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豪車搶灘自動駕駛高地,歡迎閲讀。
作者 | 周智宇
有條件自動駕駛功能(L3 級)成了今年各路玩家争奪的高地。除了向來标榜着前沿技術的新勢力,豪華車企也成了旗幟最為鮮明的一派。
7 月 27 日,寶馬宣布啓用位于捷克的未來出行開發中心,以進行駕駛輔助系統及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測試。并計劃在 2023 年底或 2024 年初上市 L3 級自動駕駛功能。相應的研發工作,也已在中國展開,并表示會根據當地法規為 L3 級自動駕駛在中國落地,做好充分準備。
這比寶馬原計劃的 2025 年下半年,要快上許多。華爾街見聞了解到,寶馬的 L3 級自動駕駛功能會率先在旗艦 7 系車型上推出。十年内還會推出更加實惠的方案,在其他車型上落地。
在寶馬之前,奔馳已表示,會在中國引入 L3 級自動駕駛系統 Drive Pilot,并已開始路測;奧迪也早在 2017 年發布了可實現 L3 級自動駕駛的車型奧迪 A8,在與上汽集團合作後,有望會在 L3 級自動駕駛方面有進一步動作。
這些在涉及安全的技術上一向謹慎的豪車玩家們,争相給出 L3 級自動駕駛的落地時間表,意味着他們認為,L3 自動駕駛在技術上已經相對成熟,具備量產、商業化的價值。它們正在加大對智能化下半場的賭注,在技術上向自動駕駛領網域發力,以吸引中國的消費者。
相比 L2 級輔助駕駛,L3 是自動駕駛的一道重要分水嶺。從 L3 開始,系統接管了車輛的駕駛,駕駛員雙手可以脱離方向盤,能夠做一些駕駛之外的事情。
從 L2 到 L3,卻是車企、自動駕駛公司一直難以跨越的鴻溝。
盡管技術上 L3 已相對成熟,但很多車企、自動駕駛公司會繞過 L3,只做 L2 或者 L4。其核心在于,L3 以下,駕駛者主導汽車駕駛,L3 以上,系統主導,發生事故時,L0-L2 以及 L4、L5 的權責相對明晰。L3 卻因為身處過渡階段,沒有明确的責任歸屬。
過去幾年,小鵬、理想和特斯拉等車企都出現過與自動輔助駕駛模式有關的車禍事故,甚至導致乘客死亡。但這些車企難以被追究責任,在現有法規下,駕駛員是事故責任的主要承擔者。
像華為問界,餘承東在宣傳自家的 HUAWEI ADS 2.0 時,也僅是表示它是無限接近 L3 的高階智能駕駛。
場内的玩家們都不敢跨越這道鴻溝。在法律缺位、責任劃分不清晰的情況下,一旦發生事故,對于整車廠或者自動駕駛公司來説,都會是一場毀滅性的打擊。
随着 L3 級自動駕駛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這個困擾行業的難題,有望得以理清。在 6 月下旬,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支持有條件的自動駕駛(L3 級),及更高級别自動駕駛功能的商業化應用,并會發布新版的智能網聯汽車标準體系指南。
目前,包括德國、英國、日本和韓國在内,已逐步落地 L3 自動駕駛政策,在事故認定方面,明确在駕駛員未做出非法行為情況下,車企和保險公司承擔主要責任。
業内預期,在政策、法規逐漸落地後,未來三年,L3 乃至 L4 級自動駕駛會進入一個小規模量產上車的階段。
信達證券預計,智能汽車遵循摩爾定律,智駕硬體長期成本下降趨勢明顯。包含激光雷達的 L3 智駕感知硬體 BOM 成本接近 11000 元,到 2025 年約為 7500 元,有超 30% 的降本空間。這将帶動成本的下降。
自動駕駛則會随之進入一個正循環。成本的進一步下降有利于車企規模的提升,它們也能夠借此獲得海量數據,不斷對數據進行回收與訓練,以加快智能駕駛方案的迭代,駕駛者、乘客的體驗感也随之提升。帶動更多消費者選擇有更強自動駕駛能力的車型。
有頭部自動駕駛公司人士對華爾街見聞表示,目前很多車型裏的硬體已能夠支撐車輛達到 L3 級以上的自動駕駛,随着未來法規逐漸放開,就能夠從現在的高階輔助駕駛更新到 L3 級,帶來更完整的自動駕駛體驗。未來三年會是智能化從 1-10 的階段,它會讓現在的市場格局重新洗牌。
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裁李震宇就指出,到 2026 年,沒有智能駕駛能力的汽車,将難以進入用户的購車清單。
不過智能汽車能否順利跨到 L3 級,并且順利落地,繞不過安全。除了軟硬體的安全,環境的變化與幹擾、駕駛員對車輛功能誤用等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到自動駕駛的 " 安全性 "。在安全的問題上,場内玩家們仍有很多功課要做。
像奔馳的 Drive Pilot 系統,目前僅提供給 S 級車型,寶馬的自動駕駛方案也僅是在 7 系上,離大範圍應用還有很長的距離。甚至 L4 級别的 AVP(代客泊車輔助)都比 L3 級來得要快一些。
豪車搶灘自動駕駛高地,是為了讓自己不至于在智能化下半場裏,在技術上再次落伍。這條路能否走通,成為他們下半場裏致勝的秘訣?這仍需要漫長的安全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