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百億張磊力推鞋王百麗上市,線下大幅關店,增長或面臨瓶頸,歡迎閲讀。
文 | 雷達财經,作者 | 肖灑,編輯 | 深海
作為創投圈知名大佬,張磊執掌的高瓴資本投過騰訊、京東、去哪兒、藍月亮等成功案例。這一次,高瓴資本一手操盤的百麗時尚,如今已來到了價值變現的最後環節。
港交所資料顯示,近日百麗時尚集團已遞交 IPO 申請,拟于港交所主機板上市。百麗時尚的前身為 1981 年在香港創立的麗華鞋業,曾是中國零售額最大的女鞋零售商。
早在 2017 年,在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的帶領下,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被從港交所私有化并退市。高瓴成為控股股東後,對百麗的業務進行了 " 科技賦能 "、轉型重組等一系列動作,并在 2019 年分拆了公司的運動服飾板塊滔搏國際上市。
重回大眾視野的百麗,業績明顯好轉,如果成功重返港交所,有望給 240 億(胡潤百富榜 2023 年 10 月數據)身家的張磊帶來不菲收益。
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止的九個月内,百麗時尚營收為 161 億元,淨利潤達 21 億元。不過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百麗的直營門店關店數量超過 1000 家。同時,公司的庫存狀況也不樂觀。有市場人士認為,公司還面臨增長瓶頸。
" 鞋王 " 的前世今生
" 如果不轉型的話,公司只會慢慢死去。" 在 2016 年 5 月的業績發布會上, 時任百麗 CEO 的盛百椒如此感嘆。
百麗前身麗華鞋業 1981 年于香港創立。創始人鄧耀 1934 年出生于香港,50 年代開始在鞋廠做學徒,後來創辦了自己的工廠。改革開放後不久,他将鞋類業務擴展至大陸,然後一步步把企業做大。
1991 年,鄧耀在深圳成立了百麗鞋業有限公司,同年比他小 18 歲的盛百椒加入,擔任新公司的總經理,并依授權負責百麗品牌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生產銷售及品牌運營。
2007 年,在二人的推動下,百麗國際在港交所上市。上市之後,百麗開啓了多品牌發展戰略。
截至 2011 年底,它通過收購等方式獲得了百麗、思加圖等十多個自有品牌。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品牌占據的櫃台超過了百貨商場半壁江山。
此外,百麗國際的重要業務之一是運動服飾的銷售,其代理的運動品牌有 NIKE、Adidas、Puma 等。
随着不斷發展,百麗一度被業界冠以 " 鞋王 " 的稱号,鼎盛時期市值一度高達 1500 億港元,在全國門店超過 2 萬家。
然而,随着電商的崛起,消費渠道的變化和消費者對性價比的關注,倚重于線下購物中心渠道的百麗,多年積累的優勢不斷弱化。
電商轉型乏力的百麗,在 2012 年開始走上下坡路,其淨利潤僅能達到個位數增長。百麗國際股價在 2013 年 2 月達到歷史高位後,一路下跌。
2015 年,百麗出現了上市九年以來淨利潤的首次大幅下滑,跌了 38%;2016 年又下滑了 18%。到了 2017 年,百麗國際淨利潤已由 2015 年的 47.64 億元下跌至 24.03 億元。
彼時,百麗也曾嘗試轉型。最新披露的申報材料顯示,轉型要求百麗國際采取一系列轉型和創新性舉措,但作為上市公司,轉型可能會受到公開股票市場的壓力影響。
在此背景下,與百麗國際早有淵源的鼎晖、以及高瓴資本向其伸出援手,三者一拍即合。
最終,2017 年百麗國際完成私有化,由 Hillhouse HHBH 及其關聯人士、智者創業和 SCBL 組成的财團私有化,從香港證券交易所退市,私有化市值為 531 億港元。
其中,Hillhouse HHBH 注冊在境外,由高瓴資本控制;智者創業由百麗國際高管控制,SCBL 由鼎晖投資控制。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交易完成後,高瓴持股 56.81%,成為百麗的第一股東。鄧耀和盛百椒家族将持有的股份全部出售,套現超百億港元。
當時,在外界眼中,傳統零售業深受電商和虛拟商城的衝擊,對百麗來説前景尤其蕭條。
但張磊相信科技能夠讓這家傳統領網域公司新生," 我們收購以後,第一步是改變人的思考方式,不要再想它是傳統企業。"
高瓴的 " 科技賦能 "
" 接盤 " 百麗國際後,高瓴沒有閒着。手握退市後公司控制權的張磊,一步步實施其高科技賦能傳統零售業的計劃。
在他看來,擁有 2 萬家直營門店線下流量入口的百麗,每日進店人數有 600 多萬,如果以互聯網的概念量化,相當于 600 萬 DAU(日活躍用户),這放在互聯網企業中都能排到前幾名。
據悉,為了推動轉型,百麗堅持科技賦能、精益化運營、使用數字工具和技術方案,推進全供應鏈的數字化重塑。
這從滔搏國際分拆上市時的招股書中能窺見一二。其中提交的一個相關案例是:2018 年,公司在某家門店安裝了智能門店系統後,分析發現女性消費者約占進店消費者的 50%, 但女性消費者貢獻的收入僅約占門店收入的 33%。此外,約 70% 的消費者從未踏足門店後部的購物區。
基于上述分析結果,該門店增加了女性產品 SKU,并進一步改良了門店女性產品區的產品陳列。此後一個月内,該門店女性產品 SKU 的月銷售額較上月增長了将近 40%,而全店的同期月銷售總額增長了約 17%。
百麗的招股書也總結了公司在私有化後實施的一系列舉措:将由零售主導的組織架構轉變為品牌主導的組織架構;重新定位若幹品牌,優化品牌組合,強調品牌差異化;向線上業務投入大量資源,重視發展社交媒體平台;優化線下門店網絡;探索智能制造和規模定制等創新能力。
這些舉措的結果是,百麗的線上渠道的收入貢獻由退市前的不足 7%,增加至去年下半年的 27% 以上。公司的鞋類門店總數由截至 2017 年 2 月 28 日的 1.3 萬家減少至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的 7444 家。
百麗還坦言,公司私有化财團成員在新零售及技術領網域的經驗、業務關系及資源,為公司吸引人才和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提供了大力支持。
除了對百麗施展 " 外科手術 ",高瓴還玩了一把分拆上市的戲碼。
具體而言,高瓴對百麗按照鞋類和運動服飾代銷兩大業務分類,并對業務進行重組。其中,将原來分散在百麗不同子公司主體下的運動服飾業務,全部注入了滔搏。
公開資料顯示,滔搏不僅是 Nike、adidas 兩大運動品牌巨頭在中國内地最大的經銷商,還拿下了 Reebok、PUMA、KAPPA、CONVERSE 等運動品牌的内地經銷權。
2019 年滔搏上市,市值最高時超過 700 億港元,遠超百麗國際私有化時的定價。截至 2023 年 8 月 31 日,高瓴、智者創業分别持有滔搏 34.89%、20.23% 的股份。
雖然目前滔搏市值跌至 320 億港元附近,但高瓴通過分紅和減持已經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收益。
資料顯示,2020 年 6 月,百麗國際減持了滔搏 2.7 億股,并套現約 29 億港元。
另據 WIND 數據顯示,2017 年以來,滔搏累計實現淨利潤 182 億港元,累計現金分紅 112 億港元。
改造後價值幾何?
值得一提的是,2022 年百麗就曾嘗試 " 二進宮 " 港交所。
當時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 财年(截至 2021 年 2 月 28 日止)營業收入為 217.37 億元,同比增長 8.07%;其歸母淨利潤為 26.59 億元,同比增長 50.36%。
2021 年 3 月 1 日至 2021 年 11 月 30 日,公司歸母淨利潤為 23.07 億元,同比增長 15.86%。
上述營收數據與退市前 2016 财年(截至 2017 年 2 月底)的約 417 億元營收相比減半,主要是滔搏運動被分拆的原因。
不過,百麗時尚 2022 年 3 月的 IPO 申報以失效告終。而最新提交的申報資料表明,僅就業績數據來看,百麗似乎已經完成了 " 大象轉身 "。
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的九個月,該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雙位數增長,營收同比增長 12.8% 至 161 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 92.7% 至 21 億元,淨利潤率達到 12.8%,是業績期内最高水平。
鞋履業務占百麗營收的大部分,2022 财年至 2024 财年前三季度,鞋履業務的收入分别為 202.24 億元、165.30 億元、140.21 億元,占營收的比重分别為 86.0%、86.0%、87.0%。
在百麗眾多鞋履品牌中,BELLE 是最暢銷的品牌,過往幾年中總收入占比約 28%。
目前,線下渠道仍占據百麗的絕對優勢,占總收入的比重 7 成以上。但公司的直營門店近年卻在持續收縮,國内直營門店從截至 2022 年 2 月 28 日的 9388 家,下降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的 8361 家,不到兩年的時間裏縮減已超 1000 家。
除此之外,公司存貨周轉天數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2023 年 2 月 28 日止年度以及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止九個月,公司的存貨周轉天數分别為 198.2 天、195.7 天。
換算下來,公司服裝從生產後到賣出去,平均需要 6 個多月左右的時間。
時隔 7 年卷土重來,百麗會獲得資本市場多少的估值備受關注。不少觀點指出,時尚鞋服行業近兩年業績出現回暖,但由于成長有限,估值抬升不大,預計百麗上市後市值與滔搏相當。
截至最新,百麗時尚的股東中,智者創業持股為 46.36%,高瓴持股為 44.48%,鼎晖投資旗下 SCBL 持股為 9.16%。
如果上市成功,高瓴是長期持有還是套現離場,也是值得關注的一個方面。但無論如何,張磊的身家有望再上一個台階。2023 胡潤百富榜中,其以 240 億元财富排名 214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