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真服了,現在的老外為啥都喜歡土味的《我姓石》?,歡迎閲讀。
家人們,蚌埠住了。
最近一首喊麥《 我姓石 》,在海外 TikTok 上火得逆天。
視頻形式基本就是一個人對着鏡頭對口型,然再後從兩邊竄出來個人跳躲閃搖。
大致情況,嗯,差不多就下面這樣。
現在,是國外的該溜子小夥們都在拍這條視頻,精神小妹聚完餐回家的路上,也要來上一段。
甚至上到戴假牙的老太太,下到乳牙還脱的小孩,都在跟着音樂節奏盡情搖擺。
如果只是聽我形容,差友們肯定感受不到這玩意有多洗腦。
所以就不多 BB,下面直接上視頻。
最離譜的是裏面還有個原神
現在甚至出口轉内銷,一波回旋镖又扎回國内。
B 站梗百科前兩天剛出了期科普視頻。
如果你聽完這首《 我姓石 》,感覺腳趾頭蠢蠢欲動,非常想扣一扣地。
那恭喜,説明你還挺正常的。
而這首歌的作者兼原唱,其實是來自抖音 MC 博主——顧夕。
推出時間,是去年的 11 月份,當時并沒有掀起太大風浪。
直到今年《 我姓石 》在 TikTok 上突然爆紅後,大夥才來出處這裏看熱鬧。
一開始《 我姓石 》在 TikTok 的相關視頻,大多數是俄羅斯人和韓國人在拍,而現在已經全面蔓延到了日本和越南。
其喊麥的原始音源 yyt12,在 TikTok 上也已經有了 100 多萬人使用。
總之,現在就是全世界網友玩梗,貢獻了各種點贊幾十上百萬的《 我姓石 》魔性視頻。
當然他們也聽不懂唱的是啥,更不知道什麼是喊麥。
不過可能正因如此,聽着就更帶感了。
順便一提,在俄羅斯《 我姓石 》相關視頻的詞條為 #8 ши。
你問世超啥是 8 ши,世超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這串俄語的讀音,和 " 我姓石 " 這仨字有點諧音,所以 8 ши 頂多算是個空耳。
而 8 ши 這仨字兒,本身也并不是一句話,不代表什麼意思。
用 B 站網友的解釋,可能理解起來和 " 一給窩裏 giaogiao " 的含義差不多。
説到這裏,相信差友們肯定一腦袋小問号,搞不清楚這玩意為啥能火。
不過世超憑借每天 26 小時高強度衝浪的經驗,就來替大家分析一波。
首先,是這個喊麥。
其實大概今年年初吧,就有首《 真的沒喝多 》的國内喊麥( 應該或許也可以算作是説唱吧 ),在日本火了。
要説火到什麼程度呢,差不多就是當時半個日本的 TikTok 用户,都在看博主們中文挑戰。
啥玩意啊這是!
至于為啥他們會覺得中文喊麥或説唱好聽,從評論區反饋來看,可能單純就是因為押韻,律動感強。
而且對于這幫老外來説,中文既沒有所謂的 " 母語羞恥 ",鼓點還是最帶勁的動次打次,當然就忍不住跟着晃兩下,被洗腦了。
話再説回《 我姓石 》相關視頻,除了 BGM,它其實還有個相當洗腦的動作,躲閃搖。
這個差友多少也能知道點,算是個典型的出口轉内銷式熱梗。
一開始,躲閃搖起源于博主王七葉,主要标志就是一個人行刺,另一個人配合音樂躲閃,動作有點像 80 年代在舞廳蹦野迪那感覺。
然後,不知道怎麼的這段就傳到海外 TikTok 上去了。
配上曲作者 Pogo 的《 Forget 》,幾乎成了去年國外最火的一個梗,甚至不少官方号都下場跳這段舞。
最終躲閃搖傳回國内,在抖音上又火了一把,傳播範圍和影響力不是蓋的。
由此可知,《 我姓石 》中的兩個關鍵因素:
一個是最洗腦的喊麥説唱,一個又是去年最火的舞蹈。
卧龍鳳雛齊聚,屬實是狠狠戳中流量密碼了。
姓石的差友看到這事兒,估計根本樂不出來,心理素質差的,甚至容易自我否定。
但當你以為自己不姓石,就能當個幸災樂禍的看客,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抖音上這位顧夕大哥,其實是有個完整百家姓系列的。
比如姓楊的,下一個就是你。
此時,姓楊的網友表示:
還有姓劉的,你也别走了,速速過來聽歌。
總之,就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誰都别搶,雨露均沾。
目前,百家姓合集已經更新了 67 集。
好消息是,熱門姓氏幾乎全覆蓋,壞消息是,馬上就要輪到冷門姓氏了。
評論區各姓氏之間,還會強顏歡笑偷偷對比,自我安慰。
畢竟以前都是看别人笑話,現在自己卻突然躺槍,内心很難不共情。
不過時間再往後倒一倒,評論區反而話鋒一轉,開始求主播唱自己的姓。
這個操作,世超屬實沒想到。
而熱心網友現場替身寫了兩段,還挺工整的。
一首《 我姓石 》扔到互聯網的大河裏,就像打窩。
世超随手把姓氏喊麥視頻轉到公司群裏,結果這幫摸魚的也全都讓我幫忙,找找他們的姓氏。
與國外網友不同,國内的大夥是覺得雖然土,但又想聽,心态類似獵奇。
如此一來,世超大概也了解上面那位姓齊的網友是啥心态了。
其實在《 我姓石 》之前,這些年莫名其妙火到國外的土活兒,還真不少。
比如搖花手、社會搖。
但想跳好社會搖并非一朝一夕,首先必須要動作整齊劃一,牌面到位。
然後着裝也不能随意,緊身小褲和身體最多只能隔着一層褲衩的距離,這是外行( 國 )人很難拿捏的精髓。
上面那幾個一看就沒練過
還是這個專業點
又或是《 誰是我的新郎 》這首歌,也憑借後現代東北蒸汽波俘獲過一眾國外友人,整一段二人轉那是手到擒來。
甚至連韓磊老師的《 向天再借五百年 》,都在韓國火過一陣子。
那會兒 TikTok 上有位韓國博主,專門靠模仿過好久的藍色妖姬,《 向天再借五百年 》最火的時候就是它的 BGM。
16 萬點贊的原視頻
直接給大夥感受感受
還有什麼國内土味短劇、土味情話、童年小賣部,沙雕賣貨視頻,都曾掀起過一陣時尚風潮,引得 TikTok 上争相模仿。
有人也許覺得這些東西土,上不了台面,遑論出海,但其實大可不必。
像抖音博主 @巴黎三區高圓圓,就發過一段視頻——
在巴黎老佛爺附近的一家高級香水店裏,曾經狂放喊麥《 大哥大哥歡迎你 》。
這曲兒中國人聽到可能虎軀一震,以為自己去了什麼跳樓拋售 2 元店,可巴黎土著卻神态自若。
也許在他們聽來,這和 billboard 上的熱單沒什麼區别。
互聯網上的熱點迭代迅速,這波土味喊麥熱潮估計很快就會褪去。
但互聯網上熱梗誕生地更快,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火的會是什麼玩意。
要擱世超説,比起買一部好手機,還是建議差友們多買兩雙鞋墊。
這樣下次再刷到腳趾扣地的視頻,就不用怕把鞋底摳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