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Kindle跌落神壇,但國產閲讀器卻開始“内卷”,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首席商業評論
中國人要徹底和 Kindle 説再見了。
今年 6 月 30 日,亞馬遜 Kindle 中國微博發出的通知,2023 年 6 月 30 日之後,民眾将不能購買新的電子書,至于已經購買的電子書,可在 2024 年 6 月 30 日之前下載并繼續閲讀。
在社交媒體上,已經有不少網友開始懷戀 Kindle,并分享了他們和 Kindle 相識的那些故事。
" 懷戀青春,Kindle 陪我度過了灰暗的高三生活 "
" 曾經纏着老媽好久才買到的 Kindle,現在變成了我的泡面蓋。"
" 自始至終的見證者,有點兒可惜。 "
……
Kindle 從 2013 年進入中國至今,已經過了整整十年,曾号稱是颠覆紙質書存在 Kindle,在國内也要成為一顆時代的眼淚了。
Kindle 是如何從風光走向落敗的呢?
全年銷售量超百萬台,Kindle 也有風光時刻
與大眾的認知不同,Kindle 并不是電子書或電紙書的發明者,Kindle 其實是使用體驗的優化者。
Kindle 的名字來源于舊金山的一位平面設計師,意為 " 點燃火焰 ",以此暗喻書籍與智慧所帶來的興奮。Kindle 通過與線上書庫的無縫融合打造一體化軟硬體體驗,再配合亞馬遜電商的渠道優勢,讓消費者能随時随地購買 Kindle 的設備與線上書籍。
2007 年 11 月 19 日,第一代 Kindle 正式發布,售價為 399 美元。5 個半小時内,第一批 2.5 萬台被搶購一空,直到次年 4 月才完成補貨。
2013 年,打遍全球無敵手的 Kindle 首次拓展中國區業務。彼時中國的電子閲讀器市場尚未打開,Kindle 以電子墨水屏這個獨特的體驗迅速搶占消費者心智。
據悉,Kindle 的電子墨水屏不僅能還原紙質書籍的閲讀體驗,更重要的是不發光、不自耗電,護眼的同時還能實現長續航。
因為這個獨特的賣點, Kindle 從 2013 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銷量一直都不低。
根據亞馬遜中國公布的數據顯示,早在 2016 年中國就成了亞馬遜全球 Kindle 銷售的第一大市場,在 2018 年更是達到全年銷售量超百萬台的數據。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7、2018 年時,Kindle 在國内的市場份額約為 80%。但自 2022 年下半年以來,國内的 Kindle 銷量同比暴跌了 61%,市場份額也已經跌到了第四位。
那麼,偌大的中國市場 Kindle 為何留不下來?
Kindle 入華 " 水土不服 "
Kindle 在華銷量确實不錯,但是賣得多,并不代表賺得多。
亞馬遜賣 Kindle 硬體設備并不賺錢。據調研機構 iSuppli 測算,售價為 79 美元基礎版的 Kindle,制作成本就要 84.25 美元。成本比售價還貴了 5 美元,完全是賠本賺吆喝了。
那 Kindle 靠什麼賺錢呢?
貝佐斯曾在初代 Kindle 發布會上所説," 這不是一個設備,而是一項服務 "。這句話點出了亞馬遜開辟這項業務的盈利模式:硬體產品并非核心赢利點,電子書發行的傭金、會員服務費才是财富密碼。
説白了,就是賣書和賣會員服務。但是這兩項業務,在中國都走不起來。
在賣書方面,海外出版社的習慣一般是先出精裝版圖書,再出平裝,當 Kindle 書店的電子書和精裝版書同時推出時,電子書相對來説會有一定的價格優勢。
但在國内,大量圖書基本都是以平裝版本出售的,再加上各大書店經常打折銷售,Kindle 的電子書甚至會比紙質書貴。更不用説中國盜版書橫行,想賺到中國人的讀書費比登天還難。
在圖書種類上,Kindle 也與中國讀者 " 水土不服 ",Kindle 主打經典文學,但國内用户卻愛讀網絡文學。根據《2021 年度掌閲數字閲讀報告》,54.56% 的平台用户偏愛網絡文學。但在網絡文學方面,Kindle 的版權範圍遠不如國内主打網絡文學的番茄和七貓小説。
去網上看,時長有用户吐槽 Kindle 看不了網文,看網文還得靠國内的 APP。
除此之外,Kindle 的會員服務也不太受中國人待見。Kindle 的讀書會員服務叫 Unlimited,但是并不是真的無限制。
在實際情況中,即使你開通了會員服務,商場裏的書卻仍然有一半以上都看不了。比如在 Kindle 線上書店的飙升排行榜中,排名前九的十本書中,加入 Unlimited 的圖書,僅僅只有 3 本。
事實也的确如此,2018 年,Kindle 中國用户總數增長了 91 倍,但是 Kinedle 的付費用户卻只增長了 12 倍,這説明更多的人買入 Kindle 後,并沒有使用其會員服務。
相比于花錢買書,花錢開會員,國人更喜愛買設備一次性付費、後期費用全免、服務全包的軟硬體體驗方式,所以 kindle 在中國一直未能盈利。
另外,系統不好用也成為 Kindle 的硬傷,不少用户反饋,Kindle 存在翻頁慢,頁碼顯示不完整,螢幕精準度不佳這些問題。
而且 Kindle 自帶的系統只适配 mobi、azw、azw3 的電子書格式,用户從網上下載的 txt 檔案還得經過一次轉碼才能看,但導入後很容易遇到亂碼、丢字等等問題。
于是不少國内用户拿到 Kindle 的第一時間就是把 Kindle 刷成安卓系統,然後使用安卓上面的閲讀 APP。
會員服務做不好,體驗感也落後,Kindle 真是一把好牌打的稀爛。有不少網友戲稱,"Kindle 早就成為我的泡面蓋。" 在閒魚等二手交易平台上,也可以看到有不少閒置的 Kindle 正在被交易。
不過這次 Kindle 退出中國,亞馬遜的善後工作也做得挺體面。
比如 Kindle Unlimited 的會員退款方面,還沒未到期部分的會員費用,亞馬遜會直接退還給你。只要是 2022 年 1 月之後買的 Kindle,設備沒有什麼質量問題和人為損壞,亞馬遜也能給你退款。
國產閲讀器 " 興起 "
有趣的是,Kindle 跌落神壇的同時,國内電子閲讀市場卻欣欣向榮。
根據最新發布的《2022 年度數字閲讀報告》,2022 年我國數字閲讀市場總體營收規模為 463.52 億元,同比增長 11.50%;數字閲讀用户規模達 5.30 億,增長率為 4.75%。在閲讀形式偏好方面,電子閲讀形式使用度高達 93.4%。
據天眼查平台,中國目前名稱、經營範圍含 " 電子圖書、電子書 ",且狀态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電子書相關企業有超 2800 家。
同時,國内也掀起了一波電子閲讀器的内卷。掌閲、閲文、京東、當當、文石、小米、漢王、科大訊飛等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閲讀器產品。據洛圖科技發布的數據,2023 年第一季度,在國内電子閲讀器銷售市場份額中位列前 10 的品牌,分别為掌閲、科大訊飛、文石、Kindle、漢王、多看、華為、小猿、墨案、海信。
與 Kindle" 曲高和寡 " 難以融入中國市場不同,國產閲讀器從國内用户實際需求出發,不斷進化,無論是產品功能還是服務上都有所創新。
比如,Kindle 的技術迭代的速度較慢,從 2007 年第一代更迭至今,Kindle 只推出過 Paperwhite、oasis 等系列產品,15 年時間裏共計推出了 10 代產品。
但國產閲讀器在質量輕薄、尺寸大小與功能的多樣性方面,做的确實都比 Kindle 豐富。
根據首席商業評論不完全統計,近兩年科大訊飛就推出了包括 7.8 英寸、9.7 英寸、10 英寸、10.3 英寸、13.3 英寸在内的多個閲讀器尺寸;掌閲也推出多款閲讀器產品,有彩墨屏、支持微信讀書款和輕薄款等多種選擇。
此外,國產閲讀器還瞄準 Kindle 在硬體上不足,并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解決方案,比如掌閲、文石、科大訊飛等品牌推出的閲讀器就有開放式系統、适配辦公軟體、附帶電話、錄音、語音識别等辦公功能。
就目前來看,國產閲讀器品牌背後大都有互聯網巨頭的生态支持,比如多看、墨案背後是小米科技;科大訊飛的優勢在 " 硬體+科技 ";當當、京東的優勢在 " 内容 + 渠道 ",而 Kindle 在中國只能單打獨鬥,不可謂之不艱難。
在服務上,國產閲讀器也 " 因地制宜 ",在國内電子書市場發展出了三條清晰的路徑,即按次 / 月 / 年收費的付費模式、廣告變現的免費模式與 IP 變現的内容營銷模式。
近些年來,有不少閲讀應用通過提供正版的免費閲讀來賺取廣告費。據 iResearch 前瞻產業研究院相關數據,受免費閲讀模式的影響,國内網絡文學市場的用户付費營收占比由 2016 年的 84.2% 下降至 2020 年的 74.1%,而廣告收入則由 2016 年的 1.9% 上升至了 2020 年的 15%。
事實上,不止國產閲讀器,Kindle 的對手還有各類手機閲讀 App、各類音頻聽書 APP。
比如,有不少人選擇用微信讀書,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微信讀書不僅方便閲讀,社交功能也很友好,可以在好友閲讀排行榜上看到好友最近讀的書以及他的讀書筆記,價格也合适,19 塊就能包月無限閲讀。
聽書、聽文化類播客節目也備受年輕人的歡迎,特别是對有車一族來説,通勤時間打開聽書 APP,非常節約時間。
另一點不可忽視的是,随着短視頻的發展,看視頻拆解圖書也成為了很多人的新習慣。《2023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2 年,我國用户人均單日使用短視頻的時長達到 168 分鍾,這一數字較 2021 年的 120 分鍾擴大了 40%。
從事金融工作五年的李先生表示," 最近兩年,我會用看同類型知識的相關視頻替代看書,感覺視頻更加具象化,也不怎麼耗神。"
總之,Kindle 退出中國,是一場不成功的商業競争使然,但背後也隐藏着中國消費電子、在線閲讀乃至泛文娛市場的本地習慣和深度變革。
參考資料:
1. 《電子書銷量鋭減?國内用户電子閲讀器使用獨家調查》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2. 《不要假裝懷念 Kindle》觀潮新消費
3. 《被時代拍在沙灘上的 Kindle》燃次元
4. 《Kindle 商店徹底關門了,説真的,我有點難過》差評
5. 《Kindle 關停:十年興衰,今朝落幕》DoNews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