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摘果兒”的歪風,終于還是吹到了脱口秀,歡迎閲讀。
又有脱口秀演員翻車了。
有女大學生稱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三,想讨説法就被删除拉黑還以告到學校為由威脅封口 ……
之前楊某因為 " 海王 " 的段子一戰成名,現在才知道原來他的段子是取材現實呀。
" 摘果兒 " 的風,終于還是吹到了脱口秀。
" 果兒 " 這個詞最早是北京胡同串子的老話,指女孩兒或者小女子,又甜又酸,長得漂漂亮亮的。
" 摘果兒 ",可以理解成一些老手收割年輕女孩兒的意思。
" 摘果兒 ":介于戀愛和性騷擾之間的親密陷阱
寫小作文的女孩自稱是楊某的忠實粉絲,某次線下演出專門準備了鮮花、手寫信和禮物,合照之後,兩人在小紅書聊上了。
接着楊某就從女孩子的字,聊到女孩學校旁邊的沙灘,并且透露自己 " 今晚去海邊沙灘走走 ",而女孩也提出要去 " 偶遇 "。
兩人在沙灘上見了面,面對沙灘、月光、海浪以及自己一直崇拜的偶像,女孩淪陷了,接受了擁抱并且獻出了初吻。
女孩跟着回了他的酒店,按小作文描述,楊某還 " 動手動腳 " 繼續試探,但幻想破滅的女孩守住了底線," 我在想,互相喜歡就夠了。"
後續是楊某的女朋友找上門來,還點出了女孩的學校和名字。楊某還給了説法,大概意思是女朋友失業大半年,他為了照顧女朋友的感受所以不分手,女孩想繼續讨説法,被拉黑了。
此後幾個月,女孩在微博上見證他和女朋友言歸于好,春風得意,笑容滿臉,有一種被欺騙感情被三的感覺。
後來楊某再次到女孩學校附近的城市演出,兩人再度見面談判,但楊某的态度很決絕,要求女孩将手機裏所有照片删幹淨,還直接跑掉。
女孩選擇曝光一切,于是有了今日的熱搜。
而楊某很快也出來回應,大概事實差不多,少部分有差異,比如他稱 " 對方知道自己有女友 "," 知三當三 "" 逼着自己搞破鞋 "…… 不説這種風月債最終能不能裏裏外外查得門兒清,楊某這些用詞混雜了上世紀的糟粕和 5G 時代的熱梗,一種刺鼻氣味撲面而來。
首先,出軌沒得洗,不能叫 " 我在有女朋友的情況下還頭腦一熱 ",無論誰 " 主動 ",有對象的情況下和女生單獨散步、接吻還做出一副 " 我沒有突破最後防線肉體還純潔 " 的姿态,這是個讓許多人看不下去的點。
如果不是最後女孩不從,而他又意識到強扭的瓜可能會上法制版,這最後的防線能不能守住不好説。
其次,他曝光了女生的真名、學校和校内經歷等個人信息,暗示女孩家人與校領導有裙帶關系,更指控説女孩 " 精神有異常 " ——妥妥把一個解釋和回應的機會變成了純純的人身攻擊。
第三,對自己出軌只是輕輕放下,但用了大量篇幅來指責韓 XX" 弄我的方式極其歹毒 ",指控對方知三當三、搞破鞋、有精神病、反社會 …… 我覺得此人如果不是失心瘋,就真的是法盲入腦,而且在公眾輿論層面造成極其惡劣的觀感,基本自毀前途。(當然,在他 j 蟲上腦約女孩那一刻,前途這個東西已經在搖晃了。)
更關鍵的是,在已經審理過無數 " 國際大案 " 的微博網友眼裏,這件事實在有點簡單,很多網友光是通過雙方小作文,就辨認出了整個 " 摘果兒 " 的老套路。
果兒亞文化:打着戀愛的幌子收割少女
" 摘果兒 " 的説法早在 80 年代搖滾圈流行起來,圈裏把那些狂熱喜愛搖滾音樂和搖滾樂手,甚至願意與之發生親密關系的姑娘們稱為 " 搖滾果兒 "(Groupies 的音譯),甚至洐生出了 " 尖果 "(漂亮女孩);" 戲果 "(和漂亮女孩逢場作戲)之;" 掐尖 " 這樣的黑話。
早年間搖滾樂手在歌迷中 " 摘果兒 ",夜夜當新郎,早就是人們見怪不怪的醜惡現象 ……
許多涉世未深的女孩子特别容易對一些站在光環下的男人產生傾慕之情,比如大學講台上侃侃而談的老師、寫出流行作品的作家、搖滾現場歌唱自由的歌手 ……
于是,也就有了這樣一批人,主動利用職業光環賦予的優勢地位,去圍獵單純的異性,完成收割。
在之前的音樂圈、藝術圈、學術圈、娛樂圈 …… 這樣的事情實在是太多,老手們用經驗和光環拿捏着單純少女,以戀愛的幌子收割少女的身體和心靈,睡後即焚。女孩子以為是戀愛,但他們卻以 " 你很特别 " 為幌子,誘使她們走上一條類似戀愛的行為藝術之路,在明明滅滅的理智與情感中,跳進他們的陷阱。
有些思辨能力足夠強大的女孩子,在若幹時日以後,能識破這個圈套,從而把自己從自我懷疑的囚籠裏解脱出來;但更多女孩子,會長久困在這種認知失調裏,在痛苦與自我懷疑中一直逃。
如今摘果兒幾乎成為一種亞文化,在工作和專業領網域取得一點成就以後,不少男人并沒有把自己當做那只理應在籠子裏繼續生蛋的雞,而是要披上錦袍出去收割點什麼——那些盲目崇拜、分不清光環與人的小姑娘,也就成為當然的獵物。
作為 " 影評人 " 的鹦鹉,作為脱口秀演員的楊某,街舞舞台上技驚四座的葉某,都可以是獵手。
甚至有一些道德素質低下的人,會将這種基于職業光環的 " 心理高差 " 作為自己 " 摘果兒 "的殺手锏。
具體套路就是:先利用自身光環,展露對女性的興趣,然後突然越界,提出見面并且有女孩身體接觸或者表白的行為。
當涉世未深的女孩陷入混亂和困惑,并產生 " 戀愛錯覺 ",單方面開始熱戀、黏人,而男方早已撤退、完成收割,只有女方忍受情感背叛和認知混亂的雙重痛苦,有些人最終可以識破陷阱走出來,有些人可能會被困很久。
名人主動靠近,閣下該如何應對?
在 " 全民追星 " 的語境下,遇到被名人 " 翻牌 " 的情況往往會有種受寵若驚的激動情緒,有時候那個名人也并不真的是自己的偶像,但因為能和名人有交集也恨不得立刻發個朋友圈曬一下,這都是人之常情。
不過很少有人考慮過一個問題,如果這些 " 名人 " 主動靠近,你如何應對?
他們的策略,就是利用女孩的預案缺失。
正常來説,大部分時候我們接近名人是一種自娛自樂的活動,小時候給歌手、影星寫信,能得到回復的百裏挑一。有誰考慮過黎明不但給我回信,還約我去行街睇戲食飯怎麼辦?
我們與身邊熟悉的人之間有相對固定的社交距離,但原本在 " 另一個世界 " 的名人,突然接近到觸手可及的時候,心理上很難确定與他們的距離。
這就給了名人突破社交防備的機會,他們可以説很多正常看來不恰當的話,可以制造很多正常看來就是性騷擾的身體接觸。
許多被收割的女孩并不無知,恰恰相反,她們是擁有更多形而上追求的知識精英。但她們社交經驗缺失,導致在 " 名人 " 突然空降到 " 近身距離 " 的時候慌亂地跟随對面的節奏,陷入了一種 " 我崇拜的人和我戀愛 " 的錯覺中,甚至對這種錯覺深信不疑。
電影《信箋的故事》,13 歲的女孩就在崇拜的田徑教練的誘導下,與之談起了 " 戀愛 "。
她那時從來沒有意識到對方會引導自己做什麼,也一直不知道如何拒絕,直到被誘導性侵,仍然相信 " 我愛他,他也愛我 "。
直到中年之後女孩重新審視這段關系,并了解到當年還有另外兩個女孩和她有同樣遭遇,才肯面對這個事實——自己當年确實是被騙了。
這是為什麼許多看起來不甚有魅力的男性可以頻頻在 " 摘果兒 " 的亞文化活動中收割成功,本質上并不是因為他們優秀,而是因為他們利用了人性的弱點,制定了無恥的接觸策略。
結 語:
當然,我認為許多時候還是應該就事論事,沒有必要在所有争執雙方中徹底選邊站。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
女孩子們遇到處心積慮摘果兒的人,要學會退後一步,剝離光環去看人。教師、歌手、作家、飛機師、脱口秀演員 …… 都只是職業,他們在職業舞台上的光彩與自身素質、人品、性張(縮)力沒有必然聯系。
比如脱口秀演員一直被稱贊現挂好、反應快,很多時候是因為演員在舞台上掌控着對話節奏,在表演前還花了大量時間積累段子和素材,等于是進行了專項優化訓練。
他們顯得比觀眾更有趣,是表演的題中之義,也是資源投入的結果。
更多時候,只要剝離光環看到真實的秃頂、肚腩和性格缺陷,就足以幫助女生從戀愛錯覺中脱身,問題和電詐是很像的——常理人人都懂,但人們一旦進入相信電詐的語境,往往就很難退出來。
今天的深夜話題:
你怎麼看 " 摘果兒 " 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