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富士康印度半導體廠夭折,會連累蘋果代工嗎?,歡迎閲讀。
挨了一個 1400 億的大教訓。
2014 年,莫迪政府發起 " 印度制造 " 計劃,懷抱着 Copy to India 的雄心,雷軍帶領小米進入印度。八年後,印度當局扣押了小米 555.1 億盧比(約合 48 億人民币)資金。幾乎在小米被凍結資金的同一時期,另一家被莫迪政府 " 高端制造 " 計劃吸引而至的富士康,同樣栽了一個大跟頭,原本規劃的價值 195 億美元(約合 1410 億人民币)半導體合資工廠,意外告終。
不過,與小米被迫罰款不同的是,富士康選擇了主動止損。在投資 1 億多美元後,富士康宣告退出與印度韋丹塔集團(Vedanta)的合作建廠項目,并對外解釋稱," 雙方都認識到這個項目進展不夠快 ",且還有其他 " 我們無法順利克服的挑戰性分歧 "。
但在印度畫出的 100 億美元芯片激勵計劃大餅面前,為了不錯失最高 50% 的項目成本獎勵,富士康并未堵死自己的印度造芯路,在對外回應中表示,公司正在努力提交新的申請,重啓在印度建立半導體生產工廠項目。
芯片制造正在成為莫迪政府開啓電子制造業新時代的一把關鍵鑰匙。但富士康的暫時退出,在 Counterpoint 研究副總裁 Neil Shah 看來," 這筆交易的失敗絕對是‘印度制造’的一個挫折。"
作為 " 高端制造 " 計劃中的關鍵一環,芯片項目的流產,更不免讓外界擔憂,在電子制造業舊時代開疆拓土的印度,其 2025 年拿下 25% 全球 iPhone 代工訂單的計劃表,是否也會受此拖累。
如果説印度承接蘋果產業鏈遷移的時間進度,受影響程度還存在諸多不确定性,富士康代工業務卻已經實打實遭受到了潛在衝擊。
與富士康退出 1400 億造芯計劃同時曝光的,還有印度最大企業集團塔塔集團即将收購緯創印度工廠的消息,雙方交易最快有望今年 8 月份完成。
借助緯創蘋果供應商的身份,塔塔集團将成為首家進入 iPhone 組裝行業的印度本土企業。
一場圍繞 iPhone 代工的新争奪,正在印度本土企業與富士康們之間上演。
A
印度,正在成為富士康產能轉移的重要海外地區。
2022 年财報會上,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提到,公司約 70% 的收入來自中國,未來中國以外市場的比例将繼續增長。
但現實挑戰則在于,中國企業赴印度投資,風險正越來越大。
今年 4 月份,印度西南部卡納塔克邦高等法院駁回小米針對印度當局扣押其銀行賬户 555.1 億盧比(約合 48 億人民币)的申訴。
去年 5 月,印度當局稱從 2015 年開始,小米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小米印度就以 " 特許權使用費 " 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違反了印度《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并由此扣押小米 555.1 億盧比資金。
小米之前,2022 年 7 月,OPPO被印度當局指控逃避關税 439 億盧比(約合 37.6 億人民币);vivo 則被指控逃税 221 億盧比(約合 人民币),并被凍結 46.5 億盧比(約合 人民币)的資金。
富士康也未曾幸免。2021 年 12 月,印度當局對全印手機制造商和分銷商展開了一次重大打擊行動,包括小米、OPPO、一加、富士康等都遭遇了突擊搜查。富士康被指控涉嫌隐瞞收入和避税、做假賬等。
更嚴重的是,印度對中國手機產業鏈企業的監管仍在加碼。今年 6 月,印度發布供應鏈管理新規,要求小米、OPPO、realme、vivo 等手機制造商的首席執行官(CEO)、首席财務官(CFO)、首席技術官(CTO)、首席運營官(COO)等關鍵高管職位,必須由印度籍人士擔任,且這些公司的供應商必須是印度本地公司等。
上述新規無疑将進一步迫使富士康們加大對印度本土人才的招攬。但現實是,印度在高端制造領網域存在明顯的人才庫短板。
即便是比印度更為先進的美國,在嘗試增強本土芯片生產能力中,也未能解決高端制造人才短缺的難題。
2020 年 5 月,台積電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造芯後,原定将于 2024 年開始量產的計劃,近期被推遲至 2024 年底,台積電給出的理由是," 以便增加更多緩衝時間來處理不确定性因素。"
不确定因素之一便包括人才短缺。2022 年 4 月,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講,提到美國增加本土晶圓的產量是昂貴浪費、徒勞無功之舉,因為 " 美國晶片制造業沒有擴張和成功所需要的人才庫,而且在美國制造的成本令人望而卻步。"
今年 1 月,台積電高管在電話會議上再次表達了同樣的觀點,認為受勞動力費用、許可證、監管合規和通貨膨脹推動,在美國的建廠成本至少是在中國台灣建廠的 4 倍。
後續,富士康繼續推動在印度的建廠造芯計劃,人才和成本同樣是兩道繞不過的難題。
B
即便困難重重,富士康依然不願松口縮減印度投資的一大原因,離不開蘋果對印度越來越強的重視。
2023 年 Q1 财報中,包括印度在内的亞太其他地區,營收增長至 81.19 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70.42 億美元大漲 15%,成為一季度蘋果營收增速最高的地區,并助推 iPhone 在一眾硬體產品中取得了逆勢上漲的表現。
" 由于印度、拉丁美洲和中東等新興市場表現強勁,iPhone 創下了一季度營收紀錄。" 蘋果 CFO 盧卡 · 馬埃斯特裏説道。
全球第二大手機銷量市場的印度,成為各大手機廠商争奪的重中之重。市場分析機構 Wedbush Securities 分析師艾夫斯曾對此表示," 中國、美國和歐洲市場仍然是蘋果的心髒,但随着這些市場趨近飽和,蘋果寄希望于印度在未來幾年擔當主要增長動力。"
為了加大在印度的滲透率,蘋果 CEO 庫克在 4 月中旬先後在印度孟買和首都新德裏開設了兩家蘋果直營店。這是繼 2020 年在印度正式開通線上銷售渠道後,蘋果首度涉足線下渠道。
據印度媒體報道,目前,蘋果約有 5% 到 7% 的 iPhone 在印度生產,印度政府的目标是希望将印度產 iPhone 的比例,在 2025 年提升至 25%。
但蘋果需要印度,iPhone 代工廠卻不是非富士康不可。
與富士康齊名的蘋果另一知名代工廠緯創,已經正式選擇退出印度,其印度代工廠将由印度本土最大企業集團塔塔集團接手。
緯創即将被收購的工廠位于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工廠價值超過 6 億美元。被收購之前,該工廠雇傭有 1 萬多名工人,負責組裝最新款 iPhone 14。
塔塔集團接手後,還将繼續完成緯創既定的擴展計劃,即在 2024 年 3 月前,将其工廠員工人數增加兩倍以上。
随着規模的進一步擴張,作為地頭蛇的塔塔集團,不排除将進一步侵占富士康印度蘋果代工業務的可能性。
C
在試圖将產業從中國轉移的過程中,如同蘋果一樣,多元化布局,也成為富士康對抗諸多不确定風險因素的重要手段。
印度之外,東南亞則是富士康海外布局的另一重心。
去年 8 月,富士康與一家越南開發商籤署 3 億美元投資協定,計劃在北江省建造一座新工廠,擴大現有 iPad 和 AirPods 的產能。
此外,據日經亞洲報道,富士康同一時期還計劃在越南廣寧省新建一座工廠,用以生產 Mac Pro 和 MacBook 新款等產品。
在多元化區網域布局之外,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還在尋找蘋果代工之外的新轉型機會,并在 2020 年正式宣布進軍電動汽車領網域。
代工汽車的新需求,也反過來促使富士康下定決心自研芯片。2022 年 5 月的富士康股東會上,劉揚偉圍繞集團半導體未來三年布局,立下三大目标:自有車用關鍵 IC 量產、自有車用小 IC 涵蓋 90% 規格、車用小 IC 足量不缺料供應等,"(富士康)要成為首家能提供電動車與信息通訊客户不缺料半導體方案的系統廠。" 劉揚偉説道。
東南亞,也先印度一步,成為富士康布局汽車代工制造的橋頭堡之一。去年 5 月,富士康與泰國國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雙方将通過提供完整產業鏈服務,協助相關車企在泰國和東盟地區加快電動車的生產和銷售。
不過,跨界進入汽車領網域的富士康,如同其在印度夭折的造芯計劃一樣,眼下也遭遇了挫折。
6 月份,電動汽車創業公司 Lordstown Motors(洛茲敦汽車)在美國特拉華州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原因是其未能解決此前與富士康在投資方面的争議。
在啓動出售程式的同時,洛茲敦汽車還對富士康提起訴訟,認為是富士康的投資中斷導致公司失去運營資金,從而陷入險境。
2021 年 11 月,富士康通過 2.3 美元的資金支出,拿下了洛茲敦汽車廠房,将其從北美最大的内燃機汽車工廠之一,轉變為了富士康的電動車制造工廠。洛茲敦汽車也由此成為富士康第一個量產的商用皮卡客户。
随着第一個代工客户訂單以走向破產告終,外界對富士康大規模生產電動汽車的能力,又多了幾分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