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新能源車出海,最成功的竟然是滑板車?,歡迎閲讀。
如果要選一個代步工具去解決兩三公裏的通勤,你會選哪個?
估計大家應該繞不開單車或者電瓶車,畢竟現在這玩意兒共享的滿大街都是。
但要是在國外,尤其是歐美那塊兒,他們可能還有另外一個選擇:電動滑板車。
電動滑板車在國外有多受歡迎呢?
這麼説吧,你要是走在大馬路上,經常就能看到有人踩個電動滑板車 " 嗖 " 得滑過去,還有人圖省事兒直接用它送送外賣。
時不時他們還會自己搞個電動滑板競速賽啥的。。。
甚至説起來你們可能不信,共享電動滑板行業,也因此在國外爆火了起來。
他們的共享電動滑板,也是掃個碼就能騎走。而且停車賊方便,它不像國内共享單車還給你劃了白框框,必須停在裏面。
他們講究的是一個 " 無碼頭 " 停放,随停随放,充電的話不用擔心,自然有工人回收統一更換電池。
有點離譜的是,國外有些地方的共享電動滑板還衍生出了新的 " 副業 " ,騎沒電的車可以開回家自己充電,充滿電第二天放回去,平台會給補貼,有狠人小哥之前靠幹這個一個月掙了 2000 美金。。。
不過方便歸方便,收費相比于咱們的共享單車,還是貴了不少的。
就拿英國舉例,在他們那兒騎個最便宜的共享電動滑板,起步價先得來個九塊錢( 一英鎊 ),之後每分鍾還得以一塊多每分的價格收費,着要騎個 10 分鍾,不得快 20 塊錢。
而國内騎個 30 分鍾的小藍或小黃頂多也就三五塊錢。
好在歐美那塊兒的消費整體都高,打個車更貴,動不動就 30 塊錢起步費,相較之下,共享電動滑板還是蠻劃算的。。。
所以從 2017 年共享電動滑板車剛剛問世後, 18 、 19 年,國外馬路就已經發展到兩步一小紅、三步一小藍的地步,到現在完全可以講在歐美遍地開花了。
光是美國,去年中旬的時候,能騎共享電動滑板車的城市,已經有 158 個了,而在 2019 年的時候,這個數字還只是 87 。。。
國外共享電動車發展的那叫一個熱鬧,可能會有不少人覺得各大運營商都赢麻了。
但世超卻覺得,裏面的最大赢家,還不是那些運營商,而是一群給他們造車子的制造商。
畢竟運營商還要承擔能不能回本的風險,但賣車子可就不一樣了,那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買賣。。。
前年的時候,全球電動滑板車的產量有 620 多萬台,裏面中國造的就有 546 萬台,排在第二的美國年產量連中國的一個零頭都不到,才 45 萬台。。。
而國内廠商造的電動滑板,有很一大批都是賣給了共享電動滑板的運營商。
比如國外共享界的老大哥 Lime 和 Lyft ,他們倆的車子幾乎清一色中國造的。
甚至 Lime 的前兩代車子,連設計都懶得做,全權交給中國廠商幹了, Lyft 則和國内的九号公司達成了合作,由它專門給生產定制的專屬車型。
其中光是九号這一家公司的電動滑板車,就占了全球市場的一半以上。
他的主要客户,從 2018 年開始就幾乎全是共享電動滑板運營商,除了 Lyft 之外,還有 Spin 、 Grin 、 Voi 、 Uber Scooter 、 Bird 等等等等。
而咱國内廠商幾乎能包圓了國外的電動滑板車需求,背後最大的功臣,還得是國内成熟的供應鏈體系。
在前幾年新冠期間,其他企業或者其他領網域的供應鏈都一斷再斷。
國内的電動滑板車制造商卻穩如老狗,尤其在 2021 年,它們在電芯和電子器件的供應上就沒斷過。
但問題也來了,就供應鏈這塊兒,國内像電動自行車這些也相當成熟,為啥它出海就不怎麼香呢?
這就得牽扯到歐美那些國家的政策了,從 2019 年開始,從咱這兒向他們出口電動自行車,會被戴上個 " 反傾銷 " 的帽子,繁重的反傾銷税,讓不少企業苦不堪言。
但把自行車換成滑板車,再去出口就不算反傾銷了,要交的税就少得多得多。
電動滑板車算是鑽了這個小 " 漏洞 " ,占領了國外的市場。
而除了給共享平台供貨之外,國產電動滑板車企業們,也開始想法子在國外打響自己名氣,自己賣貨。
這塊搞得最得心應手的還是九号公司,不少夥伴應該都知道,像這種制造業出海做生意,第一個攔路虎就是專利問題,屬于是企業出海老戲碼了。
為了搞定這個,在 2015 年,九号直接收購了歐美那邊的一個平衡車鼻祖品牌賽格威。
賽格威那邊呢,口袋裏的專利賊全,并且名頭在國外也賊響亮,買下它相當于坐穩了半個國外平衡車霸主的地位。
這一通操作下來,品牌影響力 + 技術問題,統統全都解決了,頂着賽格威的名頭,造的車子自然也就更好賣了。
不過,雖説在國外大部分國家,共享電動滑板市場發展得火熱,但這兩年它引起的争議也不小,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拿出來吵一次。
前不久,巴黎還直接整個城市禁了電動滑板。
大家争論的原因,就是電動滑板車這玩意兒,相較于單車、電動車啥的,事故率是真的高。
因為畢竟這是要站着開的,速度還賊快,一不小心沒刹住車人直接給飛出去。
英國交通部就做過一個數據統計,現在因電動滑板車嚴重受傷的人數在逐年遞增, 2021 年有 228 人,到去年這個數字就幾乎翻了一番,有 429 人。
當然大家的争論,也代表着電動滑板車整個行業在不斷規範中,到現在,共享電動滑板車野蠻生長的階段已經過去了,修剪整個行業内的 " 雜草 " 也會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内他們的主題。
國内在電動滑板上,走的則是先規範、再發展的路子。今年 8 月份,官方也馬不停蹄通過了一個電動滑板車的國家标準。
随着相關标準的完善,或許在未來解決最後一公裏的方案中,咱也會有電動滑板車這個選項。
不過至少短期内,共享電動滑板車的主場還是會在歐美那塊兒,而國内這些電動滑板車廠商口袋裏的一些錢,也還是得從國外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