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汽車行業頻現500萬台“規模論” 車企“存活線”漸已清晰,歡迎閲讀。
财聯社 6 月 13 日訊(記者 張屹鵬)伴随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餘承東的一席話,"500 萬台規模論 " 再次成為焦點,關于未來車企的存活标準亦漸成行業共識。
" 今天的汽車產業中有非常多的廠家,但随着市場内卷、激烈的競争,未來能夠活下來的廠家應該與手機行業非常相似,即只有少數巨頭能夠活下來,小的廠會被大的廠兼并。" 在 2023 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餘承東稱,在未來能活下來的企業,每年產量達不到 500 萬台,甚至 1000 萬台以上,将很難以立足。
這并非是 "500 萬台規模論 " 首次出現,今年 4 月,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曾表示,布局中高端車型的車企做到 300 萬輛的銷量就可以活下來,而以中低端產品為主的車企由于產品定價等原因,只有做到 500 萬輛的銷量規模才能存活。
一個月後的 2023 特斯拉股東大會上,"500 萬輛 " 這個數字再次出現,特斯拉 CEO 馬斯克透露,特斯拉正在開發兩款全新的車型,而這兩款新車發布之後,将達到超過 500 萬輛的產量。
" 年銷或年產 500 萬輛 " 是一個什麼概念?以最近的 2022 年為例,全球範圍内,年銷超過 500 萬輛的車企有六家,分别為豐田汽車(超 1000 萬輛)、大眾集團、現代起亞、雷諾日產、Stellantis 以及通用汽車。在中國市場,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 年共有 5 家車企完成年銷 100 萬輛以上,其中年銷 150 萬輛以上的車企有兩家,分别為比亞迪、一汽 - 大眾。
"500 萬台規模論 " 的頻繁出現,劃出了車企未來的 " 存活線 ",亦表明内卷持續加劇,這場 " 淘汰賽 " 現已正式打響。
6 月 13 日,岚圖汽車獲多家銀行授信 150 億元。對于這個内卷的時代,岚圖汽車 CEO 盧放認為,内卷一直都存在,重要的是要尊重市場規律。" ‘卷’是能力和效率問題,不能把自己卷死了,不能為了降價而降價,企業要提升自己的實力,大家拼的是誰跑得更快、做得更好,内卷一定要基于整體的思考,包括研發能力、市場應對能力、制造能力、體系能力等。"
此前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表示,中國汽車市場未來可能只剩下 5 個玩家。對此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了贊同,并直言過去很多美國、日本、歐洲的主流車企都是靠重組完成的,未來這一趨勢也會在中國市場出現。
在 2022 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2022 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狀态是供不應求,但是到了 2023 年,產能不足、缺料等情況都大幅改善,汽車行業将會進入淘汰賽。在王傳福看來,比亞迪的規模化優勢、品牌優勢、技術優勢在未來競争中優于同行,比亞迪将在未來 3 至 5 年獲得更高市場份額。
洗牌加速、内卷加劇、淘汰賽打響,這些标籤下的汽車行業變得越來越險峻,糾偏、轉型的時間亦愈發有限,車企自身的硬實力将成為關鍵所在。正如王傳福所言,未來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才能活下來,且要有好的戰略方向," 行業機遇視窗期只有 3 至 5 年,所以車型、技術路線選擇很重要。另外,汽車企業往往體量大、決策機制漫長,新能源汽車市場就像戰場,革命到後期,有些企業會崩盤,這時候需要快速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