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風口下的播客“錢景”:為愛發電賺吆喝?,歡迎閲讀。
文 | Tech 星球,作者 | 翟元元
播客變現難的刻板印象再次被加深。
數日前,小宇宙頭部播客節目《不合時宜》因被離職員工爆料拖欠工資而在網上引起熱議,《不合時宜》在回應欠薪争議時主動披露了節目一年的收入,外界因此得以窺見一檔擁有近 50 萬訂閲粉絲的超頭部播客真實變現情況。
《不合時宜》在回應裏提到,2024 年 3 月 -11 月期間,廣告市場非常慘淡,節目僅有一單廣告合作,2024 年 3 月開始的 " 不合時宜全球成長計劃 "(即會員)是其 2024 年的主要收入來源。這部分收入大約在 19 萬元左右。扣除網站技術開發成本、設計費用、5% 的 Stripe 服務手續費、日常播客常規更新剪輯費、人力成本和税費之後,2024 年淨收入約為 13 萬元。
近 50 萬粉絲,一年淨收入只有 13 萬元。這讓不少人再次對播客的變現能力表示質疑。
播客閱聽人群體其實非常廣泛,用户使用時長也很可觀。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 年,我國在線音頻用户規模達到 5.4 億人。
商業數據平台 Statista 數據顯示,2024 年中文播客聽眾規模預計為 1.34 億,相當于每 100 個互聯網用户中有 12 人收聽播客。《2024 年播客行業報告》顯示,76.2% 的用户每天聽播客超過半小時。
然而,即便是如此龐大的用户基數、高用户粘性,依然沒能創造類似于短視頻、直播行業的财富神話。頭部播客節目收入不平衡,尾部主播可能更是每天 " 為愛發電 "。風口下的播客行業真實變現情況究竟如何?
60 萬粉絲播客年入百萬,超頭部播客或年入千萬
播客誕生至今,變現困境一直存在,只是,對頭部節目來説例外。
在播客平台小宇宙上,粉絲訂閲量幾十萬便屬于頭部播客。知情人士透露,擁有 20-30 萬訂閲的節目大概有 100 家。岩中花述、梁文道、日談公園、大内密談、凹凸電波、随機波動、不合時宜、展開講講、楊天真、搞錢女孩等節目,都屬于此範疇内的頭部。
《搞錢女孩》去年在業内崛起,該節目一度平均以每周漲粉一萬的速度高速增長,至今已經積累了 61 萬的粉絲訂閲。
《搞錢女孩》創始人小輝向 Tech 星球透露,節目 2023 年 3 月 7 日正式上線,至今兩年零一個月的時間,全網超 100 萬的粉絲訂閲,合作平台包括小宇宙、喜馬拉雅、網易雲、蘋果在内的 10 個平台。
一年變現 GMV 百萬元,小輝稱,變現方式主要以主流的廣告為主,大概占到總收入的 70% 左右。其他還有線下沙龍活動(門票收入),私網域知識付費分銷、搞蜜小賣部(私網域電商)等。
《搞錢女孩》的崛起,幾乎見證了整個播客行業的蓬勃發展。
2023 年 3 月到 2024 年 1 月,10 個月的時間,《搞錢女孩》小宇宙訂閲量做到了 10 萬,然後整個 2024 年,漲粉 40 萬。小輝稱,感覺去年下半年開始,包括自媒體在内的很多人都在安利播客節目,平台也在發力播客内容,像小紅書去年 6 月份開始拉播客主播入駐,做直播、推流,邀請節目開賬号。今年 2 月份,B 站也開始發力播客。定位于普通人能借鑑的财富密碼,《搞錢女孩》趕上了這波行業風口。
播客近兩年增長迅猛,主播因而也吃到了時代紅利,節目廣告報價一路水漲船高。《搞錢女孩》從最開始第一單廣告 2500 元,到現在一單廣告報價 2-15 萬元不等。
不止《搞錢女孩》,其他各個平台大部分播客節目變現主要以廣告為主,也有少數節目以付費節目收入為主,比如一期節目單獨付費幾元不等。但一般這類收入都很有限,因為付費用户群體往往比免費用户少很多。而且,刨去平台抽成比例,以及蘋果税(蘋果應用商店抽成),最終到手收益并不多。
頭部知名播客主播付費音頻節目變現可觀,因為存在一定的 IP 溢價。比如楊天真,其個人推出的标價 198 元的付費節目高情商公式,小宇宙頁面顯示,已經有 10534 人購買。以此計算,單一個付費節目,銷售額便高達 200 多萬。梁文道的《八分半》付費節目,定價 299 元,已有 32550 人購買,算下來該節目銷售額近 1000 萬。
頭部播客 IP 變現方式更多元,像日談公園、大内秘談這些節目,還有通過組織高端旅行團變現,一次旅行團國外旅行大概收費數萬元。此外還有 MCN 業務,幫品牌投放播客節目,收取服務費。銷售節目周邊商品,平台定制獨家采買版權播客、承制代運營播客等等。
不賺錢,還是不想賺錢?
《不合時宜》收入問題對行業最大的影響是,它有可能加深外界對于播客商業化難的刻板印象,進而對整個行業失去信心。
小輝強調,播客不賺錢仿佛是個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 的問題,很多主播是為愛發電,商業變現上很佛系,最後個體沒賺到錢就歸結為播客行業不賺錢。但如果播客花更多時間、有更多商業化的操盤手介入,可能就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可能不是播客不行,是主播不行 ",他調侃道。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做播客的首要目标并不是賺錢。一位業内人士稱,很多人不是變現難,是不想變現,會有變現羞恥。這部分人本身家境很好,有不錯的本職工作,不需要通過播客掙錢。
播客節目《菠蘿油子》,一檔适合成年人聽的動漫播客,上線至今已有四年時間。《菠蘿油子》創始人 BiG 表示,用了四年時間把節目做到了行業類目第一,不過,因為動漫垂類本身比較小眾,所以收益、漲粉都比較難。此前他曾對外表示,2023 年一年時間通過播客賺了 4000 元。
但是,他同樣表示,最早做播客那一批人,真的不是奔着錢而來。每個人對播客的理解不同,BiG 告訴 Tech 星球,如果為了賺錢,那有太多其他可替代選擇的方式。當然,也不是刻意為了要與錢做隔離。而是説,與播客元年之後,将播客視為風口,下一個抖音,湧入掘金變現的人不同,自己做内容的第一優選不是考慮錢、流量。而且,從變現效率來講,播客現階段也不是一個很好的變現選擇。公眾号等比較傳統的自媒體形态,可能都要比播客商業生态更完整。
為了滿足自己的表達,BiG 選擇了時代下可以完整表達,而非斷章取義、必須快節奏的媒介播客,表達内容也從動漫延伸到動漫鏈接世間萬物,節目幾乎拿下播客圈所有能拿到的大獎。
但即便如此,菠蘿油子稱,節目也沒有受到太多的商業關注。很多甲方還是因為對動漫本身局限性而傾向于選擇泛文化類的節目。所以,2024 年之前,《菠蘿油子》還是離錢很遠。
2024 年,播客熱度持續升温,用户付費意願有所提升,《菠蘿油子》順勢推出了一系列的付費節目。BiG 稱,情況在變好,陸續開始有一些商單咨詢。全年大概有數萬元收入。
有些收入雖然不直接來自播客,但為其他變現方式提供了一種可能。BiG 稱,播客平台掙不到錢,但是節目通過視頻平台完整的生态成功實現了變現。
三年前 B 站便推出了一個接近于播客形态,現在叫視頻播客的節目形式,邀請播客主播入駐,開通賬号,将播客節目轉為視頻形式在平台更新。菠蘿油子因此加入了播客視頻化浪潮,迄今為止,節目在 B 站收獲 8.1 萬粉絲。BiG 表示,2024 年節目收獲的商單沒有一個來自小宇宙,一半來自 B 站,一半來自喜馬拉雅。
商業模式逐漸正向。BiG 稱,通過播客,現在已經跟抖音、B 站平台建聯,跟官方做了很多長期項目。他的商業邏輯是,不會在内容做好前主動去找錢,以内容方式反向讓錢找過來,内容撬動商業價值。
内卷加劇,行業兩端收入差距拉大
目前播客賽道,小宇宙聲量最大,幾乎成了播客行業代名詞。事實上,其他如荔枝 FM、蜻蜓 FM、網易雲、蘋果、知乎、小紅書、豆瓣、微博也都有播客頻道或相關業務。
早期,情感類、文化類、觀點表達類播客更受歡迎,近兩年,商業财經類節目崛起速度飛快。
關于比較受歡迎的播客内容方向,BiG 總結稱," 殺人放火鬼故事 "、" 搞錢女權聊商業 "。
垂類、實用性也被視為播客紅海突圍的關鍵。小輝稱,第一批播客主要是圍繞生活方式、純文化屬性、偏精神世界的文化節目,以及表達觀點類的節目為主。這類播客幾乎 " 天下已定 ",想要成為新的黑馬,需要走專精、更垂直的定位路線,作出一定的差異化。泛泛而談類的節目已經沒有紅利空間,人群越聚焦越好,還要有很強的實用性。
對主播而言,對比各個平台來看,社區氛圍方面,小宇宙優勢更明顯,平台用户互動、評論更活躍。商業變現方面,則是喜馬拉雅更具優勢。不少主播表示,合作的廣告商單中,來自喜馬拉雅平台的更多,後者商業化成熟度更高。除了商單多,平台還提供了一種播放激勵政策,根據播放量多少為主播進行一定比例的廣告抽成。抽成機制上,小宇宙更友好,抽成比例為一九(平台提成比例為一成),喜馬拉雅等其他平台大多數為三七。外鏈監管方面,小宇宙最松,喜馬拉雅最嚴。
説起變現,外界常常忽略小宇宙之外的其他平台。做播客長達 8 年時間的資深主播白冰告訴 Tech 星球,播客概念興起前,很多主播是在喜馬拉雅、蜻蜓 FM 等傳統音頻平台做節目,本質上跟播客沒什麼差别。小宇宙興起後,成為播客第一平台,從傳統音頻平台挖來很多主播,主播跨平台遷移,但很多還是在原有的發家之地變現收入更好。
與其他主播不同,白冰播客收入以付費節目為主,大概占到 60%-70% 左右。其次是廣告收入,其他還有一些旅遊活動收入。從業八年,白冰幾乎見證了整個播客行業的起伏波動。白冰稱,前幾年平台派發的商單比較多,現在有所減少,而且價位在變低。" 比價對手變了,導致我們的廣告報價也變低了,從曾經 8 萬多降到了 6 萬多 "。廣告主方面,去年,平台上保健類商單特别多。
" 鬼故事 " 類節目變現似乎相對而言更容易,白冰稱,喜馬拉雅上,專門講鬼故事的節目,主播自己寫稿子自己念,一年收入 200-300 萬元。荔枝也有比較賺錢的節目,《北京話事人》一直是平台台柱子。
行業兩端收入差距十分明顯。白冰稱,很多頭部播客節目想變現其實非常容易,一年收入一二百萬不是問題。據他了解,有節目一期廣告報價是 20 萬元。
一兩萬粉絲的尾部主播,一年收入可能只有幾百、幾千元。主播楊文稱,她做播客一年的時間,至今收入 1 萬元。
行業内卷加劇,對小型玩家而言難度陡增。BiG 表示,做播客的人變多了,大家心态也從以往的佛系變成了内卷,開始意識到流量變得重要了。以前供給少,聽眾多,什麼類型的播客可能都能有不錯的點擊量。而現在,做播客的人多了,同質化内容增多,聽眾被分流,對小播客而言挑戰特别大。
老玩家也面臨不少挑戰,白冰稱,用户會流失,如何拉新、增長,也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