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一位基金經理在酒桌上的真心話,歡迎閲讀。
老六有個狐朋狗友,在某中不溜公募管產品。
此君最大的特點是狡猾,例如他到現在還沒有買房,問他就説是錢不夠,但其實他是有錢不慌上車,而且長期滿倉權益,不過不買自己的基金。其實這樣的人在公募圈不是孤例,光我認識的就有五六個,而且都是年薪大幾百萬的體系精英,他們有的是看空房價,有的是不想把倉位浪費在房子上。
再如,此君長期左右橫跳,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他在職場的時候,是一個标準的受過西方精英教育的藤校高材生,是新自由主義的信徒,對金融行業如何保持政治正确那一套非常了解;但是當我們幾個老鄉校友吃大排檔的時候,他又變身大學時的左派民族主義小将,抨擊國内貧富差距和階級固化,揭露美帝意識形态操縱術,為中華民族如何偉大復興操碎了心。
他既是體系中既得利益的精英,又不希望中國走向日本那種精英自肥的返祖模式。他有錢卻過的像個屌絲,非常像我們經常讨論的齊澤克 —— 一邊在社交媒體上走秀,一邊拼命寫學術著作自救。
總而言之,此君良心未泯。最近我們吃小龍蝦的時候,聊了聊普通投資者應該怎麼買基金才不會被基金公司坑到。記錄如下:
不要神話基金經理的專業能力
大部分基金經理都是邊學邊買。大家幻想的情形是:基金經理進入一個賽道,是深思熟慮後的認知變現,但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這個市場太卷了,每一分鍾都有 3000 個采用類似的投資方法、掌握着類似信息的基金經理在博弈,等一個基金經理研究透以後,這個好賽道早就漲到天上去了。
所以,上漲是在驗證中的上漲,下跌是在驗證中的下跌,大家都是在摸着石頭過河。
前瞻研究是智商,邊學邊買是情商。有能秒殺同行的前瞻研究嗎,有,但是極少。所以,大部分人都是用情商在做事,情商低的基金經理容易吃尾氣。
以過去兩年的新能源汽車為例,為什麼有那麼多基金經理在山上站崗?有的人是真的研究透了,覺得這個賽道沒毛病,覺得自己占有了真理,然後上車,但可惜這個賽道已經漲到天上去了,這是情商不行,覺得人家都在炒概念,只有我是價值投資,現在我來了(然後沒了);而有的人純屬見機行事,随大流,報團取暖,這是智商不行。
基金經理群體也講究二八分化,随大流的是多數。那麼,那些少數引領過行業的基金經理可以持續引領嗎?絕對不可能,人的能力圈和運氣都是有限的,長期來看,基金經理的業績均值回顧是鐵律,曾經的引領者最後也會變成跟随者,大家可以看一下那些從業十幾年的基金經理,年化收益率一直是被攤薄的。記住,這是鐵律。
以眼下的 AI 為例,你現在敢用倉位押注 AI 嗎?這就是基金經理面對的困境,大家都覺得貴,下不了手,也看不出來有什麼可以買的公司,感覺都是在炒作。未來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真炒作,那麼這波上車的基金經理,确實就是在沒看懂的情況下炒概念(歷史上很常見);另一種是 AI 被證實了,但是當市場共識形成的時候,股價絕對已經漲上天了。當大部分人都看懂了,學會了,但是行情也結束了。别人收獲了金錢,你收獲了知識。
電子競技裏,有個詞叫受迫性失誤。意思就是,一個高手虐一個菜鳥時,他可以打出極其華麗的操作,但是面對一個同等級的高手時,他可能會頻頻失誤,甚至出現小醜操作。
在基金經理的世界裏,道理也是一樣,他們生存在 " 受迫性失誤 " 的環境中,沒有誰可以真正碾壓誰,誰都可能在下一秒成為小醜。
不要腦補基金經理對投資的熱愛程度
對于一個科學家,大家幻想的場景是,他天天都在探索真理,實際的情況是,只有極少數人是這樣的,大部分人搞科研,無非就是一份工作而已。
對于一個基金經理。大家幻想的場景是,他天天都在研究股票,實際的情況是,只有少數人是這樣的,對于大部分基金經理來説,投資無非就是一份工作而已。
既然是工作,講究的就是怎麼完成公司考核、怎麼少幹活多拿錢。
前面説過,基金經理生存在 " 受迫性失誤 " 的環境中,最終他們會明白,在這個行業中的生存之道不是追求高光操作,而是減少小醜操作。
這就導致了近幾年大家開始減少擇時,降低換手率,少做少錯,在公司股票池中躺好,領導喜歡什麼就買什麼,或者抄抄大佬們的作業就行。
這麼説雖然有點苛刻,但是也符合人之常情。試想,誰不是幹一行恨一行,在任何一個行業幹久了,都難免心生倦怠,尤其是在投資這種壓力極大的行業中,最終每個人都會看到自己的局限之處,被市場馴服,只求少幹活多拿錢。
也許一個新基金經理有極大的奮鬥熱情,或者某個煥發了第二春的中老年基金經理,但是據我多年來的觀察,可能每個人都會有一段激情燃燒的奮鬥歲月,但是它持續不了多少時間,大部分人活了一輩子,真正保持高烈度奮鬥的年份可能不會超過 10 年。
最終,我們都會變成我們所讨厭的樣子,這工作一天天的,令人厭煩。
不要高估自己的投資能力
講完了基金經理,再講講投資者自己。
絕大多數投資者都不明白自己的投資目标是什麼。
是賺錢嗎?當然沒錯,但是是通過戰勝市場賺錢,還是通過跟蹤市場賺錢呢?
這是靈魂拷問,大部分人理解的賺錢,是通過戰勝市場賺錢。盡管他們沒有這麼説,但是他們其實一直在這麼做,比如尋找黑馬基金經理、比如尋求精準躲避市場下跌等。
這就是悲劇所在,一群最沒有投資能力的人,選擇了一種最難的賺錢方式。
一個普通投資者,他對于央行的貨币政策、對于 AI 的未來趨勢、對于中美博弈,根本沒有分析能力,當他在試圖分析的時候,只不過在消化專業投資者吐出來的殘渣而已,但是連專業投資者自身都是在市場變化中驗證他們的觀點,一個普通投資者怎麼可能通過看自媒體變成未卜先知的大師呢?
不可能。
馮柳的 " 弱者體系 " 是唯一适合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方法。馮柳假定自己在信息獲取、理解深度、時間精力、情緒控制、人脈資源等方面都處于這個市場的最差水平。
我們根本就不用假設,我們根本就是,任何投資觀點到我們這個層級的時候,都已經完完全全包括在市場報價中了,據此做的任何操作,在當下都不可能有超額收益。
我前面寫到過,基金經理生存在 " 受迫性失誤 " 的環境中,因為他們把把高端局。那麼,普通投資者就相當于一個白銀水平的 LOLer 闖入了王者局,都不能稱之為 " 受迫性失誤 " 了,幾乎笨拙如野怪。
那我們能做什麼呢?關于這一點,約翰・博格早就已經説透了,就是 2 點:
第一、投資指數基金。普通投資者要徹徹底底的舍棄掉通過戰勝市場賺錢的思路,而是通過跟蹤市場賺錢,盡可能獲得市場平均回報,它的邏輯就是,如果你不試圖去戰勝市場,市場就沒有機會戰勝你。
第二、選費率最低的指數基金。長期來看,唯一妨礙你跟蹤市場的因素,就是費率。
大部分人沒有長期投資的實力
長期投資,可能是投資中唯一的真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都沒有長期投資的能力。
基金公司天天宣傳長期投資的理念,但是長期投資不僅是一個理念問題,更是一個實力問題。
随便街上拉個普通人,我們很難找到一個有 3 年投資能力的人。一個普通人,終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錢不夠花,他們怎麼可能有足夠的倉位來做長期投資呢?他要買房、養娃、贍養老人、醫療、衣食住行。現代社會是一個總體性的消費社會,每個人賺錢的目的都是為了買名牌、買大房子、買豪車,而不是為了投資。他每攢下一筆錢,就有一個非常迫切、現實的支出在前方等他,比如買車,比如換個好學區,他的現金會不斷清零。甚至還不止如此,像買房買車這樣的行為,不僅是清零,還會帶來巨額負債。
因此,更悲觀的説,很多人終生都是沒有自由現金流的,他們沒有運用復利的條件。既然他們沒有足夠的倉位,那長期投資對普通人來説,就只是屬于精英階層的神話而已。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説,要謹記 2 個原則:
第一,不要懷有通過投資變富的想法,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積累好自己的第一桶金,投資才會真正對你起作用。
第二,接受慢慢變富,用你可以承受的最小自由現金流去做長期投資,大部分人做投資時,都會高估自己自由現金流的投資期限,低估快速賺錢的難度,一旦被套,又到了必須用錢的時候,就只能割肉,造成實質虧損。如果你的确攢了一筆大資金暫時不用,我建議你對它的期限預估不要超過 1 年,在 1 年以内,如果你走運遇到了一個熊了一兩年的市場,你可以用高倉位賭一把。但是如果當下是一個賺錢效應極佳的市場,動不動有百億基金成立,或者有一些基金過去一段時間已經漲了 100% 以上了,千萬不要想着進來賺快錢。在大部分時間内,我覺得對于普通人來説,核心倉位最好是偏債類基金,甚至銀行理财產品。因此,我在前面説的 " 投資指數基金 ",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説是不成立的。
最後,個人養老金是個好東西,它用一種善意的策略,幫助普通人建立起了自己人生復利曲線。有很多人嫌額度低,一年就 12000 元。總理説中國有 6 億人每月收入 1000 元,對他們來説,這個額度屬于天文數字了。
來源:陸家嘴老六 微信号:gh_6b90fe0fc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