm,還可以使用高像素模式實現 120 毫米長焦人像。
除了過硬硬體素質,小米 15 系列的計算攝影能力也獲得「越級體驗」:UltraRAW、UltraHDR、UltraZoom 超級變焦等一系列小米 14 Ultra 能力。
小米 15 系列也支持「動态照片」的拍攝,并且能夠分享微博、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台。
不得不提的還有小米 15 配備的「金沙江電池」,能量密度高達 850Wh/L,在小機身中塞入了 5400mAh 的大容量電池,有線快充 90W,無線充電 50W。
小米 15 一共有四款常規配色:黑色、白色、淺草綠、丁香紫。
如果還是覺得選擇不夠多,小米還提供了 20 種可定制配色,2 種可定制中框,總共 40 種搭配。
除此之外還有一款特别的「亮銀」版,不僅有一種「銀鏡」的光澤,背板玻璃還呈現一種 3D 縱深波浪的紋理,這可不是視覺效果,而是真的可摸可感的「大波浪」。
以及一個「鑽石限定版」,中框鑲嵌一顆鑽石,背板采用環保鳄魚皮紋理,有冰川白、大象灰和橙色。
每個版本的價格如下:
小米 15 迎來了漲價,起步價 4499 元,配置以 12GB+256GB 起步;
定制版 4999 元,只有 16GB+512GB 版本,需要在小米商城購買;
亮銀版起步價 4699 元,每個版本漲價 200 元;
鑽石限定版 5999 元,只有 16GB+1TB 版本。
小米 15 Pro:更 Pro 的螢幕和影像
小米 15 有的配置,小米 15 Pro 都有,并且可能還更強。
比起标準版,小米 15 Pro 尺寸更大,同樣采用全弧線設計,螢幕也延續了上一代的「等深四曲」螢幕,機身設計總體看起來「外方内圓」,每個平面的過渡都是平滑的曲線,包括攝像頭模組。
小米 15 Pro 上的「龍晶玻璃」也迎來更新,2.0 版本相比前代抗摔性能提升 16 倍,也同樣搭載超聲波指紋。
顯示效果上,小米 15 Pro 也搭載了 M9 發光材料的「真」2K 螢幕,功耗卻比上一代 C8 發光體系的 1.5K 螢幕更低,峰值亮度和标準版同樣為 3200nit。
搭載了高通骁龍 8 至尊版處理器的小米 15 Pro 性能如何,我們已經對小米 15 Pro 進行了測試。
《星穹鐵道》極高畫質 60 幀情況下,平均幀率達到 58 FPS,排除加載動畫幾乎全程滿幀,平均功耗不到 4.2W,小米 14 Pro 已經達到 5W。
影像能力也是 Pro 版的一大強項。小米 15 Pro 也配備了光影獵人 900 傳感器,但光圈大小來到 f/1.44 ,進光量更大,快門速度更快,也能帶來更好的背景虛化效果。
但可惜的是,小米 15 Pro 砍了上一代的可變光圈功能。
小米 14 Ultra 的長焦鏡頭,也下放到小米 15 Pro 上,傳感器是索尼 IMX858,實現 5 倍潛望式光學變焦,并利用 5000 萬像素實現 10 倍無損變焦,以及 UltraZoom 20 倍 AI 變焦。
視頻錄制方面,主攝最高支持 8K 視頻錄制,雖然支持全焦段 4K 視頻錄制,但依舊不支持更常用的 4K 120 幀拍攝。
Pro 版自然也不會錯過 850Wh/L 的金沙江電池,小米 15 Pro 電池容量更是來到 6100mAh 的超大容量,對比上一代增加足足 1220mAh,機身重量甚至還輕了 10 克。
小米 15 Pro 有岩石灰、白色、雲杉綠三種,同樣也有「波光粼粼」的亮銀版。
小米 15 Pro 同樣迎來漲價,起售價 5299 元,配置為 12Gb+256GB,亮銀版同樣加價 200 元,起售價 5499 元。
除了手機的參數部分,也有不少人關心全新的系統——澎湃 OS 2,畢竟參數再強,也需要搭配軟體才能完全釋放潛力。
全新的澎湃 OS 2 自研了微架構調度器,着重優化了應用啓動速度等方面,并号稱「全生态設備都流暢」。
互聯互通方面,除了加強了對現有澎湃生态的支持,全新的 HyperConnect 甚至還将蘋果生态納入其中,蘋果設備安裝「互聯互通」App 後可以實現檔案圖片互傳,小米手機還能在 Mac 電腦上開啓「妙享桌面」,直接鏡像操作小米手機。
澎湃 OS 2 還搭載了 HyperAI 的一系列系統級智能能力,例如 AI 寫作、生圖等功能。
而全新「超級小愛」助手集成到了系統底層,能識别螢幕和外部,還支持一句語音操作,甚至具有「記憶」功能。
紐北四門第一,靠的是什麼
十年之内,成為紐北最快四門電車。
今年 7 月,雷軍在個人年度演講中立下壯志:十年之内,成為紐北最快四門電車。
現在來看,雷總對自己實在是太不嚴厲了,3 個月就能搞定的事,他竟然給自己 10 年的時間。
10 月 28 日上午 11 時 56 分 46 秒 874,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衝過位于 T13 彎角的終點線,打破了紐伯格林北環賽道原有的四門車圈速紀錄。
小米 SU7 Ultra 榮獲此殊榮,自然離不開其卓越的動力系統。去年年底,雷軍在小米 SU7 的上市發布會上給用户們畫了個餅—— V8s 電機。
當時他表示,這台電機擁有 27200rpm 的最高轉速,最大功率 578 馬力,峰值扭矩達到 635N · m。更令人吃驚的是,V8s 在實驗室中甚至達到了 35000rpm 的驚人轉速。
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和它的量產版,都搭載了由兩台 V8s 和一台 V6s 組成的動力系統,綜合功率達到 1548 馬力。
從加速能力來看,小米 SU7 Ultra 從靜止加速到 100km/h 僅需 1.98 秒、0-200km/h 5.86 秒,設計最高時速 350km/h,成為了全球加速最快的量產四門轎車。
這次,終于加上「量產」兩個字了。雷軍在發布會上公布了小米 SU7 Ultra 的預售價格:81.49 萬元。
電池方面,小米 SU7 Ultra 全球首發寧德時代麒麟 Ⅱ 電池,擁有 1330kW 的超大放電功率和 16C 的最大放電倍率,以滿足電機需求。SoC 在 20% 時,放電功率仍有 800kW,峰值電壓 897V,充電倍率達到了 5.2C,達到 16C,
此外新車還采用了 AP Racing 的制動系統,前六後六活塞制動卡鉗,最大工作温度超過 800 ° C,時速 100km/h 刹停只要 30.8 米,180-0km/h 連續制動 10 次不衰減,極速狀态下制動可提供超 2.36G 減速度。與此同時,動能回收也能提供 0.6G 的減速度。
在發布會上,雷軍指着 SU7 Ultra 的超大尺寸碳陶瓷制動盤説: 「這個一看,就是要十萬塊錢的東西。」他表示,有了這套動力系統和制動系統,SU7 Ultra 可以在紐北連續跑 2 圈飛行圈且不會過熱。
底盤方面,SU7 Ultra 用上了一套閉式雙腔空氣彈簧和高性能阻尼可變減振器,另有倍适登 EVO T1 絞牙減振器可選,支持 10 段壓縮回彈阻尼可調。此外,其三電機扭矩矢量控制系統也能實現對三電機系統每秒 500 次的動态扭矩控制。
小米 SU7 Ultra 的性能提升是從裏到外的。
車頭新增了一個大前鏟和 U 型風刀,進氣格栅開口加大了 10%,尾部擁有一個碳纖維固定尾翼,翼展達到 1560mm,弦長 240mm。在尾翼的下方,小米還布置了一個主動擴散器,支持 0-16 ° 自适應調節,兼顧風阻與下壓力。小米表示,這些氣動套件能夠為 SU7 Ultra 提供最大 285kg 的下壓力。
「超過了兩三百萬跑車的能力。」雷軍説。
這一切,構成了小米挑戰紐北的堅實基石。
在這個時代,小米 SU7 Ultra 在紐北上留下的不僅是速度的痕迹,更是技術革新的宣言。這不僅是一場關于速度的競賽,更是一場關于創新和性能的較量。
常有人説,在電動車盛行的年代,最不值錢的就是馬力,「馬力無用論」和「性能過剩」的聲音此起彼伏。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逐漸成為讨論的焦點,「性能」一詞似乎被簡化為一串冷冰冰的數字,淪為車企宣傳的附屬品。
然而,所謂的性能過剩,不過是某些車企逃避的托詞。真正的挑戰和創新在于将這些性能轉化為消費者能夠感受到的駕駛樂趣,讓數字背後的激情和操控感觸手可及。
雷軍和他的小米,他們選擇了一條艱難,但純粹的路。可以説,在紐北賽道上的每一圈,都是小米登上行業頂峰的巧妙注腳。
小米的新起點:主談體驗而非參數
小米首席市場官許斐在介紹小米 15 的螢幕時提到,小米不再單純追求高參數,更重視配置實際帶來的用户體驗。
以往的小米發布會總是充滿各種領先的參數和配置,為「發燒」而生;而這次的「新起點」,我們發現小米開始改變以往對好看數據,或者吸睛新功能的一味追求,更關注新特性能不能觸及更多用户場景,提升用户體驗。
這也和愛範兒的理念一致:聚焦于產品的高參數能不能帶來更好的用户體驗。
所以,除了性能實測,我們還會帶來更深度的功能體驗和評測,小米 15 系列用起來有哪些亮點和槽點,我們都會給大家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