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呼吸道病毒感染潮蔓延背後,CT正在被濫用?,歡迎閲讀。
新冠、肺炎支原體、流感、合胞病毒、腺病毒……多種呼吸道感染潮今年在我國輪番侵襲,一批批兒童患者被家長送入醫院,在 " 肺炎 "、" 白肺 " 的隐憂下,這些兒童們又一次次被動或主動地接受 CT 檢查。
但 CT 檢查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既方便了輔助診斷又帶來了潛在的輻射危害,尤其是對輻射比較敏感的兒童,頻繁的 CT 檢查有可能增加血液惡性腫瘤的風險。這波病毒感染下,是否真的有必要進行 CT 檢查?" 應篩盡篩 " 的策略下又是否存在過度醫療呢?眾説紛纭……
作者|王慧明
排版|伍茜
封面 & 首圖|123rf
即便沒有這波 " 病毒感染 " 潮,我國體檢 CT 的使用率,也屬于遙遙領先。
根據我國涉及 25 個省份、260 家有代表性放射診療機構的調查數據統計分析,2016 年全國放射診療總人次的估算結果為 7.82 億,其中 CT 檢查為 37.1%,即 2.9 億次。
37.1% 的 CT 檢查人數占比,遠遠高于國際上 10% 的平均率。
不僅如此,在我國經濟發達、醫療資源充足的地區,CT 檢查的占比更高,甚至可達到所有放射診療人次數的 50%。
◎ 圖:鋭景視覺
這并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早有不少專家呼籲,為避免面臨過度 CT 輻射暴露,我國需加強基層放射診斷輻射劑量的管理。此外,我國醫療影像數據增速每年已經超過 30%,但放射科醫生的增速僅為 4.1%,意味着,真正有需要 CT 檢查的患者,可能要等待更長的時間才能拿到最終的結果,看病難的問題并沒有解決。
此次的 " 病毒 " 潮,無疑加劇了我國 CT 檢查供需緊張的局面。
據 39 深呼吸了解,目前多地醫院兒科人滿為患,影像檢查排隊要等 4-6 個小時,廣州某兒童醫院影像科醫生反映,檢查量已經超過平時工作量近 3 倍,日均達 900 多人次,高峰時日達到 1300 人次,尤其是夜間急診量更是激增,只能抽成三班倒。
CT 檢查數量的增加,無形中也增加了 " 肺炎 " 的檢出率,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發燒、咳嗽後本來覺得沒有什麼大事情的家長,但看着旁邊有兒童偶爾檢查出肺炎後,家長們不免產生恐懼,趕緊送孩子去醫院做胸部 CT,排查是否有肺炎!
01
新冠、流感與肺炎支原體真的需要 ct 檢查?
美國放射學會早就發表過一份聲明,對于新冠肺炎并不建議常規使用 CT 篩查作為診斷标準,特異性和敏感性遠不如核酸。
而對于肺炎支原體、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呼吸道感染中常見的病原體,在《2023 年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療的專家共識》中,只提到胸片與 CT 的影像學表現,并沒有推薦何時拍胸片還是檢查肺部 CT。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呼吸一科主任、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徐保平認為,支原體感染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也可以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支原體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數是自限的,不需要治療,自己就能好。
◎ 圖:123rf
呼吸道感染完全不需要做胸片 CT,肺炎也不一定要做 CT,很多時候做胸片就足夠了。
上海市兒童醫院呼吸内科主任醫師蔣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影像學的變化往往有一定的滞後性,是否要拍 CT 或者胸片,如何選擇影像學檢查時間,還是要根據患兒的各項檢查指标、臨床症狀、發病時間等諸多因素來進行綜合判斷,過度的 CT 檢查及盲目地點滴,其實并不科學。"
目前,一般認為出現咳嗽症狀,超過兩周仍在持續,症狀不僅沒有緩解,反而逐漸加重,且伴有大量黃濃痰,才考慮就醫接受肺部 CT 或胸部 X 光檢查,排查是否出現肺部感染。
02
兒童謹慎使用 CT 原因,是更高的致癌風險
今年 11 月,《自然醫學》發表的一項關于 90 萬人數據分析,證實 CT 檢查積累輻射與兒童和青少年血液腫瘤風險增加呈正相關。這也無疑為兒童和青少年在呼吸道感染潮中進行大規模 CT 檢查發出了警告。
研究人員對來自歐洲九個國家、超過 90 萬名在 22 歲前接受 CT 檢查的患者進行了随訪,根據掃描的身體部位、患者特征、CT 檢查發生的時期,以及 CT 掃描技術參數,來估計活性骨髓受到的輻射劑量。
結果發現,累積劑量與所有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風險之間存在關聯,每增加 100 毫戈瑞(mGy)的輻射劑量,患上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相對風險增加 1.96 倍。
◎ 圖:123rf
具體類别來説,在兒童和青少年中,随着輻射劑量的增加,每升高 100 毫戈瑞(mGy)的輻射劑量,罹患淋巴系統惡性腫瘤、骨髓惡性腫瘤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的風險将增加 101%。再通俗一點來説,随着 CT 檢查次數的增加,罹患所有血液和淋巴惡性腫瘤的風險都呈上升趨勢。
在持續分析中,每增加一次 CT 檢測,患血液惡性腫瘤的整體風險将升高 43%;而具體分型來看,每多測一次 CT,患淋巴惡性腫瘤的風險升高 42%,患骨髓惡性腫瘤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的風險升高 48%。
研究表明,目前每 10,000 名接受 CT 檢查的兒童(平均劑量 8 毫戈瑞)中,預計将有 1-2 人在接下來的 12 年中因為輻射患上血液惡性腫瘤。所謂 " 積少成多 ",檢測次數多了,輻射不斷累積,自然令人擔憂。就絕對風險而言,在今天接受 CT 檢查的 1 萬名兒童中,預計 12 年後将導致 1.4 例患癌病例。
◎ 圖:《自然醫學》發表的分析報告,證實 CT 檢查積累輻射與兒童和青少年血液腫瘤風險增加呈正相關。
這項研究的結果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即使是低劑量的 CT 輻射,都可能會增加血液惡性腫瘤的患病風險,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
不過研究者也強調,這一結果并非是為了引起新的恐慌,而是提示我們,在 CT 掃描日益廣泛應用的當下,對于低輻射劑量的 CT 檢測切忌掉以輕心,應當呼籲醫生避免濫用 CT 技術并盡可能調整适當劑量。
CT 檢查致癌,是否兒童和青少年就不能做了?
但不能否認的是,CT 檢查在一些疾病中依然是首選的 " 金标準 "。
以肺癌為例,早期篩查低劑量螺旋 CT 是最好的手段,專家也表示,對于高風險人群,從某種意義上來説,CT 安全性的代價是可以承受的。
但任何疾病都用 CT 檢查 " 先行 " 顯然并不可取,尤其患者的對象是兒童。
或許,我們更應該期待的是相關部門應出台更為嚴格的規定、标準,盡量減少 CT 在兒童中的使用。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