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Marvell,孤注一擲,歡迎閲讀。
近日,英飛凌收購 Marvell 汽車以太網業務的消息,引得業界矚目。
根據英飛凌官微消息披露,英飛凌籤署了一項以 25 億美元收購 Marvell Technology 汽車以太網業務的協定。通過此次交易,英飛凌将其領先的汽車 MCU 產品組合與 Marvell 的汽車以太網業務相結合,提高自身在軟體定義汽車領網域的系統能力。
盡管該交易尚需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但從這筆交易背後,能反映出英飛凌對汽車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深度洞察與精準預判。
一場 " 各取所需 " 的戰略雙赢?
從技術層面剖析,以太網是實現低延遲、高帶寬通信的關鍵技術,對于軟體定義汽車(SDV)至關重要,是中央計算、區網域和終端所組成的高效電子電器架構的基礎。
Marvell 的 Brightlane™ 產品組合堪稱汽車以太網領網域的佼佼者,其產品線豐富多樣,涵蓋 PHY 收發器、交換機和橋接器,能夠支持從 100Mbps 至 10Gbps 的高速網絡數據速率。這一卓越性能,能夠确保這些數據在車輛内部快速、穩定地傳輸,充分滿足不同汽車電子系統對數據傳輸速度的嚴苛要求,為智能汽車搭建起一條高效的數據傳輸高速公路。
結合英飛凌自身的業務版圖,其 MCU 在汽車微控制器領網域已然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然而,在車載網絡通信這一關鍵環節,英飛凌存在短板。
此次收購 Marvell 的汽車以太網業務,就像是為英飛凌的汽車智能化拼圖補上了關鍵的一塊。二者的結合,一方面将進一步鞏固英飛凌在汽車 MCU 領網域的領先地位;同時也将構建起一個 " 通信 + 控制 " 的全棧解決方案,直接為軟體定義汽車的區網域架構轉型賦能。
此外,從商業價值角度考量,這筆交易同樣極具吸引力。
Marvell 的汽車以太網業務有 50 多家汽車制造商客户,其中包括排名前十汽車制造商中的 8 家。憑借這一強大的客户根基,據相關數據預測,該業務在 2025 年預計将貢獻 2.25 億 -2.5 億美元的收入,毛利率更是高達 60%。更為誘人的是,其附帶的到 2030 年 40 億美元的 design-win 儲備,猶如一座藴藏豐富的寶藏,為英飛凌在自動駕駛、車聯網等領網域的長期布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意味着,在未來的市場競争中,英飛凌憑借這一收購,不僅能夠在技術上實現突破,還能在商業層面收獲豐厚的回報。另外,通過整合研發力量和利用英飛凌的生產規模,預計還将產生更多的成本協同效應,進一步強化英飛凌在汽車電子領網域的市場布局。
Marvell" 斷舍離 ":聚焦核心戰略
對于英飛凌而言,此次交易無疑是一次重要的戰略部署。
然而,對于 Marvell 而言,出售汽車以太網業務則看似割舍了一塊優質資產,但實則也是一次深思熟慮後的戰略聚焦之舉。
不可否認,Marvell 的汽車以太網業務在技術實力和客户資源方面都表現出色。但深入分析其整體業務結構和發展戰略,就會發現這一業務的出售存在必然性。
從收入占比來看,汽車以太網業務在 Marvell 的總收入中占比不足 5%,這意味着它在公司的整體業務版圖中,雖然品質優良,但權重相對較小。與此同時,近年來 Marvell 正全力押注數據中心和 AI 業務,這兩個領網域的發展勢頭迅猛,潛力巨大。
數據中心業務當前已成為 Marvell 的核心增長引擎,根據最新披露的财報數據顯示,Marvell 2025 财年第四季度實現了 18.17 億美元的淨營收,同比增長 27%,刷新了公司季度營收紀錄。其中,數據中心業務季度營收 13.66 億美元,同比增長 78.5%,主要是受 AISC 及光模塊 DSP 芯片增長的帶動。其中該季度公司 AI 業務收入達 7 億美元左右,主要是亞馬遜等客户定制 ASIC 等產品需求增長的帶動。
Marvell 第四季度财報數據
能看到,2025 财年 Marvell 數據中心業務貢獻了超過 75% 的收入,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盡管 Marvel 的幾乎所有其他收入部門都增長緩慢,但數據中心收入卻拉動了公司的增長,而 AI 業務作為未來科技發展的核心賽道,更是藴含着無限的發展機遇和潛力。
在全球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潮下,Marvell 預計收入将實現大幅增長,預計到 2028 年,Marvell 的 AI 芯片年收入可能增長至 200 多億美元,整體營收将是目前的 4 倍。
因此,Marvell 此時選擇出售汽車以太網業務,可能是為了能夠集中優勢資源,全力發展具有更高增長潛力的數據中心和 AI 業務,25 億美元的現金注入猶如一場及時雨,能為 Marvell 的 AI 研發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使其能夠在 AI 領網域加大研發投入,加速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提升自身的核心競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英偉達是 Marvell 的長期客户和主要合作夥伴,不過目前 Marvell 的諸多創新可能涉及英偉達的領網域。對此,Marvell CEO Matt Murphy 強調,AI 市場仍在爆發初期。面對英偉達 78% 的毛利率與驚人市值,Marvell 選擇聚焦新興需求,通過定制化解決方案在 AI 基礎設施競賽中開辟獨特生态位。
轉型 AI,Marvell 早有伏筆
實際上,Marvell 的轉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早有伏筆。其在發展歷程中不斷進行戰略布局和業務調整,逐步朝着 AI 領網域聚焦。
2017 年,Marvell 以 61 億美元的巨資收購了 Cavium,通過此次收購,Marvell 成功地将 Cavium 的 ThunderX 系列 Arm 芯片納入麾下,從而正式進軍 Arm 伺服器芯片領網域。這一舉措使得 Marvell 在伺服器芯片市場中擁有了更強大的技術實力和產品競争力,為其後續在數據中心領網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1 年,Marvell 再次出手,斥資 11 億美元收購了 Innovium。Innovium 在以太網交換技術方面擁有卓越的技術實力和領先的市場地位,其 Teralynx 交換機芯片以其高性能、低功耗和高可靠性而備受市場贊譽。Marvell 通過收購 Innovium 進一步強化了自身在以太網交換技術領網域的實力,使其能夠為數據中心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網絡解決方案。這不僅有助于 Marvell 在數據中心市場中鞏固自己的地位,還為其在 AI 領網域的發展提供了更強大的網絡支持。
2023 年,Marvell 推出了針對 AI 訓練的定制化 DSP 芯片,這一芯片的問世标志着 Marvell 在 AI 領網域的技術研發取得了重大突破。該芯片針對 AI 訓練過程中的復雜計算需求進行了深度優化,能夠提供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更高的計算效率,為 AI 訓練任務的高效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這一舉措不僅展示了 Marvell 在 AI 芯片研發方面的技術實力,也表明了其在 AI 領網域不斷深耕的決心。
2024 年,Marvell 在 AI 領網域又邁出了關鍵一步,率先推出了定制高帶寬内存(HBM)架構。這一架構的誕生,可謂是專為 AI 雲加速而精心設計,成功地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 AI 計算發展的數據傳輸瓶頸問題。在 AI 計算過程中,數據需要在處理器和内存之間頻繁地傳輸,而傳統的内存架構往往無法滿足 AI 計算對數據傳輸速度和帶寬的超高要求,從而成為了制約 AI 計算性能提升的關鍵瓶頸。Marvell 的定制 HBM 架構通過創新的設計,極大地提高了數據傳輸的速度和帶寬,使得 AI 計算能夠更加高效地運行。
這一舉措直接讓 Marvell 切入了由英偉達、博通等行業巨頭主導的高端市場,充分展現了 Marvell 在技術上的強大實力和勃勃野心。英偉達作為全球 AI 芯片領網域的領軍企業,憑借其在 GPU 技術方面的深厚積累和持續創新,在高端 AI 芯片市場占據了重要地位;博通則以其在通信芯片和網絡芯片領網域的優勢,在高端市場同樣擁有強大的競争力。Marvell 敢于在這樣的高端市場中與這些巨頭展開競争,無疑證明了其對自身技術的高度自信,也彰顯了其在 AI 領網域的宏偉戰略布局。
Marvell 全棧布局 AI 版圖
發展至今,Marvell 的 AI 版圖不斷擴張,實現了從數據中心到邊緣計算的全棧布局。
例如,在數據中心這片被視為 AI 算力 " 心髒 " 的關鍵領網域,Marvell 具有獨特定位,產品布局涉及定制化 ASIC、光模塊用 DSP 電芯片、以太網交換 /PHY 芯片、存儲控制器、數據安全芯片等多個方面,比起英偉達、博通等原廠更加低調,但卻必不可少。
在 AI 算力方面,此前各大雲服務商主要采用 GPU 的方案。而 ASIC 憑借在特定應用情景下的高性能、低功耗的特點,有望承擔起大型雲服務商的定制化需求,從而擴大 AISC 在算力市場的需求規模。
Marvell 的 ASIC 收入主要是從 2024 年開始明顯增長,受益于亞馬遜及谷歌 ASIC 產品的量產出貨,Marvell 已經跻身 ASIC 設計第一梯隊,2024 年已經超額完成了 5 億美元收入,預計今年将突破 10 億美元,給數據中心業務提供了新增量。随着各大雲服務商的需求增長,有望進一步拓展客户并擴大規模。
雖然 AI ASIC 市場中已經有廠商實現規模化量產,但相比于整體 AI 芯片市場來看,占比仍然很低。結合英偉達、AMD 及英特爾的數據中心業務收入看,三家合計的年收入已經達到了 1000 億美元以上。而 2024 年 ASIC 的市場規模還不足 150 億美元,在整體 AI 芯片市場的占比還不到 10%。
Marvell 預測,随着 AI 技術的爆發式增長,定制芯片将在加速計算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預計到 2028 年,定制芯片将占加速計算芯片市場的 25% 左右,年復合增長率達 45%。這一趨勢驅動 Marvell 持續加大先進制程研發投入,以滿足客户對高性能、低功耗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
在光模塊 DSP 領網域,Marvell 通過 2020 年收購 Inphi 形成了與博通的 " 雙寡頭 " 競争,與主流頭部雲廠商形成了深入穩固的合作關系。在 AI 需求帶動下,該市場對傳輸速率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在 800G/1.6T 高速光模塊市場,Marvell 的 DSP 占據主導地位,且在全球 DSP 市場占據 6 成以上份額,預期 2023-2028 年間整體光電產品市場将實現 27% 的復合增長,也将給公司帶來明顯增量。
以太網芯片方面,Marvell 擁有較為豐富的交換芯片產品矩陣,雲數據中心 Teralynx 系列交換芯片產品能實現中、高、超高端市場全覆蓋,能夠輕松滿足 AI 伺服器集群對低延遲的嚴苛要求,确保數據在伺服器集群中快速、穩定地傳輸,極大地提升了 AI 任務的執行效率,如 51.2T 產品,雖目前處于小批量測試階段,但未來潛力巨大;而在以太網 PHY 芯片方面,其 Alaska 產品線具有低功耗、小尺寸、高性能的特性。在全球以太網 PHY 芯片市場,Marvell 市占率位居前列。
Marvell 還開發了智能網卡(SmartNIC)和 DPU,能夠将部分數據處理和網絡通信任務從 CPU 中剝離出來,有效分擔了 CPU 的算力壓力。這樣一來,CPU 就能将更多的算力資源集中投入到核心的 AI 計算任務中,從而顯著提升 AI 任務的執行效率,大大提高數據中心的運營效率。
同時,針對邊緣 AI 市場的飛速發展,Marvell 也敏鋭地捕捉到了這一發展趨勢,積極布局。針對人形機器人、工業自動化等物理 AI 場景,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包括單對以太網方案将各個邊緣設備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實現高效的數據互動;結合在氮化镓功率器件、傳感器接口等方面的技術儲備,構建起一個 " 感知 - 通信 - 控制 " 一體化架構等,全力搶占智能終端入口。
據市場預測,2030 年邊緣 AI 市場規模将達 200 億美元,發展潛力巨大。Marvell 憑借其提前布局和技術優勢,已經在這個充滿潛力的市場中提前卡位,占據了有利的競争地位。随着邊緣 AI 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壯大,Marvell 有望在這個領網域取得更多成就。
Marvell 主要芯片產品布局
資料來源:Marvell 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綜合來看,憑借數據處理 + 通信 + 存儲 + 安全四位一體布局,Marvell 成功抓住了 AI 浪潮對數據基建需求的拉動。Marvell 的競争優勢不僅體現在某一單獨的產品設計上,還得益于其廣泛的處理、互聯、交換芯片、網絡、數據基礎設施 IP、存儲等多元化產品,這些都為其 AI 和數據中心業務提供了強大支撐。
CPO 技術突破,Marvell 再祭殺手锏
2025 年初,Marvell 宣布推出采用共封裝光學器件(CPO)技術的定制 XPU 架構。其基于前一段時間推出的定制 HBM 計算架構,Marvell 擴大了其定制芯片的領導地位,使客户能夠将 CPO 無縫集成到下一代定制 XPU 中,并将其 AI 伺服器的規模從目前使用銅互連機架内的數十個 XPU 擴展到使用 CPO 的多個機架數百個 XPU,進一步增強 AI 伺服器性能。
創新的架構使雲端超大規模提供商能夠開發定制 XPU,以實現更高的帶寬密度,并在單個 AI 伺服器中提供更長的 XPU 到 XPU 連接,同時還具備最佳的延遲和能效,現在可用于 Marvell 客户的下一代定制 XPU 設計。
CPO 技術可以讓數據傳輸比傳統線纜高 100 倍,有望颠覆 AI 產業生态,被譽為 AI 時代重要關鍵技術。憑借在光學技術和定制 XPU 方面的經驗,Marvell 将在幫助雲計算巨頭釋放 CPO 潛力并将其作為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據悉,Marvell 已與亞馬遜 AWS 籤署五年合作協定,向亞馬遜 AWS 供應定制化 AI 芯片。随着 Marvell 定制化 AI 芯片将整合 CPO 技術,預計将催動亞馬遜 AWS 的 AI 伺服器建設的新一波高潮。
CPO 技術将持續領航光通信變革。對于企業而言,競争與合作将并存。
一方面,像 Marvell、英特爾、莫仕、SENKO、中際旭創等頭部企業為争奪市場份額,必然會在技術創新、產品優化、成本控制上持續發力,通過差異化競争策略,構築自身的技術壁壘;另一方面,鑑于 CPO 產業鏈的復雜性,上下遊企業間的合作也将愈發緊密,從原材料供應、芯片設計、封裝測試到系統集成,各個環節相互協同,共同推動 CPO 技術邁向成熟,實現整個產業鏈的價值最大化。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數年裏,CPO 技術将為我們打開一扇通往更高速智能的數字世界的大門。
AI 浪潮下,Marvell 加強 " 攻堅戰 "
與此同時,作為重要的數據中心、光通信芯片供應商,Marvell 多條產品線長期以來都追随先進工藝發展步伐。
自 2020 年推出業界首個 5nm 數據基礎設施平台以來,Marvell 始終保持技術領先地位,2022 年發布 3nm 平台并于次年實現量產;2024 年推出首款 2nm 芯片,持續刷新工藝制程紀錄。
3 月 3 日,Marvell 在半導體技術領網域再下一城,正式發布首款面向下一代 AI 和雲基礎設施的 2nm 硅 IP。該芯片将采用台積電的 2nm 工藝生產,是 Marvell 平台的一部分,用于開發定制 XPU、交換機和其他技術,幫助雲服務提供商提升其全球運營的性能、效率和經濟潛力,标志着 Marvell 在高性能計算領網域的重大戰略更新。
而此次剝離汽車業務,更是 Marvell 轉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捩點,标志着其從過去的 " 全產品線覆蓋 " 全面轉向 "AI 核心賽道 "。
在過去,Marvell 的業務涵蓋了多個領網域,產品線豐富多樣。然而,随着市場競争的日益激烈和技術發展的不斷加速,這種全面布局的策略逐漸暴露出了資源分散、核心競争力不突出等問題。為了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脱穎而出,Marvell 果斷決定進行戰略調整,将資源集中投入到最具發展潛力的 AI 領網域。
Marvell 将 2025 年 AI 業務收入目标定為 15 億美元,盡管這一目标被很多分析師認為過于保守。因為結合當前超大規模客户(如亞馬遜、谷歌)的訂單激增情況來看,Marvell 的實際增速可能遠超預期。亞馬遜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和雲計算服務提供商之一,對 AI 技術的需求極為龐大;谷歌在 AI 領網域同樣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進行研發和應用。這些超大規模客户紛紛向 Marvell 下單,充分證明了 Marvell 在 AI 領網域的技術實力和產品競争力,也為其未來的業績增長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實際上,Marvell 早在 2019 年就将 Wi-Fi 連接業務以 17.6 億美元出售給 NXP,通過剝離非核心業務,集中資源聚焦于數據中心和 AI 相關技術,優化了其業務結構。
可見,身處 AI 超級周期中,Marvell 已經迅速轉型為一個 AI 優先的數據中心半導體公司,已經圍繞 AI 構建了一個強大的 " 武器庫 ",涵蓋了定制芯片 ASIC、光學互聯、計算、以太網交換芯片和 AEC 等多個領網域,形成了一個多元化且深度整合的技術生态。Marvell CEO Matt Murphy 也曾在财報會上強調,公司已制定了明确的資本分配戰略,100% 聚焦于 AI 超級周期的機遇。
除了與亞馬遜 AWS、谷歌和微軟等超大規模客户緊密合作,Marvell 還積極開放 API 接口,吸引第三方開發者接入,使其能夠基于 Marvell 的硬體和軟體資源,開發出各種豐富多樣的應用程式和解決方案。這不僅豐富了 Marvell 的生态系統内容,還促進了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的拓展,進一步提升了 AI 伺服器的性能和效率。
這種 " 硬體 + 軟體 + 生态 " 的發展模式,使 Marvell 在 AI 伺服器供應鏈中形成了強大的競争優勢。通過與超大規模客户的深度綁定,Marvell 獲得了穩定的市場需求和收入來源;而開放協作的生态構建策略,則吸引了更多的合作夥伴加入,共同推動了 AI 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Marvell 預計,到 2026 财年,AI 網絡和定制處理器芯片的銷售額将達到 25 億美元。不過分析師對其的預期更高,瑞銀在報告中表示,Marvell 的 AI 收入到 2025 年可能達到 36 億美元,超過公司設定的 25 億美元目标。這一數據充分展示了 Marvell 在 AI 領網域的發展潛力和前景。
寫在最後
在 AI 芯片領網域,英偉達憑借其在 GPU 技術方面的先發優勢和持續創新,已經形成了絕對的市場優勢地位。英偉達的 GPU 產品在 AI 計算領網域具有卓越的性能和廣泛的應用,其市場份額在全球 AI 芯片市場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然而,Marvell 并沒有選擇與英偉達進行正面的、硬碰硬的競争,而是另辟蹊徑,聚焦于打造自身的 " 差異化競争力 "。
Marvell 剝離汽車以太網業務,看似放棄了一個 " 優質資產 ",實則是對半導體行業 " 聚焦核心競争力 " 的深刻诠釋。在 AI 算力革命的浪潮中,沒有中間路線可選:要麼成為 " 全能但平庸 " 的跟随者,要麼化身 " 專注而鋭利 " 的破局者。
25 億美元的交易金額,不過是這場豪賭的入場券,真正的勝負手,在于 Marvell 能否在接下來的幾年,用技術創新和生态構建,在英偉達主導的 AI 芯片市場中劈開一條裂縫。
對于半導體行業而言,這既是一場巨頭的戰略博弈,更是一次對 " 技術賽道選擇 " 的集體啓示——在算力為王的時代,all in 需要勇氣,更需要精準的判斷與執行。