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因為一個玩笑被蘋果解雇?職場“不文明”不是小事,歡迎閲讀。
2023 年 2 月,一名蘋果商店員工(Timothy Jeffries)對他的一位中國同事開了個玩笑,然後被解雇了。
他在向同事告别時説 " 九個月後見 ",然後轉向華裔同事劉女士説:" 只要你們不要在世界上釋放另一種病毒 ",指發生在武漢的 Covid 疫情。盡管劉女士對這些言論沒有不滿,但他的經理堅稱他違反了種族歧視的 " 零容忍 " 政策,因此解雇了 Jeffries。
最近,這一仲裁案又被翻出重新讨論了。
這名被解雇的員工成功地辯稱,蘋果公司所謂的種族 " 戲谑 " 在他的工作場所很常見,法官格雷厄姆 · 霍奇森(Graham Hodgsen)也發現,蘋果對這一事件的調查存在 " 漏洞 ",并表示蘋果沒有正确執行公司的欺凌和騷擾規則。
這件事處理結果究竟公平與否,我們很難評,但它引起的争議性也恰恰説明了:職場中不文明的語言和行為很難界定,也因此常常被當成小事兒對待,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殊不知,這件 " 小事 " 其實對企業的發展和成功影響很大—— " 按照每年 50% 的員工會遭受到一次無禮對待,一家公司要為此付出的代價是 70,911,390.55 美元。"
職場無禮行為,常被當成 " 小事 "
" 職場不文明 " 并不僅是蘋果公司特有的問題,它在很多公司中非常常見。
努力成果被輕視,成果被搶占。
觀點和想法被無視或冷漠對待。
説話經常被其他同事的高聲壓倒、打斷。
錯誤被放大,無端指責和批評,出醜。
台上講話時,台下自顧自地發消息,處理其他工作。
不被告知某些信息,因為被默認 " 即使知道了,也不能解決什麼問題 "。
……
在職場中,你有被這樣對待過?當你被這樣對待時,你會意識到自己正遭遇職場不文明嗎?你會大聲表達出不滿嗎?你會向管理者反饋嗎?恐怕大多數人的回答是默默忍受,甚至會為自己的情緒自責,懷疑自己小題大做了。
實際上,幾乎每個人都遭受過 " 職場不文明 ",但幾乎大多數人并沒為此發聲。
現實職場中受規章規則、人際關系和利益綁定約束,人們往往是覺得情況嚴重到 " 職場霸凌 " 或 " 職場 PUA" 才會真正關注。企業會去談論尊重、談論以善待人,卻不見得真正認真對待一些 " 微小 " 的職場不文明行為。
早在 2003 年,微軟的管理者意識到顧客感知到的一個問題:在顧客眼中,微軟成為了一家讓人既愛又恨的 " 傲慢自大 " 的公司,在外界看來,微軟是不文明的。
對于此,微軟的員工能力和授權總監回應道:" 我們有一群不需要文明禮貌的聰明人 ……"
為了讓微軟從過去的内部衝突與競争的文化中擺脱出來,納德拉和他的團隊重新定義了微軟精神與企業文化,他的著作《刷新》中,記錄了重塑微軟的過程——一個重要詞匯既是" 同理心 "。
職場中的無禮行為,會大大傷害企業績效
皮爾遜和波拉斯所著的《請尊重同事》一書提到一個數據:按照每年 50% 的員工會遭受到一次無禮對待,一家公司要為此付出的代價是 70911390.55 美元。
這個數據并非聳人聽聞,它是通過計算受到無禮對待員工身上的各種損失得出的。事實上,我們也看到,納德拉的文化重塑,不僅有效改善了微軟内部的職場不文明現象,還讓微軟重回業務巅峰。毫無疑問," 職場不文明 " 對企業績效影響很大。
2009 年發布于《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中曾指出:
80% 的員工會浪費工作時間來憂慮同事粗魯行為對自己的影響。
78% 的員工認為如果他們遭遇到同事的 " 無禮行為 ",他們對組織的忠誠度會下降。
66% 的員工説他們的績效會下降。
47% 的員工會故意縮短工作時間。
48% 的員工會降低努力程度。
25% 的員工會把氣撒到自己的客户身上。
而且," 無禮的職場行為 " 會層層下傳、不斷蔓延。員工的無禮或情緒化行為會從直接受影響的同事蔓延至整個團隊、再至客户,最終對企業的人才、績效、聲譽產生損害。
我們把具體的直接影響概括為三個方面。
1. 逼走你的員工
" 離開 " 往往是員工不為别人情緒、無禮行為買單的一條捷徑。繼續留下來,意味着要繼續面對無禮者,并需要努力克服對無禮者的消極反應。
我們常會説,被 " 不文明對待的職場人 " 除了用腳投票,還可以致力改善環境,讓環境變得更文明。但改善環境是項巨大工作,靠個人作用不顯著且有風險——需要花費精力去思考如何影響和改善其他人,甚至可能需要向管理者反饋自己遭受的不文明對待。即使反饋了,也不一定會獲得重視,甚至會背上 " 打小報告 "" 多事 "" 斤斤計較 " 等評價。
2. 降低個人和團隊績效
受到無禮對待的員工會故意不好好工作而損害組織嗎?主觀上似乎不會。
但客觀上,他們會因為遭受無禮對待,而無法盡己所能開展工作,最終影響工作能力和積極性,其努力程度、工作質量和工作時間都大打折扣,甚至還會将怨氣和報復行為蔓延到其他無關的同事,產生更廣泛的負面效應。
3. 損害企業聲譽
一項研究表明,82% 的财務顧問和 71% 的高淨值投資者説,他們相信一家企業的市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聲譽。
遭遇過 " 無禮對待 " 的員工,往往會向企業内外部人員(比如家人、朋友、網絡大眾,或者其他同事)講述自己的遭遇,甚至可能會拿客户撒氣泄憤。總之,員工就像是企業的 " 大使 ",他們的評價和行為,常被認作企業雇主文化和產品文化的真實反映。
" 有毒 " 員工和客户,都應被拒之門外
如同微軟早期的情況,組織裏出現普遍且嚴重的 " 員工内鬥、職場不文明 " 現象,常常和領導人風格,企業的考核設計或價值導向密切相關。這需要企業最高管理者去深刻思考。
但除了環境外," 人 " 的篩選和把控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把一切 " 職場不文明 " 拒之門外并不容易,尤其是施行者是能力突出的員工,或者企業的客户時。
我們的倡議是,如果你的優秀員工或客户,不文明甚至 " 有毒 ",都要果斷拒絕。
蓋雅學苑《你的員工有毒嗎》一文,曾梳理過 " 有毒員工的 "6 類特征:
偷懶者 the slacker、欺凌者 the bully 、搬弄是非者 the gossip 、獨狼 the lone wolf、極端情緒者 the emotional、自我封閉的 " 萬事通 " The Closed-Minded Know-It-All 。
1. 拒絕 " 有毒 " 的員工
在《從優秀到卓越》中,作者柯林斯為企業提出了一句治理格言:讓合适的人上車,讓不合适的人下車,只需考慮車往哪個方向開。
什麼樣是合适的人?文化價值觀合适,還是人崗匹配?當然兩者并不兼具時,管理者常常陷入了遲疑——面對一些能力出眾或業績卓越的候選人或員工,管理者往往會猶豫不決,處理的不夠果斷,甚至會表現 " 懦弱 " ——拿業績為他們的不文明的行為做辯解。
本質上仍是陷入了 " 業務比文化更重要 " 的陷阱。但管理者可能沒有意識到:穩固健康的企業文化是基業長青的保障,而業務明星只是企業的幸運閃現。
當管理者願意忍受 " 有毒員工 " 來換取業務成功時,組織内也在不斷生產的文化垃圾,他就為自己的企業文化埋下炸彈。研究組織文化的兩位教授 Steve Gruenert 和 Todd Whitaker 表示:" 任何組織的文化都是由領導者願意忍受的最糟糕的行為塑造的 "。
相反,管理者的期望往往有行為塑造的功能。
面對員工職場不文明的行為,管理者首先應該旗幟鮮明地反對,樹立自己的期望,立即果斷的處理,不能為 " 留下 " 找借口。
2. 拒絕 " 有毒 " 的客户
企業可能都會意識到員工的不文明行為會影響企業文化和工作環境,但不會想象到,不文明的客户也會波及企業内的文化環境。
密歇根州立大學管理學副教授 Russell Johnson 早在 2016 年的一份研究中表示:
" 如果企業允許客户刁難、不尊重員工,這些負性衝動和情緒随後導致他們會以居高臨下、粗魯的态度對待他們的同事,由于自身的精神壓力和負能量讓他們沒有能量來壓制自己的那些草率且無耐心的反應了。"
相反,當企業拒絕不文明客户,員工自然會感受到企業 " 倡導文明、尊重 " 的決心。在文明優先的理念之下,顧客并不時刻至高無上;在主張 " 文明 " 的企業文化中,企業不僅會要求員工做到,而且會挑選顧客 / 客户。
倡導 " 夥伴文化 " 的星巴克(在星巴克,所有同事都被稱為夥伴),不僅在組織内部主張 " 平等 " 和 " 尊重 ",在組織外,面向顧客,星巴克致力于不讓夥伴遭受 " 不文明 " 的對待,在一次訪談中,星巴克的 HR 告訴我:門店内不尊重咖啡師的顧客,咖啡師有權拒絕為他們提供服務。
硅谷也有一家高科技公司,号稱自己會 " 開除 " 不文明的顧客,如果你敢用主人對待傭人的口氣與工程師説話,他們就會拒絕和你做生意。公司認為這種姿态反而會讓員工注重自己的行為是否文明,也能吸引并留住有價值的員工,讓公司能夠為其他顧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